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

沉香亭。

荷月已至,瑤芳清香。

李隆基和楊氏姐妹,於沉香亭前嬉戲。

用風羅紗製作的華麗衣裳,輕薄又透,酥胸半露,她們沒有因爲天熱停止活潑,而是在花叢中與蝴蝶共舞。

李隆基這段時間被整的煩悶,現終於可以安逸一下。

一羣人玩累了,去沉香亭的偏殿中玩遊戲,偏殿的四面八方,都用銀盆呈着冰塊。

這些冰塊時時會有宮女更換,冷氣升騰,使炎熱的夏天,似乎有雪花在身邊飄飛,無比舒適。

“盧!盧!盧!”

在樗蒲遊戲中,楊玉瑤不斷呼盧,卻總是大輸。

“不玩了!”

楊玉瑤撒嬌般的將樗蒲一推,她不玩了。

“哈哈……”

李隆基仰頭一笑,他一直在贏,看到三姨的表情,他覺得很有意思。

“三郎,李七郎去年不是回長安了,天這麼熱,不是說夏天不打仗嗎!”

楊玉瑤突然向李隆基說道,一年不見李瑄的英俊臉龐,她思念得很。

像楊釗那樣,多沒意思,她早就玩夠了。長安的王公貴族,也多是虛有其表。那種紙醉金迷的奢靡,都沒有李瑄的少年英雄氣有感染力。

“七郎安邊守土,還要兼採訪使的職責,今年應該是回不來了。”

李隆基搖了搖頭。

他本來前段時間想將李瑄召回來的,但李瑄因爲墨離吐谷渾造反,敦煌大案等事情,一直勞心勞力。

又考慮到李瑄要全力備戰吐蕃,所以暫未徵召。

他又得到消息,吐蕃贊普要御駕親征,傾盡全軍之力,召內四部、所有附屬,準備在青海與大唐決戰。

在劍南,吐蕃以往一直與維川、安戎軍的邊軍進行攻防戰,雙方你來我往。由於全是山地戰鬥,雙方出兵不多,但戰鬥頻率非常高。

半個月前,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彙報吐蕃已經退出維川、安戎軍戰線,進入防守態勢。

這意味着什麼李隆基自然清楚。

吐蕃很可能會從西川一帶,抽調兵力,北上河隴。

李隆基心中想着令朔方、隴右,派遣一部分騎兵,支援河隴。

回紇被李瑄教訓一頓後,已經不敢再南望。

一個月前,回紇葉護磨延啜來到長安後,獻上兩車黃金,一車玉石珠寶,一百匹極品良馬。

這是李隆基自登基以來,收到最貴重的上貢之禮。

磨延啜帶着骨力裴羅可汗的承諾,以後每年都爲大唐上貢三千匹戰馬,五千頭牛,三萬只羊,十車貂皮,以表誠意。

李隆基對回紇的朝貢非常滿意,認爲回紇已經被他征服了,以後再也不敢冒犯。

遂讓磨延啜返回。

由此,就算將朔方、河東的騎兵全調走,也不擔心北方空虛。

再說,還有足夠的步兵,可以守衛軍城。

“三郎,朝堂上那麼多大臣,怎麼什麼事情都讓七郎做了呢!那些官吏們,都是沽名釣譽之徒,總是敗壞三郎的名聲!”

楊玉瑤緩緩向李隆基說道。

她認爲正是這樣,李瑄纔沒回到長安。

絲毫忘記自己已經舉薦好幾個“能臣”給李隆基。

“七郎確實是爲我分憂的忠臣良將!”

提到李瑄,李隆基一臉滿意。認爲自己慧眼識金。

這幾年,連李林甫都不讓他省心,也只有李瑄令他順意。

“三郎,你經常說九齡風度,我看七郎的風度更甚,妾身也讀過文史,就算是古代,也找不到像七郎那樣詩才無雙,風度翩然,英雄豪氣的人。我聽說長安有關於七郎不好的傳言,三郎可要好好辨別呀!”

楊玉環穿着薄紗裙來到偏殿的冰盆前,從冰盆內拿出一盤切好的西瓜。她又順手將一小塊冰塊握在潔白如玉的手心中。

她說話的時候,眼裡有光,嘴角含笑,但李隆基沒有看到。

“哈哈,玉環多心,我會那麼糊塗嗎?”

