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預備隊受阻

袁滂鬆了一口氣,他看了片刻,就決定率預備隊實施迂迴,迂迴到馬超部的背後,讓馬超部有來無回。馬超部是攻擊大方陣的三叉戟中最強盛的一部,只要擊破了馬超部,皇甫嵩就還有很大的機會反敗爲勝。

袁滂不禁爲自己的機智和戰略眼光,感到自豪。

可正當袁滂揮動旌旗,命令預備隊隨他前去救援大方陣時,他首先聽見西涼軍大營之上,傳來了兩通鼓聲;然後又聽到,在預備隊所佔領的高岡背後數裡之外的大營之上,居然傳來了示警的鼓聲。

聽到己方大營傳來的示警,袁滂大驚失色,急忙把目光投向整個紛亂不堪、煙塵瀰漫的戰場,並沒有看見有任何西涼軍的部曲正在向預備隊襲來。袁滂吐了口氣,卻又想到,示警鼓聲是從大營傳來的,而大營是在背後。

袁滂急忙扭頭一看,預備隊所在的高岡之下,正有一羣大約爲數數千的西涼騎兵,張開陣勢,正在向預備隊襲來。

袁滂大驚失色,根本沒有時間來思考,這支敵軍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這下他就必須要先與這一支突如其來的敵軍交戰,根本無暇再去救援已經陷入危局的中軍了。

袁滂趕緊命令預備隊七千騎兵,急速向高岡之下衝下去,藉助高岡數丈的高度,就能積攢起極快的衝鋒速度和強大的勢能。袁滂認爲依靠這樣,應該也能快速打敗這支敵軍。

但很快,接下來發生的事,就給袁滂以一巴掌。

趁着袁滂和預備隊在短時間內不能快速反應,那支西涼鐵騎居然奔動到了中軍之後,阻隔在預備隊和中軍之間。也就是說,除非袁滂能擊破這一羣敵軍,不然他就救援不了中軍。

更讓袁滂驚異地是,這支敵軍在距離高岡五十步的地方,居然集體下了馬背,把戰馬都趕跑了,充當步兵!

這一支敵軍,一下馬背,就飛快地展開佈陣,持盾牌的士兵衝在最前,在一名中郎將的大聲呼喊下,率先匯聚在一起,合併成爲一道盾牆。盾牆之長,竟將高岡之下圍了大半。與此同時,持長槍的士兵也立即就位,各自與盾牌手相配合,雙手持握長槍,無數支閃着寒光的長槍槍頭從盾牌之間的空隙中刺出,或者整齊架在盾牌之上。

而在長槍手之後,是或持斷金刀、或持小斧、或持鐵錘的刀斧手。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敵軍騎兵衝破盾牆之時,迎面而上,將衝進陣中的敵軍騎兵殺死。

而在刀斧手之後,是整齊排列的弓弩手。弓弩手按照所裝備的弓弩射程,使弓手站在最前,使弩手站在最後。而在弩手之中,也以臂張弩手在最前,腰引弩手在最後。

整個陣型,佈置得恰到好處,毫無破綻。袁滂知道,若要破陣,勢必要付出巨大傷亡。但一想到若不能救援中軍,坐視中軍戰敗,那麼全軍都會戰敗。

袁滂別無選擇,只得硬着頭皮,率軍向敵軍步卒陣型衝鋒而去。但預備隊纔剛剛開始衝鋒,就被西涼軍的弩箭射中,倒下了幾十人。預備隊向高岡下衝去,弩箭和弓箭更爲密集,讓預備隊七千騎兵的戰馬,每跑出幾步,就要倒下數十人。

不過好在距離太短,官軍的預備隊仍舊很快就衝到了西涼軍步卒陣前。在袁滂的帶領下,官軍騎兵紛紛躍馬踏起,意圖踏破盾牆。但西涼軍的步卒們一面箭矢不斷,一面長槍攢刺,將最先衝陣的一羣官軍騎兵阻隔在盾牆之前。騎兵一奔馳起來,就如同開弓沒有回頭箭。官軍騎兵如洪水猛獸般,前仆後繼地衝陣。

這給以西涼軍五千步卒以巨大的壓力,但西涼軍步卒們仍然死戰不退,頂住了千軍萬馬的猛烈衝擊。官軍預備隊的戰馬撞在盾牌之上,盾牌之後的盾牌手有的被撞得全身震顫,也絲毫沒有退縮。長槍手伸出長槍去攢刺官軍預備隊騎兵,也因爲巨大的衝擊力,導致持握長槍的手掌被蹭破皮。即使如此,西涼軍的陣,也沒被破開。

