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霸與蘇康的伏誅在帝國的政壇是一件大事。他倆是當年參與孝桓皇帝“如廁議事”宦官五人組集體退潮後冒出來的新星,曾深得劉志的信任和器重。蘇康還任過大司農,是劉志管理農業和財政稅收的大員,當劉志錢不夠用時還幹過賣官的事。依仗劉志的信任,從蘇康手裡買官可得先交錢,後辦事。不象曹節一樣瞞着所有人吃獨食,最後還讓別人賴皮。
對於黨人來說,今天是個揚眉吐氣的日子。儘管管霸蘇康在宮裡已慢慢失勢,但還是宦官裡品秩最高的太監(中常侍按規定食秩一千石,但劉志給他倆加爲比秩二千石),比眼下最得勢的曹節還高。更重要的是,製造黨錮事件時,他倆就是太監首領。
此事對宮中的宦官衝擊不太大。太監與士人不同,可以四世三公長享富貴。他們一朝得勢上升的快,失勢後常常用不了多久無聲無息了,這是太監的法則(曹騰是屬於想不開,認了個義子,表面上富貴延續了,說穿了還是別人家的)。象張讓趙忠一些目前佔據着較好位置的太監甚至還有些欣喜,只有前面的位置空出來,他們纔有機會。
只有侯覽觸動很大,他是前朝僅次於管霸蘇康的太監首領,只是他沒有被權勢衝昏頭腦,劉志死後沒有去管竇妙的閒事。他很清楚正是因爲這一點才保住一命。經歷這事後,他已經沒野心了,但也不甘心隱退,眼下只好小心翼翼地跟着曹節混。
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抄家、珠連這些擴大戰果的事交給了早已摩拳擦掌的黨人。事無鉅細的太傅在抄家一事上安排了御史郎監督,使得抄家所得大部分上交了國庫。原管霸蘇康的核心爪牙早已改換了門庭,另投他主。所以儘管黨人集團窮追猛打,也只誅連出三五十個蝦兵蟹將。
人被誅連了就會空出些崗位來。那都是一些品秩低的崗位,上六百石高幹線的只有一兩個。面對這樣的雞肋大餐,帝國的大家豪族是不感興趣的。但帝國現在有任職資格的人簡直是太多了,有解除黨錮還沒任職的黨人,有地方郡裡推舉上來的孝廉郎,還有大量已經考覈通過的太學生。儘管沒有現代社會考公務員那樣的誇張,但也是很多人爭一個崗位。把掌握人事任免權的大將軍竇武的頭都搞大了。
劉洪見過天子後,有了明確的任務,就通過太常向尚書檯提出了增加編制的奏摺。因爲這事天子跟太傅談過,所以急事急辦,急匆匆地找大將軍商量。竇武對皇帝醉於機關之類的事是從內心支持的(甚至還想縱容),毫不猶豫地給了五個太史侯補郎(食秩二百石)的編制。並對太傅說:“按陛下說的辦,劉太史自己去找人,報來備案即可。也讓本將軍清靜清靜。”
聽了這話,太傅陳蕃笑了起來。
有了編制,劉洪就悉心尋找起助手來了。找到的第一位助手竟是鉅鹿田豐(字符皓)。
田符皓出身於中小地主之家,幼年喪父,生活艱辛。但他性格崛犟,勤奮好學,博覽羣書,在家鄉贏得才名。應太尉周景闢,做了周景家的屬官。劉志死後的人事變動潮中,田豐遷侍御史。那可是個要緊職位,隸屬於御史臺,是帝國的大檢察官,高級幹部(食秩六百石,與州刺史同級)。上任三四個月來,田豐過的很不開心。一是他受的正統教育對宦官專權很反感,曾監察過幾個與宦官有關的案子,但個個都不了了之。正義得不到伸張,卻得罪了不少人。二是他是太尉舉薦的人,大將軍竇武權重後自然就會排擠太尉府系(同屬帝國軍事系統)的人馬。田豐感到前途迷茫,正準備棄官回家,碰上了物色英才的劉洪。
因田豐想逃避官場的爭鬥,外加他家境平平,寧可棄高就低,到劉太史那兒做個食秩二百石的侯補郎。一心研究機關學問。
第二個助手是關中扶風郡學生馬鈞,那是劉洪在扶風郡學裡做博士的故舊推薦的。馬鈞家境貧寒,少有才學,尤其是善於觀察分析,一些結構到他手裡就能觸類旁通,被郡學博士發現。得知劉洪正在招攬助手,就舉薦給他。
劉洪還到帝國太學找了三位家境平平,又聰慧好學的太學生。分別是會稽人姚儀,常山人張全,襄陽人歐陽景。他們三個儘管勤奮好學,人也聰明,但一沒有家庭背景,二沒有拜太儒爲師,出仕的機會很小。聽說劉太史招他們做助手,高興的一個個跟劉洪瞌頭謝恩。
