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統計船、炮、水勇三者,皆非一月所能辦就。臣北望寰極,念君父之憂勞;東望皖江,痛舒廬之危急。寸心如搗,片刻難安。而事勢所在,關係甚重,有不能草草一出者,必須明春乃可成行。且廣東購備之炮,張敬修僱募之勇,皆系奉肅清江面之旨而來者,臣若不督帶同行,則殊失皇上命臣統籌全局之意,亦非臣與吳文鎔等四省合防之心。臣之斟酌遲速,規畫大局,不得不一一縷陳。”
——摘自曾國藩《籌備水陸各勇赴皖會剿俟粵省解炮到楚乃可成行折》
“現在經費支絀,民力艱難,即捐輸一事,亦無裨益。臣來衡兩月有餘,僅勸捐錢貳萬串有再三勸諭,終不踊躍。”
——摘自曾國藩《請捐輸歸入籌餉新例片》
(正文)聖諭緊急頒到衡州時,廣西右江道張敬修已離開衡州月餘,奉曾國藩之命,帶人趕往韶州,去迎接廣東由西洋購運的小型夷炮。
因爲經過初步試航,樂昌以上之河,上水不易;千斤以上重炮,搬嶺尤難。曾國藩經與成名標、禇汝航、張敬修反覆籌商,決定除拖罟、長龍等特大型戰船外,其他型號的戰船,儘量少配重炮,多配輕炮。而由民船改造成的戰船,則一律配輕炮。
經湖南巡撫駱秉章奏請:“曾國藩統帶水陸湘勇出省援皖,餉糧全由湖南一省獨出,實難籌措”朝廷特准各省撥濟江南、江北二營的餉銀,分出一部分給湘勇。
爲使餉銀不至於中途被其他省截留,曾國藩特遣羅澤南統率兩營,分路接應。
但此時的湘勇已非初創時的湘勇,購船購炮,僱匠役夫,哪項都少不了銀子。儘管朝廷從江南、江北分出了一些餉銀過來,但因徐有壬抱定“湘勇不出省湖南便無供餉之責”這樣一種信條,致使曾國藩手裡的餉銀時時短絀。
爲籌措餉銀,無奈之下,曾國藩又與駱秉章函商,擬自刊一種軍功執照,自六品至九品,按出銀多少,按貲填給。
駱秉章見曾國藩餉銀實在無着,徐有壬又堅稱“庫裡只有五千存銀,多一文也拿不出”,只好同意曾國藩之議。但卻函告曾國藩,不可用發審局官防,只准用撫藩鈐印。駱秉章實際在限制曾國藩的權限。
曾國藩於是派出大批人員駐往各府、州、縣,專辦此事。爲了籌餉,曾國藩兩年多來,真可謂傷透了腦筋磨破了嘴。
餉銀無出,軍糧又無處購買,徐有壬又不準藩庫撥濟,駱秉章兩頭都不得罪。
鑑於種種困難,接旨的當日,曾國藩連夜奏上《籌備水陸各勇赴皖會剿俟粵省解炮到楚乃可成行折》,及《請提用湖南漕米》、《請捐輸歸入籌餉新例》二片。
籌備水陸各勇赴皖會剿俟粵省解炮到楚乃可成行折曰:“竊自田家鎮失防以來,督臣吳文鎔、撫臣駱秉章與臣往返函商至十餘次,皆言各省分防,靡餉多而兵力薄,不如數省合防,靡餉而少而力較厚。即與張芾、江忠源函商,亦言四省合防之道,兼籌以剿爲堵之策。臣前月覆奏一折,曾言舟師辦有頭緒,既由臣親自統帶,駛赴下游。是未奉此次諭旨之前,微臣之志已思率師東下,一抒積憤矣。況重以新命委任,天語褒嘉,尤臣子竭誠效之秋,敢不捐糜頂踵,急圖報稱於萬一。惟炮船一件,,實有不宜草率從事者。臣前發折後,即鳩工購材,試行造辦,成造樣船數只。皆以工匠太生,規模太小,不足以壓長江之浪、不足以勝巨炮之震。近由撫臣處送到水師守備成名標一員,又由督撫臣處諮到廣東繪來之拖罟、快蟹船式二種。始細加講求,照快蟹式重新制造,現以先造十號,更須添造二三十號,計必中艙能載千餘斤之炮,兩旁能載數百斤之炮,乃足以壯軍威而摧逆焰。惟新造之船,百物未備,雖日夜趕辦,亦難遽就。