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

bookmark

“崔相公言:編戶齊民,早晚得實施的,只是緩些時日再實行罷了!之後臉色凝重,又說:如今江南新附,朝廷不宜動盪,而陛下年輕氣盛,易出現紕漏,而且人心浮躁,還是等時局安穩一些再說吧!”

“幾位相公皆一臉附和,無言而退,只有王相公望了一眼皇宮,嘆了口氣,似有心事地離去了……”

劉文看着臉色不明的皇帝,彎腰,低聲訴說道。

一旁,內侍省田忠聽到這樣的要事機密,皇帝在監控宰相,以他的政治敏感度,再結合剛纔的君臣會面,他立馬就猜測了許多,臉色有些發白。

強自鎮定地站立着,心無旁騖,我佛慈悲,苦海無邊……

“年輕氣盛?朝廷動盪?人心浮躁?”

李嘉語文學得好,一下子就提煉重點內容,喃喃自語,幾個宰相都沉默,連潛邸出身的王寧,也意味深長地回頭張望。

“我做個什麼氣盛了?朝廷又因何動盪,百官爲何浮躁?”

“難道幾個宰相準備架空與我?不對,泰半的朝臣都沒結黨,況且剛打贏了江南,威望正盛,他拿什麼架空我?”

“那就是說,我做了不對的地方,讓這羣人感到不滿,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慢慢地思考着,身在其中,隱隱約約猜個二三四來,索性,讓局外人來分析。

隨後,剛獲知君臣不諧的吳青,就火急火燎地趕到皇宮,侍衛知曉這個皇帝身邊的寵臣,簡單地搜尋一下,就放他進來。

近了宮殿,宦官們搜身倒是仔細,讓他有了時間思慮,這才一臉平靜地來到皇帝跟前。

“今天的事你知曉了嗎?”皇帝輕聲問道。

“只是曉得陛下與幾位相公事有不諧……”這話問的,回答太細容易惹猜忌,太略又失職,吳青無奈,只能硬着頭皮回道。

“也算是知曉了,畢竟也不算什麼機密要事!”李嘉站起身,笑着搖搖頭,說道:“我朝自有制度,宰相都有封駁之權,這無什麼,哪怕是玄宗皇帝想命一狀元,碰到執拗的宰相,也只能作罷,這就是宰相。”

說着,李嘉的表情越來越嚴肅:“但,政事堂四位相公,竟然沆瀣一氣,異口同聲,這樣的境況,我恐怕也只在高宗朝立武后時見過,今天真是大開眼界。”

在玄宗朝,有個深得唐玄宗歡心的“方伎供奉”,也就是戲子,他的女婿王如泚參加科舉。他就請求玄宗開恩幫着女婿及第(錄取)。

玄宗答應,並命令禮部:本科考試須取王如泚及第。試後,負責科舉的禮部侍郎將皇帝欽點王如泚進士的情況報告給宰相。

宰相直接將其罷免,玄宗也無可奈何,只能不了了之,失信於人。

在高宗朝,宰相權力猶盛,唐高宗爲了立武則天爲後,親自賄賂長孫無忌,又是送十車金銀珠寶,又是封其三子爲官,但長孫無忌就是不同意立後。

褚遂良更過分,直接懟皇帝說:“陛下一定要換皇后,請從名門望族選後,爲什麼非武氏不可!”

並且,當衆揭了武氏“經事太宗皇帝”的老底,說罷放下笏板,叩頭流血說:“把這官職還給你,放我回家種地。”

高宗大怒,這直接當面罵他不孝,而躲在簾幕中的武怒更是怒不可遏,罵人不揭短,你倒是專門揭短,不顧體面的大喊道:“幹嘛不撲殺這畜生?”

高宗無奈。

在宋朝,宋真宗封禪,也得賄賂宰相王旦,讓他同意,不然封不了禪。

宰相這個職位天生就權力大,皇帝可以罷免宰相,但卻逼不了宰相低頭,高宗朝的名場面,所有宰相異口同聲地反對皇帝,這在歷史上都很少。

這樣的局面出現,意味着實深遠。

吳青聞言,身體一顫,不敢過多言語。

“朝廷動盪了?百官浮躁了?”李嘉帶着奇異的腔調說道,但旁邊的所有人也不敢笑。

“你與我說說,朝廷上下,百官們,到底有何不滿。”

“陛下文治武功,皆是當世之上,克敵制勝,滅國無數,功邁漢祖太宗,大唐即將復興,誰敢有不滿的,人人誇頌,皆言上天又與百姓一個太宗皇帝呢,又能過上盛世日子了……”

吳青彎着腰,笑着吹捧道。

“我又不是銅錢,怎麼會人人喜愛!”李嘉笑罵道:“休要消遣我,快快言語。”

雖然被吹捧地很高興,但李嘉仍舊頭腦清醒,我雖然英明神武,俊朗不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喜愛崇拜我,但仍舊有百分之一的人賊心不死。

所以,必須冷靜……

可是,爲什麼說的我舒服呢?

哎,還是我身邊的馬屁精太少了。

“陛下聖明,簡單一語,盡是微言大義,而朝堂上雖然多是讀書人,但目光短淺者卻有不少。”

吳青輕聲說道,語氣很低。

“他們出身地方豪族、大戶,田地阡陌縱橫,數朝爲官,早就習慣了免稅,如今轉運使司衙門又不顧情面,自然深恨之。”

“我皇莊數以千頃,照樣得納稅,他們有四隻眼,八隻手嗎?敢不納稅?”李嘉冷笑道。

“之後,陛下大興科舉,糊名,謄抄,豪右子弟上榜不多,由於科舉興盛,門蔭、銓試皆被排斥,漸漸邊緣。”

“之後地方又起功名,秀才、舉人名動鄉野,出則爲官,入則爲紳,地方多有不滿,言‘破窗糊紙成棟樑’,多奪其望。”

“前不久,陛下又將職田奪了去,又將力役、公懈錢等,盡歸於一,百姓苦之已久,一朝免之,皆彈冠而慶,但官吏卻少了一大片財源……”

“未曾想,我竟然做了那麼多好事?”李嘉聞言,大笑之。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對於官紳士大夫階級的利益進行侵害,難道自己提出編戶齊民後,宰相們不滿,百官不滿。

這差不多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反過來,自己做了那麼多事,自然既得利益者更多,對於官紳的威脅,倒是不用太多懼怕。

難怪宰相們怕了,又怎麼不怕,這一件件事情累積,若是再縱容,他們真得被束縛了。

後世張居正的一條鞭,雍正的攤丁入畝,都是當權者逝去則廢了。

其阻力,可見一斑。

自己這個只是百官不滿,與之相比,壓力不可同日而語。

ps:月末了,友情提示,票、訂……

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157章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1169章第1140章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1162章戰之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1320章千歲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1166章安排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1360章談話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274章伴當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1165章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1213章第1253章教訓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1221章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1115行事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1297章正旦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