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天的熱了起來,在這海邊上也能明顯感覺得到海風吹來的熱度。海邊的漁村變得繁華起來,原本荒涼的小小漁村,現在差不多都成了一個小鎮。無數的房屋在這半年的時間裡邊修建起來無數的人從遠方搬遷到這裡,在這個海邊定居起來,使得原本只有數十戶人的小村莊現在成了一個常住居民有數千人的小鎮,但是這裡沒有適合栽種的土地,這麼多人的吃穿用度就成了一個問題,於是又有了商貿往來,許多滄州的本地商人開始到這裡販賣他們的貨物,糧食,蔬果。這樣一來,人流來往,商路也開闢了起來。
造船廠邁入正軌,那第一艘製造出來的大船在返航之後就被拉進了船塢裡,經過緊急的修補之後,再一次在大海上航行起來。因爲大唐水軍多數都在南方廣州,揚州等地,而滄州這個地方沒有正規的水軍駐守,所以這一艘船雖然是按照軍艦的標準制造的。可是現在卻只能當作民用,於是成了滄州,甚至大唐最大的一艘漁船,每一次出海都是滿載而歸,這成了滄州另一個龐大的收入來源。這艘被李寬命名爲‘滄州一號’的大船,改變了無數滄州人的觀念,他們才真正的意識到原來,在這大海邊上,像大海伸手纔是最容易的,守着那兩畝薄田是沒有出路的。祖祖輩輩都守着,祖祖輩輩都受窮。再看看那些被刺史府招收去海上捕魚的人家,現在哪一家的日子都過得非常的不錯,至少全都能吃得飽了。那些人家的孩子也漸漸地變得白白胖胖的,自家的兒子還是面黃枯瘦。
於是一艘艘的舢板下海了。這些人全都是在海邊上長大的,所以對於大海還是沒有多大的畏懼。三五幾家自己造一艘小船,然後就敢用竹篙划着出海。一艘艘的小小的漁船每天在天還未亮就已經駛離海岸,每每都要到了太陽下山纔會回來。辛苦是一定的,但是卻也着實嚐到了大海的饋贈,每家每戶都吃上了新鮮的海鮮,還有多餘的賣給那些來往的商人,換回糧食,布匹。
當滄州大多數的百姓都知道出海捕魚比種地強的時候,李寬覺得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於是滄州造船廠推出了制定船隻的業務,這一條公文一出來,無數的滄州百姓都覺得是那麼不真實,怎麼會官府還會接私人的活計?在他們的眼中,這滄州造船廠,就是朝廷的產業,他們絕對不會理會自己這些小小草民,可是沒想到居然會給百姓造船?其實這些百姓早就對那一艘在海上堪比巨無霸的鉅艦感興趣了。好多人都曾在大海上遇到這艘船,當它駛過來的時候。那掀起的波浪都能將他們的小舢板給掀翻了去。只是這艘船是朝廷的,他們不敢奢求,只是在背後嘀咕幾句就算了。這些淳樸的百姓就是這樣的善良與包容,他們從未憤恨過朝廷。也不認爲這艘船在大海上面這樣橫衝直撞是有什麼不好,因爲他們知道他們現在這樣的生活其實和這艘船是緊密相連的,因爲這艘船是朝廷的。朝廷在這滄州的海邊上建設了一座造船廠,無數的工匠還有他們的家人一起搬遷到了這裡。因爲有了需求,纔有了商人來往。有了商人來往,他們這些人打撈上來的漁獲纔有人來收購。有人收購,他們才能維續現在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守着兩畝薄地度日。
其實在這大海邊上居住,誰都知道大海上很多東西都能在那遙遠的內陸賣出好價錢,可是他們這裡實在是太偏僻了,誰會到這裡來做生意?所以收穫的漁獲賣不出去,那又有何用?所以懂得感恩的大唐百姓對於這一艘滄州一號的行爲全都報以包容,只是在遠遠見到的時候就躲開一點就好,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李寬回到滄州城,原本在聽聞那幫小吏居然給李二上了紅翎急報有些擔心李二會怎麼責罰,可是等了差不多大半個月,也不見絲毫的動靜,頓時知道自己又被自己那個便宜父皇放羊一樣散養了。頓時又是一陣苦笑,從當年在樂遊原上的黑石山上面發生的事情之後,自己那個便宜父皇就變了一個人一樣,不聞不問,但是卻又賞罰分明。這一次自己失蹤半個月,卻沒有什麼懲處,李寬頓時知道了其實在他的身邊一定還有李二的眼線,但是到底是誰,李寬也不是非常清楚,甚至連一個範圍都畫不出來,這一次隨他一起來這滄州的,就只有那一隊侍衛,但是這些人早到達這裡之後,就已經全部返京了,沒有留下來。
