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回 演百戲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

開春的揚州府,景色秀美,春風撩人,已催開不少含苞待放的花草,春風惹遊人的美好時節。小野臣因高、鞍作福利等倭國使者在揚州周邊遊玩了數日,收購了不少佛學經書,又有宇文述贈送了一些書籍,裝載到船上。

這些倭國來使十分得意,畢竟此行是爲求佛學經典,都覺得天皇的差遣終於可以滿載而歸了,對於隋軍水師已出東海,還渾然不知。這時,宇文述帶着幾個隨從來到江邊。

“小野大人,從今日起,朝廷給你準備了三天絕活大戲,稱之爲魚龍百戲,好好給你們倭人留點念想。”

“多謝許國公!”

魚龍百戲,大演三日,一來犒勞隨行官員,二來讓倭國使節開開眼界。倭國並無雜耍藝人,小野等使節看了以爲是神功絕技,目瞪口呆,連連讚歎。

眼看雜耍表演到了最後一天,夷邪久國使者正在觀看節目,一個個高枕無憂,怡然自得,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只見宇文述拿着一道聖旨匆匆走來,所有藝人紛紛終止表演,站到一旁。

臺下的倭使小野臣因高一看宇文述臉色深沉,毫無半點笑容,驚詫問道:“宇文大人有什麼急事?”

“夷邪久國使者聽旨!”

小野臣因高、鞍作福利等幾個一愣,表演的藝人和其他陪看的大臣,紛紛跪倒,小野和鞍作一看勢頭不對,也撩袍跪倒,恭聽聖旨。

宇文述展開聖旨,厲聲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業三年三月,大隋水軍由長江口出發,東征琉求國,收復夷州諸島。乘此機會,告誡東海蠻夷各部,應儘早稱臣,免得觸犯龍威,自取滅亡!欽此!”

小野和鞍作跪在地上懵頭少時,才緩過神來,宇文述道:“二位使節,三日之前我主已派兵東征,魚龍百戲演到今日也算結束了,早早告知你家主子,早早稱臣吧。”

小野道:“既然東海戰事一觸即發,何不讓我夷邪久國從中調停,快帶我等要見大隋皇帝。”

“晚啦。”

“晚了?”

“我主已於今早起駕,返回東都了。”

“這……”小野等人一時發懵。

“小野使節,夷州諸島自東吳之時,便屬我九州之地,自己收回自己的土地,用不着你們調停吧。”宇文述順手把聖旨放在了桌案上,轉身離去。真可謂:

異人雜技輕功飄,倭使看戲驚歎高。

江口戰船劈波浪,茫茫東海風浪飈。

倭使倉促歸國之日,正是隋軍出海之時。出師東海的大隋水師,一路東進,乘風破浪,何蠻是閩南人熟悉海路,過了兩日有餘,果然海上隱隱望見有島嶼出現。

戰船上的水勇交相歡呼,朱寬滿面喜悅,問道何蠻:“莫非那就是夷州島?”

何蠻站在船頭,遠遠眺望,搖了搖頭說道:“此島並非夷州島,而是高華島,閩浙百姓出東海打魚,與琉求人交易,必經高華島而折向南行,便是琉求國的夷州島。”

雖然空歡喜一場,但是還是頗爲欣慰,有何蠻親自嚮導,衆人不愁在海上迷路。又在海上航行兩日,果然海上又有島嶼出現,猶如一條蟠龍,旋蜿延於海面,若形若現。

何蠻再三眺望,朱寬等衆人用遲疑的眼神望着何蠻,只見何蠻一拍船沿,大聲喝道:“這就是夷州島。”

朱寬大喜,對麾下喝道:“加速前行,登陸夷州島。”

戰船靠岸,岸邊的百姓紛紛揹着木條框子,圍上來觀看。衆人登上岸,朱寬問道:“以海師之見,島民爲何岸邊相迎?”

“夷州民風淳樸,百姓多與往來船隻交易山貨,想必把我們當做了商船,這是來做交易的。”

島上的百姓見船上,並無商家,反到是從船上下來不少兵士,島民不知道緣故,又紛紛散去。初到夷州島的隋軍與岸邊島民秋毫無犯,也算是相安無事。

這次東征招安琉求國,隋軍所能出海的戰船並不多,登上夷州島的隋軍也只有五百多人,衆將士擺成一字長蛇陣,向島內深入,沿着大路走到一個大山口,忽然傳來一陣悶響,何蠻說道:“不好,此乃木鼓,定有伏兵!”

