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

一陣風兒瑟瑟吹過,空氣中瀰漫着大火熄滅後難聞的殘煙氣息,老人渾身哆嗦了一下,身子已到了房頂之上,天空只撂下一句話,“吾事已成,汝等師父不久便歸。須按吾所傳之法,莫要懈怠,早晚習武不輟。待機緣到時,你吾祖孫再……會……”

在衆小兒不捨的哭聲中,聲音漸行漸遠,人早已不見身影。等老夫人率衆婦急忙從屋內趕出時,二人早已消失在黑暗之中。而肖愚則早已在老人告辭前,便帶着一腔失望之情,悄然消失在黑暗中。人家這是不想讓班家報恩哪,老夫人含着熱淚,帶着全家人,向着二人消逝的方向,恭恭敬敬地叩頭謝了恩!

身在西域的班超,這一驚天大案的消息,只到他帶着漢使團到了鄯善國後,才先後接到中郎將鄭衆、權魚夫人曼陀葉分別從敦煌郡和雒陽派驛吏送給他的密函,他才釋然。尤其是曼陀葉提到,是一個持淳于薊玉佩的老者和一個嘴脣上長痣的壯士與侍中廬高手、世子、劍客一起,擊殺了死士,保住了班家。

曼陀葉一再叮囑,“賢弟身在江湖,務要找到恩人,班府、魚府將傾情重謝之!”

班超聞是持淳于薊玉佩之人,已隱約猜到是誰。可那個脣上有痣的壯士,卻不知來自何方。但班超此時已顧不上這些,此時漢軍仍在蒲類國休養生息,輕傷士卒逐漸恢復,而重傷、尤其是凍傷士卒又死數百人。僅別部重傷的五百餘人中,便又有三百餘人不治而亡,令班超痛不欲生!

形勢依然在急劇變化,波紹的外刺營斥侯從焉耆國傳回信息,石舂已帶着兩個神秘人物來到焉耆國王治南河城,呼衍獗即將向鄯善國派出使團。這消息令竇固不敢繼續在疏榆谷舔傷口了,他決定迅速率領大軍重新翻越白山,進入伊吾廬綠洲,迅速擇將向鄯善國派出漢朝使團!

而出使人選,他早已有了腹算,別部班超是不二人選!

……

白山頂上的雪洞內,洞內陡然坍塌,巨大的衝擊力讓洞穴口突然斫開,洞口在慢慢擴大,終於,兩個蓬頭垢面的冰人鑽出洞穴。他們衣衫襤褸,頭髮上、眉毛上都結着冰,身上傷痕累累,結成了一個又一個黑色的冰痂。

峽谷內白雪皚皚,陽光刺眼。兩人閉目良久,挪進士卒建成的冰窩內,好不容易鑽木點起篝火,烤乾衣服。只到此時,他們纔有了人的模樣。原來,這兩人正是北匈奴南呼衍部王子胥皋手下的兩名大將呴黎壺和眴第。

他們受命帶二支三十餘人的輕騎小隊,追蹤漢軍奸細,結果,卻被班超騙進了這個千年冰洞內。冰洞裡面全是千年、萬年堅冰,堅硬異常,僅有一洞可迂迴穿越到山南。胡焰爲匪時,曾經以此爲藏身地,躲過匈奴追剿。呴黎壺和眴第帶着小隊追蹤班超的斥候小隊進入洞內後,班超等人將南面洞口封死,而胡焰等則將山巒北面峽谷內的洞口也用冰雪牢牢堵死。結果,近七十人的南呼衍部精悍士卒有的被洞頂墜落的石頭、冰塊砸死,其餘全部在洞穴內凍餓而亡。

整整兩個月時間,呴黎壺和眴第果然不同尋常,愣是硬撐了下來。他們靠過人的體能和頑強的意志,靠食士卒們被凍成堅冰一般的屍肉果腹,日夜鑿冰不止,終於頑強地逃出生天。只到晚上天黑後光線暗淡下來,他們纔敢偷偷爬下雪山,進入伊吾綠洲。兩人鑽進山腳下的一座氈房,並迅速控制了氈房內的塞人牧民一家七口。

兩人從塞人口中得知,呼衍王已經戰敗,漢軍控制了伊吾綠洲和疏榆谷。兩人對視了一眼,便毫不留情地斬殺了一老一少兩個男人和兩個男孩。在暗無天日的洞穴內靠噬屍肉、啃冰雪整整熬了二個多月,此刻他們已經變成了真正的魔鬼、野獸。男人被殺死後,一老兩小三個女人又含着淚爲他們製作夜食,並服侍他們痛痛快快地飽餐一頓。接着,他們開始毫無人性地持續摧殘三個女人,最終在她們奄奄一息時殘忍地一一殺死。

他們蒐羅了肉脯、奶酷和少量的慄米,找到幾隻水囊灌上水,再換上塞人胡服,將圍欄內兩匹老馬紮好鞍籠銜轡,便策馬悄然離開綠洲。

伊吾綠洲到處都是漢軍,他們不敢亂走。呼衍王全軍戰敗,而他們僅餘自己兩人,更不敢向西投奔南呼衍部的西域都尉府。按匈奴軍律,兩人丟失全部軍卒獨自歸來,是要被處以亂馬碾死重刑的。綠洲上絕沒有存身之地,只有做山匪或沙匪纔有一線生機。他們沒有絲毫猶豫,便在夜色中一路向南,向沙漠深處馳去……

