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回 元務本命喪章丘縣,榮國公大破長槍陣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着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前問說過的這首廣爲流傳《無向遼東浪死歌》,作者正是長白王薄,王薄率領的起義軍乃是青州(今山東)最大的義軍隊伍。來護兒、張須陀合兵齊郡,首個打算剿滅的就是長白起義軍,高興之餘,傳來急報,一路起義軍已經演變成三路起義軍。

說來也是巧合,王薄本想召集各路的首領,攻打章丘縣(今山東章丘),自覺兵力不足,便邀請另外兩路反王平原(今山東德州)郝孝德、渤海(山東陽信)孫宣雅,三路起義軍聯合出兵,再加上剛歸順的孟讓,齊聚長白,擁兵十萬。

這一軍情報知來護兒、張須陀,二人是爲之一驚,來護兒剛封了榮國公,對隋煬帝是忠心不二,即便十萬義軍也絲毫不曾動搖,來護兒言道:“今我等蒙受皇上厚恩,當思忠君報國,平定四方反賊,心如盤石!”

周法尚也言道:“追隨我主,見過多少大戰陣,這些草賊刁民,不足爲懼。”其它衆將也隨聲響應。

張須陀一看衆人一心,這才抱拳說道:“今有榮國公在此,請國公調遣三軍,討伐賊寇!”

見衆人一心,來護兒一掀身後披風,端坐中軍帥椅,拿出一道令牌,交予張須陀言道:“本督命張須陀爲先鋒,來整爲副先鋒,領馬步軍三千,先抵章丘。”

張須陀、來整接了令牌,來護兒又拿起一道令牌,對周法尚言道:“周法尚統領舟師,水陸並進開赴章丘。”衆人得了軍令,點兵出征不做細說。

先鋒官張須陀、副先鋒來整長驅直入,奔赴在章丘縣城之外,正遇蜂擁而來的十萬起義軍。

兵力懸殊,卻是狹路相逢,十萬義軍一看官軍不過三千人,哪裡放在眼裡,起義軍中爲首一將短眉小眼,翻鼻孔,八字鬍,高有七尺,頭戴馬鳴盔,身着紫金八叉甲,胯下一匹玉頂驥,手中滾雲槍。

張須陀一看此人,原來認得,此人便是楊玄感的偏將、丟棄黎陽的元務本。張須陀問道:“元將軍沒想到造反不成,反到落草爲寇了,別來無恙?”

元務本道:“哼,楊廣暴君,失道寡助,如今我也是順應民心,替天行道,你等何不快快歸順,我定會在各位首領面前舉薦,在義軍之中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分金聚義,豈不樂哉?。”

“呸!”張須陀道:“無君無父,不忠不義之輩,豈能饒你!”言罷,張須陀催馬出戰,直取元務本。

元務本剛投奔起義軍帳下,寸功未立,正想着一展才能,策馬舉槍,迎戰張須陀。二人交手不過三四個回合,元務本便被張須陀一槍從馬上挑飛,摔得五臟俱裂,吐血而亡。

元務本陣亡,只見起義軍嘍囉變陣,奔向兩側,迎面走了一隊人馬橫列陣前,爲首三人。左邊一位頭繫髮帶,一對掃帚眉高挑,眼如銅鈴,長髯飄胸,褐色的布袍,器宇軒昂,胯下一匹粉腚玉龍駒,手中一口青明寶劍,此人便是渤海人孫宣雅;右邊一人,坐乘蹄血白玉馬,手握金背刀,內穿短衣襟,外套牛皮鎧,貌若瘟神,紫紅面孔,一字橫眉,眼神矍鑠,一把絡腮鬍子曲捲如絲,這人便是平原郝孝德。

在孫宣雅、郝孝德中間更有一人,年方四十,劍眉鷹目,鼻正口方,白麪黑髯,頭戴束髮朱紫帶,身穿藏藍暗花袍,外罩虎頭連環甲,手中一口象鼻古月刀,此人便是長白王薄。

張須陀先勝一陣,見幾個起義首領到來,大聲喝道:“元務本已命喪槍下,誰人還敢應戰?”

王薄問道左右:“大義當前,誰可出戰?”

