第88章 皇長孫出世

“陛下,關於党項各部首領請求入京朝拜之事,當如何回覆?”石熙載又請示道。

聞之,劉承祐臉上並沒有出現多少變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道:“這是好事,他們願意來見識一番東京的景象,朕也歡迎,屆時,讓理藩派人好生招待一番就是了!”

“是!”

“對李氏以及夏州兵的遷徙工作,進展如何?”劉承祐問起。

“根據此前的奏報,楊業與王祐已然着手落實!”石熙載答道:“臣稍後書文一封,察問可知詳情!”

“此事務必重視,詔令楊業、王祐,尤加警惕,朕不想在此事上出現什麼亂子!”劉承祐強調一番。

“遵命!”

在內地遷豪、遷民,前前後後都鬧出了不少亂子,產生不少問題,而況於強遷這些尚未服王化的党項胡虜。對此,劉承祐不得不多加幾分小心,多幾句叮嚀。

不過夏綏的党項人與內地的情況又有所不同,他們是實際上的被征服者,在這一點上,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而有大軍在,這便是推行朝廷政策最有力的保證。

此前劉皇帝就說過,倘若最終党項部族不服王化,仍要生亂,與朝廷爲敵,那麼他將不惜一切代價,不吝任何手段,以平滅之。如今,劉皇帝是越來越硬氣了。

沉吟了下,劉承祐繼續問:“關於四州的治理與鎮守將吏,可議出個結果了?”

“根據政事堂及樞密院上奏,暫時維持現狀,以王祐總管夏綏四州政事,楊業坐鎮夏州統兵鎮撫,待法制推行開來,人心稍安,再作調整!”王祐答道。

“嗯!”應了聲,劉皇帝對此顯然也沒有其他看法,說道:“此前,朕以關內轄境過廣,不便治理,只因党項割據北部,未作調整。而今夏綏既下,關內清肅,不當再維持原制。關內大道,當拆分爲二,具體如何劃分,所涉州縣廢置與否,讓政事堂商討一番,先擬個條陳!”

“另外!”劉承祐繼續道:“西北地區的軍事戍防,也該同步進行調整,讓樞密院也拿出個條陳來!”

“是!”石熙載拱手應道。

定難軍的解決,無疑是挖出了肌膚上的一塊大癬,對大漢,尤其是西北地區而言,影響巨大,涉及到軍政事務的方方面面。

就拿軍事佈防來說,此前夏綏周邊的漢軍戍卒以及地方軍隊,基本都是針對党項人的。如今,夏綏初定,消除一顆隨時可能爆發的禍患的同時,也將大大減輕西北腹心地區的軍政壓力。

“若無他事,卿且先去!”該問的也問了,該報了也報了,劉皇帝也沒有留客的意思了。

“臣告退!”劉承祐吩咐了這麼多事,石熙載也要去傳達操辦,故而也自然地起身。

殿內,劉承祐輕低吁了口氣,雖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整頓,但對於劉皇帝而言,西北夏州之事,基本告一段落。

而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王祐與楊業了,對王祐劉皇帝或許不夠了解,但對楊業的能力,他是信任了。

而隨着夏州党項問題初步得到解決,可以說,大漢西北迎來一個真正的統一,雖然隱患仍舊不小,但在帝國的昂揚大勢之下,不過小疾罷了。

當下,或許也就安南的事情,能夠牽動一下劉皇帝的心絃。然而,對於安南,劉皇帝可不像党項那般重視,並且,夏州党項在大軍壓境下,都束手臣服,而況區區安南。

雖然還沒有進一步的動向傳來,但劉皇帝也只需要安坐龍廷,等候喜訊罷了。劉皇帝不相信,憑此時崩亂,攻伐不朽的安南,能夠抵擋得住漢軍的進兵。

這不是自負,只是自信罷了。雖然潘美對那丁部領高看一眼,但劉皇帝卻是毫不將其放在眼中,一個從洞窟石穴中崛起的野蠻人罷了......

“官家!”在劉承祐神思之間,喦脫帶有明顯喜悅的聲音響起。

“何事?”擡眼之間這廝幾乎笑開了花的臉,劉承祐問道。

“秦國公府來人,稟報說,秦公夫人白氏已然分娩得子!”喦脫道。

眉毛上挑,劉承祐顯然喜上眉梢,身體都前傾了些,急問道:“已經生了?是男是女?沒出問題吧?”

“是皇孫!分娩順利,母子平安!”喦脫笑吟吟地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走!出宮,擺駕秦公府!”劉承祐直接說道,也絲毫不在意還在下着的冬雨。

“另外,去叫上皇后,再把喜訊通知太后!”劉承祐吩咐着。

“是!”

天空之上,仍舊瀰漫着層層烏雲,陰雨不輟,整座開封城都籠罩在一種陰暗之中。不過,不佳的天氣,並不妨礙秦國公府上的歡愉氣氛。

一衆僕役侍婢,無不喜氣洋洋的,不只是秦公殿下降下賞賜,更爲公府小主人的誕生感到欣喜。秦公劉煦夫妻,一向溫和謙和,對下人也很好,甚得人心,此番白氏順利產子,府上侍候之人,哪怕身份低微,也都由衷地感到高興。

劉皇帝與大符趕到時,皇長孫已然被妥善地安置在溫馨乾淨的暖室之中了。經過這兩年的歷練,劉煦臉仍舊嫩,卻已徹底褪去了青澀。

十八歲得子,嗯,和當年劉皇帝一樣。不過見到他,卻是先一頓教訓:“你媳婦臨盆,爲何不通知宮裡?我說總感覺今日會發生什麼事,原來是這件喜事!”

面對劉皇帝飽含着關懷的教訓,劉煦陪着笑,應道:“府上不缺照料的人,有醫官隨侍,產婆也是有經驗的,未免爹孃擔憂,故而未及稟報!”

聞之,大符說道:“劉煦也是怕你擔心,就不必責他了,母子平安就好!”

劉承祐哼唧兩聲,問道:“我的孫兒在哪兒呢?朕要去看看!”

劉煦自然不敢怠慢,立刻親自引導帝后二人前往探視。劉皇帝生了那麼多兒女,初生的嬰兒也是見了不少,因此,倒也沒什麼出奇的。

只是,這畢竟是他的長孫,這層關係的緣故,使得他異常開懷,笑聲不斷。若不是初生的孩子太脆弱,劉皇帝是真想好好地把玩一番。

沒有多久,公府上又是一陣迎駕的動靜,得知消息,太后也親自出宮,冒雨前來。

劉皇帝親自攙着老態龍鍾的李氏入內,嘴裡關心着:“雨冷天寒,何勞孃親自出宮?”

知道劉皇帝是關心自己的身體,但李氏仍舊忍不住小小地抱怨了句:“許你來看你孫子,就不許我這老嫗來看我的曾孫?”

多勸無益,見太后興沖沖地,劉皇帝識趣地閉嘴,陪着太后去觀曾孫兒......

哪怕還未及不惑之年,當長孫出生後,劉皇帝嘆年華逝去的感觸愈深了了。

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713章 機遇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章 王、鄭二公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0章 收穫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97章 新山陽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351章 南粵,危!第2052章 回京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55章 山上山下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34章 崇元殿中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7章 貴戚解權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40章 定論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77章 嚇人第133章 延禧驛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68章 撤了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480章 “新對策”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14章 大朝會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34章 回府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317章 修法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297章 心虛第52章 聯姻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2章 河東之患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768章 崩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4章 外戚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470章 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