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回 宇文愷進獻觀風殿,突厥部拓路開草原

隋煬帝春遊揚州,返回西都大興,也就是後來的長安。文武百官出城相迎,從東都洛陽到揚州行宮,這次出行總算告一段落。

皇城內外,旌旗蔽日,禁軍列隊護甲,隋煬帝、蕭皇后等人回到宮中。寧安殿又回到往日的平靜之中。

隋煬帝一路風塵僕僕,沐浴之後,便陪着蕭皇后到御花園遊玩,花園內有一亭子,名曰“神羽亭”。隋煬帝說道:“皇后可曾記得,當年先帝在此比試選駙馬,柳述、蕭瑒文采武略不相上下。”

“唉……”蕭皇后嘆道:“只可惜先帝愛才,把那蘭陵公主嫁給柳述。臣妾煞費苦心,也沒能成全楊阿五和蕭瑒這對才子佳人。”

坐在神羽亭的石凳上,隋煬帝回首往事,心裡也難生起一絲惆悵,畢竟是自己的親妹妹,想想當年蘭陵公主楊阿五爲了追隨柳述,寧死也不屈從,如今想來倍感惋惜。

隋煬帝說道:“朕如今想起蘭陵公主,同樣也想起了義成公主,都是朕的親妹妹吶。”

蕭皇后掐指一算:“義成公主嫁到突厥部也有七八年了吧。”

“是啊,歲月不饒人,朕是真想見見公主,不知道她現在從漠北過得怎麼樣?”

“皇上若是想念,就派使者趕往漠北,看看公主。”

隋煬帝手撐在石桌上,眼神凝視着花園的芳草,心中若有所思,不禁聯想到了整個漠北,煬帝說道:“朕不僅想看看公主,還想看看啓民可汗這個妹夫。”

“啊?”蕭皇后一驚,試問道:“皇上不會是想御駕親臨漠北吧?”

“有何不可?”隋煬帝道:“皇后莫要小看了塞北突厥,雖說已經和親,但是一旦反目,整個漠北便是大隋的心腹大患,既要和睦,也要提防。在朕的眼裡,與突厥和親無異於跟狼爲鄰。”蕭皇后也明白了隋煬帝的心意,默默點了點頭。這纔是:

自古荒原多異族,馬背立國橫空出。

匈奴鮮卑和烏桓,突厥契丹並茹茹。

長城東西曾血海,雄關南北掠無辜。

試看中原立帝業,誰人不防漠北族。

過了兩日,百官早朝,隋煬帝楊廣大殿之上威嚴端坐,聽過了一些朝政的奏報,隋煬帝說道:“各位愛卿,朕此番南下揚州,沿途巡遊,南國半壁江山如朕所願,太平安寧。與之相比,朕到放心不下北境了,七年多前,義成公主遠嫁突厥,如今早已杳無音信,朕想北巡長城,看看突厥部在忙些什麼?”

此言一出,滿朝大臣一片譁然,誰也沒想到隋煬帝剛回京城,又有了巡遊北方的想法,只見老臣高熲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一言,還望陛下納諫。”

高熲自從複製還朝,變得中規中矩,隋煬帝難得聽高熲進諫,便說道:“愛卿請講。”

“陛下剛從江東巡遊歸來,國不可一日無君,本當安心在朝理政,再次巡遊,只恐又要怠慢一些政事。”高熲道。

隋煬帝答道:“朕有三省六部,留在京師處理政事即刻,何必事事煩朕?”

老將賀若弼也出列奏道:“陛下,巡遊揚州,已經耗費巨大,若是再去塞北,耗費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爲收復琉球國,朝廷剛撥走白銀四百萬兩,還是暫且放緩吧。”

一看賀若弼也跟着進諫,讓隋煬帝眉頭皺起,臉上露出一絲不耐煩的樣子。皇帝的臉色,還是被衆臣之中會看眼色的宇文述發覺。

宇文述奏道:“陛下,臣到是覺得此時巡遊塞北,再合適不過。”