郝孝德言道:“既然能勝頭陣,定是勇武之人,待我親自會他。”只見郝孝德,舉刀催馬,直奔張須陀。

張須陀喊道:“來將通名!”

“平原郝孝德是也!”二人不做多言,刀槍相見,打做一處。鬥殺十幾個回合,郝孝德才知張須陀武藝高強,不可久戰,便虛晃一刀,駁馬敗退。王薄一看郝孝德不是對手,趕忙傳令鳴金收兵,擇日再戰。

起義軍初戰不利,只得退後十里安營紮寨,王薄愁眉緊鎖回到中軍大帳,孫宣雅、郝孝德也憂心忡忡。三人各自坐下,王薄言道:“各位首領,今日出師不利,方知張須陀絕非平庸之輩,可有破敵良策?”

郝孝德吃了敗仗,心中憋屈,言道:“交戰不成,不如夜間襲營。”

王薄覺得不行,便擺了擺手說道:“我聽說張須陀帶兵有方,官軍不過三萬,尚敢迎戰我十萬義軍,以少戰多,定有防備。”

再看孫宣雅,閉目不語,若有所思,王薄站起身來,走到近前問道:“孫首領知者不言,莫非已胸有成竹。”

孫宣雅頗有智謀,雙眼一睜,說道:“我看官軍精甲利刃,操練有序,若是交戰,必以陣法迎戰,否則實難取勝。”

“擺陣?”郝孝德問道:“老孫,你想擺個什麼鳥陣,說來聽聽。”

孫宣雅道:“義軍之中,兵器各異,唯有長槍居多,我欲擺下長槍陣,迎戰張須陀。”

“來人吶,去筷子來。”孫宣雅一呼喚,帳外嘍囉取來一把木筷,交到中軍大帳。孫宣雅將木筷,三三五五排列在桌案之上。

王薄、郝孝德走上前來圍觀,孫宣雅把木筷逐一排列,對衆人言道:“我擺長槍陣,十人橫排,五人豎列,五十人爲一組。長槍阻敵,能整能零,衆人合團如同刺蝟一般,隋兵便難以靠近。”

“那要多少擺多少陣呀?”郝孝德問道。

孫宣雅嘴上默唸,心中一算,伸出四個手指言道:“正好四百組,兩萬長槍兵;還需壓陣大將一名。”

“好,就依照孫首領之陣法,集合有長槍者,排兵列陣。”王薄道。

自從張須陀初戰告捷,起義軍一連數日閉門免戰,榮國公來護兒坐在中軍大帳,心中便犯了嘀咕,張須陀在一旁也不知緣由,正在此時來整進了大帳,言道:“啓稟父帥,賊軍來使,下戰書約戰。”

“帶進來。”

兩個校尉將使者押到,使者道:“我義軍首領王薄有令,今擺下萬人長槍陣,約戰官軍,若有膽量明日決戰!”

“哼!”來護兒道:“回去告知你家首領,榮國公來護兒陣前恭候。”

次日清晨,兩軍列陣,來護兒、張須陀、賈務本、來整排兵陣前。只見對面起義軍,十人一排五人成列,是爲一組,一陣四百組、兩萬餘衆。

雖然義軍服飾各異,但長槍皆是四到六米、或兩丈有餘。再看陣中一員上將,一對大掃帚眉,寬臉橫肉,髯如鋼刺,頭戴雞羽冠,身着獸皮鎧,腰扎豹尾大帶,胯下黑風駒,手上一對紫金大錘。此人乃是孫宣雅麾下一員上將名叫石秪(dī)闍(dū)。

張須陀言道:“末將願打頭陣,前去打探。”

只聞隋兵一通戰鼓,張須陀率一路騎兵殺進長槍陣,只見陣中長槍兵五十人圍城一團,矛頭湊成一團,長鋒所指,使得騎兵不能靠近,反被挑落戰馬。張須陀左突右閃,東擋西殺,也不曾刺死幾個嘍囉。

一陣亂戰,折了許多騎兵不說,些許戰馬也丟陷敵圍。來護兒見勢不妙,即刻下令鳴金收兵,休戰回營。

回到營中,張須陀摘下腰中佩劍,仍在一旁,氣道:“真是晦氣,長槍陣果然厲害,長槍兩丈有餘,不能靠近,還折了麾下不少騎兵。”