朱寬調轉馬頭,高聲喝道:“傳令後隊,止步列隊。”

跟在後面的兵士立刻散開,擺成戰陣,只見前方一羣山民蜂擁而出,髮飾各異,猶如野人一般,卻手持刀槍,攔住去路。

從人羣之中,走出一匹高頭馬,馬上一人,身穿牛皮坎肩,腰繫鹿筋帶子,下面牛皮羣,腳上穿着露腳趾的獸皮靴,長帶束髮,濃眉虎目,蒜頭鼻子厚嘴脣,手中一條三股託天叉,煞是威猛。

朱寬望了望,攔在山路上的人馬足有兩千餘衆,朱寬雖不知這是山匪,還是琉求國兵士,總是人馬數量遠在隋軍之上。朱寬刀掛馬鞍橋,雙手作揖道:“各位英雄,我乃大隋皇帝麾下水軍大將朱寬,奉旨東遊,招撫琉求國主,歸順大隋。”

“哈哈哈哈……”爲首之人仰面大笑,指着朱寬喝道:“朱寬聽着,我乃兩山口陀螺洞洞主那牙!想見我家國主,除非有本事先勝我手中三股託天叉!”

何蠻細細觀看陀螺洞主麾下將士的陣勢,在身旁說道:“這些山賊雖然人多,但毫無陣法,應速備強弩,足以抵擋。”

“速備強弩!”朱寬一聲令下,一隊兵士端起強弩,準備迎戰。

琉求國從未見過強弩,也不曾畏懼,那牙洞主大喝道:“隋人休要唬人,先吃我一叉!”那牙催馬殺出,朱寬舉刀迎戰。

二人交手,廝殺一團,那牙雖然力氣巨大,但是沒有多少真武藝,打了七八個回合,便招架不住。那牙自知不是對手,虛晃一叉,對身後的山兵喊道:“衆兄弟助我!”

陀螺洞的山兵鋪天蓋地,蜂擁殺出,何蠻見敵兵衝出,下令放弩。琉求的山兵從未見過強弩,被射的東倒西歪,人仰馬翻,後面的兵丁不敢近前,退守到山間木柵之後。

兩山口陀螺洞的山兵死守山口,不敢出戰。洞主那牙換了匹快馬,飛奔去了波羅檀洞,波羅檀洞正是琉求國的都城。這便是:

一登琉求談招降,反生敵視引刀槍。

話不投機殺聲起,連弩鋪天血生光。

琉求國國王,自封號爲土王,姓歡斯氏,名叫渴刺兜,身長七尺有餘,身材粗壯,一臉棕褐色的絡腮鬍子,生性粗獷好鬥。由於夷州島還是荒蠻之地,島上的大小首領都會靠山立寨,守洞爲家,渴刺兜的老巢便選在了波羅檀洞。

陀螺洞主那牙氣喘吁吁,一趟小跑來到波羅檀洞,雙膝跪倒:“稟告土王,海西大隋國,派來幾百兵馬,使用大力弓箭,聲稱要招撫夷州島。”

“嗯?”

渴刺兜身旁站着王子島槌,渴刺兜平日最信任兒子島槌,轉臉問道:“我兒覺得大隋國侵犯琉求,如何是好?”

島槌道:“父王,孩兒聽說大隋號稱土地有九州,地大物博,況且只有幾百人,說不定是友好使者。”

“嗯,有些道理。”渴刺兜對那牙說道:“那牙洞主,本王命王子島槌隨你一通前往兩山口陀螺洞,去見大隋國人。”

王子島槌與那牙一同返回兩山口,此時隋軍已在兩山口外安營紮寨,王子島槌下令開柵門邀請隋使來見。

山兵投了書信,朱寬與何蠻看了島槌的書信,朱寬道:“如今琉求國致信想和議,究竟是戰是和,還望海師叫我。”

何蠻言道:“既然琉求國有意求和,不如見上一面。一來,陛下和河間王都有意招撫琉求國,能議和最好;二來,朱將軍只帶了五百多兵士,只能堅持一時;所以還是以議和爲主。”

朱寬道:“若是琉求土王擺下伏兵,只恐有去無回。”

何蠻道:“將軍放心,我料土王必不會設伏兵,我等不過五百餘衆,若想圍剿絕非難事,可是”

