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七 選賢任能乃千古難題

整體看來,精英士人層級的水平的確不是寒門子弟和黎庶子弟們目前可以比較的。

哪怕他在考覈方面多做照顧和側重,明明白白的給士人設置障礙,依然攔不住士人奪取如此高分,比他的兒子都要優秀。

可見士人就算經過他的殘酷打擊之後,依然能在他主導的體制下按照他的規則獲取地位,而寒門子弟和黎庶子弟多不能與之抗衡。

這就是底蘊的意義。

不過,也就是暫時的。

等到之後,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寒門子弟和黎庶子弟們跟上前進的腳步,士人還是會被埋葬在歷史的塵埃中。

失去了特權,失去了傳承,失去了一切,士人,也不過是更加聰明一點的讀書人罷了。

不值得多麼在意。

倒是這次考試涌現出來的這些人才們,他們的功過是非,引起了郭鵬的些許在意。

科舉考試可以考驗出一個人的知識儲備和政治眼光,但是在實際操作方面,卻沒有這樣的功能。

而在性格和心理層面,更是難以涉及。

這是考試的短板所在。

只有真正優秀的經驗老到的官僚才能從數千數萬字當中看出一個人的本性如何,是否能承擔大事,而大多數人並不能做到這一點。

但是郭某人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也不準備對科舉考試做什麼修改。

事實上選賢任能本身就是千古難題。

說劉備善於識人吧,早年那些破事就不說了,比如張飛守徐州之類的。

早年他的確沒那麼多資本去用人,等後來闊氣了,他幾乎棄用龐統,幾乎殺了蔣琬,又讓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

諸葛亮保了龐統,保了蔣琬,卻在馬謖的事情上栽了跟頭。

所以所謂知人善用,也未必就是全貌。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所謂交心,並不能說是多麼可靠的交往模式,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再怎麼親密,也很難真正看懂對方。

更不要說是在國家層面上的選賢任能。

考試只能用作篩選,選出努力的,勤奮的,天資聰穎的,但是在性格、爲人處世等方面,則沒有相關的功能。

考試終究是一張卷子,一道試題,一份標準答案,不可能是讓一羣人嘗試着治理一縣之地,然後分出個優劣來,那成本太高了。

所以馬謖和曹植這一類有明確污點卻纔華橫溢的人就可以在科舉考試裡大放光彩,拿到高分,走上人生巔峰。

而蔣琬這一類有實際治國理政才能的人卻不能在考試上勝過他們。

貌似是有些不公平,不理性,不完美。

但是細細一想,世上又有哪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能比這樣公開的科舉考試更加公正公平讓人有選擇呢?

選拔標準若要放大到整個國家的範圍之中,最能直觀體現的分數就是不二選擇,而不是更加抽象的性格和爲人處世等等。

國家需要一個直觀的明確的難以操作的標準來選拔人才,以此降低選材成本,而不能用抽象的更容易操作的標準去選拔人才。

這就像是立賢立長之爭一樣,到底是立賢好,還是立長好,是個人都會說立賢好。

可是賢這個標準過於籠統,怎麼樣纔算賢,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

劉備覺得馬謖大話連篇言過其實,不賢。

諸葛亮就覺得馬謖能言善辯目光精準,是大賢。

可操作性太強了。

而【長】這個標準則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存在的事實,立長這個標準一旦確定,上至皇帝下至羣臣,誰都不能操作。

至於屢屢出現的長者不賢的現象,只能說是人類社會的頑疾,暫時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畢竟對於一個巨大體量的國家來說,穩定,少犯錯,長延續,這纔是最好的政策。

所以考試和立長一樣,在這個方面能體現出其他制度不能體現出來的優勢,能帶來穩定,能帶來和平發展,也是教育資源極端匱乏的當下,郭某人能採取的唯一方式。

選拔出來的人才可能會犯錯,可能一旦上手操作就要出問題。

但是不得不說,這羣讀書努力願意付出且脫穎而出的舉士們當中真正的人才比率,一定比汪洋大海里的普通人當中人才的比率要更高。

考試,就是一種幫助政府和用人單位縮小選賢任能成本的最佳方式。

至於那些藏在民間的人才,怪才……

相對於整個國家層面來說,放棄掉,沒什麼可惜的,只能說運氣不好,命不好。

所以儘管馬謖能當狀元,曹植能做榜眼,而蔣琬只能做探花,那也無妨,科舉的規則和體制,郭某人只會進一步維護,不會動搖。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纔是人間真味。

郭鵬讓許靖繼續回去主持工作,然後把他們認爲的前十名的卷子拿來給他過目,接着就把郭珺叫了過來。

很快,郭珺就來了,得知了自己在這場考試中可以取得第三名的分數的事實。

“馬謖,還有……子建。”

郭珺嘆了口氣:“子建的才華我是比不上的,子建出口成章,這等才華是世所公認的,我服,這馬謖又是何人?”

郭鵬把馬謖的卷子給郭珺看了,主要是後面策論的部分。

看完之後,郭珺默默放下卷子,不得不承認自己在策論文章方面做的的確沒有馬謖好。

“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

“知道了。”

“馬謖厲害嗎?”

“厲害。”

“那爲父怎麼就覺得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呢?”

“啊?”

郭珺眨了眨眼睛,沒搞明白郭鵬的意思是什麼。

“你仔細看看他的卷子,看看他的方略,每一個他所提到的方略,都是一個較爲廣大的目標,達成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在此基礎之上再達成一個目標,然後聯合起來達成一個大目標。”

郭珺看了看,的確是那麼回事。

“那……”

“他有說具體要怎麼做嗎?具體要多少人多少錢怎麼去辦這件事情,他說了嗎?”

