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堵與疏

建寧元年四、五月間,帝國的三公中有兩位換了人。

一是太尉周景卒,享年七十六歲。周景是廬江人,是周瑜的堂祖父。他自己的兒子不成器,沒有出仕做官。周景的侄子(周瑜的父親)周異現爲洛陽令。

現在帝國象三公這類職位,雖說實權不大,但還是要擺資格的(包括家族背景)。那些待業的黨人還沒有資格任職這樣的顯官。在朝議中,司徒胡廣推薦,由太中大夫,沛國人劉矩接任太尉。這位劉矩資格老,年事已高,已不大管事,又不喜在官場內走動。所以黨人和宦官都能接受。

第二位是司空宣豐。司空宣豐是受自己的兒子連累被參奏而自願棄官的。這事還牽涉到太平道的一樁命案。

宣豐的小兒子的小妾鄒氏病了,她又偏信道士之術而不願求醫。在宣家所在的冀州清河地方上,經常有一些太平道道士四處走動。宣家就近請了一位太平道道士作法並施符水。誰知鄒氏喝了符水,一命烏呼。宣豐的小兒子十分寵愛位小妾,悲憤中失手把那位道士打死了。

本來象宣家這樣地位顯赫的豪族打死個把人也沒有多大的事,況且宣家喪媳在先。但問題就出在道士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帝國的醫療還遠沒有普及,這同醫者的社會地位偏低有很大的關係。普通百姓是看不起病的,只能到道士那裡求些符水。太平道的道士一般經過職業培訓,略通醫術(起碼可以算個半吊子醫生)。這個道士也確帝讓一些患個頭痛腦熱的人喝了符水病情減輕的,加上神秘色彩的宗教策劃,信徒甚衆。

正好碰上冀州刺史到清河郡監察地方,數百信衆到刺史那兒鳴冤告狀。那個刺史也算年輕氣盛,就接了這個案子。但刺史沒有執法權,只好回京都寫奏章參駭宣豐。宣豐年事已高,早已有了退意。爲了保住自己的小兒子,在朝議時自願棄職替兒子贖罪,並表示回去後好好管教兒子,這事就這麼了了。

太傅陳蕃舉薦長樂衛尉王暢接任司空一職。這個王暢是山陽郡人,出身顯貴,他父親就曾做過帝國的太尉。他年輕時做過南陽太守,把光武劉秀的故鄉那些權貴依法整得服服帖帖(當然他有強大的背景,他父親在三公位上),把南陽郡管理的井井有條,因而成名。孝桓皇帝期間由陳蕃舉薦任尚書令,從此就在帝國的京都做官。也算是資格老,家族名望重的人。由他出任司空一職也獲得了朝議的肯定。

牛弘在朝會上儘管沒有發言權,但把宣豐棄職的來龍去脈瞭解了個大概。特別是太平道的興起和冀州常有疫情這兩點引起了牛弘的關注。該來的總是會要來,牛弘要實現自己的最低目標,就必須處理好這件事情。

第二天,牛弘就跟太傅談起了這事。

太傅認爲,太平道道士本身沒有惡意,造成了誤喪人命的結果。宣家小公子的做法太沖動,如交由官府,既使由官府把道士殺了,也屬於一命抵一命,沒有人會拿這事做文章。現在有人較真,司空又有退意,這樣的處理還算是四平八穩的。

牛弘當然不能告訴太傅,說十幾年後太平道會攪得大漢帝國天下大亂。只是從瞭解疫病及治療的角度與太傅討論。

太傅介紹,疫病在水災或饑荒時期會多一些;其它時間少一些。如果發生疫病,在象司隸、冀州、南陽等人口集中度較高的地區感染和死亡人數會多一些,人口稀少的郡縣幾乎都是個案,不大會上奏朝廷。從人羣來看,流民的得病率和死亡率高一些,而一些大家族包括家族中的家丁得病少,死亡率更低。

一些大家族中一般都有醫者,而且還有常備藥。而流民和中小農戶治病則沒有保障。城市裡還好一點,藥鋪裡一般都有坐堂醫者。鄉村只是偶爾有遊方醫者,數量不多。家境貧寒的人和流民既使能請到醫者看病,也沒有錢買藥。這使得道士施符水大行其道。道士施符水因爲有宗教色彩,患者治好了就千恩萬謝,治不好既使治死了也只會怪自己心不誠或運氣不好。因爲道士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家境好的一些信徒的捐贈,對一般境況差的人收很少的錢或者不收錢。使得道士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信者衆多。

牛弘對太傅說,太平道跨越州郡,信者甚衆,成爲帝國體制外的另一個有強大號召力的組織。萬一道首圖謀不軌,將是一場災難。

太傅深以爲然。表示立刻着手擬旨,規定道士傳教,不得跨州越郡,否則以叛逆罪論處。

聽了太傅的措施,牛弘覺得很有針對性。畫地爲牢,就能把帝國可能面臨的危機細化,區別情況逐個解決。

牛弘還對太傅說,名門豪族不能光掃門前雪,應該造福地方。地方豪族,應該開館免費爲當地貧民看病,讓當地流民和貧民在貧病交加中獲得一絲喘息之機。帝國的望族應帶頭做這件事。特別是那位棄職的司空宣豐,他這樣回去因家鄉的名聲不好,肯定心情不愉快。希望他回家後就立即着手做這件事,一方面可以挽回名聲,另一方面有點實事做人也會更精神。

