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

李瑄向文武大臣表明即將要開啓以變革爲主的時代後,暫未提起其他具體事宜。

今日是他登基大典,等明日正式上朝,任命新宰相後,再開始提出朝廷策令。

“今朕登基,天下當慶。十幾年來,朕與義父同心協力,如同親父,惜義父年邁,不勝朝廷實務,傳大位於朕,故當拜義父爲聖文神武太上皇帝。望諸卿一如既往敬之。”

李瑄開始告訴羣臣,對李隆基的安排。

太上皇帝,但前面加了“聖文神武”的尊號。

聖文神武是李隆基當皇帝時衆多尊號中最大的兩個。

李瑄將這兩個尊號放在太上皇帝前面,也算一片孝心。

“臣等拜見太上皇。”

文武百官起身向李隆基行禮。

他們雖不清楚李瑄所加封號的用意。但關於立太上皇帝的事宜上,文武大臣是無法插手的。

“衆卿平身。”

李隆基難以用喜悲來形容此時的心境。

李瑄這不孝賊子終究封他爲太上皇。

但他清楚,這可能是文武百官對他最後一次拜禮。

今日以後,他將回到興慶宮中,難以踏出一步。

華清宮的溫泉,大明宮的蟬鳴,都會與他無緣。

看朝野的態度,李隆基不得不承認,他的時代過去,他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了。

想要刺殺李瑄更是癡心妄想。

已經竊取皇位的李瑄,即便暴斃。文武百官也會扶持李瑄的兒子繼位。

“朕之生父宋王,撫育朕長大,教導朕習文練武,諄諄教誨,對朕的恩情,如終南大山之厚重,如滄溟大海之深廣。春秋幾逝,時光易老,朕無時無刻,不想着秉持孝道。宋王的品性如含霜履雪,淵渟嶽峙,朝野人盡皆知,今朕加大位,封宋王爲慈德仁孝太上皇帝,望諸卿待之如朕。”

相比於封李隆基,封李適之的時候,李瑄言語動情,這是真孝順。

慈德仁孝,這尊號適配李適之。

此言一出,朝臣皆驚。

沒想到陛下連封兩位太上皇。

但太上皇加尊號,只是陛下孝感天地,沒有權力。

李適之曾爲宰相,含辛茹苦將李瑄撫養長大。

李瑄又靠李適之的門蔭入仕,直接爲五品將領。

當李瑄軍功漸重時,李適之又以壯年之齡辭去宰相之位,爲自己的兒子讓路。

現李瑄登基稱帝,不提高李適之的身份,也會顯得不合適。

“拜見太上皇!”

李峴帶頭向李適之拱手拜見後,文武大臣硬着頭皮去拜見李適之。

慈德仁孝太上皇帝。

百官也漸漸接受這個事實。

以後李瑄和李適之的父子關係,絕對是歷史上“父慈子孝”的第一流。

“平身!”

當李適之開口讓文武大臣平身後,李隆基才反應過來。

李適之何德何能,敢與他平起平坐?

李瑄真會搞事情,等他昇天就這麼難嗎?

雖然現在太上皇沒有絲毫權力,但與分享,還是很彆扭。特別是與李適之。

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

現在李適之是李隆基最恨的人之一,以至於李適之之前做過的事情,在他眼中都異常虛僞。

現在李隆基只想快點結束此次登基大典,回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遠離這對令他崩潰的父子。

