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韓琦身後

韓琦甍之事,韓家上下早就準備。

次日章越聞訊而來時,但見韓府中白幡招魂都已周全。

韓琦妻子在先亡故,如今韓琦又是病逝,其喪事由其侄兒韓正彥來主持。

至於韓忠彥穿着孝子服一臉茫然,這裡是相州,自沒有汴京有那麼多達官顯貴上門問詢,消息傳至官家那還要些功夫。

所以韓忠彥一副無事可做的樣子。

章越拜祭了韓琦後,便在後堂找到了韓忠彥。

韓忠彥道:“度之,你答允給爹爹寫墓誌銘的事太輕率了。”

章越道:“有何輕率?當初答允給你爹爹寫安國寺塔記時,我便知道以後會攤上這麼一事。”

說完韓忠彥與章越二人都是相視一笑,聰明人說話就不用說得太透。

“說說你吧,以後打算如何?”

韓忠彥苦笑,這些年他吃了好幾個掛落,一個他在同知禮院是反對王安石提議在經筵上坐下講經,然後因越王立嗣之事被罰銅三十斤。

此事與王安石脫不了干係。

此外三司大火之事又牽扯到韓忠彥。

這與呂惠卿相關。

這還是韓琦在的時候,尚且如此敲打韓忠彥,韓琦現在不在了怎麼辦?

因此章越抵達韓府時,子弟中那等惴惴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

韓忠彥道:“度之可知晏幾道現今如何嗎?”

章越點點頭,晏幾道是晏殊的小兒子。

鄭俠之案時,公人在鄭俠家中抄的晏幾道給他寫的一首詩,詩云‘小白長紅又滿枝,築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

因爲這件事晏幾道被牽扯進鄭俠案中,以譏諷新政爲名被下獄論處。

晏幾道是宰相之子,姐夫馮京還是當朝參政,居然弄得如此狼狽。

韓忠彥道:“晏七此番獲罪後,雖得官家赦免,可是家財散盡,已是一貧如洗。”

章越記得晏幾道性子頗爲高傲,他的詩詞很有名,別人要拜訪他,他卻道今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未暇見也。

韓忠彥道:“以往爹爹在時,有他支撐着,爲我們遮擋風雪。他一走這霜刀風劍便來了,他怕我落得與晏七無二。故而託你寫墓誌銘。看在你的面上,旁人便不敢動我韓家了。”

章越道:“師樸,王丞相雖是執拗,但不至於此。官家也不容人敢詆譭韓家。”

韓忠彥自嘲道:“爹爹去了,難道我韓家淪落到要求人託庇嗎?”

章越道:“一時委曲求全並沒什麼,切莫學晏七。”

頓了頓章越道:“當然要緊的你當自立自強。有什麼難處,只管與我言語!”

韓忠彥嘴一撇道:“我一定要承你章三的情嗎?”

章越失笑道:“你我同窗一場!有什麼交情比得過如此!”

韓忠彥不屑地道:“何止同窗,別忘了,你我還是同年。”

“對,對,我差點忘了。”

韓忠彥道:“你等我三年,三年後咱們一起辦大事,攪動整個天下。”

“大言不慚!”

二人相視同笑。

之後章越向韓忠彥告辭。

“小心遼人,北虜狡詐。”韓忠彥提醒道。

……

韓琦病逝的消息,由章越書信飛速傳至京師。

首先接到消息的王安石。王安石聞訊後竟是持信半響不語,王雱,王旁都是稀奇。

王安石與韓琦關係並不好啊。

二人的樑子是王安石在韓琦幕下時結下的,那時候二人便尿不到一個壺裡去。王安石爲中書舍人時就封駁過韓琦的命令。後來蘇轍制舉,王安石拒絕爲蘇轍草擬製書,同時影射韓琦爲漢朝權臣王鳳。

