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

接下來幾天,沈溪無意中從內侍小擰子口中得知,太子叫人去抓鳥,而且還準備好弓箭,不知有何用意?

沈溪卻覺得問題不太對勁,這小太子求知慾如此強烈,居然真的要找鳥來試一下樹上三隻鳥射一隻還剩幾隻?

太子要一點小玩物,壽寧侯府那邊肯定會竭力迎合,不用幾天就會給太子準備好各色鳥雀,但沈溪並不太擔心,以朱厚照的年歲,讓他學拉弓射箭,沒一年半載不會有小成,想射中一隻鳥,幾年時間都未必可行。

說到底,熊孩子還是爲了玩!

之後幾次,沈溪再去擷芳殿或者文華殿入值時,太子經常會留意到他,時不時向他翻白眼。或許是結下了樑子,太子這熊孩子非常記仇,總想如何才能找回場子。

這天,太子快到日落時纔開始讀書,目的是應付第二天弘治皇帝在文華殿進行的考覈,沈溪在宮裡多留了一會兒,直到宮門快關閉時纔出來。

回到家,謝韻兒見沈溪神色不太好,連忙問道:“相公可是近來公事不順?”

沈溪道:“公事還好,只是這詹事府的差事做的無甚趣味,我在想,是否在一年考覈期滿後,爭取外調?”

謝韻兒想了想,道:“以相公的年歲,最好還是在京城多當幾年差爲好,急忙調到地方,只怕麻煩事更多。再者說來,到東宮當差,不是一件美差嗎?”

詹事府是個奇怪的地方,某些時候,詹事府任職是清苦的差事,可有些時候則是閒差、美差。

這主要看時下太子的地位如何,就好似朱祐樘當太子那會兒,誰被送到詹事府當差,那屬於“發配”,因爲太子當時鬱郁不得志,有萬貴妃這座大山在,成化帝對太子又不是十分寵愛,太子朝不慮夕,隨時都處在風雨飄搖中,這才鑄就劉健、李東陽、謝遷這些人如今的尊崇地位。

可若說當下,這詹事府真是個好地方,甚至連清水衙門都算不上,因爲背後有外戚勢力幫扶,詹事府魚龍混雜,很多人打破腦袋都想擠進去。

沈溪如今想外調,在很多人看來純屬身在福中不知福。

沈溪一直在等朝廷對他上疏的批覆,要說他進呈的關於邊疆防備的上疏,所提之事都是有理有據,比之歷史上王守仁所進呈的那份奏摺要詳盡和務實許多。

但似乎上邊壓根兒就沒重視他上疏的意思,或許是他人微言輕,就算所提之建議切實有效,也被人束之高閣。

幾天後,謝遷將沈溪的上疏給他送了回來。

“沈溪,別怪我說你,你小子懂的倒是挺雜的,沒想到你對邊疆行軍用兵之事居然也有所涉獵。”

謝遷語氣中帶着不冷不淡,卻在沈溪聽來,卻有些不耐煩,“不過做人呢,總歸要低調點兒好,你這份上疏,我給你壓下來了,等過幾年,你再上疏也不遲。”

沈溪不滿地看了謝遷一眼,他在想,這麼切實有效的上疏怎麼就石沉大海了呢,原來是謝遷多管閒事給他“壓”了下來。要說內閣大學士本是無權壓奏本的,但關於上疏,內閣要留下一兩份卻沒有任何難度。

沈溪故作委屈:“謝閣老如此做,是否要斷人前途?”

“嘿,瞧你這話說的,老夫何時要斷你前途?你可別不識好歹,我跟陛下進言,將你調到詹事府,你應該感激老夫纔是……嗯,其實調你去詹事府,是陛下之意,老夫從中並未有太多意見。”

謝遷一不小心,居然把話給說漏了,看來還是他給弘治皇帝進言,才把沈溪從翰林院調到詹事府來做事,他不承認,一來是不想讓沈溪報恩,又或者是讓沈溪賴上他,非要歸在他名下,作爲孤直的忠臣,謝遷可不想培植“黨羽”。

但沈溪一點恩都不感念,這卻讓謝遷覺得心裡不怎麼痛快。

沈溪眨巴着眼睛,問道:“謝閣老,學生爭取外調,到地方上磨礪一番,難道不好嗎?”

謝遷搖頭:“做官,在京城做最輕省,你到了地方,肯定會被一些官場陋習沾染,莫不是你當官……就是抱着發財的心思吧?”

沈溪嘆道:“那或許謝閣老不知在下家裡是做什麼的。”

“汀州商會嘛,老夫也從劉尚書那裡聽聞了些,要說劉尚書還在老夫這裡舉薦你,說你本事大,還想跟我要人,把你調到戶部去做事,我怎捨得……嗯,沒有的事,你別多想啊。”

這哪裡是沒有,分明是有,謝遷也不是無意中說漏,而是有意把事情真相告訴他。

不但我欣賞你,劉大夏也欣賞你,就連皇帝對你期望也很高。

既然欣賞你的人這麼多,你可不能辜負這些人對你的厚愛,老老實實留在京城當你的京官,多做幾年學問,等太子成長之後,你就能以太子之師的身份平地而起。

在己未科進士未遴選庶吉士的情況下,在官場未來一段時間,翰林官將出現一個小小的斷層,沈溪以己未科狀元身份進翰林院,其實代表他未來上位的機會很大。

沈溪道:“學生只是想多歷練,請謝閣老給學生個機會吧!”

謝遷沒好氣地道:“怎麼說你都不聽,是吧?要外調,也要等過個幾年,太子如今年少,需要人用心栽培。你若能把太子教好,老夫便答應你,不干涉你外調之事……否則就老老實實留在詹事府做事!”