太傅對牛弘的說法大加讚賞。表示自己帶頭在汝南的家鄉開館施醫,造福家鄉。作爲一個帝國老臣,太傅爲天子能關心一個棄職的帝國老臣深爲感動。答應乘宣司空還沒動身,親自往宣家走一趟,轉達天子的聖眷。

對於帝國的一些豪族來說,錢是他們喜歡的,多多益善。但他們常常更看重名聲和名望。這件事要是有個好的開頭,隨着樊比之風,一定會給大漢帝國的貧民解決一些問題的。帝國的豪族目前在地方上實力強大。

棄職後,宣豐家立刻變得門庭冷落,與此前的貴客贏門的情景反差太大。宣豐儘管早有退意,但以這樣一種形式退場,心情是壞到了極點。宣家大兒子宣平頗有父風,本來是宣家的希望。只是天不佑宣家,十二年前,宣平在雁門任郡尉時,在一場與鮮卑人的遭遇戰中陣亡了。小兒子宣崢成了宣家的獨子,全家上下寶貝得不得了,養成了不少紈絝習氣。原來是住在帝都宣府的,只因前幾年做了些驕橫拔扈的荒唐事,被時任司隸校尉的李膺逮個正着,訓斥關押。出來後一氣之下,回到了老家清河。

宣豐對自己的小兒子是不抱希望了,決定把帝都的產業賣了,回老家清河去做封翁了。

一聽說太傅來訪,宣豐精神一振,趕緊到大門去迎接。都是帝國的老臣了,儘管平時因政事有過爭論,也談不上仇恨,關鍵時刻還有點星星相惜。

一陣寒喧後,太傅說出了來意。

當宣豐得知當今的少年天子還在關心自己棄職後的心情和名望時,不覺老淚縱橫。跪在地下朝皇宮方向拜了三拜,口中念道:“謝陛下聖眷!”

起身後宣豐表示,回家後可以做這件事來度過自己的餘生了。宣豐還向太傅出了個主意,以後名門望族子弟在地方上舉孝廉,應該把是否開館施醫,造福鄉梓作爲考覈指標之一。

不愧爲帝國老臣,出的主意也是這麼絕。

牛弘覺得應該給留在河間侯府的管家去封信,皇家也得帶頭參與這事,才能形成聲勢。牛弘相信,現在管家劉福在河間肯定能算號人物,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只要亭侯府能夠帶頭,當地豪強肯定是不甘落後的。

另外蝗蟲捕捉的事情已經有了眉目,牛弘想讓劉福在亭侯府也辦個大型養豬場。儘管帝國各地都有養豬的,但因豬飼料主要秕糠一類的主料,餵養週期長,成本高,效益不是很明顯。所以儘管帝國各地豪族多,也鮮見大型養豬場。

有了蝗蟲這種高蛋白含量的豬飼料就完全不一樣了。原來催肥一頭三百斤的豬需要一年多,現在只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就足夠了。如果帝國的生豬養殖能搞上去,不僅能爲帝國百姓提供大量的動物蛋白作食物,還能爲帝國的農田提供大量的優質肥料。在沒有條件搞合成氨時,養豬對帝國穩定農業就舉足輕重的意義。

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一二八章 曹操是個熱血青年一四四章 張家紙業第三十九章 不遊而牧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第二十七章 劉氏擺鐘和馬鈞定律一零二章 境外蠻荒大穿越第十七章 鉅鹿張角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六十五章 下馬威一三一章 平常心一零三章 陳規盧隨第七十六章 傳說中的女兒國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第十章 大將軍的煩惱第四十章 帝國的風向一一八章 段殺神請戰第九十五章 境外孤軍第六十二章 十年之約一四一章 孫郎採藥第九章 風箱效應第七十二章 南下 軍事不是最主要的第十六章 堵與疏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國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第六十一章 納妃第六章 太傅陳蕃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一一零章 解約後的失落一一三章 父子親情第六十三章 帝國男兒都尚武第八章 牛氏風箱一三零章 北義侯第七十三章 曹操上書一百零四章 動妄念遭殺身禍一二六章 困獸猶鬥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第五十章 因勢利導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一二五章 不認輸第十四章 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十五章 歪打正着第二十八章 逆流一三九章 冒死吃河豚一二七章 梟雄末路一零六章 把人往南方趕第二十七章 劉氏擺鐘和馬鈞定律第六十二章 十年之約第七十三章 曹操上書一五三章 皇帝 富人 窮人一四零章 柳暗花明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一五二章 侯補郎使倭一一六章 牧區的反差第五十七章 初會天香第二十一章 有時機會是等出來的一一七章 金微山血戰一零八章 震天巨響第二十七章 劉氏擺鐘和馬鈞定律一一一章 情爲何物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八十一章 偏不打 急死你一五零章 坐懷不亂新說第九十六章 不安命 貪過了界第二章 初入漢末第九十九章 地震一二三章 糧食武器二十九章 瞌睡遇到枕頭第八十六章 趕鴨子上架一一二章 喪妃 又一個童養媳第五十四章 西域歸心第八十七章 新政還得新動力一二八章 曹操是個熱血青年一三六章 窺探天機要付出代價第三十五章 盧植與董卓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第八十二章 南下目的一五五章 董家服飾一三八章 歸化第六十五章 下馬威一三零章 北義侯第七十章 南下戰略第九十九章 地震第三十章 內憂既平外患又起第三十七章 西郡的暴發戶第七十六章 傳說中的女兒國第九十九章 地震一一二章 喪妃 又一個童養媳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國第五章 貪婪的竇家一四八章 竟賽的邏輯第二十章 危機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