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黑社會保護傘

姚喜怒道:“總理大臣當然要給你們作主,你們他媽的總要給總理大臣留點睡覺的時間吧,總理大臣三更天才睡,這他媽的五更天不到,你們這要累死總理大臣啊!”

姚喜的怒罵被一片喊冤聲淹沒,姚喜無奈,只得高聲喊道:“你們他媽的有什麼冤屈,排好隊,一個一個的說,我這裡先給你們掛上號,等總理大臣醒了,按順序一個個進去,總理大臣自然會給你們作主!”

卻見一個瘦老頭從人羣中擠了出來,來到姚喜面前。姚喜喝道:“你這老頭,說好了排隊,你他孃的怎麼衝到前面來了!真他孃的爲老不尊!”

老頭卻是不慌不忙,衝着姚喜鞠躬說道,用一口流利的漢語說道:“這位官長,其實也不用排隊,因爲大家的冤屈是一樣的,小老兒說了,等於是大家說了,小老兒的冤屈解決了,大家的冤屈也都解決了。只是,此事非同小可,小老兒擔心,這位官長恐怕做不了主,小老兒以爲,還是請總理大臣親自來,這樣比較好。”

“放屁!”姚喜喝道:“老子是總理大臣的副官,堂堂朝廷六品千總,比縣太爺還大!今天老子就做一次主,你有什麼冤屈,儘管說,老子就不信了,你們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老子這個千總還管不了!”

姚喜說這話,倒也不是吹牛。

這些天來,牡丹臺官司不斷,每一個苦主都是眼淚汪汪高呼“千古奇冤”,那模樣比竇娥還怨。可說白了,其實都是些家常鄰里雞毛蒜皮的事,諸如東家的狗咬了西家的雞,南家的牛啃了北家的菜,稍稍複雜一點,諸如李家欠了樸家的錢,鄭家悔了金家的婚,這些小事,按理說根本擺不上堂堂總理大臣的案面,就連副官姚喜過問一下都覺掉價。

可是,這些小事在平民百姓眼裡,卻是天大的事,解決不好,日子就沒法過。平壤沒了地方官,百姓沒地方打官司,冷不丁來了一個總理大臣,百姓如嬰兒之望父母,紛紛跑來喊冤,而且,非要總理大臣親自主持公道。

周憲章心軟,見百姓們對他如此信任,實在不忍心趕走他們,只得親自接待,結果累得臉青面黑。副官姚喜一則看着周憲章受累,心頭不忍,二則,也想噹噹縣太爺,耍耍審案子的威風,幾次躍躍欲試,可百姓不買他的賬,拒絕把狀紙遞給他。這讓姚喜大爲惱怒。

周憲章昨晚忙了一晚上,剛睡下,就有百姓前來喊冤,姚喜覺得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

“老頭,你有什麼冤屈,只管對我說,我保證,和總理大臣一樣明鏡高懸童叟無欺!”姚喜和顏悅色。

老頭搖頭,一副苦臉。

姚喜大怒:“你他媽的這是看不起老子了!老頭,明告訴你,你今天要是不說,今後就沒機會了!告狀只有一次,不管你說不說,你都算告過了,以後再來,總理大臣概不受理!你現在可以回去了。”

“別別別,”老頭急了:“我說還不成嘛。”

“這還差不多!”姚喜大爲滿意:“來人,給本副官擡張椅子過來。”

兩個士兵從牡丹臺上擡出一張椅子,擺在姚喜身後,姚喜大刺刺坐下,舉手要拍驚堂木,卻見面前沒有几案,椅子也沒有扶手,只得自己拍了一巴掌,權當驚堂木:“肅靜!下跪何人,姓字名誰,家住何方,有何冤屈,給本大人細細道來,本大人兩袖清風愛民如子,公正無私執法如山,必能流芳千古光照寰宇永垂不朽……”

一個士兵輕咳一聲,提醒姚喜跑題了。

姚喜醒悟,急忙喝道:“你他媽的有屁就放有話就說!”

