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

bookmark

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

李淵多有妥協之色,道:“也好。”

李承幹對一旁的內侍吩咐了兩句,臨川就端着木盤,將兩碗麪條放下,又道:“妹妹與小福再去做一些菜餚。”

“記得給父皇也送去。”

“妹妹知道。”

說罷,她又去幫着小福一起做飯。

李淵近來吃麪,喜歡往麪條中放很多醋,爺孫倆坐在一起,手中一人一碗麪。

臥在邊上的小鹿稍稍擡頭,並不喜歡醋的味道,就昂着頭離開了。

這幾頭鹿雖說養在太液池,只不過平日裡不會看管,它們在這裡出入自由。

等臨川端着碗,將一些肉糜放入爺爺的碗中,她就坐在邊上吃着,而後欣賞着剛完成的畫。

清閒的時候,臨川便在這裡畫畫。

李承幹問道:“稚奴與慎弟近來做什麼呢?”

臨川吃着黍米飯,道:“聽說近來稚奴在忙一些木匠的事,也不知道做什麼,問慎弟他也不說。”

等吃罷飯食,李承幹用水囊裝好熱水,放在爺爺手中。

李淵坐在椅上,閉着眼詢問道:“何時東征?”

李承干將大氅蓋在爺爺的膝蓋上,“還有事要準備,不會太久的。”

“嗯,你說服朝臣了?”

“房相與鄭公都不反對東征,舅舅也不會計較,孫兒在私下都與他們談過了。”

李淵緩緩點頭,雙手捂着溫熱的水囊,“你父皇想的事要有人幫,不是你去做,就是輔機去辦,換作別人,也不會如此爲你父皇着想了。”

“爺爺說笑了。”

“呵呵……”李淵輕笑道:“你忙前忙後,倒是辛勞了。”

“孫兒是儲君,將來要當皇帝,總要爲社稷考慮的,立場不同考慮的利益也就不同,總會有人阻撓的。”

李淵又是緩緩點頭。

剛說兩句,爺爺的呼吸漸漸放慢了,又過了片刻就睡着了。

李承幹推着輪椅,將爺爺推入溫暖的別院中。

長孫皇后上前接過輪椅,道:“你去忙,母后來看着。”

母后將爺爺推入屋內,又給爺爺披上一件棉衣保暖,又過了片刻就聽到了爺爺的鼾聲。

這些年來,爺爺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了。

母后就坐在一旁,看護着。

再看看屋內,兒子與女兒在這裡玩着積木,李承幹安靜地看了她們片刻,又走入這冰天雪地中。

臨川作畫時帶着手套,這個妹妹沒有麗質那樣的遠大志向,也沒有東陽那樣數年如一日地行醫問診。

平日裡,臨川就很安靜,照顧着更年幼的妹妹。

走入皇宮中,李承幹跟隨內侍來到了凌煙閣,在這裡見到了父皇。

凌煙閣二樓的四面牆內,掛着一幅幅的畫像,這都是大唐開國至今的功勳。

李世民指着其中一幅畫像,道:“這是蕭瑀。”

“兒臣聽說過。”

“嗯,此人乃是當初樑明帝的後人,也算是隋煬帝蕭皇后的同母弟,出身顯赫吶。”

李世民讚歎了一句,卻又道:“可其人志大才疏,爲人狹隘,容不下房杜,李靖,他好幾次闖下禍事,與朕也算是有點親眷所繫,朕以前想要重用他,奈何次次辜負朕,數次將他罷黜。”

在凌煙閣來回走了兩步,李世民接着道:“如今有人勸諫朕,將蕭瑀召回來,想聽聽你的看法。”

李承乾道:“父皇若召蕭瑀回朝,乃是父皇寬容,可若召他回朝,父皇還想要任他爲相嗎?”

“你不想用這個人?”

“蕭瑀是前隋的重臣,當初大唐初立,父皇需要啓用衆多前隋重臣來治理國家,但今時不同往日,再用過去的想法是不對的。”

“況且,兒臣以爲,有人勸諫父皇重新起用蕭瑀是衝着京兆府而來,反正京兆府做得再好,總會有人與之爲敵。”

李世民道:“蕭瑀若爲相,你一定會殺了他的。”

李承幹作揖道:“父皇說笑了。”

“哪怕朕有心重新用他,說不定不出幾天,他就會暴死在家中,有些事不用你做,會有人替你做的,你的東宮就是一艘船。”

“以往你是孤身一人,現在這船上的人太多了,爲了利益,排除異己的事也並非你一個東宮太子能控制的。”

“兒臣銘記父皇教導。”

“如此一來你更應該注意言行與承諾,朕知道你向來說到做到,可言出必行,言出必踐何嘗不是負擔。”

李世民雙手揹負,感受着傳來冷風吹入閣內的寒意,問道:“你若爲皇帝,將來該如何做?”

