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軍火貿易

舉個典型例子,前世一戰爆發之後,美國爲什麼能迅速接手英國在南美洲的市場,直接原因自然是因爲南美各國畏懼美國海軍的強大實力,軍艦往家門口一開,誰不擁護“門羅主義”和“自由貿易”!

所以在恩斯特的預想之下,東非海軍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必然要達到僅次於英,美,德,法的實力,對歐洲以外的國家海軍形成絕對優勢,從而保證東非的利益。

當然,從戰列艦數量上來看,東非海軍的擴建計劃貌似有些保守,畢竟當前世界其他列強國家就已經擁有動輒十幾艘以上戰列艦。

但是東非打算新建造的戰列艦基本上都是“無畏艦”,這其中差距就比較明顯了。

就拿法國來說,前世法國在一戰前擁有接近三十艘戰列艦,但是以前無畏艦居多,而無畏艦隻有區區四艘。

反觀東非已經建造並服役的四艘戰列艦,中巴加莫約號本來就屬於“準”無畏艦。

只是動力上有所欠缺,所以說,東非在無畏艦建造方面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只等第一艘“無畏艦”建造出來,彼時東非很有可能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無畏艦”的國家,當然,無畏艦是前世英國海軍制定的標準,東非第一艘“無畏艦”肯定不這麼稱呼。

……

東非海軍準備加入世界海軍軍備競賽,而對於東非陸軍,恩斯特自然也有安排,畢竟不能厚此薄彼。

“陸軍規模在1915年之前,擴充到至少三十五萬人,尤其是陸軍相關的軍工製造業,在二五計劃期間,國防軍工業將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海外項目也積極爭取。”

東非的位置決定了東非陸軍基本上無仗可打的局面,所以雖然擴軍,但是也只是比以前提升了幾萬的規模,在此前,東非陸軍常年維持在二十多萬人水平,高峰期接近三十萬。

而恩斯特擴充陸軍規模自然不安好心,而是爲了找一個理由,擴大東非國防軍工業規模。

一戰如果和前世一樣爆發,兩大集團勢必會對各種物資需求旺盛,軍工品自然也不例外,槍炮等武器因爲政治原因不能直接出口到歐洲,其他配件和軍需品就靈活多了,皮革,像糖,菸草等等。

而且歐戰爆發,就等於歐洲以外的軍火市場被空出來,這個市場也是極爲龐大的,像前世美,蘇兩國都是軍火銷售大國。

而東非目前在軍火市場上的規模是不大的,一方面國際軍火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就是東非軍工業產量規模受到了壓制。

所以在二五計劃期間,恩斯特勢必要重塑東非國防工業,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容。

“因爲技術進步,和熟練工人以及專家數量增加,我國武器質量比七,八十年代有了顯著提升,但是這種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反饋較弱。”

“主要是出口規模太小,從而導致知名度不高,而且我國軍工業,在槍炮出口領域和德,奧等國有所重迭,這顯然對於我國軍產品出口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就拿最基礎的步槍來說,東非和德國都是毛瑟步槍的主要生產國,而海外客戶在挑選產品的時候,顯然會傾向於德國貨,東非以前則主攻低端市場。

雖然東非生產毛瑟步槍的歷史幾乎和德國同時進行,但是早期東非工業基礎薄弱,這也使得東非武器質量上和德國有一定差距。

隨着時間推移,東非毛瑟步槍在九十年代中期基本抹平了和德國毛瑟步槍在質量上的差距,但是因爲之前刻板印象的原因,很多國家對東非毛瑟步槍的影響還停留在七,八十年代。

目前東非步槍的主要海外客戶,除了東非周邊國家,像阿比西尼亞帝國,南德意志王國以外,只有西班牙和遠東帝國每年從東非採購一定數量的槍支。

西班牙主要是在美西戰爭對東非軍工產品進行了檢驗,所以積累了一些口碑,彼時東非軍工製造業在質量上已經比較成熟。

而遠東帝國從七十年代開始就是東非軍工產品的大客戶,早期是圖便宜,後來則是使用習慣,畢竟以遠東帝國軍隊裝備水平,對性能並不挑剔,畢竟很多地方部隊連基本的步槍都配不起。

當然,也有其他因素影響,就比如東非出口過成套的德萊塞步槍生產設備給遠東帝國,雖然說德萊塞步槍已經明顯落後,但在當時還是比較先進的,畢竟彼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步槍性能還不如德萊塞步槍。

截止到目前爲止,東非出口的德萊塞步槍生產設備依舊在爲遠東帝國做着貢獻。

除了這幾個國家以外,東非步槍在國際市場上的銷量可以說十分不盡人意。

所以恩斯特說道:“在二五計劃期間,我國國防工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打響東非槍,炮的聲望,一定要給其他國家留下這樣一個印象,那就是我國生產的軍事裝備,質量絲毫不比其他國家差,性價比更高。”

“同時在二五計劃期間,要繼續提高我國武器裝備製造的水平,提升製造工藝,進一步完善生產程序,制定嚴格標準。”

“打響我國槍炮在國際市場的口碑,加大在世界各國的宣傳力度,同時給予一定的優惠,在出口數據上可以有一定差距,但一定要在質量上超越其他國家。”

看似恩斯特是爲了軍火生意給其他國家讓利,並且多付出一些成本,但是等到歐戰爆發的時候,歐洲各國軍工轉向歐洲戰場的時候,那除了歐洲以外的國際軍火市場基本就空出來了。

這在恩斯特看來是一個徹底鋪開東非軍火貿易的良機,而在歐洲爆發大戰之前,東非自然要先做好準備,打響東非軍工的名聲。

在這個前提下,適當讓利,並且加大宣傳投入就顯得格外重要,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東非如果能提前佈局,未來的收益也就越高。

而東非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到時候就有可能面臨美國和日本等歐洲之外國家軍火的競爭,臨時擴產軍工產能,也可能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不利於未來東非軍工出口。

實際上,從二五計劃開始之前,恩斯特就打算將東非的經濟和工業向着順應一戰方向進行適度調整,包括許多東非之前未涉足或者投入少的軍工,民用品生產都將在二五計劃期間進行組建。

只要一戰按照前世軌跡爆發,在此期間東非就臨時轉變成“世界工廠”之一,之所以是之一,自然是有美國這個礙眼的存在。

就算東非提前佈局一戰,也不可能獨吞市場,畢竟美國經濟體量過於龐大,就算東非有工業計劃加速國家工業生產,恩斯特也不能保證在戰爭爆發前,東非工業能達到美國的規模,尤其是輕工業領域,東非和美國差距明顯,而戰爭期間,對輕工業產品的需求顯然是利潤最高的,彼時歐洲各國工業勢必向重工業和軍工業集中,輕工業自然受到影響最大,所以二五計劃期間,恩斯特的計劃就是將東非的輕工業水平進行提升。

第958章 巴拉圭第758章 331師第103章 “大殺器”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517章 過剩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284章 連環計第71章 海底電纜第79章 閒談第1239章 兵變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請假第546章 許可第1154章 斷案第369章 送別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472章 備戰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31章 部落衝突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850章 移民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79章 總部第316章 萊茵盾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269章 距離感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240章 大借款第953章 新家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282章 學習營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282章 學習營第837章 颱風第938章 換血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81章 捷徑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469章 鯨灣港第364章 燃燒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20章 購艦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63章 站隊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865章 高原省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40章 新品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343章 屯田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487章 太特城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563章 熱心腸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454章 軍演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574章 服軟第1248章 普吉島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30章 漢薩省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