郭珺一愣,再去看,果然,如同郭鵬所說的那樣。

這個卷子的確沒有說到底要怎麼做才能達成他的目標,而是說要怎麼通過達成小目標而去達成大目標。

雖然這個目標的確講得不錯,也的確是魏帝國應該去做的事情,路線也是正確的,相當一部分言辭甚至和魏政府內部規劃的路線是一致的。

馬謖的眼光的確不錯。

可是光有眼光可不夠。

“再看看你的治蝗方略,爲父就知道你是去過治蝗一線,親身體會過治蝗的辛苦和實際問題所在,針對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給出的可行性結論,而馬謖給出的,只是一個目標。”

郭鵬靠在了椅子上:“你不必覺得你不如馬謖,你並沒有不如馬謖,只是馬謖比你更善於言辭,他看的更遠一點,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腳下,這樣的人,始終擡着頭走路,若學不會低頭看路,遲早是要吃虧的。”

五百五十五 少年陸議一千一百六十三 曹休素來如此陰陽怪氣三百七十六 劉協的日子是真的不好過五百七十四 郭鵬又打起了諸葛丞相的主意七百九十二 郭某人的枯燥生活一千三百六十一 太上皇怎麼開始對學部指手畫腳了?一千一百二十九 考試開始了一千二百三十五 兒子請父親收回成命!八百零五 荊州政變(下)一百零二 逐漸膨脹的野心和慾望七百九十八 郭某人真的太難了一千四百五十九 魏帝國是個騎在馬背上的國家一千一百四十三 擡起頭,看着孤一千零四十二 樂進和曹氏的關係並不好九百六十一 父親深謀遠慮七百九十四 劉璋稱帝八百六十二 郭某人得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七百五十二 郭魏的統治觸角已經開始向江南延伸一千四百六十八 司馬懿圖窮匕見一千一百一十五 將來我要是死了,就葬在狼居胥山如何?一千四百四十八 危中藏機一千一百四十六 收買人心的極致,莫過於此一千一百九十二 清算不徹底六十四 張角不合格一千零四十五 統一是不存在的一千四百五十四 年輕的郭承志無法理解一百五十 蔡邕彈琴送郭鵬二百一十四 正面交鋒(上)八百四十九 有斷頭將軍,沒有降將軍一千零三十八 上鉤的狗大戶一千三百五十四 郭鵬明白,曹蘭未必就不明白一千零三十七 郭某人要帶起喝茶的節奏八百九十三 公孫康的絕境一千一百一十八 高定和朱褒都死了一千二百七十六 士府君,這皇帝詔你不接嗎?一千三百六十一 太上皇怎麼開始對學部指手畫腳了?四十六 潁川郭郎一千四百 失敗的行刺一千零一百 難樓眼饞騎兵裝備很久了一千一百九十二 一批“欺世盜名”之輩浮出水面三百一十七 恐怕我等都要成爲他的俘虜了!三十五 向上爬四百三十 袁術開始猜疑一千三百一十七 趙雲負荊請罪九百二十五 郭某人是個討厭屬下越線的人一千五百三十 這場曠日持久的治安戰終究還是結束了二百四十二 郭鵬的報復六百三十九 郭鵬的前進,也是他們的前進二百八十五 不要用你的興趣來挑戰我謀生的本領四百零四 孤意已決,御駕親征北伐郭賊一千五百三十一 蔡邕病了七百五十 黃祖在行動一千二百八十七 爲孔夫子的理想立下天大的功勞七百一十五 我親自辟召司馬懿四百三十九 隨我護駕七百六十四 大王不爲帝,臣死不瞑目三百一十一 討伐袁紹(爲盟主武選清吏司加一更)一百零九 以權謀私的郭某人一千零七十二 仲達,你這樣的人我是很欣賞的一千五百二十四 雲州的最後之戰一千一百三十八 科舉考試就是這樣改變人生的七百三十九 他們就是爲了破陣而誕生的一千四百四十七 毀滅性的影響一千一百零一 烏丸人當然也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一千零一十二 整個晉西北亂成了一鍋粥一千零四十二 樂進和曹氏的關係並不好三百七十五 郭鵬納妾三百零六 生氣的袁術七百四十三 他們無恥的笑容映襯着新時代的曙光七百三十 水上鏖戰一千零二十八 標點符號大革命(下)六百四十九 你他孃的還真是個人才一千三百一十九 曹操偶爾也想任性一把一千零七十三 司馬懿眼中所看到的四百四十二 皇城破七百零三 爲了出仕一千二百三十 程昱快速激動起來,又快速的冷靜下來一千一百六十六 郭子鳳做不得,皇帝做得二百四十七 夜校七百三十 水上鏖戰一千零七 你讓我還怎麼相信你二百零四 郭鵬心中的怒火和野望瘋狂的滋長着一百四十九 名士郭子鳳九百七十四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三百七十八 孫策與周瑜二百九十三 已經有人不打算坐以待斃了九百四十六 魏軍出征河西四郡一千二百八十五 羅馬皇帝要見王威一千一百八十六 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擊二十四 難怪孟德看得起你一千一百零四 郭鵬,你未免太瞧不起我們了吧?一千零六十六 不能讓諸葛亮把問題擴大化四百六十二 田豐是個有前途的人一千四百九十三 郭皇帝又高又硬四百零六 袁術再牛,也是天的兒子九百六十七 天朝上國真不愧是天朝上國二百八十一 開闢出名爲考試的通天之路六百四十八 蔡邕一生的驕傲七百零四 如何不類似當年的呂氏?八百三十一 郭鵬許下了統一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