李隆基再次一笑。

見楊玉環款款而來,李隆基伸手從盤中取出一片西瓜,內外都很舒坦。

“給我也來一片。”

楊玉瑤姐妹也各自拿一片。

而楊玉環沒有吃,只是手心的寒冰在慢慢融化,直至成爲液體……

就位李隆基享受歡快愜意的時候,高力士急急忙忙進入偏殿中。

一般情況下,高力士是不會打擾李隆基的,除非有大事發生。

“力士,何事?”

李隆基見高力士神情嚴肅,皺眉問道。

他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上一次高力士這樣,是開元二十九年,石堡城丟失的時候。

“太原令有奏摺送至中書省,右相已經入宮,將奏摺呈給老奴。請聖人出殿。”

高力士看了楊玉環和楊氏姐妹一眼後,小聲地向李隆基說道。

“玉環,三位姨,你們繼續玩,我出去一趟。”

當李隆基嚴肅起來的時候,楊玉瑤就不敢胡鬧了。

她是一個聰明的人,知道分寸。李隆基若開心的時候,她怎麼撒嬌都沒事,反而更吸引李隆基。

李隆基若嚴肅生氣的時候,也只有楊玉環能安撫李隆基。

……

出偏殿後,還未見李林甫,李隆基就問高力士:“力士,是怎麼回事?”

“啓稟聖人,太原城外發現一具屍體,是太子的奴僕。據說太原令調查,此太子奴僕前幾天一直在太原城,他出城的時候,突然被劫掠殺死。”

高力士將奏摺的內容告訴李隆基。

“太子奴僕去太原幹什麼?”

“什麼?何有此事?”

李隆基剛自問一聲,就反應過來。

因爲他想起來王忠嗣也在太原。

作爲政變起家的皇帝,他對這種事情非常敏感。

他看着神龍政變,武則天被張柬之趕下臺,朝局變得震動。

他聯合太平公主,率領五百死士,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和韋氏黨羽,扶他的父親成爲皇帝,而他成爲太子。

他又一手策劃先天政變,反殺太平公主,正式接管大唐的一切。

血色的權力,一直在他腦海揮之不去。

這一刻,李隆基如芒在背。

作爲儲君的太子,手握十幾萬兵馬的元帥。

而元帥和太子,從小一起長大。

一些信息,直接充斥入李隆基的腦海,他以前認爲王忠嗣對他忠心耿耿的念頭,瞬間動搖。

他沒有認爲奴僕前去太原,只是交流感情。

也幸虧奴僕之死,讓他知道這件事情。

李隆基不允許任何人撼動他的權力,他問高力士:“力士,這件事情,你如何看待?”

“啓稟聖人,老奴認爲要認真調查,先召王將軍回長安詢問一下,再好好確認奴僕的身份。”

高力士心覺有蹊蹺,但他了解李隆基,怕李隆基暴怒,不敢勸諫,只能用中和的辦法。

只要王忠嗣敢回來,一切都好辦許多。

那時候,高力士就願意相信王忠嗣沒有異心,就看李隆基的想法了。

如果王忠嗣不願回來,那算他看走眼。

“嗯!”

李隆基的好心情全無,目不轉睛的點了點頭。

此時,李林甫已經在沉香亭的二樓處等待。

“不必行禮了,右相,此事重大,說說你的看法!”

李隆基讓李林甫免禮,他坐在首座,雙手放在玉案上,青筋爆起。

能看出他的失望與怒火!

“臣未想過會發生這樣的大事!必須三司推事,將此案查得水落石出。”

李林甫心裡已經在笑了,但他表情是痛心疾首的樣子。

三司推事,此必殺王忠嗣!

這一次,他皆已安排好,不會再有紕漏。

“啪!”

“朕要派羽林軍,將這個逆子捉回來。”

李隆基拍了一下玉案。

“聖人需要先寫詔書,給予羽林軍先斬後奏的權力,以免軍隊被親信控制。”

李林甫用心險惡。

他明明知道王忠嗣不會反抗,這麼說是加深李隆基對王忠嗣的惡劣印象。

他指得親信,自然是王忠嗣親信,暗示王忠嗣任人唯親,軍中遍佈爪牙。

“力士,讓陳玄禮選擇遣羽林軍通過驛站快馬到太原,將王忠嗣拿下。以最快的速度押回京城。”

李隆基一刻都不想等,下達命令。

“遵旨……”高力士眼神一動,趨步離去。

隨後,李林甫一直在安撫李隆基,表面上是讓李隆基不要擔心,但越是這麼說,越是使李隆基不安生。

他對王忠嗣寄予厚望,王忠嗣也不負所望,幫他建立功勳。

雖認爲王忠嗣沒有李瑄的銳氣和勇猛,但他覺得王忠嗣也是大唐北方支柱,和李瑄、安祿山一樣,都是他信任的將領。

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情,讓李隆基覺得王忠嗣貌忠似奸,越想越難受!