小老兒這才說道:“姚大人在上,小老兒姓鄭名叟,平壤人,今年六十整,一貫奉公守法,爲人和氣,從不與他人爭執,走在大街上,別人要是踩了我的腳,我必然道歉……”

“老頭兒,你是不是還沒睡醒!別人踩了你的腳,你道個鬼的謙!”姚喜喝道。

“大人此話差矣!別人踩我的腳,極有可能崴腳,就算不崴腳,必然也極不舒服,小老兒讓別人不舒服了,自然要道歉。”鄭叟正色說道。

“我靠!老子服了你了!”姚喜大叫,眉頭一皺,喝道:“鄭老頭,既然你脾氣這麼好,還打個屁的官司啊!”

鄭叟不急不慢:“大人有所不知,這官司說起來也不是小老頭自己的官司。話說這半年來,平壤戰事不斷,百姓無處打官司,總理大臣周總兵蒞臨平壤,我平壤百姓終於有了父母官,大家如久旱之逢甘霖,紛紛前往牡丹臺打官司。由於官司積壓太多,總理大臣辦事效率低下……”

“放屁,這麼多官司,總理大臣就一個人,哪能判得過來!”姚喜怒道。

“對對,總理大臣分身乏術,一日最多隻能判十起官司。百姓對此深表理解,所以,大家並無怨言,每天一大早來這牡丹臺下排隊掛號,小老兒爲人和氣,大家推舉我爲掛號員,專門負責給人發號,考慮到總理大臣每天頂破天只能判十起官司,小老兒每天只發十個號,拿到號的人,既可等在牡丹臺下,按照排好的順序,等待總理大臣召見,沒拿到號的,只好明天請早。”

“這個辦法好!”姚喜讚道:“總理大臣時常教導我們,人民羣衆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果不其然!”

“因爲實行了掛號制度,牡丹臺下秩序井然,一連十多天,沒出什麼茬子。可是,三天前,出問題了。”

“出什麼問題了?”

“牡丹臺下來了一羣黃牛黨,這幫人倒也勤快,頭天下午就來排隊拿號,等到早上放號的時候,就把小老兒手裡的十個號全拿走了,這些人拿了號也不打官司,而是倒賣給真正要求打官司的苦主,五兩銀子一個號……”

“我靠,五兩銀子一個號!總理大臣的號這麼貴!早知道這樣,我大哥應該坐堂看病,掛號費少說也要十兩銀子!”

鄭叟說道:“這位官長說的也是,小老兒聽說,總理大臣通天徹地神通廣大,官司判得明鏡高懸,治病必然也是妙手回春!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總理大臣判案子,原本是不收費的,卻讓那些黃牛黨從中漁利,敗壞總理大臣的名聲,擾亂市場秩序……”

“且慢!”姚喜打斷了鄭叟的話:“這些黃牛黨倒賣掛號,固然可恨,可話又說回來了,他們也是起早貪黑排隊拿號,按說,也沒有破壞規矩,說起來,還是你們自己制度設計上有漏洞,讓黃牛黨鑽了空子。”姚喜腦子倒也靈光。

鄭叟嘆道:“官長這是不瞭解實情。這些黃牛黨人多勢衆,少說也有幾百個,他們每天都在這牡丹臺下排隊,三班倒,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還有人專門負責送飯,吃喝拉撒全在這裡,咱們這些百姓,就是提前一年來排隊,也輪不着咱們!”

“我靠!”姚喜大怒:“原來是有組織的!這是黑社會!什麼人如此大膽,竟敢在總理大臣的治下搞黑社會!政府絕不允許黑社會存在!鄭叟,你說,他們的頭是誰,姓字名誰,本官給你們作主,一定要把這幫黑社會繩之以法,還百姓一個公道!”

鄭叟瞧了一眼姚喜,只是搖頭嘆息。

“鄭老頭,你是怕黑社會打擊報復!”姚喜喝道:“你放心,本官是總理大臣的副官,有本官作主,我看哪個王八蛋敢打擊報復你!”

