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

“啪啪……”

王忠嗣拍了兩下大囊,將上面的灰塵抖落。

又看了許久,纔將大囊的繩結解開!

一柄黑色的大弓露出。

此弓的顏色,和普通的漆不同。是用大漆裝飾。

也就是俗稱的生漆。

大漆是漆樹上採割的一種乳白色純天然液體塗料,以其塗之,不會因爲弓臂頻繁變形而掉落。

舉起大弓,王忠嗣想起鬱標川之戰和新城之戰,那時,他還像李瑄一樣勇猛,兩戰殺死數百名敵軍,名震天下。

現在,他不再爭強好鬥,而是以守國安邊爲己任。

國家昇平之際,爲將者撫其衆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繳功名耳。

突厥汗國,已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但王忠嗣沒有絲毫懈怠。

努力訓練士卒,隨時準備戰鬥。同時,約束士卒,不得無故尋戰。

另外,王忠嗣不忘經營麾下的兩鎮,從朔方到雲中,邊境線長達數千裡。

王忠嗣在要害地段開拓舊城,有的地方則自己制定規則,他讓俘獲的胡部鎮守邊關,開拓邊域各數百里,做到了和張仁亶一樣的事情。

他又通過邊塞互市,高價購買回紇屬下胡部的戰馬,加上河朔兩地騎兵的實力,削弱胡部。

是以,北方宴然,無有爭端。

搖了搖頭,王忠嗣左手持弓,右手張弦。

隨着弓臂的晃動,兩石強弓被緩緩張開,頓如滿月。

看王忠嗣的表情,拉開兩石強弓,似乎不費多少力氣。

已至中年的王忠嗣,雖不再上戰場,然依然有勇力。

“啓稟王帥,李將軍求見!”

就在這時,一名親衛入堂,向王忠嗣稟告。

王忠嗣又慢慢放下弓弦,將漆弓恢復原狀。

“請李將軍入內。”

王忠嗣迴應一聲。

不一會兒,現任河東都知兵馬使的李光弼入正堂,他手中還提着一個大袋子。

“拜見大夫!”

“咣噹!”

李光弼入殿後,將袋子放在地上,向王忠嗣一拜。

袋子與地面接觸,還發出一道重響。

“免禮!”

“李將軍有什麼事情嗎?”王忠嗣將漆弓放在桌上。

他不再將漆弓裝入大囊中。

“末將找大夫商議軍情。”

李光弼再拱手,但看到王忠嗣的漆弓後,面色一變。

他早就聽說過大夫的兩石強弓。

但自突厥汗國覆滅以來,王忠嗣就將兩石強弓裝入大囊中,示意不輕易用武力,爲國家減少負擔。

至今兩石漆弓已被儲存兩年多。

“既然商議軍事情,提着袋子幹什麼?”

王忠嗣不解地問。

看剛纔李光弼提的頗爲費力,知道里面必爲重物。

“日前太子奴僕死在太原,無有根據。那奴僕來太原幾日,一直住在節度使府衙不遠處的酒肆中,他每天都在節度使外踱步,他突然死了,我們沒有線索,這對大夫來說是飛來橫禍。我相信大夫是正直公平的;軍中的佐吏相信大夫是無私清白的;將軍們無不信服大夫的勇毅厚重;士卒們皆敬重大夫的爲光明磊落。”

“但大夫遠離長安,那些讒言與妄言,那洶涌的彈劾,您無法辯駁啊!屬下等都是聰明人,知道在這當今政局下意味着什麼!如果處理不當,聖人將歸罪於你。”

“袋子中,是將軍們用戰功換來的金子和珠寶,大夫一定有門路將這些金寶送至楊家姐妹手中,有她們幫你說話,大夫一定能得保全自己。”

李光弼將金銀珠寶獻上,請王忠嗣想辦法送到宮中,賄賂虢國夫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

類似的例子,已經傳到太原,河東的將士們想效仿一下。

“哈哈,我自己也得到聖人的豐厚賞賜,不缺黃金,玉器。您們的心意我領了,這些金寶你們分還回去吧!”

王忠嗣爽朗一笑,推開黃金和珠寶。

他不會爲楊氏姐妹送金銀,他也知道這件事情不一般。

這件事太複雜,楊氏姐妹也不傻,就算送,她們也不一定收,還會落下更大的把柄。

“可是……”

“不用那麼悲觀,或許這只是一件小事,死者的身份還有待商榷。”

王忠嗣將李光弼的話打斷,看起來很樂觀。

“難道大夫就不擔心禁軍就在路上嗎?總要試一試啊!”