一旦李隆基對一個人失去信任,那個人在他心中的地位會一落千丈。

“太子最近忙什麼呢?”

李隆基突然問李林甫。

“太子居於東宮,臣不曾有往來。”

李林甫向李隆基回答道,心中暗喜。

李隆基終於將話題撤在太子身上了。

太子奴僕前往太原,應該把太子當成主謀纔對。

李林甫怕王忠嗣拜相,更怕太子登基。

王忠嗣拜相,頂多是分走他一些權力;太子登基,他必然家破人亡。

所以太子纔是李林甫的第一目標。

“太子最近就待在東宮,不要外出了。待王忠嗣到長安,再一起問詢。”

李隆基的話,讓李林甫愣住了。

他以爲聖人會一怒之下,廢除太子,再不濟會質問一番,將太子關押。

只是不讓離開東宮?

平時太子就深居簡出,這和沒囚禁一樣!

李隆基則想着李亨久居深宮,不像前太子李瑛,李亨沒有一兵一卒,沒有絲毫權力。

思子臺建立後,他再大開殺戒的時候,沒有之前那樣的衝動。

李隆基認爲是王忠嗣誘導太子!

才使太子派人聯繫。

只要能拿下王忠嗣,將一切遏制在萌芽之中,就不會再有任何事情發生。

從韋堅,到王忠嗣,讓李隆基明白與太子有關係的人,絕不能假以雄職。

“傳令,讓李將軍迅速回京!”

李隆基又當着李林甫的面,下達一條命令。

使李林甫的臉部肌肉抽搐一下,他之所以在這個時間動手,就是爲了避開李瑄。

已經六月份了。

再過兩個月,李瑄就要發動青海之戰。

他以爲李瑄該進入準備階段,不會再回長安。

哪想李隆基會突然召李瑄回來!

李瑄可是屢屢破壞他好事啊!

“啓稟聖人,李將軍該進入戰鬥準備,囤積糧食,兵甲,對吐蕃用兵。這次可是吐蕃贊普親征,必須比以往慎重。臣認爲,李將軍當留在河隴準備。如果王忠嗣抗旨不遵,再使李將軍北上平叛。”

李林甫當即就向李隆基勸說道。

李瑄是變數,絕不能讓他歸來。

“讓李將軍使用驛站快馬,來回不會耽擱太久。必然能在八月之前回到湟水。李將軍麾下有判官、司馬籌備後勤,有大將、軍使籌備兵事。不必擔心!河北、朔方軍中監軍未向我密奏,就算王忠嗣有心,其部下也不可能追隨他。”

李隆基用不容置疑地語氣說道。

他以爲自己的監軍在,他依然牢牢掌握着十鎮節度的四十九萬兵馬!

王忠嗣有異心,他讓李瑄回來,是有意圖的!

“臣遵旨!”

李林甫只能拱手領命,他也不敢再勸說。

李瑄這豎子陰魂不散,他必須再進一步行動。

離開興慶宮,李林甫派人去通知濟陽郡別駕魏林。

魏林曾經在開元后期,當過朔州刺史。

那個時候,王忠嗣是河東節度使,魏林在王忠嗣治下。

改州爲郡前的刺史相當於太守,而現在魏林是別駕。

明顯是犯錯遭貶。

魏林是宰相魏知古的兒子。

魏知古的五個兒子,雖未繼承父親的事業,但每一個都身居高位。

魏哲,現爲延安太守。魏毖,現爲陽安太守。魏林,濟陽別駕。魏珏,現爲鴻臚少卿。魏曜,現爲贊善大夫。

皆穿着緋袍。

這也意味着魏林說話有一定份量。

李林甫告訴魏林,如果能完成此時,將來一定升他的官職。

魏林利慾薰心,當即同意。準備等王忠嗣到長安的時候寫封奏摺,火上澆油。

魏林向李隆基聲稱,自己過去當朔州刺史,王忠嗣擔任節度使的時候曾說過:“早年與忠王一起在東宮生活,我願意尊奉忠王爲太子。”

當時李亨還是忠王!