……

竇固離開疏榆谷時,蒲類城僅留下吐璺王子監國,霜刺也按照竇固令,帶着黑稗、金慄、伊蘭,隨大軍翻越白山進入伊吾綠洲。

這一年是閏年(注:漢明帝永平16年是閏三月),按照往常年份現在已經進入四月門檻,大軍出了南山口時,大戰雖然已經過了一個多月,積雪卻並未開始消融,綠洲內依然一片狼籍,呼衍王的大營內被焚燬的營柵殘柱和灰燼觸目驚心,時時提醒着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多麼慘烈的大戰,多少生命在這場絞肉機一般的血腥大戰中消亡。大軍進入疏榆谷期間,輜重營五千名役夫留下二千人,一直牢牢把守在這裡,並剿滅了躲藏在周邊的數百名殘兵遊勇。此時,這兩千役夫便一齊歸建,同返伊吾廬。

班超的別部行軍序列在永元的拋車營之前,在山巔澗道十二名刑卒的陣亡之地,已經建起十二座新墳。那還是奪取疏榆谷後,胡焰曾派出一隊刑卒,挖開冰雪,在澗道邊的松林下挖開深坑,伐大木,制棺槨,掘深坑,重新掩埋了殉國烈士。此時隊列沒有停頓,但所有刑卒路過時,均在馬上俯首向烈士們誌哀!所有人都念着他們的好,如果不是這十二名勇士助司馬偵得敵情,白山大戰漢軍還不知要多死多少人馬!

大軍在伊吾廬鎮守使署吏民的歡迎下,逐一進入伊吾城城北大營。竇固沒有召見早已隱藏在伊吾廬的權魚,而是在中軍大帳內迅速升帳,正式召見功勳卓著的伊吾都尉歙渠和夫人麥香,並迅速安排好設立宜禾都尉府、擇將留守白山等一系列重大事宜。

鼓樂聲中,國王霜刺、王妃黑稗帶着兩位公主東向坐,都尉耿忠西向坐,將領們均在帳下站在兩列,歙渠和麥香戰戰兢兢地來到將校們的後面,一時不知該站哪。別部除了主將班超外,便只有副將淳于薊有資格參與帳議。此時淳于薊見歙渠和麥香窘迫,便主動招招手,他倆便擠過去,與淳于薊站立一起。

班超、趙統、莊曾三人都專程走過來,與歙渠和麥香抱拳致禮,然後又如劫後重生一般,互致問候,引得帳內衆將都紛紛掉頭觀看。

等鼓樂聲一停,班超、趙統、莊曾趕緊站回自己位置。渠耆已出列抱拳道,“稟都尉,渠耆以爲此離車師前國不遠。大軍宜挾大勝之威,一鼓而下交河城。渠耆願爲先鋒!”

孫喆、曹錢等將校也都一一請戰,衆將求戰心切,吵吵嚷嚷,甫一升帳便偏離了主題。於是,班超回首看一眼站在後排末尾的歙渠和麥香,便出列稟道,“稟都尉,伊吾都尉歙渠夫婦二人一直堅守伊吾廬城,與車師使者有接觸。是否打車師前國,末將以爲可聽聽歙渠、麥香意下如何!”

班超言畢,耿忠點點頭,衆將除趙統外都向後列觀望,想看看這個蒲類將領是不是象霜刺一樣的“猿猴”。歙渠、麥香出列,從隊列後面走向堂中,向竇固行稽首大禮。與霜刺不同,歙渠是一個帥氣挺拔的塞人將領。衆將看着麥香一身甲服,腰掛佩劍,款款走到堂中行禮,便隱隱傳出一片驚豔之聲。在衆將火辣辣的目光下,麥香行禮畢落落大方地站在丈夫身邊,扶劍而立。

“稟都尉,小將以爲不能討之。”歙渠躬身抱拳,斷然道,“吾軍奪伊吾廬城與城北大營後,西域都尉呼衍獗、焉耆名將石亀曾率五千騎襲伊吾,爲趙將軍設弩兵陣擊退,後便再未敢妄動。別部在疏榆谷大戰後三天,車師後國國王安得便派大都尉涿櫝出使伊吾,言車師兩國願與大漢修好,絕不與大漢爲敵……吾雖知其欲兩面取巧,然還是答應其請求……”

竇固看着這對年輕將領,心裡一陣驚喜。歙渠年輕剽悍、目光炯炯、留着一圈漂亮的連腮鬍鬚,朝氣勃勃。而年輕貌美的麥香,一身甲服令她英姿颯爽。竇固用欣賞的目光看一眼班超,識人、用將是爲將者的看家本領,竇融老大人、左車師父當年悉心傳授,到底未看錯人!

竇固更知道歙渠雖然說得輕鬆,絕口不提夫妻二人防守伊吾城功績,其實這段時間頂着天大的壓力,這小夫妻倆一定過得十分艱難。他直視着歙渠和麥香,能妥善處置車師國事務,能令伊吾廬吏民同仇敵愾,現在的蒲類國不正需要這樣的守將嗎?霜刺有歙渠相助,令他對班師後的白山防務心稍安了些。

這小夫妻二人分工明確,男主軍事女主民事,歙渠稟報完軍情,麥香又稟報了伊吾廬民情。

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六章 東勒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