來護兒坐在帥椅之上,回想今日長槍陣,左思右想,不得良策。跟隨來護兒的參軍長史名叫崔君肅,一看幾個武將都沒了主意,自己是個文官,又不會耍長槍,就下意識拿起臘盞上的一根蠟燭,比做長槍來回比劃,張須陀、來整二人互相看看,不知崔君肅的用意。

崔君肅比劃了幾下,不經意間蠟燭捅到桌案上,斷成兩截,頓時大喜,崔君素對衆人言道:“槍長兩丈,槍桿必是脆而不堅,何不以長刀對付。”衆人一想,卻是此理,紛紛稱道。

來護兒遂命六公子來整在營中挑選善用長刀兵卒八百衆,分發朴刀、砍刀。長刀隊人集合,來護兒召集衆將,登上點將臺,言道:“明日開戰,本督統率強弩手在先,命來整統率長刀隊爲前隊,張須陀率後隊接應。五更生火,天明列陣,不得有誤。”

但見天亮時分,隋軍分作左、中、右三軍,排列陣前,來護兒統率強弩手位居中軍。一陣沙塵掩過,起義軍依舊排下長槍陣,四百組長槍手,如排山倒海一般。來護兒見長槍陣迫近,一聲令下,強弩手發射弩箭,長槍兵未曾料到,手無盾牌,一通亂射,使得前排長槍兵躲閃不及,躲避混亂。

只見隋兵一聲號炮沖天,左軍來整肩背大槍,手提朴刀,率領八百長刀手,一馬衝出,殺向長槍陣。刀鋒銳利,所向披靡,一通砍殺,斷槍折戟,長槍頃刻變成木棍,威風大減,槍兵爭相逃命。

六公子來整劈刀廝殺,無人能阻,直入陣中,陣中主講正是石秪(dī)闍(dū)。石秪闍見來整撕開長槍陣,心中一驚,趕忙策馬揮錘,迎戰來整。來整一件主講劈刀便砍,石秪闍揮舉雙錘,一個雙風貫耳,來整臥馬躲過,丟掉朴刀,抽出背上大槍,直取石秪闍。

大戰十幾個回合,石秪闍哪是來整對手,挑落馬下,命喪黃泉。見主將陣亡,長槍陣大亂。壓陣主將戰死,佈陣將士落敗,起義軍被衝的七零八散,潰不成軍,來整威名大振。後有民間歌謠贊曰:

長白山頭擺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

不懼官軍十萬衆,只畏榮公第六郎。

忽聞隋軍又是一聲號炮,張須陀、賈務本揮兵殺出,起義軍頃刻間兵敗如山倒,一蹶不振。張須陀追擊數十里,起義軍死傷無數。王薄見勢不妙,只得傳令退兵,連退三十里。

官軍探馬飛馳而來,報導:“啓稟國公,賊衆大敗,已敗往萌河口。”來護兒見十萬起義軍陣腳大亂,潰敗而逃,心中大喜,立刻傳令:“信炮傳令水軍主將周法尚,立刻率舟師截殺!”只聽“咚!”的一聲,信炮升空,滿天青煙。

水軍主講周法尚,一見漫天青煙,即刻傳令,船隊拉開一字長蛇陣,攔住起義軍退路。王薄、孫宣雅、郝孝德又遇水軍攔截,只見船上兵士,不問彼此,亂箭阻擊,起義軍如臨滅頂之災。

