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

見到艾倫威爾遜默不作聲,愛德華·布里奇斯開口問道,“現在我問你幾個問題,英屬印度一旦獨立,是否會蓬勃發展。”

“英屬印度一定會陷入混亂,長期被壓制的兩大宗教會火併,包括海得拉巴在內的十五個大土邦是確定因素,但是以我對阿里汗的瞭解,他不會選擇併入印度。但是尼赫魯的基本盤太強了,給他時間的話他能夠解決這些問題。”艾倫威爾遜實話實說,這本來就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很好!”愛德華·布里奇斯認可的點頭,轉而問道,“你覺得英屬印度獨立對大英帝國是好事麼?”

“當然不是,英屬印度作爲大英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一旦獨立會對大英帝國廣袤的殖民地形成衝擊。這會讓我們的文明倒退,一百多年來我們不斷讓英屬印度壯大,但是印度的民族主義者一定不會領情,認爲這是應該的,他們只會追捧印度的古老和偉大,如果發展不順利,那肯定是殖民者的錯誤。”

再次說了一句很好,愛德華·布里奇斯很是滿意的道,“對待英屬印度的問題上,丘吉爾先生和艾德禮首相有着不同的看法,丘吉爾首相認爲應該壓制,但我們大英帝國其實已經做不到,艾德禮首相認爲應該放棄,但我個人也不是很認可。”

愛德華·布里奇斯話裡話外的意思,是希望英屬印度站好最後一班崗。這其實也是艾倫威爾遜的想法,在英屬印度的獨立上,大英帝國還是過於仁慈了一點。

可能是想着日後捲土重來還有機會,並沒有像是法國那樣,臨走之前把殖民地搜刮個底朝天,但從後來的日子來看,還是法國人的辦法更有震懾性。

雖然在殖民地時代,法國遠不如英國來的成功,但後殖民地時代到來的時候,法國對原殖民地保持了更大的影響力。

在艾倫威爾遜眼中,閉着眼睛就能找到無數印度面對的嚴重問題,而且就算是現在沒有問題,只要給他機會回到英屬印度,他也可以製造問題。

雖然製造問題的前提,印度教一定要比和平教強勢這一點不可更改。但是在其他方面他還是很有想法的。

機會就在眼前,愛德華·布里奇斯作爲內閣秘書,對公務員的調配有着決定性的作用。艾倫威爾遜用比波茨坦會議更大的熱情,闡述自己對利用英屬印度把大英帝國拉出泥潭的設想,包括他想象當中的價格雙軌制。

價格雙軌制是指同種商品國家統一定價和市場調節價並存的價格管理制度。因同時實行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兩種運行機制而形成。主要涉及糧食價格及生產資料價格。

這種辦法經常使用的國家都是和蘇聯關係良好,但是道理是一樣的,這種依賴行政力量救急的辦法,現在英國恰好可以做到,就是之前艾倫威爾遜設想當中,用英屬印度的糧食穩定德國英佔區的秩序,在用德國英佔區恢復的工業,對英屬印度進行輸入。

大英帝國則處在中間,掌控德國工業品和英屬印度農產品的定價權,從中拿到差價恢復英國本土的繁榮,一旦英國本土恢復到戰前的水準,就可以重新對各大殖民地進行資源調配了。

大英帝國內部還有帝國特惠制,可以作爲這種調配的助力,關鍵是效率。

不過德國英佔區處在事實上的軍管狀態,而英屬印度直接就是一個殖民地。目前大英帝國在這兩個地方是不缺行政力量的。

最後愛德華·布里奇斯的問題是,一旦英屬印度獨立,恐怕本土的公民心裡接受不了這個落差,這一點艾倫威爾遜同樣可以解答,恆河浮屍,強姦慘案,只要在BBC上面佔據版面一個月,英國本土的公民大概心裡就能夠接受了。

“我就說巴倫爵士還是善於發現人才的。”愛德華·布里奇斯問及了幾個問題,都得到了滿意的答覆,尤其是關於英屬印度和德國英佔區聯動的定價系統,對他而言非常的有吸引力。

“以你的級別,和首相說這些計劃不具有可信度。”愛德華·布里奇斯思考了片刻道,“如果首相找你的話,你只需要保留英屬印度的內容就可以了。如何維繫大英帝國的影響力,如果首相問起的話,我會替你把這個方案拿出來,哎,其實這也不容易,美國人可盯着呢。”

“愛德華爵士,其實殖民帝國不僅僅是我們大英帝國一個,還有法國、比利時、荷蘭、葡萄牙,如果能夠在殖民地問題上得到這幾個國家的支持,我們的轉圜餘地可能會大得多。”艾倫威爾遜還是保持着謙卑的態度,他提出建議,至於會不會實行由愛德華·布里奇斯自己判斷。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眼前就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去做執行人。”愛德華·布里奇斯嘴角浮現起來一絲微笑,“副秘書長對你來說還是太早了一點,如果你特別想要回到印度的話,你可以以印度事務部聯絡官的名義回去,同時做巴倫的助理。”

這不就是進步了嘛?艾倫威爾遜眼睛一下子睜的賊大,忍不住激動的問道,“我可以回到英屬印度嘛?”

“當然可以!而且我看得出來,你對英屬印度的熱愛是掩飾不住的。”愛德華·布里奇斯認可的點頭道,“不過可能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來安排,波茨坦會議結束之後,首相肯定會忙着國內的問題,一旦時機合適,我就調你回到新德里。當然了,我十分期待你能夠做到剛剛所說的美好願景。”

從愛德華·布里奇斯那出來,艾倫威爾遜都感覺走路帶風了,什麼叫夢想成真?這就是了。雖然可能還要等上兩三個月的時間來安排,可他現在卻充滿了幹勁。

更別提愛德華·布里奇斯要提升他的級別,直接做副秘書長級別巴倫爵士的助理。一旦英屬印度的工作完成的漂亮,相信就可以在倫敦站住腳了。

不枉他從到達歐洲之後,爲了大英帝國殫精竭慮,從法國到奧地利,幾乎把西歐跑遍了。

“尼赫魯,你等着我。”艾倫威爾遜用萬分期待的口吻,表達對有聲有色的大國想念。

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1748章 聽天由命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1705章 戰略轉進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1630章 自由世界領袖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七百九十章 念頭通達第二百四十五章 星光璀璨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補牢的美國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尼克松的麻煩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攻堅克難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七百七十七章 美國南波灣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公投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一百五十四章 今日辱英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一百七十八章 魂牽夢繞之地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討厭的話術第一千零四十章 獨立日第四百八十七章 贅婿威爾遜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1562章 下半場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三百零九章 嚇一嚇真納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八百八十六章 布朗運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