他的念想很快就被李瑄滿足,李瑄又勉勵羣臣一番後,登基大典暫且結束。

大典雖不奢華,但極爲隆重。

當有一日,國富民強,他會舉行一次真正的盛典,邀請天下百國的國王、酋長,在天下壯麗的建築,萬象神宮之中。

當前的大唐在李瑄眼裡,只是兵強馬壯,威震萬邦,當不上繁華。

李瑄登基稱帝的消息,將以最快的速度,傳至天下郡縣。

現在南下將領已經就位,正在招兵買馬。

他隨時可以組建剩下的九個都督府。

他知道,江南、山南、嶺南等道,會因爲他稱帝,進行觀望。

事到如今,以長安爲主的關中地帶,不可能因爲李瑄稱帝而動亂。

以洛陽爲主的河南地帶,是由李瑄率領兵馬掃平,也不可能動亂。

更何況河南、河北已被李瑄免去兩年賦稅。

邊疆的郡縣,特別是隴右河西,是李瑄的基本盤。

安西、北庭,則以都護府的方式存在,以胡人國家、部落爲主。

他們仰慕強者,天將軍已經神話。

李瑄登基後只是一道安撫的詔書,他們就會派遣使者,將貴重的珍寶,進獻給李瑄。

江南嶺南的地方官吏,對朝廷觀望,對李瑄反而是好事,只要他們不動亂,就會給李瑄充分的時間。

在李瑄稱帝的第二日,追封生母爲孝穆皇太后。

封李適之的續絃王氏爲太后。

並擬定詔書封裴靈溪爲皇后,嫡長子李奕爲皇太子。

於二月十五日進行儀式,文武百官拜見皇后,皇太子。

二月十六日,李瑄封姜月瑤爲貴妃,封長離爲麗妃,封霜兒爲華妃。

封次子李淞爲燕王,長女李蓁蓁爲永樂公主。

同時下詔爲自己的姐姐妹妹封公主,公主以國封,以李玉瑩爲蔡國公主。

爲兄長封王。

李霅爲許王,李琦爲桐王,李季卿爲沈王,李琅爲庸王……

李瑄的封號,都是虛封,沒有食邑。只有賜田和衣賜、俸祿。

他以身作則,包括自己的兒女都沒有食邑。

邊界是一步步被打破的。

自大唐立國以來,就有規定大唐公主的食邑不得超過三百五十戶,但武則天首次破例封太平公主食邑超過三百五十戶。

而李隆基的女兒太華公主更是食邑千戶。

李瑄已經停止這些食邑。

即便如此,他也認爲臃腫的皇室,衣賜、俸祿,加田產也有點太多了。

李瑄不想封李適之兄弟的子女,因爲李瑄一面都沒見過。

這種憑白無故耗費國家資源,讓李瑄想到後世明代的“朱氏天下”和清代“八旗子弟”。

但這個時代,又有道義上的問題,如果不封,顯得李瑄六親不認。

於是,李瑄讓任宗正卿李霅找縣候、縣子、縣男給他們安排上。

推恩令,推兩次就能把他們的爵位推沒。

關於太子李承乾和李象的追封,也是有必要的。

因爲李瑄要將他一脈連接到太宗皇帝李世民身上。

但讓李瑄頭疼的是,李承乾的行徑,和小宗代替大宗的行徑,使李瑄猶豫如何爲李承幹追諡。

他私下還找宰相們商議。

諡號分爲美諡,平諡,惡諡。

李承幹美諡肯定會遭受非議,惡諡又顯得李瑄不敬重先祖。

最終,李瑄追諡李承幹爲思皇帝,廟號:懷宗。

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

諡號思,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

執義揚善曰懷;慈仁短折曰懷;慈仁知節曰懷;失位而死曰懷;慈仁哲行曰懷;民思其惠曰懷。

唐懷宗,也有一些同情的意味在裡面。

李瑄追封李象稍微好辦一些。

諡號爲康皇帝,廟號:孝宗。

唐孝宗。

當然,沒有當過皇帝的人,和皇帝還是有所不同的。

最多就是在宗廟的時候,依次排列。

而李瑄還是大唐名義上的第八帝。

該封的封完後,李瑄於二月二十日的朝會上,進行拜相事宜。

現如今宰相只有李峴一個,肯定是不行的。

李瑄提拔裴遵慶爲尚書左僕射。

爲二號宰相。

將中書侍郎劉晏提拔爲吏部尚書,參知政事。

爲三號宰相。

將京兆尹盧奐提拔爲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參知政事。

爲四號宰相。

將門下侍郎楊綰提拔爲侍中,參知政事。

爲五號宰相。

另外,李瑄提拔張巡爲京兆尹,以剛強的張巡,整治關中。

五位宰相,面面俱到。

有李瑄一手提拔的心腹,楊綰,劉晏。

特別是楊綰,從一屆白身,十幾年一步步成爲宰相。

