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

乾清宮大殿。

朱祐樘看着下方列席會議的文臣武將,問道:“諸位卿家認爲,朝廷當如何調派地方兵馬,平息叛亂?”

張延齡突然開口:“我說李大學士,現在沈溪已領兵往桂北去了,犯不着在這時候換人領兵吧?”

張延齡說話不分時間和場合,對堂堂內閣次輔毫無尊重之意,以至於他話雖然說得在理,卻沒一個人願意搭理他,唯獨李東陽卻較真地反駁:

“湖廣兵,就該留在湖廣境內,作何要到廣西?況且如今湖廣與廣西間官道全部斷絕,湖廣自身的叛亂也尚未平息,無暇兼顧。再說廣西地方叛亂,當以兩廣總督負責才合適!”

“這……”

但凡涉及到軍國大事,朱佑樘都顯得猶豫不決。

因爲他本來就不是有主見的君王,遇到事情喜歡問大臣的意見,說好聽點兒這是虛心納諫,說不好聽就是優柔寡斷。

在朱祐樘心目中,當然覺得沈溪直接帶兵南下,把廣西地方叛亂解決了,一了百了,他認爲沈溪有這本事。

但涉及到跨省調兵的問題,就沒那麼容易解決了,畢竟沈溪只是湖廣、江贛兩省總督,管不着廣西的事情。

朱祐樘習慣性地看向謝遷,問道:“謝卿家,你以爲呢?”

謝遷最擅長揣摩他人心理,皇帝這一問,他立即明白是什麼意思,看來皇帝這是準備把沈溪一用到底,否則他會去問對於軍事更爲擅長的劉大夏或者馬文升的意見,而不是問跟沈溪關係最親近的他,分明是期待他說出滿意答案。

但如今的謝遷學會了裝糊塗,想了想,道:“陛下,老臣對於西南軍務並不是很瞭解,桂林府爲廣西布政使司治所所在,省城守軍何止萬數?即便周邊縣城悉數失守,但料想桂林府城斷不至於在幾日內便失陷。”

“地方叛亂乃蠻夷不服王化所致,彼此間既無統一的指揮,也無系統的訓練,更無精良的軍械,只要朝廷重視,調集大軍從各處往桂林府進發,或可不戰而勝,不必以大批兵馬會戰桂林,以免生靈塗炭……”

謝遷老謀深算,在場大臣談論的是誰去援救桂林府,說得好像桂林府馬上就要失守一般,但實際上桂林府雲集了廣西近半軍隊,豈是那麼容易淪陷的?

當然,即便現在桂林府只是告急,但對朝廷來說也是顏面無光,畢竟一省省城遇險,說明地方軍隊出現了問題,而且這問題還不小。

但現在謝遷卻大事化小,意思是說,即便桂林府周邊縣城失守,那也只是小事,桂林府有那麼多衛所兵馬,叛軍要攻打數萬兵馬守衛的桂林城,根本就沒必要太當回事。只等時間推移,朝廷大軍到來,叛軍便會承受不了壓力,自行土崩瓦解。

李東陽打量謝遷一眼,問道:“那按謝尚書之意,是說桂林府之危,就此不加理會,放任叛逆做大?”

謝遷不想跟李東陽起正面衝突,因爲他知道,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不及李東陽。

如果他跟李東陽在公開場合,尤其還是在面聖的時候爭吵,別人議論起來,一定會說他謝遷不識時務,所以他很清楚,即便自己對於劉健和李東陽獨攬朝政有所不滿,也只能隱忍不發,如此也是爲保持內閣表面上的和氣。

朱祐樘見李東陽質問謝遷,大殿裡氣氛一下子變得凝重起來,他作爲皇帝自然不希望兩位心腹大臣起糾紛,趕緊出言說和:“謝卿家並無不加理會之意,想來謝卿家是想說,桂林府斷不至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安全方面暫且無礙!”

李東陽向朱祐樘行禮:“陛下,軍中無小事,如今一省治所出現危險,朝廷斷不可置之不理,請陛下下旨,兩廣總督率地方兵馬,增調桂林府,將叛軍一舉掃平,如此方可安大明百姓之心!”

李東陽說這話,在場沒人有意見。

這話自有道理,既然叛軍威脅到了省城,皇帝下令兩廣調兵平叛理所應當,旁人在這件事上跟李東陽並無直接的利益衝突,不必跳出來說什麼,若主動出來說話反而是沒事挑事,不但得罪李東陽,還幾方面都落不了好。

即便皇帝未問及自己的意見,作爲朱佑樘最寵信的大臣,劉大夏依然站出來建言:“陛下,若以湖廣、江西、雲貴、兩廣等地同時出兵,怕是情況會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對於協調兵馬作戰並非善事,不若以一人統調各地兵馬,做出全盤安排,是爲上策!”

朱祐樘聽到這話,一臉感激地望向劉大夏……他一直等的就是這句。

而李東陽最不想聽的也是這句。

因爲無論怎麼看,沈溪已經領兵去了叛軍所在地,而且還打了一場大勝仗,如果要安排一個人出來統調兵馬,似乎舍沈溪而無旁人。

沈溪原本已經是兩省總督,若再獲得統調各地兵馬的權限,那等於說湖廣、江西、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兵馬都歸沈溪一人統調,沈溪一人至少也是個“六省總督”。

按照李東陽的邏輯,任何一個大臣都不能獲得這麼大的權力,這些省份幾乎囊括了江南大部分省份,稍有不慎便會出現變亂。

更何況擁有如此大權力尤其還掌握軍隊的人,還是沈溪,一個自來不爲李東陽看好的年輕人。

現在劉大夏出來說話,分量很重,畢竟他是兵部尚書,又是之前對韃靼一戰文官集團公認的首功之臣,對於軍國大事有足夠的發言權。

至於張懋等人,則在此時裝起了啞巴,根本沒人出來說話,因爲在他們看來,怎麼都行,何必牽扯進文官集團內部的紛爭?鬧不好跟皇帝的意見不合,會被皇帝記恨於心,又或者得罪李東陽這個文官集團魁首,實在不明智。

朱祐樘微笑着點頭:“劉尚書提議甚合朕意……”

李東陽再次出列行禮:“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這會兒李東陽已經能感受到肩頭承受的沉重壓力,他知道皇帝這是在跟文官集團置氣,換作以前,皇帝在這種軍國大事上,從來都是支持文官集團的決定,哪怕說這種決定有失偏頗。

但現在即便文官集團所做出的決定非常正確,皇帝也會因爲對文官集團的偏見,而不會應允,反而會故意給文官集團找麻煩。

如果劉健也在場,李東陽斷不至於會如此被動,畢竟以朝中的地位來說,首輔劉健要比他李東陽更有發言權,劉健說話有着足夠的份量,而他李東陽說話,皇帝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完全尊重,別人也不會因爲他說什麼而無條件站到他的立場,形不成一呼百應的效果,自然也就無法影響君王的決定。

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一三六九章 進展順利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九七七章 皇位更迭演習?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七二五章 蠟槍頭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六十八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四六八章 麻煩人一雙第一一二〇章 死守待援(第二更,求月票)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八五〇章 造訪衆香國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六六二章 牛車陣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八一四章 收禮,送禮(第三更)第二三一一章 真可怕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婦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二五四五章 遊說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二五八四章 甘當臺階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三三八章 再鬧失蹤(第三更)第一一二六章 一失一得(第一更)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六四三章 皇宮祈福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一八五〇章 開條件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二七六章 荒唐之言第一〇〇三章 終須一別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七二六章 綁一送一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