劉洪搭的這一套班子搞學術研究還真不錯。他自己是個醉心學問的人,在學術上他追求真理,不講官本位那一套。田豐是個敢犯直諫的人,政治上都敢頂撞上司,學術上更是暢所欲言。馬鈞是個機靈鬼,擺弄起機關來連劉洪和田豐都敢拜下風。姚儀、張全、歐陽景三位在這樣的氛圍中也變得更能獨立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
繼風箱效應後,姚儀他們三位官拜侯補郎這件事在帝國太學貧寒子弟中產生了第二波衝擊。他們不再沉醉於通過所有的經學答辯(帝國的教育制度規定,五門經學中通過兩門答辯就有充當太子舍人後出仕的機會,通過了三門以上答辯就具有了直接出仕的資格),而是看到了另一種希望,就是從事被名門大戶看不上眼的學術機關類的工作。姚儀等三人成了他們的名星,他們經常來往,討論數學、格物等學術問題。
建寧元年五月二十六日,邊關報捷。
張奐將軍麾下尹端、董卓二將率領帝國大軍在石城西北二百里全殲叛羌二部。殺敵八千,誅殺二叛部首領及貴族二百多人,俘兩部羌人一萬三千多人。歷時近一年的平羌戰役終於畫上了個園滿的句號。
張奐將軍另上奏請求,舉家從敦煌遷往關內弘農郡。
尚書檯回覆恩准。
張奐將軍還寫了一封私信給太傅陳蕃。請太傅轉告天子,已發現三處可能集中暴發蝗蟲的地點,並準備好了工具,一旦蝗蟲長成就捕捉。
當然,張奐將軍寫信給太傅還有套近乎這一層意思在裡面。也怪這位山西名將朝中無人,又不願意花錢賄賂宦官。現在有這樣個機會當然不願意放棄。
邊關大捷並沒有讓朝中士人高興起來。對他們來說,張奐將軍從帝都帶出去的軍人有了軍功回來後,又要從他們羣體中奪走許多崗位。蝗蟲多了會成災,人才多了也會成災。它會扭曲人的價值觀,把同僚都看成自己的敵人。人才要是鬧起災來可比蝗蟲厲害多了,他們會把百姓依地域分成一塊塊,相互撕殺,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宮中的宦官已從管霸蘇康被誅中回顧神來,他們開始也只是表現出某種不安而已,沒有恐慌。因爲他們知道,管霸蘇康的伏誅不是因爲黨人的力量強大,而是太后不喜。順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只要小心伺侯太后,小心伺侯將來能執掌皇權的天子,就沒有危險。他們對邊關大捷反而表露出一種喜悅。一是因爲太后高興,做奴才的就只能跟着高興;二是山西軍功將領肯定會與山東士人磨擦一陣子,使得他們的目光暫時從宦官身上移開。
這段時間牛弘不大輕鬆,他要收集各種信息進行分析。看看太后竇妙這一招對黨人和宦官之間的對立程度會有多大的影響,以判斷下一個危機暴發點。由於這段時間太傅忙,常常在授課時間都會被急事叫去尚書檯。這使得牛弘看上起更攸閒了,常常領着自己的小尾巴劉江到處玩,完全象兩個四處玩耍的小孩。
利用兩個看不順眼的奴才的伏誅,成功地化解黨人的不滿,讓太后竇妙對自己的權術信心百倍。竇妙把邊關大捷完全看成是自己的功勞,自己是帝國承前啓後的實際掌權人。爲了鞏固自己對帝國的控制,她要給自己的親信加官。於是她在邊關大捷後的第三天,下達了爲曹節、鄭颯和王甫加官的詔書。將他們的品秩從規定的一千石加到比秩二千石。同時下達的還有一些宦官職位升遷的詔書。其中有董氏趙嬈的親信蹇碩,也得到品秩六百石的職位。張讓趙忠也爬到了宦官中的最高位,中常侍(品秩一千石)。這些只是宮內的職位變動,甚至沒有跟尚書檯通氣就下詔了。
這下輪到黨人們清醒了,搞了這麼大的動靜,連日食這種自然現象都來幫忙,到頭來除了管霸蘇康兩個替死鬼外,沒有動搖宦官集團權勢分毫。宮中比秩二千石的宦官反而從原來的三位增加到四位,宦官的權勢不跌反升。
而黨人沒有從管霸蘇康的伏誅中得到多少實際利益,一些名聲較大的黨人現在還是待業。他們開始又有微詞,儘管還沒有向竇武發難,已經開始在三三兩兩串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