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

劉大夏看着李東陽。

別人或許會忌憚李東陽的權勢,他劉大夏卻沒必要隱忍退讓,一個是閣臣,屬於朝廷的決策中樞,一個是兵部尚書,執掌全國軍隊大權,但論在弘治朝的貢獻,劉大夏要說第二沒人敢自承第一。

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劉大夏這個兵部尚書並不輸給閣臣。

於是乎現在的矛盾的焦點,集中到了劉大夏和李東陽身上。

劉大夏道:“李大學士,你認爲不可,總需要一個說得出口的理由吧?現如今南方局勢,看似波瀾不驚,但地方部族叛亂愈演愈烈,若不能統一協調各省兵馬,而僅以地方軍隊各自爲戰,誰人能保證朝廷軍隊不會進退失據,進而被叛軍所趁?”

李東陽針鋒相對:“那劉尚書可曾考慮過,以一人統調如此多兵馬,會不會造成軍權過於集中,若此人心術不正,忽起歹念,怕是對朝廷的影響更甚!”

當李東陽把自己的理由說出來後,劉大夏沒有即刻予以辯駁,他不但需要給皇帝時間考慮這個問題,他自己也要反覆斟酌其可能性。

在場即便之前不想支持李東陽的人,此時也不由眉頭緊鎖,他們都在考慮地方督撫擅權自重的問題。

即便是以文官領兵,但讓其統率南方几十萬軍隊,依然難免出現亂國的情況。

朱祐樘作爲皇帝,對這個問題顯然提前便考慮過了,主動出來打消李東陽的疑慮,道:“李大學士多心了,大明並非武將領兵,而是以文臣統調兵馬,軍中再設監軍一到數人,可以有效監督主帥用兵。況且文臣武將並非一心,即便統兵的文臣有謀逆之心,武將也未必會效從。”

“之前馬尚書、劉尚書等愛卿,皆領兵西北,建功立業,爲大明西北安定立下汗馬功勞,若以此質疑領兵將帥,實爲不妥!”

這話一說,衆人又覺得很有道理。

有鮮活的例證,馬文升和劉大夏,先後率領十幾萬兵馬,還是大明最爲精銳的邊軍,也沒見他二人叛亂,甚至都成就了功名,一個平了哈密,一個擊敗韃靼,到現在四海內享有盛譽,而且如今就站在一衆朝臣面前。

而南方那些省份的兵馬,戰鬥力遠不能跟邊軍相比,甚至連京營兵都不如,而且分別來自各省,派系林立,即便有人想造反,也無法協調這麼多軍隊,別人不可能提着腦袋拼着身家不要跟着幹。

況且,朝廷除了有廠衛嚴密監視官員的舉動外,還調派有監軍隨軍監督,怎麼都不可能出亂子。

朱祐樘說完,看着在場之人,問道:“衆位卿家,你們有何異議?”

李東陽還要說什麼,卻被馬文升搶先一步回道:“稟陛下,老臣以爲,如此尚可!”

馬文升的話,頓時把李東陽的嘴給堵上了。

在場這麼多文官、公侯中,李東陽在朝中的地位跟六部之首的吏部天官馬文升相當,但因馬文升歲數擺在那兒,李東陽現在公然質疑馬文升,同時批駁皇帝的話,那就是僭越,哪怕他是文官集團魁首,也會被千夫所指。

李東陽有些着急,他一心等劉健到來,可左等右等,劉健仍舊不見蹤影。

他心想:“劉少傅,你平時來晚一些也就罷了,今日這麼大的事情,你居然也能拖這麼長時間,姍姍來遲,若出了事,誰能擔待?”

連李東陽都沒出面駁斥,這事情就算通過了,皇帝馬上接着問道:“諸位卿家,以爲誰人在南方領兵最爲妥恰?”

當這問題問出來後,一個名字呼之欲出,自然是此番在西南領兵再次獲得一場輝煌大捷的沈溪。

但現在所有人都不說,專等皇帝宣佈,沒人願意出來跟李東陽作對,惹來文官集團的撕咬。

李東陽硬着頭皮出列:“陛下,若以最合適人選論,自然非劉尚書莫屬!”