他如今也才四十歲,是宰相中最年富力壯者。

從治理邊郡就能看出,楊綰對政務得心應手。

同時,楊綰對禮法、科舉有獨到見解,並精於鑑別、考察人物。

而李峴代表宗室,且是素有威望,改革先驅大臣。

裴遵慶是朝中老臣,資歷雄厚,能斷大事。

他是被李瑄從清流大臣中硬生生掰過來的。

而盧奐比較奇妙,他與李瑄倒不是很親近,只是盡職盡責,遵從朝廷策令。

沒有人認爲盧奐會拜相。

連盧奐自己都無法理解,本來身體不好的盧奐,在自己拜相的那一刻,也陡然精神。

父子同爲宰相,且素有清名,可當千古佳話。

李瑄拜盧奐爲相的原因很多。

最重要就是盧奐清廉。正應李瑄提倡節儉,禁止奢靡的作風。

雖然李峴、裴遵慶、劉晏、楊綰也是清官,但沒有像盧奐一樣,對自己苛刻,基本上和他父親一樣,把俸祿都讓給親友,自己縮衣節食。

另外,朝臣中有一部分如盧奐一樣,心中對李瑄耿耿於懷的大臣。

李瑄能用盧奐,向朝臣證明,只要能力足夠,任何人都有拜相的可能。

五宰相制。

李瑄平衡宰相的權力,讓他們輪流在政事堂當值,執政事筆。

不再是由一個宰相,直接處理所有政務。

防止宰相專權,也減輕宰相的壓力。

在李瑄的心中,已有一條紅線,誰違抗就敲誰!

秘書監也正式改革,成爲李瑄的私人內侍機構。

以前內侍省宦官能幹的事,秘書監都可以去做。宦官不可做的,秘書監也能做。

連中書舍人,都歸屬於秘書監下。

現秘書監爲王維,少監爲賈至。

現秘書監已被李瑄提爲正三品。

其內有常袞、李勉、楊炎、嚴武、顏季明等年輕的屬吏。

將來秘書監必會有人拜爲宰相。

另外,秘書監中還有監察機構,會奉命出巡地方,職責大於監察御史。

以後,每有進士及第,必會選擇幾個入秘書監。

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秘書,將來一定會優先提拔。

至於內侍省,暫時管理着宦官,有名無實。

尚食局、尚藥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輦局等,這些皇宮的職位,依舊以正五品待遇。但會進行稍微改制。

秘書監和天策府、錦衣衛,是在當前能直接繞過政事堂的機構,不受任何管轄。

其長吏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受宰相推薦。

即便是治罪,也先由皇帝觀看,再交給刑部審理,大理寺複審。

三月一日。

李瑄以皇帝兼天策上將的身份,宣佈對天策府的改制。

原本的天策府屬吏,現皆已位極人臣。

現在天策府設中央軍校,由皇帝兼任校長,任命兵部尚書封常清兼任祭酒,按照李瑄的方針,進行軍事訓練安排,和思想教育。

每年武舉及第者,不必再經過經過兵部銓選,直接進入中央軍校學習三年,然後任命到各都督府爲低級將領。

同時,武舉不僅錄取武進士,還增錄武舉人,增加入中央軍校的名額。

另外,各地都督府的副都督、主將、裨將、郎將、衙將,也會以地區爲單位,入中央軍校,進行短期的培訓。

所以中央軍校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構。

但李瑄不會重新大興土木。

他會選一座宮殿,改造一下,作爲中央軍校的駐地。

中央軍校的教師,也會從軍中老將中選擇。

李瑄會經常到中央軍校執教。

天策府中,中央軍校只是一個機構。

另外,天策府掌管所有禁軍,包括天策衛、羽林軍、龍武軍、飛龍禁軍、皇家馬廄。這些是皇帝的直屬兵馬。

等完成除賤爲良運動後,還會增加禁軍數量,並將神策軍調遣至長安。

天策府,又設樞密院,參謀軍事,調動全國兵馬。

樞密院分十房,各領其事。

任何都督府征伐,必須由樞密院軍令。

樞密院與軍校緊密交流,各種訓練方式、駐軍佈防,都會第一時間,由天策樞密院,傳至全軍。

都督必須執行。

設輜重院,管理後勤。

輜重院設八房,分別負責諸都督府調軍建設,統計和審議各都督府的錢糧、衣賜、兵甲等軍費消耗,負責在戰事組織農夫、團練,與地方、戶部對接錢將事宜,將新兵帶入都督府等,另外就是統計各都督府軍屯和營田。