本來滿朝的大臣,心裡上都支持高熲、賀若弼的意見,畢竟連續巡遊是勞民傷財的事,沒想到宇文述突然冒出驚人之語,讓衆人又是譁然一片。衆人驚訝之餘,隋煬帝到了找到了臺階,煬帝問道:“宇文愛卿,但講無妨。”

宇文述作揖道:“臣以爲突厥部不可不防,自陛下登基以來,鐵勒等十部族先後歸順啓民可汗,啓民可汗又兼併西突厥,並統領東部的奚、霫、室韋等部族,雖說臣服於隋,但是人心難測啊。”

雖說宇文述說話帶着幾分迎合奉承,但所說也是實情,也有不少大臣認可支持,文官之中最支持的莫過於內史侍郎虞世基。虞世基年過半百才考上進士,入朝爲官,對自己的仕途之路是萬分珍惜,在皇帝面前唯唯諾諾,謹小慎微。

虞世基一看這個時候正是迎合天子的良機,也斗膽奏道:“臣啓陛下,我大隋雖說國立殷盛,但是四鄰不安,隱患長存。臣以爲陛下是獨步千古的明君,就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身先士卒。巡遊塞北,未嘗不可。”

虞世基出口成章,頭頭是道,讓隋煬帝大爲高興,早把進諫的高熲、賀若弼至於一旁,隋煬帝說道:“虞世基所言,正合朕意,朕覺得十日之後,起駕北巡,並召集關內、河東、雁門的諸路軍士,共赴塞北。”百官遵旨,齊呼萬歲。真可謂:

南來北往走遍州,只恨地大難到頭。

方從江南尋東夷,又欲塞北探草丘。

時間又過半個月,關內的二十萬大軍相繼到達,駐紮在京師城東二十里外,大隋天子的龍駕御輦再出大興城。剛出京城北門不遠,只見一座宮殿映入眼簾。

隋煬帝先下了御輦,蕭皇后以爲要坐車輦行路,沒想到剛出城就下車,隋煬帝躊躇滿志的說道:“皇后請看,這座宮殿如何?”

蕭皇后一愣,問道:“北門外幾時建了這麼一座小宮殿,到精製美觀。”

隋煬帝哈哈大笑,說道:“這是朕命工部尚書宇文愷爲皇后打造的‘觀風行殿’。”

“哦?何爲觀風行殿?”

“宇文愷可在?”

跟隨身後的衆官員之中,趕忙站出一人,正是工部尚書宇文愷,作揖道:“微臣在。”

“愛卿給皇后講講你造的觀風行殿。”

“遵旨。”宇文愷道:“十日之前,微臣奉皇上旨意,打造一座能行走的宮殿。此行殿下面鑲嵌巨大輪軸,無論馬拉人推,借可滾動前行,陛下賜名爲觀風行殿。”

隋煬帝也說道:“塞北是苦寒之地,有這觀風行殿,即可防風又能避寒,朕專爲皇后打造。”

這番話讓蕭皇后十分欣喜,一來從未見過這種能走的宮殿,二來後宮只有皇后和貴嬪蕭敬嫣兩個人,蕭敬嫣此時已有身孕,不便遠行留在了宮裡,所以隋煬帝說專爲皇后打造是名副其實。

觀風行殿方圓偌大,木製構造,雕刻精湛,龍鳳呈祥,隋煬帝與蕭皇后一起登上觀風行殿,這個巨大的移動宮殿,不僅有正殿廂房,還有長廊木園,又粉飾一新,精雕御刻,巧奪天工。宇文愷一聲令下,上百匹御馬鐵鎖連環,並駕齊驅,拉動觀風行殿,穩步前行。

隋煬帝和蕭皇后坐在觀風行殿之中,絲毫不覺顛簸,四平八穩,隨關內二十萬大軍前行,過了涇水,其它各路大軍相繼會集,五十萬大軍一起北上直奔塞北。

越往北走,山地越多,但幸好大路暢通,使得觀風行殿暢通無阻。隋煬帝、蕭皇后覺得行程乏味,便傳來莒國公蕭琮、正議大夫諸葛穎、內史侍郎虞世基陪着在行殿的御書房一起,品詩論經,談論時政。

蕭皇后說道:“自北上數日,左右環山,卻道路順暢,沒想到偌大的觀風行殿竟無阻礙,是爲何故?”