劉大夏還未站出來表示自己年老體衰無法勝任,朱祐樘已嘆道:“朕也知道劉尚書文韜武略,乃領兵最佳人選,然兵部不可一日無人做主,且西北韃靼人仍蠢蠢欲動,若無劉尚書坐鎮朕心難安。”

“況且自京城往湖廣、貴州、廣西之地,山長水遠,不若以地方領兵之人統調六省兵馬爲宜!”

又是進一步引導,皇帝就差直接把沈溪的名字點出來。但這會兒在場所有人好像都在裝糊塗,皇帝在等他們說,他們卻在等別人來開口。

劉大夏知道自己不得不出面來說話,畢竟是他先跟李東陽起了言語上的爭執,這件事他必須要站出來挑頭,劉大夏道:“陛下以爲,湖廣、江西兩省總督,右都御史沈溪如何?”

這人選,正對朱祐樘胃口。

朱祐樘想說而不能說的人,終於被別人說出來,心中不由長長地鬆了口氣,總算有善解朕意的大臣,看向劉大夏的目光無比欣慰。

但朱祐樘不想由自己的嘴,來決定人選,他知道問謝遷意見,李東陽等文官肯定不服,不如直接去問旁人。

朱祐樘望着張懋道:“英國公認爲以沈溪沈卿家領兵,如何?”

張懋一看,喲呵,現在我成了衆矢之的了,我說“不好”,皇帝恨我,那肯定不行。

但我說“好”,那李東陽和劉健等人一定會懷恨在心。

兩邊總歸要得罪一方,那我還是認爲讓沈溪出來領兵最爲合適,一來我自己就是這麼認爲,二來這是順着天子之意,三來,即便劉健和李東陽要恨,也去找劉大夏麻煩去,我只是被逼得無奈說贊成,跟我何干?

想到這裡,張懋直接贊同道:“臣附議!”

連張懋都當了牆頭草,在場五軍都督府的幾名左右都督可就沒什麼顧忌了,他們俱都表示“附議”,反而謝遷和馬文升這邊未表態,至於王華和楊一清是否表態無關緊要,張氏兄弟的意見,似乎皇帝也不怎麼關心。

有了張懋和劉大夏的支持,皇帝的心意頓時變得無比堅決,他從龍椅上站了起來,重重地點了點頭,道:

“主帥既定,監軍人選一定要選好!從京城現派人去,難免山長水遠,而地方上的監軍……朕又不是很放心!”

劉大夏道:“沈中丞於西北領兵之時,張永張公公爲監軍,盡職盡責,如今他便在江西公幹,或可使之前往湖廣,協同沈中丞!”

朱祐樘想了想,點頭道:“可!”

劉大夏再道:“南直隸定海衛守備劉瑾,曾以隨軍常侍往泉州,助沈中丞平息與佛郎機人的爭端,也可委以重用!”

朱祐樘聽到劉瑾的名字,先是怔了怔,隨即想到劉瑾也是自己兒子提到過的,這會兒爲了軍國大事,他只能暫時犧牲一下兒子的利益,當下點頭:“也可!”

如此一來,不但沈溪這個領兵大臣的名分定了下來,連兩位監軍太監也正式確定。

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一八五章 鬥氣小蘿莉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三二九章 連環計(中)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一三八四章 等我來年爲皇帝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一八一三章 面熟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二四五章 贓官上任(第九更)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五四六章 大戰爆發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第一四四三章 君前召對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勞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一二四九章 特殊的使節第二三五一章 不方便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二五一三章 見利忘義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一二四章 真假難分(第二更)第二三九一章 空衙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六五三章 小丫頭不懂事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一五四五章 戰時優先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二三五九章 不能不防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賴臉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二八五章 學藝不精(第四更)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一四五九章 虛報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二〇八七章 賴上門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二三五二章 唯有一人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十三章 團聚(求收藏)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