思索了良久李寬還是想不出來,自己身邊現在就那麼幾個人,這些人李寬都敢確定是不會背叛自己的,那麼又是誰向李二秘密彙報這些事情呢?這個人一定就在自己隨時接觸的認知中,只是僞裝的實在是太好,或者藏得實在是太深,李寬沒有絲毫的發掘到底誰纔是李二真正的臥底。不一會兒,李寬就不再想這些東西,那個臥底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好了,反正不會影響他的正常生活。只不過在做一些私密的事情的時候小心一些就好,這段時間他斷斷續續的利用往來的商人,還有海上的那些隱世學派的商船,弄了很多的東西到滄州這邊,弄出去的東西也不少。這些動作也不知道李二那個探子有沒有注意到,李寬打定主意以後要更加小心。
且不管這些,李寬再一次將眼光瞄向那片遼闊的海洋,在那裡有着取之不竭的寶藏,這些守着大海還吃不飽的滄州百姓在李寬眼中就是捧着金飯碗卻在沿街乞討的人,實在是可憐的很,在這海邊上不知道曬海鹽麼?什麼這個時代應該也有海鹽出產了啊,在內陸地區還存在井鹽,湖鹽這些鹽。只是其中海鹽纔是產量最大的,也是最容易的,那些湖鹽,井鹽這些東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畢竟內陸多是淡水居多,哪裡有大海這樣的滿滿的都是可以曬鹽的水?井鹽甚至還是用鍋子熬煮才能製作出來的。
李寬雖然通過系統兌換知道了海鹽是曬出來的,可是他卻不知道海鹽到底是怎樣曬出來的曬場有什麼要求,這沙灘上能不能行?不過這卻不過是一點小小的阻撓,因爲這些他雖然不知道,可是卻也不需要他去解決,因爲他將這些問題全都丟給了滄州的那幫官員還有工部來的大匠們,他只要抓住大方向就成,要是事事親躬,那還不把他給累死了?再加上那些不能和別人說出來的只能自己去做的事情,雖然他現在的身板可謂是大唐之最,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所以該放手的,李寬是一點都不會去留念,反正不管怎麼做,做好了是領導有方,做不好是落實不到位,急於求成什麼的,這些就讓那幫人去煩心好了。
於是在大海邊上,造船廠建起來了,一艘艘的大小船隻從這裡被製造了出來,無數的原木被大船從遙遠的南方運來,在這裡變成了一艘艘的船隻,無數的糧食,蔬菜被運了過來,換成了一袋袋的食鹽被運走。
夏日的海風,從大海上吹來,帶來了充沛的降水,同樣也使得這片土地上無數需要雨水滋潤的樹木莊稼得以存活,雖然很多人已經接受了大海上捕魚的生活,甚至有些有非同尋常的遠見的百姓自家已經建起了一座小小的曬場,準備跟着那官府的腳步自己曬鹽了。可是還是免不了俗的要在地裡種些什麼纔會安心。所以這一片貧瘠的土地上還是有百姓在種地,他們現在種地不求能夠收穫都少,只是爲了種出糧食能夠繳上朝廷的稅收。因爲他們也知道原本滄州這個地方稅收就是一個大難題,在大唐這麼多的州府之中定然是在最後的那一列,這要是自己這些人不種地了,那麼稅收將會更少,這個時代朝廷並未徵收漁稅也就是說,打漁不交稅,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的愧疚,因爲他們現在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全都是依仗着官府纔有的,這個時候自然是在力所能及的地方表示自己的感恩之心。
長風萬里,天空之上風輕雲淡,澄澈的藍天,就像是一塊湛藍的綢布,籠罩着整片大海,在這片藍天碧海之上,一艘艘的帆船正在駛出港口,千帆競發,向着那一片湛藍駛去,投入了這片大海的懷抱之中,漁民們在漁船上面悠閒的閒談着,不時傳出爽朗的歡笑,他們的笑容掛在臉上,甜在心裡,因爲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盛世的降臨。他們相信按照現在的這種情況,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不會再爲了寒冷和飢餓而煩惱。
海風徐來,吹動船上的風帆,藉着風勢,漁船越行越遠,在岸邊上漸漸地只見到一個個小小的黑影了,這就成了這段時間以來滄州海邊最常見到的場景,甚至會一直延續下去,一代代的傳承,直到千秋萬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