設兵器院,管理兵甲。

兵器院分八房,負責建築攻城器械、弓弩兵器、戰車盔甲等,並通過諸都督府審計,分配諸軍。

任何一具鎧甲、兵器,將更嚴格事實,實名建造制度。

使用的士卒,也必須登記自己的名字,無故丟失者重懲。

押蕃院,分四房,負責唐軍與諸胡部落的緊密聯繫,統計諸胡兵馬,在戰事可調動的具體數量。

以確保以大唐爲主的蕃漢體系。

監察院,分四房,區別於御史臺。監察院作爲純粹的軍事機構,負責監察軍隊紀律,確保都督府不會違抗天策府命令。

天策府的改制,分擔了兵部的壓力。

也使天策上將完全擁有兵權。

趁着李瑄有無上權威的時候,大幅度削弱都督府的權力。

同時,天策府也成爲各地都督的升遷機構。

都督升遷,不僅僅可以成爲兵部尚書、侍郎,也可以成爲五院長吏,或軍校祭酒。

一旦軍銜設立,他們的軍銜也一定會高於都督。

當前,李瑄只是讓張興主持,一點點將天策府的框架搭起來。

三年後,開始升遷都督,到達諸院之中。

天策府和秘書監的改革,大臣們只意識到皇帝在加強權力。

還有就是軍政分家。

以後御史臺都沒有資格去插手軍隊事情。

李瑄沒有大的調動變動,只是在制度上打下根基,然後在兩三年後填入。

如果沒有足夠的威望,肯定不能這麼改的。

這損害了許多人的利益。

但文臣武將又無法去反駁李瑄設立的天策府。

安祿山叛亂剛發生。必須加大都督府約束力。

這種約束,使邊將沒有召兵權,沒有財政權。

但如果忠心耿耿,他們掌征伐之事,比以往會更加流暢。

登基以後,李瑄於三月十五日,頒佈新常平新法。

還年初的時候,商議的事宜,不單單有常平糧倉、常平鹽倉,還要用十年時間,做到常平百貨。

慈幼堂第一個五年計劃已出。

現大部分郡都有慈幼堂,只是看郡守如何看待。

現更加嚴格對待慈幼堂,並將其視爲官吏考覈的政績。

五年以內,每個縣必須有慈幼堂。

且義倉與慈幼堂聯繫在一起,可以從義倉中直接取糧食,賙濟慈幼堂。

安祿山叛亂髮生,但有一點值得慶幸。

當初李瑄拜相的時候,捐獻兩千斤黃金,建立的濟生堂已經近十年。

按照計劃,由大醫陳藏器和王冰主持。並從皇宮調遣諸多御醫。

每年都招收數百名學生,並首次招收女醫者。

這個時代的學生學醫非常認真,不少成材。

這些醫生中,有軍醫,還有婦科。

軍醫學成後,頒發濟生堂身份牌,會以極優的待遇,調遣至諸都督府。

其餘醫生,則開始到達郡府,在郡設立濟生堂,培養郡內的醫生。

李瑄要求太守府必須傾斜錢糧給郡的濟生堂。

如果不足,則朝廷會補貼。

接下來,長安的濟生堂,每一年都有數百名醫生畢業。

郡府中的濟生堂,最少得十幾名醫生作爲老師,因爲他們剛出師,還要互相學習。

他們培養的學子,如果有優秀者,會送往長安再造。

而郡濟生堂培養的醫生,多會在各縣,各鄉里開設醫館。

現在大唐醫學界面臨的嚴峻問題,依舊是過高的嬰兒夭折率。

李瑄需要濟生堂中培養的醫生,親身去鄉里言傳身教。

新的常平新法公佈後,文武百官本以爲李瑄會頒佈考成法、一條鞭法,宰相們私下在商議此事,如何完善。

但李瑄卻隻字不提。

他現在更在意整飭吏治、河北河南的恢復、慈幼堂、濟生堂,以及道路修建的事宜。

王公大臣,一度以爲李瑄要選擇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豪強大族鬆一口氣,他們也不希望李瑄打破之前的秩序。