李光弼焦急苦勸。

聖人一日殺三子,皆因威脅到皇位。更何況王忠嗣只是聖人的乾兒子。

“李將軍如果與我議論軍事,我歡迎之至。其他就不要再說了,我意已決。平生的初願,難道是追求顯貴嗎?兵權都在監軍之下,軍中征伐,皆奉國命;該做的我已經做了,北方已經平靜,短時間不會用禍亂,這一生盡職盡責,無愧於心。如果聖人責怪,不就是失去一個金吾羽林將軍,回朝廷做侍衛嗎?其次,難道還缺少一個在黔中輔佐的人嗎?這些我也心甘情願。”

王忠嗣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

他也知道,這件事情要麼是意外。要麼就是有人陷害。

如果有人陷害,是針對他,還是針對太子呢?

其他後手一定會有的!

坦然面對就是了!

“末將擔心大夫被誤,因而向您提出忠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不是我能做到的。”

李光弼暗歎一口氣後,提着袋子恭敬退去。

“如果我回不來了,將此強弓贈給河隴節度使!”

李光弼走後,王忠嗣向一名親衛吩咐一聲。

他認爲李瑄是天下將領中最獨特的人。

孫子兵法上說,進不求名,李瑄提出將領安邊守土的理念。

李瑄自始至終未攻擊石堡城,而是先剪除石堡城周圍的障礙。

若石堡城兩翼,九曲和青海被奪,石堡城就成爲一座廢城。

王忠嗣希望李瑄在平定吐蕃後,完成“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繳功名”的誓言。

至於會不會將兩石強弓封存於袋中,那是李瑄自己的事情。

……

僅僅數日,一名叫董延光的羽林將軍率領數十名羽林軍前來太原,宣佈聖人的旨意。

旨意中由羽林軍帶王忠嗣回長安。

怕河東、朔方騷亂,李隆基沒有立刻罷免王忠嗣的職務。只是讓副使暫代軍中事務、防務。

王忠嗣沒有反抗,任由董延光將他帶着出太原城。

麾下將領一個個義憤填膺,他們拍打欄杆,但無法制止王忠嗣被帶走。

抵抗羽林軍,等同於謀反,李光弼等將領只能眼睜睜地看着。

董延光見王忠嗣沒有反抗,也不敢加以繩索,他們需要騎馬迅速回去。

死亡奴僕的屍體已經腐爛,無法帶回長安。董延光只能將屍體上的“籍牒”和驗查屍體的信息帶回去。

有“籍牒”對手,很容易確認這是否是太子府的奴僕。

回程的時候,羽林軍帶着王忠嗣通過驛站快馬,日夜兼程,每天只休息三個時辰,就繼續趕路。

王忠嗣很配合,一直在羽林軍的中心。

實際上,王忠嗣若想逃跑,可以輕易離開,但他要弄清楚一切,證明他的清白。

十天後,王忠嗣回到長安。

但是在長安弘化門前的時候,更多的羽林軍涌出,將王忠嗣五花大綁。

這意味着李隆基要重懲王忠嗣。

一入長安,身不由己。

最終,王忠嗣被押往御史臺的牢房之中。

李隆基根本就沒見王忠嗣,他免去王忠嗣所有的職事官、散官、差遣官,下令刑部、大理寺、御史臺,進行三司推事,由李林甫和裴寬兩名宰相監督審理。

務必要將真相查明。

御史臺和大理寺官吏,先來到東宮太子府,查探關於死亡奴僕的信息。

太子府果然失蹤一名奴僕。

但經過調查,從奴僕離開,到奴僕死亡,整整兩個月時間。

按照太子府的說辭,那奴僕因犯錯,被鞭子抽了二十下。

等傷好的時候,出門採購貨物,然後消失不見。

丟失一個奴僕,太子府沒有放在心上。

因爲李亨不想多事,只是一個奴僕而已。低調行事的李亨,不願看見滿城風雨。

太子也終於知道他被禁足的原因。

原來他的那名奴僕跑去太原了。

一個奴僕,如果沒有人幫助,跑去太原談何容易?