但預備隊足足有七千騎,而這一部突降戰場的西涼軍步卒,只有五千。袁滂瘋狂地組織部曲,頂着無數弓弩射出的箭雨,持續衝陣,很快就接連有些官軍騎兵衝破了陣,將十幾面盾牌踏在地上。

指揮這支步卒的,就是段煨。段煨見陣有被破開的跡象,一邊疾呼刀斧手消滅掉衝入陣中的敵軍騎兵,一邊命令缺口兩邊的盾牌手向左右併合,補上缺口。

能連續衝破盾牌手和長槍手的官軍騎兵不多,一衝到刀斧手面前,速度減慢不少,就立即有西涼軍刀斧手衝上來,或砍馬腿,或劈騎兵。很快,衝入陣中的官軍騎兵就都倒下了。

袁滂急忙又催促部曲衝鋒,但能夠衝入敵陣的官軍預備隊騎兵依舊爲數不多。而且在段煨的指揮下,盾牌手和長槍手會及時補上缺口,刀斧手負責解決衝入陣中的敵軍騎兵,而在最後的弓手和弩手們,即使手指被弓弦勒出傷痕來,也不曾停止射箭。他們採取三段式射擊法,分波次射箭,維持着箭雨的連續不斷。

就這樣,儘管五千西涼步卒結成的陣,在官軍預備隊七千騎兵的衝擊下,一直岌岌可危,搖搖欲墜,卻始終未曾崩潰。而因爲在遠處被箭雨打擊,在陣前被長槍捅刺,又在陣中被刀斧劈砍,官軍騎兵的傷亡迅速攀升。而一直不被破陣的西涼軍步卒,傷亡較小。

數量更多的騎兵,竟然衝不破數量較少的步兵結陣,這讓袁滂怒火中燒,瘋了般地命令部曲一波一波地前去衝陣,換來的卻是在敵陣之前橫七豎八的屍體。

衝陣了許久,預備隊損失了兩千多騎,換來的僅僅是西涼軍陣因損失了三百多盾牌手、而使盾牆變得更短更薄而已。不僅如此,因預備隊是由世家宗兵組成的。這些人看到傷亡這麼大,都不能衝破敵陣,士氣大跌。對於袁滂的命令,變得越來越消極。

袁滂仰面長嘆,難道這是天要滅掉官軍嗎!

第二十九章 追韓遂第九十三章 父子官爵第一百五十四章 楊阜(上)第八十七章 攻取隴西第二百零二章 營中混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個儒士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徒第六十七章 決戰成公英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軍潰敗第六十九章 對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良心不安第八十六章 噩耗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後時刻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向散關第三百一十七章 董卓又現第三百七十章 雒陽城第三十六章 鏖戰(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三個要求第三百三十章 施救第七章 九曲黃河第二百四十五章 何袁之謀第一百五十八章 蓋勳(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一十八章 西園第二百六十九章 全軍壓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楊阜(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定策第十章 街亭南山第一百零一章 軍中伙食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相如和黃衍第一百五十一章 謀驚四座(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偶然第六十三章 羞恥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軍潰敗第六十九章 對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底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附第一百二十三章 陣前投降第三百一十六章 轉戰西河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說和拉攏(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說客臨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董卓第二百六十八章 火攻第三百零八章 朝爭(下)第一百六十章 楊彪(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囑咐第三百零三章 犒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登顯威第二百零一章 反夜襲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個儒士第十六章 連克八城第五十五章 決勝千里第二百六十五章 陣前約談 中第八十二章 父子言談第一百九十六章 樂涫之戰(下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陣前約談 中第二百零一章 反夜襲第一百二十四章 收降第三百零二章 如何抉擇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抒憤第八十二章 父子言談第一百零二章 三軍統帥的一天第三百二十二章 匈奴變故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零九章 出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三軍潰逃第十二章 段煨第三百八十章 宣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境平定第三百四十六章 心動行動第一百零六章 先登初生第五十六章 避實擊虛第二百二十五章 韓遂的選擇第二百二十八章 兩次潰圍的嘗試第二十八章 突圍第四百一十四章 勸說和拉攏(下)第三百七十章 雒陽城第五十六章 避實擊虛第六十六章 蛇谷奇謀第九十一章 奏表第二百三十一章 奪成公英第一百四十五章 班師和迎接第二百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二章 山羊和鼓第八十二章 父子言談第三百三十九章 董卓到來第六十六章 蛇谷奇謀第一百零五章 服軟了第二百一十章 休屠渾邪聯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皇甫定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拖延第三計第一百一十九章 說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風聲走漏第二百零三章 攻城受阻第三百九十七章 十步計劃第一百九十一章 會水之戰(中)第一百三十章 軍師祭酒第二百零七章 執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