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度之

bookmark

王安石相府。

“熙河路經略使?”

在陝西及河東數路經略使,論哪個沒給王安石來信的,唯獨只有熙河路經略使一人了。

王安石從元隨手中接過來信。

呂惠卿在旁默不作聲,至於王安石的元隨們言語道:“相公,章度之終於識得大勢。”

一人道:“如今章度之也要給相公給拿捏了。”

“這章度之也算識時務。”

王安石看了元隨一眼卻沒有說話,而是繼續看信,幾名元隨當即閉口不談。

王安石閱畢後將章越的信遞給呂惠卿,呂惠卿當即接過信,心底還有些迫不及待呢。

信是章越的文字,呂惠卿一眼看出了。

……

王安石向官家道:“陛下,之前要派王中正往熙河時,臣便不贊同此舉。”

官家知道自己繞開二府,通過下詔給王中正指揮章越,也令王安石有些不滿。

“哪三義呢?”大家都擺出了虛心請教的樣子。

王安石道:“臣看來章越還是要打董氈的。”

官家知道自己理虧,當即道:“變法之事多勞煩相公,熙河之事不敢再深勞。”

官家默然後道:“經制熙河,再圖滅夏,是朕之夙願,但事下樞院多有阻撓。”

恰逢端午,府中的衆幕僚們皆飲過雄黃酒,席間衆人邊剝糉子,邊聊天,談遍古今人物,本朝名士顯宦。

蔡京蔡卞談及呂端,呂蒙正,呂夷簡三人爲官爲宦之道,聽得衆人入神。

呂惠卿微微笑道:“可謂鋼筋硬骨,鐵畫銀鉤,透着大丈夫博取功名之志。真是好字!還請相公——藏之。”

另一人則道:“相公,當初章度之還拒受翰林學士,如今卻來信示好,必須小心他反覆,萬丈深淵終有底,唯獨人心不可見!”

“既是要打董氈,爲何又棄一公城?他不知此乃河湟之門戶,洮岷間最要緊的城寨嗎?爲何還要扶鬼章之孫?”

“章度之此人之志宏遠,要小心養虎遺患。”

“章越如此,臣也是如此。陛下擇令章越用兵,授王中正機宜,卻未與二府議同後再下命。”

他在熙河路的開疆擴土的軍功,正是因爲變法充盈了國家財力,這纔有了兩次攻伐河州的勝利,在此他表示正是在相公英明領導下這才取得了勝利。

官家一聽即道:“速傳!”

“朝廷若據一公城,則南山蕃部以爲我要奪洮州,則必生叛亂。朝廷要千里調兵調糧守一公城,則又重演踏白城之敗。”

呂惠卿看了王安石神色,卻見對方站起了身,走到書案前的燭臺前凝思片刻,然後舉信在燭火上引燃。

呂惠卿將信通篇看完心底不由道,好個章度之,你也有這般言辭謙卑低頭求人的時候。

“二義在於不要顏面……”

王安石失笑道:“章度之的意思這熙河路開疆擴土之功,老夫亦受到了天子的封賞。此事上於情於理都應幫他一把。”

正巧章越路過,衆幕僚們皆起身。章越問衆人談論什麼,於是衆人就將蔡京蔡卞和呂升卿的話說了。

官家點頭接受了王安石意見,正當這時殿外內侍飛奔而至道:“啓稟陛下,熙河經略使章越有札子上奏!”

王安石微微笑了笑。

官家見了王安石後第一句話便是:“朕不是要西北易帥!只是這戰實在打的不明白。”

王安石道:“當初殿上便論,章越肩負皇命,封疆滅國事,乃與國家同安危而系休慼者,唯有平日不侵其責,則日後方可責以有成。”

衆人一聽都是振作精神。

小人之心度之君子腹?

衆人聞言皆是莞爾,一人忍俊不禁的笑起,隨即笑聲傳遍堂上。

熙州經略府。

王安石道:“回稟陛下,洮州乃崇山峻嶺,朝廷要使南山諸多蕃部徹底降服,不是派幾百人守住一公城便可辦到的。”

次日王安石身穿朝服從中書入殿。

章越給王安石的書信開頭,便是極力稱讚王安石這幾年的變法之功。

呂惠卿的意見是藏之而不是如信中所言的示之。

官家聽了沒有說話。

官家意思是樞密使文彥博經常阻撓,所以他有時候就自己作決定來得簡單。

官家聞言有所觸動,但又道:“章越真是此意,爲何朕不見他在札子裡分說?還有秦州來報,說章越監視王中正,到底是真是假?”

霜筠雪竹鐘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

另一人元隨道:“可他章度之既有這爲國開疆的決心,熙河路之事又非他不可。那麼他既向相公求這個情,若是不幫怕是不好。再說有此信爲質,咱們也不怕他日後翻臉。”

“如今章越既與董氈媾和也就罷了,如今朕要他打夏國,謀取興,涼二州,但他卻多有搪塞,一會言兵馬疲憊,一會言糧草難濟,這到底是何意?”