上油未乾,入水既虞其重澀;捻灰未固,放炮又患其酥鬆。必須一月以外,乃可下河。至單價買舊船,修改艙面,其用力稍省,其爲日自少。然至二三百號之多,亦須一月餘之久。蓋爲數過少,則聲勢太孤,賊衆之船未遇,我軍之心先怯。至拖罟船隻,本奉諭旨令兩湖督撫照式製造者。武昌現在照造,未知合用與否。衡州匠少技拙,現在尚未試造。”摺子的這一部分,說的是製造、購買戰船一項,摺子下面講述的則是炮具及募勇的事:“至於炮位一項,現在衡城僅有廣西解來之炮百五十尊。長沙新造之炮,雖有三百餘尊,除解往鄂省及存城防守外,可取備戰船之用者,已屬無己。聞張敬修遵旨購辦夷炮、廣炮千尊,由韶州一帶來楚,臣專俟此項炮位前來,乃足以資配放。特樂昌以上之河,上水不易;千斤以上之炮,搬嶺尤難。計該道到衡之期,即微臣辦船之事,亦將就緒矣。至於募勇一事,前臣添勇六千之信,係爲江忠源尚守江西言之也。旋奉帶勇六千之旨,係爲臣救援湖北言之也。厥後武昌解嚴,臣奏明暫不赴鄂,因飭江忠源之胞弟先帶楚勇千人赴皖,其餘五千之數,因舟師尚未辦齊,故陸勇亦未發往。今臣接奉此旨,陸勇已屬整備,而水勇尚無章程。計張敬修帶來之炮勇,與湖南新募之水手,亦須湊成四千人,乃可自成一隊。水陸兩軍合之,則兩相夾擊;分之,則各能自立。庶不致一遇大股,即被衝散。統計船、炮、水勇三者,皆非一月所能辦就。臣北望寰極,念君父之憂勞;東望皖江,痛舒廬之危急。寸心如搗,片刻難安。而事勢所在,關係甚重,有不能草草一出者,必須明春乃可成行。且廣東購備之炮,張敬修僱募之勇,皆系奉肅清江面之旨而來者,臣若不督帶同行,則殊失皇上命臣統籌全局之意,亦非臣與吳文鎔等四省合防之心。臣之斟酌遲速,規畫大局,不得不一一縷陳。所有臣籌備水陸各勇,赴皖會剿緣由,恭折由驛六百里復奏,伏乞皇上聖鑑訓示。謹奏。”
請提用湖南漕米片曰:“再,臣聞湖北以下沿江市鎮,逃徙一空,千里蕭條,百貨具無可買。臣此次一出,必須將米鹽油薪等物多爲儲備,用船裝載,即以水次爲糧臺,使兵勇無乏食之患,庶無潰散之虞。查本年湖南漕米,雖有改徵折色之議,而州縣仍謹遵諭旨,照舊徵收。相應奏明,請旨準臣提用漕米二三萬石。事關緊急,臣一面具奏,一面諮商督撫,酌提傍水州縣之漕米,趕緊交兌。俟兌定後,某縣實交若干石。再行看單諮明戶部查照辦理。謹附片奏聞。”
請捐輸歸入籌餉新例片曰:“再,現在經費支絀,民力艱難,即捐輸一事,亦無裨益。臣來衡兩月有餘,僅勸捐錢貳萬串有再三勸諭,終不踊躍。緣次此係開城工捐輸之局,向例由城工報捐者,須俟修築完畢後奏明議敘,始給予吏部執照。覈計自上兌之日起,至發給部照之日止,相隔常在三四年以外。鄉民無知,往往因部照未到,疑經手者或有情弊,故捐生愈觀望不前。相應奏明請旨飭下該部查照。此次臣經手由城工例報捐者,仍準歸入籌餉新例之內。由臣開單諮部隨時發給部照。嗣後臣行營所至,如湖北、安徽等省,準令隨處勸捐,一例諮部,仍隨時發給部照。目下南省紛擾,士民情殷包銷,大約願給虛銜者多,願授實職者少。誠如如此通融辦理。於朝廷之**無損,而於軍營之接濟不無小補。伏乞聖恩俯準,飭下該部查照辦理,謹附片請旨。”
一折兩片着謄稿師爺謄抄清楚,曾國藩當即派出快馬,將折、片急送巡撫衙門代爲拜發。
曾國藩可能做夢都不會想到,他的折片抵京,險些爲自己惹來一場殺身之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