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書信

bookmark

平河湟策一出,衆幕僚們不由振奮,反覆揣摩。

蔡京心想,書啓公文往來乃官員第一事,更不用說與天子溝通的奏疏札子。

若用心揣摩,可稱得上是一輩子的學問。

似章公學問浩瀚如海,我這些日子在幕中所學真是受益匪淺。

其實蔡京一筆散文也寫得極好,在同僚間也頗得稱讚,但覺得看了這篇平河湟策後只能用拜服來形容。

何止蔡京如此,蔡卞,呂升卿也是佩服不已。

呂升卿知兄長一向視章越爲官場上的對手,但自己卻得到信任,雖談不上推心置腹,但也是事事器重。

如今見了章越圓融變通的處置手段,心想以後該多多勸勸兄長,不要輕易與對方爲敵。

至於蔡卞讚歎之餘,卻揣摩起章越的書法。他喜歡寫文牘,一手書法更是造詣極高,他的書法在他的兄長蔡京之上。

但看章越的書法,卻覺得非幾十年的功力不足以寫出這樣的文字。

衆人一見都是大笑。

只要章越不威脅到自己,他不介意賣個人情。何況他看出王安石也是支持章越繼續出任熙河經略使的。

蔡卞見兄長居然轉了性子,也是深以爲然,他也知道自己在章越幕下爲官,也當謹慎。

他雖有個天下第一不講究吃穿的岳父,但他的妻子卻沒有做到這點。

衆幕僚心底一沉心想,誰敢說十拿九穩,就算還有十分之一的可能,一旦換了其他人來主政西北,豈非前功盡棄。

而身在汴京中的王安石是知道女婿的。這女婿是他親自挑選的,雖不如章直那麼合乎心意,但也是大宋挑不出幾個了。

經章越這麼說後,蔡京也就再不好意思開小竈了。

對此蔡卞也是自愧不如。

在衆幕僚中,屬蔡京是最貪口腹之慾,在吃之上無比精緻。

章越看了衆人神色,擡頭招呼衆人先吃早飯再說,而他心底則自嘲地笑了笑,果真面子啥的都是不存在的。

呂惠卿道:“只有沈興宗(沈起)或章子厚二人了。”

黃好義搖了搖頭,當即命人端菜盛飯。

這平河湟策的札子當即送入京中。

總之娶了宰相的女兒後,蔡卞夫婦平日生活用度也是奢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蔡卞談及章越治幕,理政的風格時,對方不僅是折服了自己這女婿,連王安石也很佩服,認爲其人品和才幹皆是第一流,唯獨就是政見與自己不合。

章越非常推崇諸葛亮的這句話,用此來勸誡衆人,經略府的飯食雖不是粗茶淡飯,但也不奢侈。

章越本人都是吃得津津有味的,但旁人卻不是各個如此。

只要不身在軍營之中,章越每日都與幕僚們一起吃飯,言談軍政大事,以身垂範,席上稱得上氛圍融洽。

蔡卞雖不喜口腹之慾,但用度也是頗爲講究。

言談之間對章越是由衷稱讚。

章越讓蔡卞入幕府的用意就是讓自己放心,表示自己沒有一件事是瞞着你王安石的。

王安石道:“當初讓王中正監軍,我本就是不贊成的。”

頓了頓王安石道:“論來論去,還是章度之最勝任。”

蔡京蔡卞兄弟二人自入幕府後的轉變是非常清楚的。

從此蔡京也學着在衣食住行上儉樸。

衆人議事吃飯時,蔡京都是隻吃一些,然後回到自己的舍中再開小竈那等。

王安石嫁女時,吳夫人用了錦帳,奢侈之名傳遍汴京。連天子也聽說了問王安石說,卿是大儒之家,嫁女怎麼用錦帳?

王安石聽了很是羞愧。

蔡京嘆了一聲道:“大帥,不喜我等奢侈。”

王安石點了點頭道:“這二人是可以勝任,不過陛下不喜章子厚,至於沈興宗才幹是遜了一些。”

自己視章越爲仕途上的勁敵,但章越卻從沒拿他呂惠卿當外人。

從此以後衣不薰香,所用器物也不再講究。

王安石道:“但這一次王中正所言,對於章度之很不利啊,我想陛下若是動了真怒,熙河經略使之位只有易人了,你可想好人選了?”

王安石對一旁的呂惠卿道:“王中正連續三疏彈劾章越,言其棄地,懼戰之罪,但從元度的書信來看並非如此。”

平日他也很少見章越練字寫文,很多公文都假手於他與兄長二人,但書法的功夫竟到了這個地步。

呂惠卿道:“相公,我看此事不在於度之,而是在於陛下。”

而蔡卞見章越如此,在家信裡自是向岳父王安石一五一十地說了章越這裡的事。

章越知道這件事後,就點蔡京好幾次,元長怎麼吃這麼點啊,是不是經略府的飯菜不合你的胃口?

在席上章越一次看蔡京吃得少,便親自動手給他添了一碗飯,然後語重心長地對蔡京道:“元長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切記,切記。”

呂惠卿也接到了呂升卿的書信,對於西北局勢也是瞭如指掌。

呂惠卿道:“如今王中正與章度之已扯破了臉,要麼換一個走馬承受,要麼換一個經略使,這時候相公你的話在陛下那可謂是一言九鼎啊。”

沈起和章惇是王黨中最知兵的兩位官員。

章越也有自己的用意,他相信自己身體力行下,加之言傳身教之下,蔡京將不會是歷史上那個蔡京。

這一切蔡卞是看在眼底,他知道章越是真的在栽培蔡京。

衆人都認爲此札子一上,定是十拿九穩,天子一定會回心轉意的。

章越則笑了笑,則道了一句:“無論事成與不成,我等無憾矣。”

蔡卞到章越幕府後一次看見蔡京衣服上縫了個補丁,不由驚奇道:“兄長,這是做什麼?”

章越打開了門,就看見了候了一個早上的黃好義,他一臉茫然地站在那。

呂惠卿點點頭,否則當初七位宰執推舉時,王安石也不會在蔡挺無望出任經略使後,也出面推舉章越爲經略使。

正說話間,一人稟道:“啓稟相公,熙河路經略安撫使來書問候!”

王安石聽了有些驚訝,呂惠卿也是大吃一驚,要知道章越與王安石二人當初可是扯破臉的。

還有自章越出任熙河路經略使以來,除了正式公文外,可是從未給王安石寫過私信問候的。

現在已經會過意的呂惠卿心道,好個章度之,你還真是能屈能伸啊!

第15章 孝經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296章 期集二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861章 孤勇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586章 籌碼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373章 知經筵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493章 公用錢第428章 出差第726章 道賀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152章 相中第104章 醉漢第287章 唱名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69章 來信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367章 懲罰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189章 相人第66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第505章 安排第50章 行卷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295章 期集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944章 探病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391章 仁君第165章 信約第886章 事情鬧大請假下第190章 再辭第54章 饒我狗命第296章 期集二第885章 報復第920章 執政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284章 論名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211章 同窗第307章 月影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838章 非召章越回京不可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874章 抱負第738章 既濟未濟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310章 青松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356章 新婚燕爾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253章 王珪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233章 弊案第109章 琴聲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第951章 自誠明第254章 賦題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712章 庭參第466章 任守忠完了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780章 下岷州第752章 人性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714章 敲打第851章 抵京第131章 佩服請假第90章 策問請假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278章 王者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427章 化解第207章 不累心第678章 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