沈溪其實挺感謝謝遷的,他跟謝遷認識時間不長,要不是謝遷跑去翰林院遞皇帝的條子讓衆翰林寫什麼建文舊事,謝遷也不會注意到他的存在,可認識這不到半年時間,謝遷儼然把他當成了“自己人”,居然以一個長者的姿態給他規劃以後的路。

從當官的角度來說,謝遷所指乃是一條明路,可問題是,弘治皇帝沒幾年活頭了啊,少年天子朱厚照繼位,宦官專權,朝中正直的大臣要麼投奔閹黨,要麼遭受迫害,簡直沒有立足之地。

就連身爲內閣大學士的謝遷自己都沒從這場災難中倖免,更何況他沈溪這樣一個籍籍無名的微末小官?

謝遷將他的上疏退回來,說是爲他好,其實也是謝遷對朝廷不負責。

沈溪在上疏中提到要防備達延部背信棄義,但估計是大明朝當前與達延部交好,如此之言不易被弘治皇帝所喜,謝遷爲了沈溪的“前途”考慮,這纔將沈溪的上疏壓下來。

可你謝遷再遮掩,也打不掉達延部的狼子野心。

之前幾十年蒙古人之所以沒有犯邊,是因沒有強大部族實現對草原的統一,草原各部落內鬥不止,無暇他顧。可如今達延部崛起,一家獨大,草原人好武,加上地瘠民貧,他們在草原上無可搶掠,只好對中原王朝下手。

但不管怎麼說,他不想當的差事,還是要繼續下去,在詹事府做着右中允的營生,說好聽點兒是陪太子讀書,其實就是個小小的專司記錄的史官,半點職權都沒有,想以權謀私都沒得份兒。

八月底時,黃河治理水患的事情終於暫告一段落,經過半年時間的賑災以及治理,黃河中下游沿岸的災民得到妥善安置,同時一些河段重新進行加固修補。

河南巡撫高明城救災有功,但因之前有貪污的劣跡,最後皇帝決定連降六級重新調派,到京城擔任戶部郎中,成爲劉大夏的屬下。這算是弘治皇帝對自己用人的一次檢討,明知道高明城不堪大用,但爲了彰顯皇帝的威儀和一言九鼎,並沒有依法治高明城的罪,算是保留了一點兒顏面。

至於河南、山東等地跟高明城有所勾結的贓官,官職低的直接查辦,官職高的,要麼被強行勒令致仕,要麼被調到偏遠的地方爲官。

別人可沒有高明城這麼好的命,就算降職,還是可以成爲六部的官員。

隨着治水結束,朝廷派去的欽差使節陸續歸來,沈溪自己上疏不得,便不由想成全一下王守仁。

歷史上王守仁被朝廷派遣的第一個任務不是治水,而是到西北的甘州,爲總制甘、涼邊務兼巡撫、於賀蘭山擊破韃靼,以功進少保兼太子太傅的威寧伯王越治喪。王越爲明成化、弘治時期西北著名軍事統帥,曾三次出塞,收河套地,身經十餘戰,出奇取勝,動有成算,可惜去年年底在其七十三歲高齡時,卒於甘州。

這是王守仁上疏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事的前提條件,如今沈溪不想違背歷史的發展規律,還是想讓王守仁繼續走從軍之路,成全這個明朝中期赫赫有名的大軍事家,自己不能進言朝廷的上疏,就由王守仁來替他完成。

沈溪畢竟跟王守仁的老爹在同一個衙門做事,王華對兒子幾時歸來自然清楚,得知沈溪要跟自己的兒子見面,他很高興。

沈溪跟王守仁是同年進士,如今王守仁是個從七品的觀政進士,沈溪卻已是正六品的官員,而且受到皇帝和內閣大學士的器重。

沈溪問明王守仁回來的時間,輪休那天把自己的上疏帶上,前去拜訪。

見到王守仁,沈溪明顯發覺這位未來的一代大儒神容憔悴,或許是在災區治水這段時間日子不好過,再加上見到百姓疾苦,心有感觸,身累兼又心累,竟不復離開京城時的雄心壯志。

等沈溪將自己的來意說明,王守仁驚訝地問道:“沈同年有如此家國抱負,爲何不親自上疏,而要假手於在下?”

沈溪嘆道:“若我能直言上疏,也不用勞煩王兄你了,只是我在詹事府做事,年少尚且不能爲政一方,以王兄的抱負,倒是可以爲國效命。在下其實對王兄羨慕的緊啊。”

**************

ps:第三更送上!

本章是爲新盟主“wingofgod”加更,謝謝您的慷慨!同時天子也謝謝各位書友的支持與厚愛,如今本書已經名列首頁銷售榜四五天了,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天子也想不到,全靠大家幫忙!

天子無以爲報,只能用持續不斷的爆發與更新,來回饋所有支持的書友!

第一〇〇六章 儲相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〇六〇章 五體投地(第二更)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八二六章 請託上門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二三六章 天不從人願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七一七章 周氏當家(第六更)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〇六〇章 五體投地(第二更)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一一六五章 血戰(下)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八二一章 罪行昭昭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三九〇章 武舉人(第三更)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一二九一章 檢閱三軍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一八八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兩家賺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一三七三章 同遊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九一六章 女諸葛(第一更,求訂閱)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二五七六章 觀念碰撞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七一二章 塵埃落定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一八八四章 出巡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第一六六九章 你退我進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一一五〇章 兵臨第八二一章 罪行昭昭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