這話聞之真是令人倍生鬥志。

呂升卿笑道:“談論爲官,三位呂公年輕之時,官位均不如大帥。大帥從寒門而起至如今的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我看諸位論來論去,不如當面請益大帥的爲官之道好了。”

火焰舔着信紙,瞬間將信紙盡數燒去,王安石一手捏着信尾直到燒作灰燼,這才放手。

王安石道:“陛下,臣以爲用兵之事即衆人共議以爲可,始從之,而用將之道,當苟知其才,用之不疑,方能期其有所作爲。”

然後在信中大談就是現在國庫的豐盈,國家財力的充沛,這都是王安石變法的功勞。

王安石看了章越書信上的字微微頷首道:“如你說言,確實是一手好字!我看蔡君謨也不如他。”

章越的字可謂千金難求,一般非必要時很少親自寫信。

不過雖是求人,但這疏寫的也是言語不凡,絲毫不墜氣節。

呂惠卿道:“相公早有考量,惠卿本不敢多言。只是我看章度之這字……”

內侍接過札子驗過檄牌,再看火漆完整,當着天子與王安石之面以楔子剖開密封的竹筒取出札子。官家迫不及待翻閱章越的札子,但見札子書頭‘平河湟策’數字映入眼簾。

衆幕僚聞言皆點頭,要官多修行,一路頗多歧路艱難,若非堅韌不拔誰能堅持到最後,遇到打擊便棄官不爲,放任自流,不是強健者所爲。

……

不過對於王安石與韓絳的免役法之爭,章越卻絕口不提。

官家道:“章越之前要全取河湟之地,但又與董氈媾和,既殺了鬼章,又立其孫爲部族之長,明明可以取洮州之地,卻又棄了一公城。這次朝廷出兵河州所費加上封賞共用去一千萬貫,僅是逼降一個木徵,殺了鬼章,實是支出過巨。”

王安石道:“臣爲宰相,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平庶政,事無不統。熙河之事陛下問臣即是,何問一監軍?”

信末告訴王安石說,他章越這番話是他肺腑之言,王安石可拿他的信遍示天子和兩府官員作爲憑信。

這一幕令得元隨們都是大吃了一驚。

接下來說了他與王中正交惡的緣由,言辭謙卑懇切地請王安石在天子面前替他進言。

衆人都是稱是。

章越徐徐言道:“一義是爲堅持不懈也……”

但見王安石道:“何以小人之心度之——君子腹?”

呂惠卿心想,王安石擔心章越的是什麼?就是怕他日後回朝了,有朝一日手握權位了,攻擊他的變法,那麼在信中贊成新法及拿信示人就相當於是投名狀。

連呂惠卿也是大吃一驚,章越這信王安石便這麼就燒了。

以往章越私下向王安石沒少批評過青苗法,市易法,如今在信中用力扶了扶,說以往自己年輕時不懂事,見識還是有些短淺的。

王安石道:“這字如何?”

王安石則對呂惠卿道:“吉甫怎麼看?”

呂端臨大事不糊塗,呂蒙正的宰相氣量,呂夷簡機巧善應變。

幾名元隨雖沒有看信的,但對信中的內容也猜個八九不離十。

正好衆人也很湊趣地請教章越如何爲官?

章越笑了笑坐在席上飲了一口雄黃酒,面色肅然地道:“我的爲官之道也簡單,爲要者有三義!”

說完呂惠卿將信交還給王安石。

一旁元隨道:“相公,如今章度之與王中正失和,此正是易人易帥之機。”

王安石問道:“不知陛下有何不解之處?”

王府西廡的書齋壁上,正留着王安石題着一句詩。

“相反改立鬼章之孫爲部族長,南山蕃部則以爲朝廷仍是以土官治理洮州。蕃人內部爲了爭權必是自亂,相互侵攻,等一二年分出勝負後,朝廷在熙州河州屯田已成,到時再聯絡敗者,誅滅勝者,如此洮州便可以平定。洮州一定,董氈勢孤也會投降。”

笑聲中,王安石忽然想到當年自遊鐘山寺時見到大雪壓遍滿山霜竹之景時,那一刻寧靜悠然的心境。

衆幕僚們聞言盡皆一愣,不過仔細想來忍譏受辱也是官場上常事。

最後章越看了一眼衆人的表情緩緩地道:“三義則在於堅持不懈地不要顏面……”

衆幕僚默然了一陣,尋即爆發出了大笑。

原來大帥是在消遣我們了……

看着衆幕僚笑得前仰後合,章越也是笑了笑。

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676章 不退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137章 府元第851章 抵京第535章 韓琦罷相第929章 拉攏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1003章 信任與猜疑(兩更合一更)第711章 將兵法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635章 學士院試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131章 佩服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933章 指路單章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247章 考試政策第911章 故鄉第674章 渡河第238章 商量第49章 推薦(第二更)明日更新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376章 好朋友第1054章 韓絳辭相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254章 賦題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98章 建陽(感謝~~愛啊!~~雙盟,)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第307章 月影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267章 念頭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967章 遼道宗第287章 唱名第633章 爭執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468章 同年宴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211章 同窗明日更新第446章 投名狀請假下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787章 解圍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156章 客人第493章 公用錢第151章 一百四十九章教誨第307章 月影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412章 貪婪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321章 御試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176章 階級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91章 釋懷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774章 喂餅第80章 莫欺少年窮第770章 玉帶第401章 新差遣第168章 易否第281章 等次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35章 真傳第578章 齊道德第238章 商量第568章 帝王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