“兒臣沒想好。”

李世民拍了拍這個兒子的肩膀,道:“與朕走走。”

走下凌煙閣,李承幹跟上腳步,看着宮裡的風景,風雪剛過停歇了一段時日,殿宇的屋頂上還有些許積雪。

地面已被風吹乾,天氣似乎是更冷了。

聽着父皇說起了當年,都是一些有趣的事,就如當年頡利的確在太極殿跳舞,但沒有在衆多臣子面前,而是在一場與將領們共飲的晚宴上。

還有其實執失思力早就投靠了大唐,頡利當時並不知情。

每每說起當年與突厥之間的糾葛,父皇總是十分自傲,在父皇眼中頡利不聰明,而是還有些愚笨,被忽悠了好幾年。

再之後就是唐軍攻打頡利,那一戰打得並不輕鬆。

貞觀十七年,臨近除夕,一隊官兵從洛陽而來,到了長安城前。

來人正是前來述職的洛陽崇文館主事李義府,洛陽京兆府書令張大安。

張大安穿着一身深青色的官袍,翻身下馬,向城門守衛遞交了文書,便領着人走入了長安。

李義府跟在後頭,關中正在下着凍雨。

前來迎接的溫挺匆忙而來,道:“幾位,京兆府請。”

張大安走在朱雀大街,道:“多年不來長安,朱雀大街以往沒這麼擁擠。”

溫挺道:“是啊,人多了,好在各縣都建設了不少房子,不然這麼多人都在長安城住不下。”

張大安道:“現在的洛陽也是一樣,人越來越多,不停地建房子。”

溫挺領着人一路走,道:“許少尹一直想着兩位可以前來,關中與洛陽確實該好好談談了。”

李義府追問道:“倒是有件事想問問。”

溫挺道:“李主事但說無妨。”

“那裴行儉如今還在西域?”

“他任職安西都護府的都護,與樑建方大將軍鎮守西州。”

說着話,幾人就來到了京兆府。

許敬宗笑着前來相迎,“等兩位許久了。”

張大安與李義府行禮道:“許少尹。”

顏勤禮就站在正堂內,安排着衆人悉數坐下。

張大安遞上一卷書,道:“這是洛陽的治理綱要,看看關中與洛陽能否配合。”

許敬宗面帶笑容,“太子殿下常說有些事不能光靠文書往來聯絡,最好是洛陽的官吏與關中多走動,來往更密切一些。”

顏勤禮讓人準備好了筆墨,要將這場談話記錄下來。

這是一場無比重要的談話,雙方從建設用地,再到支教與作坊興建,一樁樁事都要配合好,尤其來年準備對山東的種種安排,關中與洛陽要通力合作。

除夕這天的夜裡,京兆府官邸內還是燈火通明,也不知道此番要談幾天,或許要半月之久。

當正在歡度除夕的長安城坊民路過京兆府,人們站在大門外就見到了京兆府內,燈火下一個個忙碌的身影。

深夜時,京兆府內還有爭論聲傳出來。

對京兆府衆人來說,今年的除夕都是不休沐的,一直到了天亮,也就是貞觀十七年的結束。

直到早晨,也就到了貞觀十八年。

這天,長安城內正在歡度正月,天氣依舊寒冷,但人們的興致高漲。

李義府這些天要住在京兆府,原來京兆府內給官吏們準備了住處,他與張大安就住在了以前狄知遜父子所住的地方。

其實今天早晨,李義府是被一個小子給吵醒的,走出屋門,瞪着眼前這個小胖子。

而這個小胖子也瞪着。

“你是誰家孩子?”

“小子狄仁傑。”

聽到這個名字,李義府便明白了,這就是在崇文館頗有名聲的小主事。

還未開口,就見他已溜進了屋內,拿出一個包裹,又快步離開。

李義府詢問道:“小狄主事,就這麼走了?”

狄仁傑回道:“本來這裡是小子與家父住的房間,不過家母來了之後,我們一家就搬走了,現在就住在東市,東西落下了便來取,打擾了。”

別看這個狄仁傑年少,但李義府絲毫不敢小覷,這小子在長安崇文館頗有名氣。

李義府面帶笑容道:“可惜了。”

狄仁傑回頭道:“什麼可惜?”