鄭叟嘆道:“這位官長,看來您當官也沒多長時間,對於社會了解還不是很深刻。自古以來,黑社會紅社會,其實都是一家,沒有紅社會當保護傘,黑社會也成不了氣候。”

姚喜一驚,急忙問道:“鄭老頭,聽你這口氣,莫非我章軍中有人給這幫黃牛黨當保護傘?”

鄭叟嚇得一哆嗦,急忙壓低嗓音:“這位官長,小聲點,這話要是被他們聽到了,小老兒人頭不保!”

“放屁!”姚喜斥道:“你說,是哪個王八蛋給他們當保護傘,用不着總理大臣出面,老子就能砍了那個害羣之馬的腦袋!”

“這個……”鄭叟沉吟:“這位官長嫉惡如仇,心腸是好的,不過,畢竟只有六品前程,還是請總理大臣親自來比較好一些。”鄭叟言語之間,顯然是覺得姚喜的官小了,扳不倒那個幕後的保護傘。

姚喜更加惱怒:“鄭叟,老子警告你,不要把村官不當官!老子姚喜也不是吃乾飯的!也罷,看你膽小怕事,本官也不爲難你,你把那個保護傘的名字,寫在紙上遞給我,你放心,本官絕不向公衆透露是你舉報的,這個,保護舉報者!”

鄭叟點頭:“這個法子好!”當下索要紙筆,寫了三個字,遞給姚喜:“官長,你可千萬要給小老兒保密,黑社會勢力強大,保護傘實力更是強大,小老兒一家的身家性命,就全靠您了。”

姚喜接過紙條,仔細端詳了半天,上面寫着三個漢字,卻不認識。這姚喜沒上過學,是個文盲!紙條都拿倒了。

第20章 殉國第15章 強行收徒第147章 懷袖藏餘香第57章 金家妻女第23章 靠山走了第51章 奸細第59章 遺骸第153章 安州第193章 尷尬人第86章 炮兵第127章 完勝第88章 他是奸細第71章 火中的金達萊第94章 失而復得的懷錶第112章 血書第24章 心坎上的仙子阿第94章 戰場照片第27章 格格在洗澡第249章 改朝換代?第2章 大本營第224章 仇人伏法第206章 誰來保衛家第248章 監軍第20章 殉國第177章 奴才與主人第40章 信仰的垮塌第60章 驪鐵第193章 退婚第229章 授權第141章 懿旨第226章 生孩子的秘密第44章 苦肉計穿幫第133章 玉質刀柄第240章 騰飛(二)第15章 會師第136章 戰爭重負第23章 平壤光復第219章 革命聖地第152章 金弘集第112章 殖民觀第191章 開窯子第72章 維新與革命第180章 從元老到罪人第6章 光緒年第190章 朋友還是敵人第90章 偉大的元帥第139章 旗人的優勢第10章 狹路第33章 政治問題第241章 洞房第121章 天狼第255章 誰的指令?第101章 光着屁股也敢跑第153章 安州第40章 信仰的垮塌第22章 太后還宮第71章 上海灘第191章 開窯子第57章 金家妻女第224章 仇人伏法第58章 事情沒完第115章 決鬥第47章 悶戰第258章 天涯淪落人第225章 哭泣的新娘第90章 圍困第137章 聖裁第57章 金家妻女第231章 戰敗者第205章 油盡燈枯第144章 太后的眼睛第86章 自立軍第115章 定武軍第98章 向春川進發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32章 休戰第22章 太后還宮第17章 官官相護第39章 贓物第234章 割據者第199章 刺客第91章 上海道第158章 血戰赤巖洞第142章 向衛汝貴學習第23章 平壤光復第152章 阿里山女神第111章 臺灣第113章 自殺攻擊第116章 戰與和第103章 劍拔弩張第125章 海上決鬥第2章 大本營第55章 砍頭祭靈第77章 煮熟的鴨子第97章 洋鬼子第91章 上海道第93章 健忘的皇上第114章 巧芸館第33章 死路第23章 平壤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