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

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

“到1905年,交通方面,全國鐵路應該達到十五萬公里里程,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新建兩條達累斯薩拉姆市地鐵和城際鐵路,聯通第一鎮市和萊茵市以及索加市,擴建萊茵市地鐵網絡,水泥和瀝青公路突破兩百萬公里,新建運河十二條,串聯莫桑比克和中部之間的水運網絡。”

遷都後,原本第一鎮市的政治地位下降,這也就意味着第一鎮市失去了原本政治產業,所以第一鎮市如果不被廢棄的話,只能同達累斯薩拉姆市合併才能持續發展,因爲遷都的問題,第一鎮市本身的資源已經難以支持其繼續發展。

思維特在放大版的濱海省(原中央省)地圖,用紅筆將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第一鎮市和索加市分別圈出來。

“諸位請看,地圖上東部的這四座城市,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畢竟我們絕大多數人之前都在第一鎮市辦公。”

“現在的問題在於,以前第一鎮市能夠發展起來,靠的就是最高優先級的政治資源,包括醫院,學校,交通,產業等等,都圍繞政治服務展開。”

“但是隨着遷都工作完成,同時意味着第一鎮市原本的城市生態無法維持,而且醫療,教育,產業資源也被拆分大部分到萊茵市重組,連第一鎮市的人口都只剩下不到五萬餘人。”

恩斯特這個時候也補充到:“雖然遷都後第一鎮市喪失了原本的地位,但是其目前依舊是濱海省的政治中心,交通樞紐之一,城市建設也相當完善,所以對於第一鎮市的安排是充分利用其優勢,保證其後續發展,目前我的想法是將第一鎮市併入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區內,這樣有利於強強聯合。”

雖然東非首都變更了,但原中央省,現濱海省政府依舊在第一鎮市,並且在充當首都期間,第一鎮市積累了大量醫療,教育和行政資源,雖然大部分隨着遷都轉移到萊茵市,但剩下的資源在規模和質量上也是十分可觀的。

就像前世遠東帝國行政區劃變動下,某些被取消行政區的教育資源依舊會留在當地,第一鎮市也是類似情況。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一鎮市就是這個情況,雖然遠不及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規模大,但是在行政,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上,第一鎮市甚至比達累斯薩拉姆市要發達。

思維特接着說道:“第一鎮市可以作爲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衛星城,配合索加市形成東部濱海省的科技,政治,文化中心,構建大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發展集羣,從而實現對歐美超大城市的反超。”

“以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第一鎮市,索加市四座城市抱團發展,區域內城市人口超百萬,在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交通方面也處在全國第一梯隊,而想要實現四座城市的協同發展,核心問題就是解決交通避障。”

“目前第一鎮市和索加市,達累斯薩拉姆市之間都有中央鐵路直接連接,巴加莫約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有東部沿海鐵路連接,第一鎮市和巴加莫約市之間又有運河連接,這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交通網絡,四者間還有公路溝通,在交通領域的先天優勢明顯。”

“只不過以前這個交通網絡是以第一鎮市爲核心的,而今第一鎮市顯然不能承擔指導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任務。”

“同時爲了釋放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經濟活力,建成印度洋經濟新橋頭堡,促進東部城市的分工,提升我國產業和工業升級,所以集羣發展是必然選項。”

“在這個基礎上,對當地交通進行進一步改善,實現四城協同發展的方案也就提上日程。”

以前達累斯薩拉姆四市交通雖然發達,但其已經建成的交通網絡主要爲全國服務,畢竟達累斯薩拉姆市是東非東部主要港口之一,在東非早期國土僅限於東非區域的時候,更是唯一的重要出海口,當時蒙巴薩都還沒有發展起來。

而相對應的,濱海省城市間的協同發展就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以前因爲時代限制,當地交通側重於爲全國服務,現在東非政府就是要讓其交通爲區域經濟服務提供便利。

顯然,東非不可能取消當地已建成交通的原本職能,那就只能在此基礎上,重新規劃和建設爲當地經濟產業一體化服務的新交通網絡,而其中的關鍵也就是城際鐵路和公路建設。

思維特接着說道:“也就是構建一個圍繞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城際鐵路環線,將達累斯薩拉姆市,索加市,第一鎮市和巴加莫約市串聯在一起,實現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暢通。”

“同時修建城際快速路,也就是四座城市間的直接公路,方便未來汽車等公路交通的聯絡。這樣既能緩解原本交通網的壓力,也能進一步提升四城協同發展的能力。”

“同時新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圈,將覆蓋原本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教育和科研資源,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整合巴加莫約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船舶製造業,同時提供大量可開發土地和更多工業人口,推動濱海省經濟更高效發展。”

其實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巴加莫約市的教育和科研資源本來也不差,如果再整合第一鎮市和索加市,其科研能力和潛力將直接超過東非目前的科研中心姆貝亞市。

畢竟這四座城市的教育和科研資源單拎出來也屬於東非城市中的第一梯隊。

而教育和科研資源只是其中的一項,產業上的整合纔是大頭,本來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就屬於東非城市中的全能型選手,在很多產業領域本來就沒有短板,如果在和巴加莫約市合併,其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提升。

巴加莫約市在當前東非城市中並不是屬於小城市,而是較發達的中型城市,並且是當前東非的船舶製造業中心,人口也達到了三十多萬,所以光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巴加莫約市兩地結合,人口就已經突破一百萬,加上第一鎮市和索加市就是一百多萬。

而從距離上來說,幾座城市分佈也比較密集,相互之間距離不超過六十公里,如果是後世遠東帝國的一線城市,都足以實現同城化了。

當然,在19世紀,東非顯然是沒有辦法做到的,畢竟交通上就沒有辦法做到無縫銜接,所以城市圈的概念比較符合達累斯薩拉姆市等四座城市。

當地唯一的短板估計也就是礦產資源不充分,並且也做不到遠東帝國上海那樣向內地的經濟縱深,畢竟東非的地形特徵決定了未來東非沿海會形成多箇中心點,而不是達累斯薩拉姆市一家獨大。

畢竟在以前,東非沿海只有坦桑尼亞和肯尼亞沿海的時候,達累斯薩拉姆市就不能穩壓蒙巴薩市一頭。

第714章 伊林加第1012章 萌芽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64章 肉類第803章 威脅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938章 換血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596章 壓迫感第865章 高原省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233章 抓捕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861章 分贓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324章 預謀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696章 油井第8章 普奧聯動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092章 菜市場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904章 卡賓達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8章 普奧聯動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698章 魚餌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736章 第九旅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41章 衣錦還鄉第418章 學徒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424章 奔逃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04章 卡賓達第79章 閒談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67章 奧拓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460章 衝突第449章 野心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04章 調停第732章 雙輸第287章 西逃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430章 客人第388章 換師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72章 菸草種植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865章 高原省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658章 方針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222章 體面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640章 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