李義府道:“可惜,你拜了顏勤禮爲師。”

狄仁傑的胖臉凍得有些紅,他狐疑道:“爲何?”

“你若能拜老夫爲師,定能教會你更多。”

“仁杰家中還有事,再不回去家母又要發怒了。”

“你回去吧。”

“小子告退。”

李義府失落地低下頭,但自己也並不打算一直在崇文館,將來建功之後,說不定也能入朝班,站在太極殿早朝的。

張大安買了兩隻烤包子而來,道:“長安的早食比洛陽更貴。”

李義府遲疑道:“聽說了,崇文館有早食,不用錢的。”

還是將早食遞給了李義府,張大安道:“剛去見了兩位兄長,我多年不回來,他們責備了一番。”

“身爲人子,多聽些責備也無妨的。”

“是啊。”張大安點着頭,忽又擡頭道:“來年你與上官儀一起去山東,我就不去了。”

李義府道:“好,某家在前面平事,剷除惡人,你在後方治理。”

張大安重重點頭。

溫挺道:“聽說蕭皇后入宮了。”

李義府遲疑道:“那位蕭皇后?”

張大安解釋道:“隋煬帝的蕭皇后聽說久居興道里,還以爲已過世了。”

蕭皇后是長孫皇后召見的,今年正月長孫皇后召了不少勳貴人家的女眷。

當年江都兵變之後,前隋轟然倒塌,這位前隋的蕭皇后就此顛沛漂泊半生。

平日裡,李唐家與這位年邁的蕭皇后來往並不多,畢竟前隋都已亡了。

母后平時是不參與朝政的,但母后可以從一些別的方面來影響一些朝政。

比如說有人勸諫父皇重新起用蕭瑀,而蕭瑀正是這位蕭皇后的弟弟。

李承幹並不參與母后主持這一次宴會,而是安靜地在東宮度過正月初一。

直到小兕子領着小於菟與小靈鵲回來之後,李承幹才問道:“母后與蕭皇后都說了什麼?”

小兕子給小靈鵲擦了擦鼻涕,“妹妹也不清楚,蕭皇后將蕭瑀呵斥了一頓,蕭瑀離開長安了。”

李承乾道:“有勞母后了。”

“皇兄是不要用蕭瑀嗎?”

“你怎麼知道的?”

“妹妹聽爺爺說的。”

李承幹抱起腳邊的兒子,揉着兒子那被凍得通紅的臉頰,道:“母后是在爲孤登基做準備,要掃清障礙。”

將兒子放在懷中,再看蘇婉與寧兒還在棉線給孩子織着衣裳,她們低聲交談着。

有時候真覺得自己提前人到中年,李承幹飲下一口茶水,越是歲月靜好就越覺得時光過得越快。

可能是太過寧靜了,就容易將心神沉澱下來。

一邊書寫,李承幹還要一手抱着兒子,不然他總是想要爬到桌上去。

等小兕子整理好書卷,重新走回來,李承幹才將兒子交給她照顧。

寫完了一封書信,李承幹交給崇文殿的太監,道:“交給褚遂良。”

“喏。”

新年正月剛剛過去,當太子的書信送去之後,褚遂良就向陛下進諫,“高句麗淵蓋蘇文殺害高句麗大臣,篡位稱王攻打新羅,實爲狼子野心,不敬大唐,不稱臣屬,當誅之。”

很快,陛下就下令讓鴻臚寺詢問新羅使者金春秋。

剛下了一夜雪的長安城,天剛亮的時,今天是大唐貞觀十八年的正月初三。

金春秋跟着褚遂良,“褚侍郎,外臣該如何說?”

褚遂良領着路道:“該怎麼說就怎麼說。”

“外臣實在是……”

金春秋很迷茫,他根本就沒收到高句麗攻打新羅的消息,還是說這個消息,是假的?

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第172章 精氣神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6章 小女徐慧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213.第213章 旱情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77章 立冬宴席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90章 天大的誤會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181章 老師家事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53章 崇文館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3章 太子講故事367.第367章 看洛陽237.第237章 笄禮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12章 倒春寒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23章 太子游長安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102章 科舉揭榜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46.第446章 寒風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59章 父子春遊484.第484章 比試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20章 忠誠不極端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09.第309章 發兵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60.第260章 談人生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385.第385章 登基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161章 監察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66章 大將軍教導362.第362章 祭拜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