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拿着這份文書,我們可以去山外拿到急需的東西,包括弓弩和兵器。有了這些東西,奪取區區一個遼州,又算得了什麼?”
“山裡山寨這麼多,文書不會只有這一份吧?”
“應當不會再有多的,給我送這份的文書的人,是當年嶽元帥的親信,如今在大宋一支特殊軍隊中任教頭,同時也在潞州有兼職。”
“原來是這樣。”
“潞州不是在義軍手裡,他是軍中教頭,怎麼在義軍裡任職?”
“你們有所不知,控制潞州的義軍其實早就已經是大宋正規軍編制,只是礙於宋金議和盟約,他們才繼續以義軍的面目示人。所以在宋金沒有正式撕毀和議盟約之前,我手裡的這份任命文書是不能公開的,遼州都統制的身份也不能宣揚,若是金國聽聞流言,向宋朝求證,朝廷不會向金人承認我遼州都統制身份。也就是說,我們只能以義軍的身份奪取遼州。”
“大哥,先讓我們靜靜,事兒有點多。”
約一刻鐘後,密室之內話語聲再起。
“奪取遼州,協助朝廷收復太原、河東、關中、真定、燕京之後,我等便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也爲子孫後代某一個光明正大的出路!”陳寨主道。
“大哥,你就說我們接下來怎麼做吧!”
“挑選各山各寨青壯,以預防官兵進山爲由,先把他們集中操練起來,待農閒之時,率衆下山,一舉佔據遼山縣。遼州山高路遠,遼山失守,等金人得到消息,估計也是三五個月以後了,若是派兵增援,恐怕就得一年往上了,完顏亮如今自顧不暇,極大可能不會管,潞州比遼州富庶,大半個潞州丟了快一年,也沒見有金軍從太原府來支援。不必擔心,大膽的做。等拿下遼山縣,大旗一豎,遼州其他地方必會望風歸附,到時候拿到朝廷支援的軍備,組建一支強軍,應該不成問題。再之後,我們在遼州一邊練兵,一邊等待朝廷命令,只要奪取太原府,這一份功勳足夠我們光宗耀祖!”
“遼山兵力空虛,打遼山倒是不難,但打下來之後,我們都駐守在城裡,兄弟們吃飯問題怎麼辦?打下來站不住,這不是白費力氣。”
“是啊,青壯年下山,種地的勞力可就少了,糧食就會變少,僅憑山寨這些地可供養不起兄弟們。”
“要不我們打下遼山之後,把那些富戶、大戶的地搶過來,這樣兄弟們一邊駐守,一邊種地,也能有口飯吃。”
“不可。那些大戶多數都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那兒的漢人,我們是義軍,又有官身,怎麼能做這種事。大宋如今有一個楊元帥,他的軍隊每到一個地方,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鄉紳大戶,幾乎沒有逃跑的,甚至還主動送錢送糧,前去慰問軍隊,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還有這等事?他是怎麼做的?”
“這你們就別管了。現在分一下工,老三、老五負責練兵,攻取遼山縣城,老四留守山寨,負責山寨穩定,督促安排種糧收糧,我解決下山之後錢糧、衣甲兵器等物資供應。聽明白了嗎?”陳寨主安排完畢,隨即詢問確認。
“知道了。”
三人同時答覆。
“今天我們說的這些事,時機未到,不要明示,也不要走漏攻取遼山縣的風聲。從今以後,我們的對外身份就是義軍,未經我的允許,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已得到朝廷任命的消息!”
“大哥,我們知道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
陳寨主唯恐消息泄露,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再三要求保密,兄弟們自然應允。
四個月後。
清晨,一支義軍出現在遼山縣城外,趁着開城趕集,人流涌動,忽然衝入人羣,將十多名守城官兵殺死,一舉奪下城門。
半個時辰之後,義軍攻陷遼州州衙,知州死於混戰之中,多數官吏做了俘虜,遼山縣城落入義軍手中。
當天,義軍發出告示,願意一起反抗殘暴貪婪的金國,都是兄弟,不反金國的,都是敵人!
