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捷徑

第981章 捷徑

比如在遠東帝國,東非商品很難擠入英,法的商業範圍區域,畢竟英,法乃至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些國家,他們在遠東經營的時間遠比東非長,搭建了穩定的人脈框架,擁有很多固定的合作伙伴。

而東非的淮海經濟區能夠成功,很大原因是原本當地的消費能力不行,不早說人均購買力,在東非進入遠東市場的時候,當地人口因爲戰爭和災荒原因都不多。

這也是東非能輕鬆以膠州爲中心,構建北方貿易體系的原因,因爲其他國家也看不上,當然,在當地和東非的三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之下,淮海經濟區已然不是當初遠東最貧困落後的區域。

但這也是東非政府應得的,畢竟東非在當地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這才使得東非能在遠東帝國的貿易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同美,英,法三國並駕齊驅。

……

“西部經濟發展離不開貿易上的支持,而在大西洋沿岸國家中,既有英國,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同時也有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這種欠發達國家,同時還有巴西這種落後,但是同樣不容忽視的大體量國家。”

“而在這些國家中,我們應該中低端工業產品重點開拓的就是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工業不發達市場。”

西班牙對於東非而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國家,它是東非西海岸進入地中海的樞紐,畢竟葡萄牙和英國(直布羅陀殖民地)都和東非關係較差。

而東部蘇伊士運河在英國控制之下,曼德海峽附近也有英國殖民地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英國切斷東非同地中海的東部航線,那西班牙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

當然,這種可能性幾乎爲零,除非英國抱着喪失全球霸權的決心和東非兩敗俱傷。

但只要有可能性,東非政府就必須考慮到這一點,所以西班牙對於東非而言從來都是一個值得重點拉攏的對象,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關係到東非商業貿易的戰略安全問題。

同時西班牙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歐洲其他國家而言比較差,尤其是在工業領域,其和葡萄牙因爲歷史原因都錯過了機遇,這也意味着東非能有更多的機會。

同理,東非的誕生,對於西班牙而言也是一種新的選擇,畢竟西班牙在和區域內的英,法等國家各有競爭和合作,而在美西戰爭之後,西班牙已經同美國關係惡化,這種情況下,有利於東非取代美國在西班牙的利益。

阿根廷則是優質市場,靠着各種優勢,阿根廷人的購買力位居南美各國之首,甚至超過歐美平均水平,而且最重要的是阿根廷本國工業十分落後,很多工業產品無法自給自足。

所以在20世紀初的阿根廷就像前世那些中東石油富國一樣,這種優質貿易對象東非不可能不重視,而且阿根廷地處南大西洋航線上,東非和阿根廷的交通往來也比較便利。

巴西自然不用多說,雖然巴西這個國家現在就是一攤爛泥,東非也不指望從巴西賺大錢,巴西在東非的定位中原材料供應大於其存在的市場。

在西非礦業尚未得到開發之前,巴西是唯一能給東非西海岸提供大相對廉價量原材料的外部國家。

“而美國,西歐則是我國西部農業的主要目的地,以突尼斯海峽爲界,地中海分爲兩大塊,這裡就是我國東西海岸對歐洲貿易的重要地理分界線。”

突尼斯海峽以東爲東地中海,以西則是西地中海,在過去東非對歐洲貿易中,中,東歐以及中東地區是東非在全球最主要的市場。

而西海岸經濟發展起來後,就有利於東非通過大西洋航線,發展西歐,北歐的貿易。

最重要的是這條貿易航線幾乎不會受到太大威脅,沿線沒有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這種容易被鉗制的地形。

就比如曾經的東非和法國貿易,基本上是通過紅海航線來實現,現在從東非西海岸到法國,中間只需要經過大西洋。

同樣的還有北歐國家,以前東非同北歐國家的海上貿易,需要穿過曼德海峽,蘇伊士運河,突尼斯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現在只需要通過大西洋航線經過英吉利海峽就能做到。

總而言之,東非西海岸,尤其是安哥拉沿海打通了東非海上貿易的任督二脈,對於東非全國經濟尤其是工業有戰略性意義。

使東非商業貿易所能輻射的區域基本上覆蓋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區域,和世界各地直接貿易的障礙大大減少。

現在唯一能卡住東非同世界主要經濟區間的海洋貿易的通道只剩下馬六甲海峽,不過東非同樣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畢竟東非主體在南半球,馬六甲海峽同東非的區位相比並沒有歐陸間貿易那樣重要。

東非可以直接通過東印度羣島,澳大利亞方向的航線再北上,在英國殖民地體系中,目前澳大利亞不像印度那樣,有封鎖航道的能力,至少想封鎖東非這種大國就做不大,別說封鎖東非,說不定東非還能趁機讓英國人永遠滾出澳大利亞地區。

而東印度羣島主要控制在荷蘭人手裡,他們也不可能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思維特接着說道:“大西洋經濟區如果能達到印度洋經濟區體量的一半,那對於我們全國經濟規模能提升的數據是十分可觀的,會成長爲東非新的經濟增長支柱。”

印度洋經濟區主要覆蓋東非本土,歐洲,亞洲,大洋洲,佔據了東非對外貿易的八成以上。

而大西洋經濟區除了東非本土以外,還能對接西非,歐洲,南美和北美,重要性絲毫不遜色印度洋經濟區。

其唯一缺憾就是可用港口和海岸線要少於東部,不過依照其所對接的經濟區來看,如果東非西海岸能夠發展起來,再不影響東部對外貿易的情況下,東非對外貿易應該能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水平。

這對於東非的吸引力就太大了,這也是東非爲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獲得安哥拉地區的根本原因。

兩洋國家的優勢就體現在這一點,像美國,其貿易主要就是大西洋方面和歐洲對接,太平洋方面和遠東對接,東非也是同樣道理。

所以建設西海岸工業和經濟,最容易出成績,且成功率最高,同時對於東非貿易安全有重要作用,西海岸依託大西洋沿岸國家的原材料和市場發展,這是短時間內提升東非全國工業化的捷徑。

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953章 新家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383章 引入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484章 訓練第615章 交流電第711章 歸國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797章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617章 行動請假第619章 繳獲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228章 留學生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60章 革新第1092章 菜市場第711章 歸國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389章 易手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7章 日常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464章 勸說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700章 龍騎兵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61章 分贓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254章 錫礦第492章 靜坐戰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238章 三把“刀”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390章 勸離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49章 戰敗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293章 肢解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354章 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