衆人之中諸葛穎道:“這得益於秦直道,開山劈谷,通直易行。”

蕭皇后道:“本宮還是頭一次聽說北國有這樣的古道,諸葛大夫不妨說說這秦之道。”

諸葛穎道:“《史記》有云,秦始皇欲遊天下,傳命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湮谷,長一千八百里,這便是秦直道。”

衆人聽了大長眼界,虞世基讚道:“諸葛先生果然一代帝師,天下之事爛熟於心,我等欽佩。”

隋煬帝站起身,望了望窗外的漫漫古道,說道:“秦始皇真是了不得,能修一條秦直道,貫通南北。朕不能白走秦始皇修的路,朕也琢磨着修一條道,超過秦始皇!”

隋煬帝語出驚人,本來衆人是沿途品閱古道,沒想到竟引起隋煬帝的趕超之心。隋煬帝眼望窗外,看着自己的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心生感慨,提示一首《從軍行》

二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

風捲常山陣,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愈明。

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大隊人馬出了偏關,直奔塞北重地榆林(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雖然草原之上風力頗大,但是對平生頭一次到塞北的隋煬帝和蕭皇后來說,還是帶來了幾分新鮮和好奇。

只見先鋒官陰世師快馬奔來,作揖走道:“啓稟皇上、娘娘,突厥部啓民可汗率塞北各部盟首領共三千五百人在大道恭迎陛下。”

蕭皇后一愣問道:“出關以來茫茫草原,哪裡見過什麼大道?”

“依末將看,是新修的大道。”陰世師道。

蕭皇后對隋煬帝道:“昨日還在談說秦直道,沒想到塞北的胡兒先學會築路迎接聖駕了。”

隋煬帝傲慢的笑了笑,對陰世師說道:“傳旨命觀風行殿走突厥修的大路。”

“遵旨!”

觀風行殿體積巨大,一陣滾地的木軸聲傳來,上百匹御馬拉着觀風行殿走上了草原的大路。這條路是突厥部啓民可汗爲恭迎隋煬帝,在草地上除草鋪石,築起的一條新路。

塞北各部盟大小頭領三千五百餘人,跟隨啓民可汗一起跪倒,恭迎隋煬帝御駕,一看碩大的觀風行殿,衆人驚訝不已,從未見過能行走的巨大宮殿。

觀風行殿來到衆首領近前,停了下來,太監架起木臺階,隋煬帝、蕭皇后攜手走下行殿,啓民可汗跪地高呼:“奴等拜見大隋皇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人一起叩拜,蕭皇后只覺伸側一閃,她注意到衆人跪拜之時,唯有一人跪在啓民可汗旁邊,非但沒有磕頭,兩個眼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目不轉睛。蕭皇后臉龐一側,注意到那人二十幾歲的年紀,二目深邃泛藍,眉毛雙鬢紅裡透黃,鼻樑高聳,雖是跪着也顯出強壯體格,顯然一副西域人相貌。

蕭皇后頭一次見純種西域男子,心中不僅一抖,暗想這是何人,跪地不拜,還敢瞪着眼睛亂看,實屬無禮。這纔是:

塞北乍見歐式男,高鼻褐發眼透藍。

大膽無禮直觀望,跪而不拜犯龍顏。

母儀尊容當迴避,金枝玉葉莫相攀。

草原四野無窮碧,一眼望穿或是緣?