之前李瑄當天策上將、秦王時候,江南豪強甚至還建築塢堡準備自守。

畢竟李瑄的狠辣是出了名的。

沒有豪強大族想將百年基業拱手相讓。

好在李瑄安分,似乎還像李隆基在位時一樣,江南嶺南賦稅收不上來,也不太在乎。

不過也有一些豪強嗅到危機。

因爲李瑄取消了郡兵。

衆所周知,豪強大族最容易滋生於郡兵之中。

天下郡縣,有一個算一個,郡兵的將領無一不是豪強大族子弟。

而解散郡兵,對豪強大族打擊巨大。

但李瑄以剿賊的名義,令十萬大軍南下。

太守哪敢不聽命令?

現豪強大族只能掌控一些縣卒。

相比於郡兵,縣卒一個縣也就一二百人,緝拿盜賊還行。

嗅到危機的豪強,也不免會聯繫黨羽,齊心協力,對抗可能到來的暴政。

李瑄遲遲不動,是在做充足準備。

四月十日,李瑄召錦衣衛指揮使廖崢嶸到甘露殿。

“臣拜見至尊!”

廖崢嶸入殿向李瑄一拜。

從曾經的遊俠,以刺殺吐蕃金字告身將領爲起始,到現在的虞國公,不可謂不傳奇。

當上錦衣衛指揮使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與文武百官斷開聯繫。

他只聽一個皇帝一個人的命令。

自天寶六載起,李瑄就將錦衣衛手冊寫給廖崢嶸。

他現在是最會搞錦衣衛,最會監察文武百官的人。

李瑄已經抓到數十個地方太守、二百多縣令的黑料。

其他官吏更是不計其數。

甚至還有李瑄親信官吏的貪污受賄證據。

只是被李瑄壓住。

他剛掌權,親信還是不能動的。以後再收拾他們。

李瑄眼中不揉沙子。假如李峴在相位上變得利慾薰心,李瑄將來定會清算他。

只要有能力,李瑄不吝嗇宰相的位置,甚至封郡王都有可能。

但是那些士族,與李瑄沒有關係的太守縣令,長史縣丞等,動不動陽奉陰違,把朝廷的策令,告訴豪強大族。

幫助豪強大族隱瞞戶口,魚肉鄉里。

李瑄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他明白現在的他是“軍政”時代,他牢牢掌握的中央軍、都督府軍,超過七十萬。

除了波斯王國外,他能直接號令的胡人部落兵馬,也超過三十萬。

必要的時候,李瑄能將胡部調到中原。

這些兵馬,待遇優渥,自然不能去加劇財政。

那就只能是向豪強大族開刀。

“不必多禮,崢嶸,現在各郡縣錦衣衛人數有多少?”

李瑄請廖崢嶸坐下,揮手讓宮女上茶,並向他詢問道。

“回至尊,臣改編原來的常平新兵,新募退伍士卒、人員,現錦衣衛總計有十八萬人,按照至尊的吩咐,錦衣衛只招募退伍士卒、遊俠、佃農、平民、奴隸,無一豪強大族。”

廖崢嶸向李瑄回答道。

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418章 先拿宗室開刀,羅馬帝國來使,獻禮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2章 五萬騎兵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293章 天將軍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102章 南霽雲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84章 長離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50章 獲得寶馬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20章 皇帝問策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8章 見王忠嗣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章 靈翠樓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5章 興慶宮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43章 豪強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32章 突厥寇邊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35章 斬將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2章 靈翠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