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

bookmark

導讀:“湖南藩庫本不充盈,供給綠營尚且不足。若着曾國藩出省援皖,湘勇糧餉,自然要由湖南和皖省分擔。皖省目前無糧餉可出,皖省部分自然也要由湖南承擔。如此一來,湖南藩庫供給湘勇糧餉,本省綠營糧餉便無着落。綠營無糧可供,無餉可支,若粵匪撲犯長沙,又由誰來守城?”

——這是大軍機祁寯藻的理論。

“奴才早就聽說,湖南兵、勇不甚和睦。省城現在是有兵不能有勇,駐勇則不能留兵。當此緊要關頭,奴才權衡利弊,大膽以爲,守城、剿匪,兵爲重,勇爲次。”

——這是怡親王載垣的看法。

(正文)

咸豐在御書房和王大臣們緊急會議,如何解救安徽的時候,光祿寺卿、署禮部侍郎宋晉,正在自己的辦事房裡,就眼下時局,含毫命簡,起草奏章。

說起來,別看宋晉此時頭上只是三品頂戴,但也算京城百官當中,較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宋晉字錫蕃,江蘇溧陽人。道光二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二十九年,典河南鄉試,因命題錯誤議處,諭不得更與考試差。咸豐二年擢侍讀學士,遷光祿寺卿。此時正奉命會辦京城團防保甲,署禮部侍郎。

宋晉以敢說話、敢直諫著稱,是有名的言官。

此時太平軍橫掃安徽郡縣,偏偏新任巡撫江忠源,未及趕到盧州便病倒軍次。宋晉左思右想,腦中漸漸有了自己的看法,於是決定上折言事。

姑且不論朝廷能否採納,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說出來卻是不行的。

宋晉摺子的開頭,先扼要談了一下安徽的局勢,以及安徽所處的重要位置。然後筆鋒一轉,這樣寫道:“曾國藩鄉望素孚,人樂爲用,請飭挑選練勇,僱覓船隻,順流東下,與江忠源水路夾擊,定能速殄賊氛。”

宋晉認爲,欲救安徽,非起用曾國藩以及湘勇不可。湘勇出省援贛,立解南昌之圍,便是最好的例證。

第二天早朝,宋晉便把奏摺直遞了上去。

咸豐略看了看,沒有當場表態。

退朝之後不多一會兒,祁寯藻、載垣、端華、肅順、穆蔭、杜翰等六人,便被緊急召進宮裡議事。恭親王奕訢、內大臣文慶,以及許多各部尚書、軍機大臣、各部侍郎,均被排除在外。奕訢雖被氣得發瘋,卻也無可奈何。

但此次議事,仍未議出真正結果。因爲祁寯藻和載垣二人,堅決不同意宋晉的觀點。祁寯藻認爲,曾國藩統帶湘勇出省援皖,除了虛靡糧餉,不會有任何作用。載垣以爲,曾國藩是個只會說不會做的書生。書生帶兵,與瞽人讀經無異。呂賢基便是最好的例證。二人如此一講,咸豐的思想,當即動搖起來。

祁寯藻這時又補充道:“稟皇上,湖南藩庫本不充盈,供給綠營尚且不足。若着曾國藩出省援皖,湘勇糧餉,自然要由湖南和皖省分擔。皖省目前無糧餉可出,皖省部分自然也要由湖南承擔。如此一來,湖南藩庫供給湘勇糧餉,本省綠營糧餉便無着落。綠營無糧可供,無餉可支,若粵匪撲犯長沙,又由誰來守城?”

載垣也說:“稟皇上,奴才早就聽說,湖南兵、勇不甚和睦。省城現在是有兵不能有勇,駐勇則不能留兵。當此緊要關頭,奴才權衡利弊,大膽以爲,守城、剿匪,兵爲重,勇爲次。”

當晚,咸豐又單把肅順召進宮裡,氣憤地質問:“狗奴才肅順,你給朕跪下!朕來問你,兩次議會,你爲什麼一言不發?你已經黔驢技窮了,對不對?”

肅順跪倒稟道:“稟皇上,皇上所言甚是。奴才已經黔驢技窮。”

咸豐大怒道:“你放屁!你竟然也有黔驢技窮的時候?你跟朕說實話,此次洪逆猖獗安徽,應該怎麼辦?”