“嗯。”朱寬深以爲然,點了點頭。

琉求與大隋相互通信和議,島槌、那牙打開柵門,帶領山兵列隊相迎。朱寬、何蠻走進兩山口,作揖樂道:“真可謂不打不成交,今日得見琉求王子,幸會幸會。”

島槌道:“我父王聽說各位將軍是大隋使節,特邀諸位趕往波羅檀洞赴宴。”

何蠻在朱寬身邊說道:“既然有土王一片美意,何樂而不爲。”

衆人一團和氣,好似冰釋前嫌,一起過了兩山口,在王子島槌和洞主那牙陪同之下,趕赴波羅檀洞。

琉求國的土王渴刺兜早已恭候多時,在波羅檀洞洞口,伸出雙手,掌心向上,喜道:“聽說隨國使者,遠道而來,本王欣喜不已。”

“朱寬奉旨跨海東巡,多謝土王厚待。”

“將軍請!”

“土王請!”

衆人一起進了波羅檀洞,洞裡潮溼陰暗,渴刺都端坐鹿皮寶座,島槌、那牙坐在一側,朱寬、何蠻坐另一側,幾個袒背露肩的仕女,端上幾碟草盤,盡是酒菜和水果。

渴刺兜端起酒杯,對朱寬、何蠻說道:“今日準備的都是夷州特產,二位將軍不必拘禮,儘可享用。”

衆人滿飲此杯,寒暄幾句之後,渴刺兜問道:“聽說大隋地大無邊,而今派使者登島,有何貴幹?”

朱寬道:“夷州諸島自東吳時期,便已歸順,如今隋主要收復版圖,完成統一,還望土王率領島上百姓早早歸順,天下大幸。”

“呵呵呵呵……”渴刺兜笑聲帶着幾分輕蔑,反問道:“東吳那是幾百年前的舊事,如今琉求國,已歸本王所有,憑什麼歸大隋皇帝?”

朱寬眉頭一緊,臉色不悅,何蠻拽了一下朱寬衣襟,搶了一句說:“在下何蠻,在閩南多年,夷州澎湖三十六島,自東吳年間,識漢字,說漢話,與大陸交易,相互通婚,本爲一體,怎能分割?。”

“你們這些中原人,弄着那麼多地,分分合合,打得亂七八糟,如今又惦記本王的島嶼,真是癡心妄想。”渴刺兜隨手將一塊未啃完的骨頭,扔在草盤中。

朱寬與何蠻互看一眼,朱寬說道:“統一華夏,是大勢所趨,土王早日歸,順依舊不失王候尊位,倘若動了干戈,必會萬念俱焚。”

“哼哼……”渴刺兜冷笑道:“島上雖然兵馬不多,但少說也有幾萬人,除非你能運送三萬兵馬上島,否則休談收復之事。”

衆人不歡而散,朱寬、何蠻見規勸無效,告別波羅檀洞,率五百兵士原路返回。一路上,何蠻對朱寬說道:“這土王十分狂妄,我看兩國終有一戰。”

“唉……”朱寬談道:“雖說琉求人勇而無謀,但少說也有幾萬兵士,談何容易。”

何蠻道:“回到揚州府,需請朝廷儘快打造戰船,原有的五牙船多數陳舊,渡江尚可,跨海恐怕不行。”

朱寬手裡敲打了馬鞭,思量道:“我已命人沿途繪製地圖,下次大戰必有用途。”何蠻也點頭稱是,衆人一起趕往岸邊登船,返回大陸。真見得:

五牙戰船出海疆,駭浪驚天起蕭牆。

一探夷州乘風去,只待天子擴東壤。

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15回 宋嬤嬤戒尺興家法,宇文述獻策請北伐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第51回 韓擒虎俘敵收南豫,來護兒斬將震丹陽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74回 蕭美娘獻圖說宮宇,封德彝定計掩罪過第53回 德教殿淫詞戲臣妻,白土崗放煙阻頑敵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118回 燒妖將烈焰燒湟水,擒禿鷲隋軍破丁零第37回 晉王妃省親返江陵,張老六父女得重逢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東郡,誘敵船劫營狼尾灘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85回 御書房君臣論削藩,寧安殿夫妻話親緣第121回 宇文述獻言徵西域,蕭貴嬪道別贈陳婤第43回 御書房皇子爭帥印,茗竹閣儲君逢佳人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第184回 長安城僞裝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馬盟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87回 回關內萬民隨女主,望長城老臣逝歸途第142回 塗血鼓出兵長城口,祭忠良海葬周法尚第171回 萬春宮使臣說密事,武強縣文武鬧分歧第133回 諸葛穎遺計救敗軍,魚俱瓚虐俘犯皇后第91回 漢王獻城叛軍覆滅,蕭後祈福華山遇襲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禍,賦俏詩薛道衡獲罪第5回 孝明帝拒收親骨肉,郭老太粥濟苦命女第52回 賀若弼潛兵擒黃恪,陳後主迂腐失戰機第182回 滅反王劉武周兵敗,訪唐營慕容遐議和第51回 韓擒虎俘敵收南豫,來護兒斬將震丹陽第53回 德教殿淫詞戲臣妻,白土崗放煙阻頑敵第79回 兄弟相煎越公定計,讒言惑主蜀王幽禁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105回 乾陽殿賢才對詩篇,雲霄堂太子命歸天第98回 大黃山縱火驅毒蛇,闍黎江深坑陷戰象第31回 攀林澗太子邀神算,寧安殿蕭妃二進宮第157回 御書房老臣言密計,驍果營奸黨統禁軍第69回 晉王求賢四請智顗,蕭妃追佛五請高僧第96回 衛文升易服返寧陵,隋煬帝賞梅遊東園第110回 出塞北揚威會部盟,巡長城密議修馳道第179回 叔嫂聯姻五封汗妃,後隋立國並肩稱王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112回 虞世基參劾斬忠臣,小縣令衙門斗陳棱第78回 探禁地楊廣演情親,改年號文帝換儲君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135回 二徵高麗隋主催糧,叛軍起兵謀反黎陽第17回 會五王塞北起雄兵,襲少帥突厥換將旗第53回 德教殿淫詞戲臣妻,白土崗放煙阻頑敵第168回 蕭美娘二番封皇后,孫安祖詐敗唬許王第182回 滅反王劉武周兵敗,訪唐營慕容遐議和第101回 寧陵縣生擒陶榔兒,豫東營正法金德明第113回 河間王義釋張鎮周,隋煬帝開挖永濟渠第124回 斬小王踏平臺窩寨,收舊部重回陀螺洞第43回 御書房皇子爭帥印,茗竹閣儲君逢佳人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100回 祭銅柱劉方劃漢界,開運河惡官吃人肉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4回 十里界章大寶縱禍,黃歇口戴僧朔除惡第33回 百官朝會恩怨難分,東宮議政奸臣奏本第75回 雲定興讒言害元氏,太子妃遺言傳姬威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東郡,誘敵船劫營狼尾灘第15回 宋嬤嬤戒尺興家法,宇文述獻策請北伐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禍,賦俏詩薛道衡獲罪第33回 百官朝會恩怨難分,東宮議政奸臣奏本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167回 討叛軍王薄走聊城,哄賊子家僕探蕭後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165回 金蟬脫殼老臣脫身,化賊爲兵獻計招安第50回 桃葉山楊廣起三軍,秦淮河陳主醉新春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112回 虞世基參劾斬忠臣,小縣令衙門斗陳棱第3回 東平王臨終送孤女,西樑國降旨平凶宅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1回 張老六投親走江陵,東平王沉疾成重病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01回 寧陵縣生擒陶榔兒,豫東營正法金德明第171回 萬春宮使臣說密事,武強縣文武鬧分歧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185回 蕭太后臨陣換主將,隋唐軍激戰惡陽山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17回 會五王塞北起雄兵,襲少帥突厥換將旗第191回 編隋書魏徵訪楊府,寫頌歌蕭氏遊河東第125回 訪漢儒火燒花草陣,吞琉求收復夷州島第39回 憑江霧輕舟躲艨艟,選賢能二次遣使臣第175回 鞠球場雙射驚魂馬,狼牙帳四封蕭美人第160回 誅皇室另立傀儡君,擁賊子自封大丞相第80回 五皇子請兵雁門關,獨孤後命終寧安殿第125回 訪漢儒火燒花草陣,吞琉求收復夷州島第150回 宴江都蕭皇后動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107回 奉國書觸怒隋煬帝,跨東海詔安琉求國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43回 御書房皇子爭帥印,茗竹閣儲君逢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