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

在東非評估一五計劃成果並且着手準備二五計劃的時候,遙遠的遠東海域,日俄海軍也迎來最終對決。

在受到東非一定程度幫扶下的俄海軍雖然在精神狀態上比前世強了不少,但是真正和日本海軍交手後,就陷入危險的境地,尤其是指揮和決策人員的失誤,導致俄海軍再次重蹈覆轍,日俄海戰開始向着恩斯特所希望的方向發展,或者說向着除了交戰國以外世界各國所希望的方向發展,不過東非能從日俄戰爭獲得的利益終究太少,遠不如美西戰爭等。

……

巴加莫約港。

作爲東非最早的船舶製造業中心,巴加莫約港承擔着當前東非海軍,尤其是戰列艦建造的主要任務。

隨着日俄海戰爆發,越來越多的細節被東非軍工造船廠所掌握,原本的戰列艦建造計劃也重新制定。

巴加莫約第一造船廠的總工程師羅拉萊納重新評估着過去趨向於保守的戰列艦設計方案。

羅拉萊納:“根據遠東的戰報消息,再一次證明了證明只有三百毫米以上的大口徑艦炮才能成爲決定海戰勝負的關鍵,未來依舊是大艦巨炮時代。”

“所以對於新戰列艦的建造,我主推將排水量從原來的一萬八千噸,至少提升到兩萬噸以上,取消一些副炮,此類艦炮雖然多爲速射炮,射速較快,但射程、威力不及主炮。”

“這些副炮用於同巡洋艦、驅逐艦、魚雷艇等中小型艦艇交戰或許可行,但是應對戰列艦這種海上巨獸,極大浪費了火力資源和船上空間。”

“同時副炮使得戰列艦艦炮口徑繁多,彈道性能各不相同,難以集中指揮射擊,多由各炮位獨自瞄準射擊,日俄海戰中這種缺點更加明顯。”

“所以我主張下一艘戰列艦的全部主炮統一爲同型號,同口徑的重型主炮,採用‘全裝重型火炮’理念,一艘這樣的戰列艦至少有六門以上可以統一發射的三百毫米以上口徑的艦炮。”

“艦上的主炮射程應越遠越好,而且口徑要一致,以利於校正彈着點,數量要多,以便對對手的重要部位進行集火打擊,動力必須強勁,航速要高,以利於搶佔有利陣位,裝甲一定要堅固,能經得起對手的打擊。”

羅拉萊納提出的新設計方案,實際上和前世的“無畏艦”已經徹底沒有差別,而他的主張也獲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很快,關於新戰列艦的設計方案就交到了恩斯特面前,恩斯特並不懂軍艦,不過他還是決定立刻實行東非版“無畏艦”的建造計劃。

恩斯特對海軍部門說道:“我們應該在1906年結束之前完成新式戰列艦的建造,並且參考其他國家最新軍艦建造情況,尤其是英國的戰列艦建造情況,在評估新式戰列艦整體性能以後,再着手我國在新時期的造艦計劃。”

“在此前,我國船舶製造業也要優先佈局,在二五計劃期間,船舶製造將會獲得更多的支持,以支撐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

恩斯特的一番言論讓東非海軍部門驚喜萬分,在沉寂了近十年後,東非海軍的大發展階段終於要開啓了。

在此前,東非海軍只能羨慕嫉妒恨的眼熱其他國家的同行們大肆擴建海軍,而東非海軍卻要爲經濟發展讓路,雖然說東非海軍實力並不算弱,但是和其他大國一對比,已經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

十年時間對於其他國家海軍也就是轉眼之間,對於東非海軍而言是極其漫長的,彼時日本海軍直接的噸位從1895年的五萬噸左右,上升到二十多萬噸,直接是十年前的將近五倍,德國海軍光是戰列艦就新建造了十幾艘,英國更是建造了三十多艘戰列艦。