現李亨早就是太子了,貌似這句話已經沒用了。

但此時王忠嗣陷入泥潭,讓李隆基猜忌。這是非常致命的一句話。

因爲代表着王忠嗣很早以前,就有別樣的心思。

遠在范陽的安祿山,也準備等王忠嗣入長安後,以王忠嗣拒絕派兵建築雄武城爲由,彈劾王忠嗣似保留兵力,有所圖謀。

當初建立雄武城,可是李隆基準許的。

要不然王忠嗣也不會親自帶頭到雄武城一帶溜一圈。

安祿山想除掉王忠嗣,不僅僅是王忠嗣彈劾他謀反,還想除去王忠嗣這個心腹大患。同樣掌握十幾萬兵馬的王忠嗣,離他太近,也戰功赫赫,堪稱一代名將。

安祿山的彈劾看似很簡單,這也符合安祿山在李隆基心中的人設。

這個時候,哪怕是一片羽毛落在身上,也會讓李隆基產生警覺。

……

東宮的宮門,被羽林軍把守。

李亨一下就懵逼了,他腦海中不斷回想自己最近是否有犯下錯誤。

沒有啊!

自韋氏被休以來,他一直提心吊膽,不敢見任何大臣。

即便參加聖人宴會,也是勤勤懇懇,只與兄弟姐妹們交談,甚至不和大臣喝一杯酒,生怕引起他父皇的懷疑。

“陳將軍,這是爲何啊?”

李亨不能幹等着,他向門口的陳玄禮詢問。

他覺得自己又被李林甫這奸賊算計,如果什麼都不做,豈不是白白等死嗎?

他更害怕自己被廢!

李隆基年事已高,李亨認爲他總能熬到老父親駕鶴西去。

甚至年號他都想過好幾個了。

“回殿下,末將也不清楚,奉聖人之命,暫時委屈太子,不要離開東宮。”

陳玄禮如是回道,他還真不知是怎麼回事。

執行這條命令的時候,他也很震驚。

身爲禁軍統帥三十多年,陳玄禮有自己的行事準則。

開元年間,隨着聖人政變的親信那麼多。

北衙禁軍的統領葛福順、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廣濟,曾一個比一個光鮮亮麗。

這些人以富貴自居,拉幫結派,最終接連被貶。

陳玄禮吸取教訓,只聽李隆基的命令,只做份內之事,其他一概不過問。

“請將軍幫我把奏摺遞給父皇……”

見陳玄禮不知情,李亨自救,回去寫下一篇奏摺,希望陳玄禮交給李隆基。

這篇奏摺上表明自己怎麼怎麼孝順,關心父皇的身體,又說明這段時間自己在幹什麼,沒有任何多餘的心思。請父皇不要被流言蜚語所誤。

“末將遵命!”

陳玄禮認爲這種事情李隆基不會怪罪他,同意李亨的請求。

李亨未來如何還不好說,他也不想與李亨關係太僵,人都要爲將來考慮。

即便陳玄禮將李亨的書信帶走,李亨依舊心急如焚。

他在殿中踱步,從白到晚,從夜到明,寢食難安。

隔日,李亨問陳玄禮如何,陳玄禮只告訴他奏摺已經送到,但聖人未有回覆。

這讓李亨惶惶不可終日……

……

太原,河東節度使府衙。

太子奴僕死在太原城外,雖然太原令有心遮掩,但事情很快就傳到王忠嗣的僚屬耳中。

王忠嗣可是河東採訪大使,代聖人監察河東。

太原城在王忠嗣的眼皮子地下,而且王忠嗣的僚屬中不乏精明人。

他們第一時間,讓仵作對屍體進行檢驗,並出動河東天兵軍騎兵,設立關卡,搜索太原附近的可疑人物。

天兵軍是河東的經略軍,就在太原城中,共有兵三萬人。

一番搜尋後,一無所獲。

而仵作驗明屍體,被短刀命中胸口致命。

加上身上錢財不見,很容易被人聯想到謀財害命。

可死者的身份太敏感!

看到這陣勢後,太原令害怕極了,生怕王忠嗣拿他祭旗。

可那種情況,他唯有立刻向聖人稟告,總不能告知王忠嗣,不了了之吧!

好在王忠嗣始終未找太原令的麻煩,並約束屬下,士兵敢逗留太原縣衙前,軍法從事。

在節度使府衙的正堂,王忠嗣久坐後,嘆一口氣,然後起身將牆上的一個大袋取下。

這袋子中,儲存着他的兩石漆弓!

第39章 王忠嗣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5章 渭水離別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70章 陷陣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22章 寧遠將軍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10章 詠柳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61章 前鋒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73章 威震草原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57章 甲騎衝陣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54章 暗度陳倉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66章 血戰高坡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64章 大舉進攻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0章 詠柳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02章 南霽雲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