第138回 來護兒伏擊過羊嶺,楊玄感絕命葭蘆戍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萬國稱臣祭祀秦皇第110回 出塞北揚威會部盟,巡長城密議修馳道第95回 封尚書新官查東都,探民情楊素添耳目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萬國稱臣祭祀秦皇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66回 宋嬤嬤探訪建康府,宇文述一請光宅寺第94回 改元大業舊臣復任,童謠逆耳一語成讖第131回 諸葛穎再諫怒龍顏,來護兒中計折水軍第109回 宇文愷進獻觀風殿,突厥部拓路開草原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98回 大黃山縱火驅毒蛇,闍黎江深坑陷戰象第29回 屈突蓋陣前刺先鋒,盧昌期獻計棄黃龍第135回 二徵高麗隋主催糧,叛軍起兵謀反黎陽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19回 河間王雙戟破頑敵,重瞳子單騎闖連營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樂府歌,虞世基驚鴻講武賦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說版圖,駙馬府公主尋短見第62回 梅嘴山梟首吳世華,橫浦關計收麥鐵杖第174回 會番使再遇慕容遐,入突厥重聚宗室親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107回 奉國書觸怒隋煬帝,跨東海詔安琉求國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175回 鞠球場雙射驚魂馬,狼牙帳四封蕭美人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第66回 宋嬤嬤探訪建康府,宇文述一請光宅寺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5回 宋嬤嬤戒尺興家法,宇文述獻策請北伐第1回 張老六投親走江陵,東平王沉疾成重病第19回 河間王雙戟破頑敵,重瞳子單騎闖連營第32回 逸香閣色賊戲蕩婦,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00回 祭銅柱劉方劃漢界,開運河惡官吃人肉第136回 魚俱羅殺宮起異志,樊子蓋斬將立威名第36回 傳旨山齋楊素贈詩,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63回 送犀杖兩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訪冼夫人第114回 江東水師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計燒隋軍第27回 高寶寧三將襲隋營,趙修羅糊塗被放生第79回 兄弟相煎越公定計,讒言惑主蜀王幽禁第68回 重興佛院三請智顗,木舍訪賢潘徽獻計第63回 送犀杖兩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訪冼夫人第100回 祭銅柱劉方劃漢界,開運河惡官吃人肉第19回 河間王雙戟破頑敵,重瞳子單騎闖連營第136回 魚俱羅殺宮起異志,樊子蓋斬將立威名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選奴僕,勤政殿夏王幸新歡第71回 離揚州蕭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賢才第156回 成象殿進諫述志賦 瓊花池吟詩獻歲宴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161回 亂宮闈蕭皇后失節,謀逆轉麥孟才請命第171回 萬春宮使臣說密事,武強縣文武鬧分歧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139回 蕭皇后巧諫乾陽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109回 宇文愷進獻觀風殿,突厥部拓路開草原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95回 封尚書新官查東都,探民情楊素添耳目第83回 隋煬帝即位登至尊,雲定興滅親求仕途第101回 寧陵縣生擒陶榔兒,豫東營正法金德明第19回 河間王雙戟破頑敵,重瞳子單騎闖連營第21回 救朔州五路劫胡營,收雁門險計降奇兵第71回 離揚州蕭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賢才第35回 遊訪關中蕭瑒報憂,王府家宴公主傳情第96回 衛文升易服返寧陵,隋煬帝賞梅遊東園第163回 詐降策老臣投汜水,緩兵謀義軍調童山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31回 攀林澗太子邀神算,寧安殿蕭妃二進宮第185回 蕭太后臨陣換主將,隋唐軍激戰惡陽山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復僻,蕭嗣業出使奔前敵第158回 傳僞諭調離給使營,誅異黨處決江東派第55回 張麗華妖媚惑晉王,蕭美娘出使見吳主第55回 張麗華妖媚惑晉王,蕭美娘出使見吳主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182回 滅反王劉武周兵敗,訪唐營慕容遐議和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25回 送寶甲楊堅斥太子,呈奏摺皇后贊晉王第89回 對豔詞求愛病美人,改河道複議夷州島第13回 晉王爺求賢邀諸葛,蕭王妃無才惹獨孤第175回 鞠球場雙射驚魂馬,狼牙帳四封蕭美人第179回 叔嫂聯姻五封汗妃,後隋立國並肩稱王第50回 桃葉山楊廣起三軍,秦淮河陳主醉新春第91回 漢王獻城叛軍覆滅,蕭後祈福華山遇襲第77回 做草房巫術咒楊廣,抄東宮問罪廢太子第120回 收西海河間王中箭,翻雪山國舅爺歸天第74回 蕭美娘獻圖說宮宇,封德彝定計掩罪過第118回 燒妖將烈焰燒湟水,擒禿鷲隋軍破丁零第142回 塗血鼓出兵長城口,祭忠良海葬周法尚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爭功收復建康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