彼時在世界列強海軍中法國,奧匈帝國,西班牙和東非只能在海軍競賽乾瞪眼。

法國主要是受到綠水學派影響,所以早期沒有跟上戰列艦建造的熱潮,奧匈帝國則是不重視海軍,西班牙完全是國力限制。

而東非海軍和奧匈帝國海軍一樣,沒有參與之前的海軍競賽,但是東非海軍顯然比奧匈帝國海軍受重視的多。

實際上,目前奧匈帝國海軍也在推進本國新一輪的造艦計劃,聽說已經得到弗朗茨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東非海軍自然更加緊迫,不過隨着日俄戰爭的爆發和日俄海戰的預演,東非海軍所等待的曙光彷彿就要到來了。

恩斯特說道:“你們也不要急着高興,雖然海軍建設是未來十年內,我國的重要戰略,但是,海軍投入是相當耗費資源的,所以新式戰列艦的研發,必須做到腳踏實地,如果連這一關都過不了,勢必會影響到我對海軍擴建的想法。”

恩斯特肯定要給海軍部門潑潑冷水,畢竟海軍這個軍種一但道路走歪了,想重回正軌要浪費大量的資源和時間。

“在二五計劃和三五計劃期間,我的預期是每年我國製造一艘戰列艦,也就是十艘戰列艦,爭取到1915年,我國戰列艦數量達到最少十五艘,加上現有戰列艦也就是將近二十艘左右,同時建造一批巡洋艦和潛艇,魚雷艇等其他艦種。”

“這十艘新式戰列艦,因爲現在海軍艦艇更新迭代速度較快的原因,要隨時進行設計上的調整,並不以當下戰列艦技術作爲錨點。”

前世無畏艦後面還有超無畏艦,戰列巡洋艦等,所以海軍艦船建造肯定不能一成不變,而是隨着時代發展隨時做出調整,等到東非飛機制造業成熟後,恩斯特肯定要順勢推動航母建造方案。

先不管恩斯特的強調,海軍部門已經上頭了,十年至少十艘戰列艦,這個大餅雖然比不上英,德等國之前那樣的大手筆,對於目前東非海軍而言已經足夠了。

東非作爲兩洋,甚至三洋(加上太平洋的海外領地)國家,目前海軍規模顯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本國需求,本土威懾尚且可以,但是想在海外有所活動幾乎是不太可能,而新的造艦計劃將大大緩解東非海軍的壓力。

當然,恩斯特的想法和海軍部門是有些不同的,恩斯特主要是從前世一戰的角度來考慮東非海軍軍艦建造計劃。

誰能在一戰中獲利,同樣需要龐大海軍的支撐,前世美國爲什麼敢兩頭通吃,自然是因爲美國海軍的實力值得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尊重”,如果反之,美國海軍實力不足,就無法支持美國在一戰中以“中立國”的身份,大肆撈取好處。

所以在一戰可能爆發之前,東非海軍也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不僅要承擔戰時的護航或者威懾任務,同時還有搶奪一戰時大量海外市場的謀算。

彼時如果歐戰爆發,那英,法等國將對本國之外的海外殖民地以及從屬勢力控制削弱。

而東非工業品想更加快速佔領這些空出來的海外市場,自然需要“艦炮外交”來打開世界其他國家的國門,所以在一戰之前,東非海軍在整體規模上,一定要成爲重要的國際秩序主導力量之一。

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40章 大借款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395章 耍無賴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300章 掠奪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015章 市場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633章 “故”人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496章 交戰第811章 送行第509章 起步第200章 分裂第238章 三把“刀”第8章 普奧聯動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347章 開飯第66章 《東桑條約》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33章 尋找“光明”第320章 雙標第151章 在法國第320章 雙標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82章 學習營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95章 拜訪第850章 移民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403章 撤資第369章 送別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30章 多多馬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276章 酒精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斐迪南大公第88章 衝突升級第298章 香蕉園第36章 濱海區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837章 颱風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1章 煤礦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86章 咖啡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71章 海底電纜第345章 援助團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276章 “老朋友”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372章 平原省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355章 鐵血總統第80章 農業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49章 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