肅順答:“稟皇上,衆大王大臣這幾日,爭論不休,奴才的腦子,已經被他們吵糊塗。奴才實已黔驢技窮。皇上還是讓祁寯藻他們拿主意吧。”

咸豐嘆口氣道:“祁寯藻若能拿出主意,朕又何必召你進宮?你不要繞彎子了,你肯定已經想出了主意。”

肅順答:“稟皇上,奴才以爲,宋晉所奏,甚合當下時局。皇上試想,江南、江北此時不宜分兵,吳文鎔亦不能分兵出省。能出省的,只有曾國藩。曾國藩與江忠源素睦。曾國藩援皖,伊必盡力。曾國藩正在造艦購船,編練水勇,想來已見眉目。如果曾國藩水、陸並進,不獨皖省有救,兩湖乃至江西,亦無虞矣。”

肅順離去後,咸豐一個人陷入深思之中。

當晚,一道加急聖諭,緊急遞往衡州。

旨曰:“宋晉奏曾國藩鄉望素孚,人樂爲用,請飭挑選練勇,僱覓船隻,順流東下,與江忠源水路夾擊,定能速殄賊氛等語。現在安徽逆匪,勢甚披猖,連陷桐城、舒城,逼近盧郡,呂賢基業經殉難,江忠源患病,皖省情形危急,總由江面無水師戰船攔截追剿,任令賊蹤往來自如,以致逆匪日肆鴟張。該侍郎前奏亦曾籌慮及此。着即趕辦船隻炮位,並前募勇六千,由該侍郎統帶,自洞庭湖駛入大江,順流東下,與江忠源水陸夾擊。該侍郎忠誠素著,兼有膽識,朕所素知,必能統籌全局,不負委任也。”

聖旨突然頒下,祁寯藻聞知大驚,慌忙以“曾國藩一介在籍侍郎,素不知兵,平生最好空談,不可深恃”爲由,上折勸阻。

咸豐不讀便罷,一讀之下,登時氣得渾身亂抖,辮子直翹。

他把祁折留中不發還不算,又把祁寯藻召進宮來,狠狠臭罵了一頓才休。

祁寯藻嚇得伏地磕頭,淚流滿面,早沒了往日的風采,甚是狼狽。

第二天,咸豐又從內庭發出一旨:“祁寯藻無知妄奏,甚失朕之所望。著罰薪半年以示薄懲。”

祁寯藻把一腔怒火,全部發泄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曾國藩身上。

“曾滌生,老夫早晚讓你好看!”

在自家府邸書房,祁寯藻咬牙切齒地說。(本章完)

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九十一章 座師督湖廣 協領發雷霆七十五章 彭劉話拖罟 孚泗挑大樑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第二十一章 兵勇相毆鬥 清德斥鮑超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四十六章 協臺巡防務 遊戎話苦衷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一百二十章 畿輔燒戰火 親王督大軍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一百一十八章 季高薦能員 潤芝無着落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五十八章 制軍發牢騷 撫臺竟酩酊第七章 相國參侍郎 曾府有喧譁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九十一章 座師督湖廣 協領發雷霆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四十五章 彭雪琴有信 李都司招供四十五章 彭雪琴有信 李都司招供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五十三章 遣湘勇出省 函制軍探路第二十二章 軍門來問罪 撫臺亂扯皮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一百一十二章 會議無結果 肅順進良言第二十三章 咸豐帝驚慌 洪上帝繁忙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三十七章 道長贈謁語 夜半參協臺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嚴 崇撫臺用計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八十四章 老翁安新家 鐵鍋變成缸第十七章 虛銜遭革除 明相贈兵書四十三章 都司欲逃跑 右眼被踢飛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勝保忙善後第二十五章 太平軍使計 曾國藩用謀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第十一章 國潢遭申飭 長沙建大團七十九章 惡夢縈腦際 碼頭會遊擊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七十六章 王錱發異議 江面試拖罟五十三章 遣湘勇出省 函制軍探路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譏臣子 湘勇鬧長沙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五十五章 候補道求缺 五爪龍現世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五十四章 紅單難入洋 朝廷亂更張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進省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九十章 哨長求活命 流星夜歸來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八十四章 老翁安新家 鐵鍋變成缸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一百二十章 畿輔燒戰火 親王督大軍第二十三章 咸豐帝驚慌 洪上帝繁忙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第三十六章 巡撫另募勇 臬司赴江南九十三章 軍門要滅口 協領挨軍棍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第十一章 國潢遭申飭 長沙建大團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第三十三章 武昌城收復 發審局被砸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八十六章 神駒求援兵 撫臺難納涼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第八章 道長話天國 聖諭飛進家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九十章 哨長求活命 流星夜歸來第十五章 黃團練駕鶴 劉長佑接團八十一章 永順協起釁 老差官挺身一百二十章 畿輔燒戰火 親王督大軍八十章 巡撫心懊惱 統領杖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