第11回 苦肉計詐取晉王心,特色禮謀劃宛城遊第179回 叔嫂聯姻五封汗妃,後隋立國並肩稱王第111回 高句麗擴疆驚隋主,河間王回京求戰船第38回 話統一孝明帝歸天,動刀兵樑後主登基第187回 回關內萬民隨女主,望長城老臣逝歸途第148回 出僞證冤案斬李渾,進諫言暴君殺忠臣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74回 蕭美娘獻圖說宮宇,封德彝定計掩罪過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萬國稱臣祭祀秦皇第135回 二徵高麗隋主催糧,叛軍起兵謀反黎陽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第76回 訪城南段達誘故交,別京師楊廣哭皇后第119回 隋煬帝湟水結金蘭,吐谷渾突騎夜襲營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選奴僕,勤政殿夏王幸新歡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158回 傳僞諭調離給使營,誅異黨處決江東派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禍,賦俏詩薛道衡獲罪第93回 御書房賦詩勵楊廣,平陽宮狐錦贈宣華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東郡,誘敵船劫營狼尾灘第106回 探東海何蠻返洛陽,遊揚州一下江都宮第33回 百官朝會恩怨難分,東宮議政奸臣奏本第88回 裴文安急諫渡黃河,麥鐵杖惡戰蒲津關第73回 宇文述賭博行賄賂,兩兄弟猜字擁晉王第139回 蕭皇后巧諫乾陽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150回 宴江都蕭皇后動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117回 鬥猛牛隗不羣揚威,遣御馬諸葛穎獻計第78回 探禁地楊廣演情親,改年號文帝換儲君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獻美人,綠丘嶺救駕退刺客第74回 蕭美娘獻圖說宮宇,封德彝定計掩罪過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第120回 收西海河間王中箭,翻雪山國舅爺歸天第120回 收西海河間王中箭,翻雪山國舅爺歸天第87回 皇甫誕孤身諫漢王,越國公點將御叛軍第163回 詐降策老臣投汜水,緩兵謀義軍調童山第187回 回關內萬民隨女主,望長城老臣逝歸途第145回 金光門叛將遭極刑,汾陽宮忠臣進死諫第165回 金蟬脫殼老臣脫身,化賊爲兵獻計招安第88回 裴文安急諫渡黃河,麥鐵杖惡戰蒲津關第37回 晉王妃省親返江陵,張老六父女得重逢第23回 衆皇親赴宴寧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園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第82回 弒父皇血漸大寶殿,淫母妃詔贈同心結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187回 回關內萬民隨女主,望長城老臣逝歸途第8回 重團圓太子尋草窟,謀奸計叔侄會王府第180回 宋金剛作亂刺太妃,康蘇密平叛保後隋第160回 誅皇室另立傀儡君,擁賊子自封大丞相第163回 詐降策老臣投汜水,緩兵謀義軍調童山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10回 觀江景易袍結兄弟,乘夜色巧設脫身計第141回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蕭皇后重逢楊伯醜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79回 兄弟相煎越公定計,讒言惑主蜀王幽禁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風陵渡單騎戰唐軍第105回 乾陽殿賢才對詩篇,雲霄堂太子命歸天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獻美人,綠丘嶺救駕退刺客第105回 乾陽殿賢才對詩篇,雲霄堂太子命歸天第9回 遊春苑伏兵起殺機,胭脂門鬧婚掃晦氣第87回 皇甫誕孤身諫漢王,越國公點將御叛軍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145回 金光門叛將遭極刑,汾陽宮忠臣進死諫第174回 會番使再遇慕容遐,入突厥重聚宗室親第165回 金蟬脫殼老臣脫身,化賊爲兵獻計招安第119回 隋煬帝湟水結金蘭,吐谷渾突騎夜襲營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59回 午朝門縛殺來護兒,成象殿縊死隋煬帝第17回 會五王塞北起雄兵,襲少帥突厥換將旗第182回 滅反王劉武周兵敗,訪唐營慕容遐議和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第12回 宇文述探訪寶光閣,蕭王妃祭掃皇后祠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第130回 長城賦詩一徵高麗,勇渡遼河血戰強敵第23回 衆皇親赴宴寧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園第129回 黨爭重起張衡入獄,百萬徵兵舉國從役第120回 收西海河間王中箭,翻雪山國舅爺歸天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85回 御書房君臣論削藩,寧安殿夫妻話親緣第122回 獻駱駝舉兵徵西域,平響馬老臣病淮南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92回 宣文殿請旨斬楊諒,斟茗樓品茶邀尚書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第12回 宇文述探訪寶光閣,蕭王妃祭掃皇后祠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萬國稱臣祭祀秦皇第39回 憑江霧輕舟躲艨艟,選賢能二次遣使臣第35回 遊訪關中蕭瑒報憂,王府家宴公主傳情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爭功收復建康第121回 宇文述獻言徵西域,蕭貴嬪道別贈陳婤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