又因鵪鶉案,王安石與韓琦更是扯破了臉。

王安石爲相後,韓琦一直在朝野反對和抨擊他的新法。如今韓琦死了,王安石應是稱快纔對啊。

王安石對他兩個兒子道:“其實陛下倚重我,也是因韓琦在野之故。”

王雱,王旁二人聞言不由惻然。

頓了頓王安石道:“當初官微身卑,不知道爲宰相之難,如今爲相七載,終於知之。韓公德量才智,心期高遠,諸公皆莫及計也。”

說完王安石長嘆一聲。

王安石如今自承看人確實不行,一個是章越,一個便是韓琦。

其實想想當年之事,韓琦一直屢屢照拂自己,並容忍自己對他的冒犯,但王安石偏偏不識相,一而再再而三的頂撞韓琦。

到鵪鶉案時,大理寺,審刑院將矛頭都指向王安石,認爲他是犯了傻。

王安石當時應表一個我錯了的態度,但老王偏偏起了性子,如同中二少年一般堅持,我沒錯,錯的是所有人,我拒絕道歉。

最後韓琦給王安石臺階說此事就算了。

按道理王安石應就如此向韓琦道謝,但王安石也不去。

數年後呂誨便以此事爲藉口彈劾過王安石。

王安石也爲當初所爲的事買了單。

王旁道:“爹爹,韓侍中人死不能復生,寫幾句輓詞聊表心意便是。”

王安石點點頭,當即揮筆寫了首輓詞,其中有一句‘心期自與衆人殊,骨相知非淺丈夫。’

寫完之後,王安石覺得不能盡其意,當即揮筆又寫了一首。

兩朝身與國安危,曲策哀榮此一時。

木稼嘗聞達官怕,山頹果見哲人萎。

英姿爽氣歸圖畫,茂德元勳在鼎彝。

幕府少年今白髮,傷心無路送露輀。

王雱,王旁看王安石最後一句,不由爲王安石難過。

王安石這次復相入京,路過瓜州時凝望揚州,想起當年在韓琦幕下的日子作了一首詩。

白頭追想當時事,幕府青衫最少年。

兩首詩合在一處看,頓時覺的傷感無限。

韓琦已作鶴西去,當初幕府少年如今成了宰相,他們同樣面對是積重難返的國勢,同樣面對無數官員和百姓的質疑,同樣是天下沒有幾個人瞭解他們嘔心瀝血,披肝瀝膽想要治理好國家的苦心。

王安石此刻爲韓琦難過,何嘗不是爲自己難過呢?

……

而此刻身在宮中的官家得到了韓琦甍的消息,心情是且喜且悲之。

他忘不了變法遭到韓琦反對時,別有用心的人造謠說韓琦起兵清君側。

更有甚者如呂公著將此事信以爲真,居然上疏天子言:“朝廷摧沮韓琦太甚,將興晉陽之甲以除君側之惡。”

這將官家嚇得是驚慌失措,還真以爲韓琦奉了兩宮太后密令帶兵進京廢除自己。

韓琦一死,一個潛藏的對手便沒了。

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987章 盜書第24章 章氏族學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393章 有人得意,有人失意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153章 茶香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808章 書信第816章 銘記第146章 學詩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691章 鹽井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366章 先生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111章 江賊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535章 韓琦罷相第603章 天子幸學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請假第970章 我來擔着第254章 賦題第376章 好朋友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871章 提攜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321章 御試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第317章 考後第213章 行卷第392章 改變第122章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1034章 重開天章閣第90章 策問第885章 報復明日更新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511章 新君第188章 詩集請假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182章 章越的決定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971章 叔侄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8章 三字經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759章 登門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851章 抵京第863章 宰執以下第一人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792章 決戰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286章 東華門第515章 聽宣第137章 府元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657章 西北行第419章 變革第867章 補鍋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83章 平邊策第173章 傳頌第328章 授等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145章 期限第145章 期限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944章 探病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258章 真話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814章 閱兵第702章 收復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