與此同時,義軍在遼山豎起義軍大旗,廣招遼州義士,共謀大事。
遼山縣落入義軍之手兩個月後,隨着義軍向遼州其他縣鎮逼近,和順、榆社、武鄉等地在起義義士相助下,先後推翻金國統制,歸附義軍。
及至十一月,遼州全部落入義軍手中,少量金國死忠分子分頭逃竄,一部分北上太原,一部分南下潞州,準備借道潞州西入平陽府。
至此,太原府以南、平陽府以東、孟州以北、大名府以西的太行山南部區域,這塊宋金議和之時劃歸金國的土地,幾乎全部落入大宋義軍手中,爲宋軍收復全部河東之地,提前掃清了障礙,鋪好了路。
十二月,潞州、遼州全部落入太行山義軍之手的詳細情報送回汴京,送達樞密院副使楊叢義手中。
快速看完後,楊叢義將情報放下,提筆在巨幅地圖上圈定了北方草原進入中原的重要門戶,雁門關。
剛剛遷都汴京,百廢待興,處處都要花錢,朝廷雖然還沒有實力在短時間內再次發動北伐戰爭,收復關中、河東、河西等地,但這些地方遲早是要收回來的,只有收回河東、關中,才能提兵北上,攻取燕京。
皇帝給了他足夠的權力,只是如今朝廷要錢沒錢,要糧沒糧,急需恢復元氣,不宜發動任何一場戰爭。
楊叢義現在能做的,就只有提前做好北伐的規劃和計劃,儘可能做好能做的一切準備。
因爲他知道,皇帝很着急,大宋將士們同樣很着急,急着發動北伐,一統天下。
之前他也很着急,急着立功,急着收復失地,但自從身居樞密院副使之位後,他才漸漸發現,北伐之戰還真急不得,若是準備不足,匆忙發動北伐,一旦失利,失敗的不僅僅是一場戰爭,甚至有可能失掉整個大宋的國運。
因爲北伐之戰,只能一舉成功,沒有來第二次的機會,朝廷不會給,百姓也不會給。
大宋開國百年,已經一再證明此事,第一次不成功,之後的北伐只能越來越差,不會越來越好。
故而,若再次發動北伐,就必須準備充足,只能成,不能敗!
身居要職,位高權重,一舉一動都將影響天下局勢、大宋國運,他不能不慎。
遷都汴京之後,半年來,他從未離開過汴京,但天下的形勢,他並沒有一天停止關注,因爲不管如何,他的目標終究是要住趙昚統一天下,奪取燕雲,天下局勢有任何變化,他都想第一時間掌握。
一年前,他率領北伐右路軍攻佔大名府之後,便派人跑了一趟淮西天柱山,找到了當年頗有淵源的宋頭領,請他出山相助。結果宋頭領不僅自己來了,還帶來了數百人,全是天柱山裡的好手。
宋頭領帶人一到大名府,楊叢義與他敘談幾天後,便另外挑選調派了一百人,交予宋頭領,將刺探金國情報之事全權交於他手。
在那半年之後,在宋頭領親自部署下,他的情報網基本鋪至真定府、河間府、燕京、太原府、平陽府、京兆府等關中、河東、燕雲等地,並且還在迅速完善,諜報人員也在不停的補充,楊叢義身在大名府,就已經能得到關中、河東、燕雲的確切消息。
情報網發展的雖快,但楊叢義並不滿足於現狀,將來要收復河東、關中、燕雲,需要更多更及時更準確的情報,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滯後的或是雞毛蒜皮的消息,並不足以讓宋軍佔據真正的情報優勢。
滲透、打入金國內部,或是直接策反身居重要職位的官員,是宋頭領率領下的情報網,接下來必須去做的事情。
而不管是滲透還是策反,都不是隻憑藉空口白牙就能成事的,既需要人,也需要真金白銀。
多數人,活一世,不爲名,便爲利。
想讓人給你辦事,真金白銀,永遠是最實在、最直接、最有效率的!
可問題來了,如今南北分治,長江以北遭受戰亂之苦,正在免徵賦稅,汴京國庫裡只有臨安調撥過來的那筆財產。
現在的國庫如同一個封閉的小池塘,只出不進,如無水之源。而汴京處處都要用錢,各部各司一個銅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即便如此,堅持不了太久,又哪裡有多餘的錢給楊叢義鋪設情報網,策反滲透金國重要職位官員?
年中,趙昚單獨召見楊叢義時,他曾經試探着提了提建立情報網,蒐集金國情報,爲北伐提前準備之事。
但當趙昚得知此事需要很大一筆錢後,便讓楊叢義先將此事放一放,待國庫不是那麼緊張的時候再辦。
初時,楊叢義還以爲是趙昚節儉慣了,捨不得花錢,直到他在汴京任職幾個月後,仍然沒有領到他的官服,才明白,朝廷是真的窮。
並且遷都之後,其他大小官員,上至宰相,下至各司吏員,也仍然穿着舊官服,有些洗的發白,有些甚至打上了補丁,就連趙昚自己也沒有縫製多餘的衣裳,翻來覆去,就那麼三兩套。
至此,楊叢義知道,建立情報網等朝廷撥款是不可能了,他得自己想辦法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