一定是李林甫這老賊栽贓陷害他。但三司也有理由懷疑是太子讓那奴僕通關去太原。

楊慎矜遂揪住這一點,讓王忠嗣說太子奴僕到底跟他說了什麼。

但王忠嗣表明自己並不認識那奴僕,矢口否認自己有異心。

他請大理寺卿李道遂稟告聖人,讓監軍求證,可以在軍中盡查。

王忠嗣拒不招供,李亨又有一套說辭,似乎無法證明王忠嗣擁護太子的意圖。

恰逢監軍韓斌向李隆基稟告,軍中士兵盡職,王忠嗣賞罰分明,不任人唯親。

這讓李隆基陷入疑慮之中。

不過,軍中雖然沒有謀反的跡象,但李隆基每每想到太子奴僕出現在太原,就如鯁在喉。

“河東、朔方軍中,似無謀反,然王忠嗣威望太高,一呼就會響應。譬如寶刀在鞘,它不顯露的那一刻,無人知其鋒利!”

李林甫拿着他調查的信息,告知李隆基。

太子府的奴僕,李林甫只能選擇對太子府心懷怨恨者。

他派人許以重諾,將太子府奴僕引誘到太原,使其住在河東節度使府衙旁邊。

本來此奴僕用的是僞造的“籍牒”。

當奴僕出太原,將其襲殺後,不僅取走其身上的錢財,還取走那僞造的“籍牒”,將太子府奴僕的“籍牒”留下。

看似繁瑣,參與這件事情的,只有李林甫的一個探子和一個僞造“籍牒”的小吏。

那僞造“籍牒”的小吏,已經被李林甫殺死。

那探子不久前回長安時,李林甫派人過潼關後將其殺死,屍體已經掩埋。

畢竟在太原城中,一定會有人看到奴僕和探子在一起。

再說奴僕的屍體已經腐爛,李林甫相信就算李瑄回到長安,也束手無策。

在李林甫的煽動下,李隆基認定不論如何,也不能再相信王忠嗣。

恰在此時,濟陽別駕魏林的奏摺送達。

李隆基看後勃然大怒。

而安祿山的奏摺也如約而至,讓李隆基覺得王忠嗣有這樣的意圖。

他將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御史中丞叫來一頓訓斥,讓他們加大力度審訊,儘快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

什麼是滿意的答覆?

其意不言自明。

他們再去仔細研究案子,與此同時,李林甫讓依附他的官吏,去構造罪證,向三司“告發”王忠嗣。

王忠嗣從威名赫赫的兩鎮邊帥,變成一個破鑼鼓,是個人都能跳出來錘一下。

雖不能對王忠嗣嚴刑逼供,但各種莫須有的罪名,讓王忠嗣心神幾近崩潰。

他請求見李隆基,但李隆基拒絕見王忠嗣。

有同情王忠嗣的大臣,卻不敢求情。

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卿,都不是李林甫的人,但是在這種形勢下,只能跟着御史臺去審問王忠嗣。

誰敢爲王忠嗣說情,誰必會因此觸怒龍顏。

李林甫其實並不像表現出的那麼淡定。

他知道王忠嗣不會招供!

但李隆基遲遲不下令廢除太子,讓李林甫很鬱悶。

太子一直在東宮,就是不承認奴僕是他派到太原的。

太子府的奴婢、屬吏,皆表示那奴僕只是一個小雜役,平時看不見太子之面。

太子怎麼可能將這小雜役派往太原呢?

李隆基在一次朝會後,又以此問李林甫,好在被李林甫搪塞過去。

他甚至感覺到李隆基沒有廢太子的意圖,這讓他十分驚懼。

如果太子不被廢,現在對太子的傷痛,將來會十倍、百倍,加在他或他的後人身上。

他第一次感覺,自己看不透聖人……

……

敦煌,太守府。

李瑄經過玉門關、陽關的視察後,返回敦煌。

顏真卿已經全部審訊完畢。

“啓稟李帥,盛玉亮已經全部招供,這是他的罪狀!”

堂內,顏真卿將幾份罪狀,交給李瑄。

他還沒開始上刑,盛玉亮就全招了,只求速死。

李瑄接過罪狀,上面主要描述盛玉亮貪污受賄,與賊商狼狽爲奸。造反的帽子也被扣在頭上,由不得他不同意。

其他的罪狀是敦煌長史、敦煌令等人的,皆有貪墨。

不僅僅是與賊商串聯,還與豪強聯合,欺壓百姓,甚至還有以權謀私,售賣流外官的事情。

流外官雖不在品級之內,但可以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

“李帥,那三個賊商隊不僅僅是他們三支,還有聯盟的同夥,只是他的同夥不幹劫擄婦女的事情,充當正經商隊。這些商隊準備混在一個商盟中,配合賊商,在沙漠中洗劫那些商盟。可惜李帥您封鎖玉門關,使他們的計劃一直得不到實施。”

顏真卿又向李瑄說:“屬下已經掌握那四支商隊的動向,通知豆盧軍、墨離軍抓捕他們。不知抓到他們後,該定下什麼樣的罪行?”

“與賊商同罪!”

李瑄沒有絲毫猶豫,爲這些商隊定罪。

顏真卿點頭,那些賊商死不足惜,將他們的罪行披露後,商人們會感到情形。

因爲李瑄揪出“奸細”,讓許多商隊逃過一劫。

“從賊商口中得知,西域也有販賣漢人婦女的賊商,但西域漢人,往往與軍人渾居,很難得手。”

顏真卿又將這件事告訴李瑄。

“我會通知夫蒙將軍留意!”

李瑄知道不容易得手只是相對的,漢人女奴價格那麼高,只要擄走一個稍有姿色者,就能大賺。

“參與叛亂的豪強,皆被抄家!金銀珠寶按照您的吩咐,與賊商和貪官那裡得到的金銀珠寶一起,由河西長行轉運至長安。絹、錢,歸軍資。田產歸地方……”

顏真卿將“戰利品”告知李瑄。

“佃農、少地者直接給他們發放土地,不能讓田地荒蕪。其他作爲軍屯,僱傭百姓耕種。”

李瑄照常吩咐一聲。

又過七日,長安的詔書到達,李瑄被授予權力。

其他四支賊商,皆已被抓獲。

斬首的時候,全城百姓都出城觀看。

最先斬首的是這些賊商,李隆基要求將他們的首級擺在陽關三日,李瑄得遵從。

腦袋一斬下來,就裝車運走。屍體在城南掩埋。

“噗嗤!”

“噗嗤!”

一個個賊商的腦袋落地,使敦煌百姓一陣振奮。

胡商其實覺得很痛快,因爲賊商也會要他們的命。

但是又覺得哪裡不對勁!

當他們進出陽關的時候,才明白他們這些外人一定要老老實實,不能胡來。

否則會被殺雞屠狗一般。

輪到豪強首領和官吏斬首的時候,百姓們更痛快。

瞭解經過後,他們知道這些漢人官吏,比賊商還要可惡。

在押送出城前,許多官吏已經被雜得鼻青臉腫。

“噗嗤!”“噗嗤!”

在百姓的呼呼聲中,一顆顆好大的腦袋落下。

李瑄的威望,在敦煌百姓心中已到達頂點。

那些被解救的婦女家庭,對李瑄更是敬若神靈。

斬首完畢,其餘官吏家人、豪強家人,連帶着俘虜的奴僕、郡兵,都押送到姑臧城。

敦煌不可能用到這麼多人。

發生在敦煌城東門的斬首事件,沒幾天就傳遍河西走廊,傳到隴右諸郡。

雖然朝廷公佈是敦煌豪強謀反!

但敦煌豪強爲何謀反,他們最清楚不過。

李瑄就是屠夫,專門屠戮豪強,和漢代的酷吏一樣殘忍。

但在河隴,豪強根本無法與李瑄相抗衡。

因爲李瑄不僅控制軍隊,還隨意驅使諸胡部,豪強連組織在一起的機會都沒有。

河隴豪強認定李瑄遲早會宰了他們,於是紛紛向東遷徙。

有的土地,能賤賣給當地富農,大族。但許多土地,都白白捨棄。

新的地方,他們失去土地,註定會沒落,因爲當地一定會打壓外來者。

這種豪強遷離河隴,對李瑄來說不是好事。

豪強們不會再心存幻想,當他們退無可退的時候,就會尋戰時機爆發……

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45章 節制一軍第30章 建立威勢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41章 豐安令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67章 上架感言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57章 甲騎衝陣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55章 頗黎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章 靈翠樓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15章 大勝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2章 靈翠樓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39章 王忠嗣第262章 中秋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