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商議方略

“愛卿說的是,若汴京也設爲都城,我之後,臨安便不再有皇帝。”趙構坦然答覆。

“史官請如實記錄。”陳康伯道。

“大人放心,職責所在,斷不會出錯。”一旁記述的史官平聲應道。

“皇上金口玉言,既然這麼說了,老臣也就放心了。”陳康伯的心緒漸漸平復。

而後陳康伯看向湯思退等人說道:“大宋分設南廷和北廷,立南都北都,皇上在朝,則兩都地位平等,機構設置相同,不缺不少,兩廷分管江北和江南,若皇上駕崩,南廷是否裁撤,那時再議,可能到那一天我們都不在了,此事便留給後人處置,如何?”

“兩廷機構設置相同,軍隊財賦如何分配?”趙構的意思已經很明白,陳康伯也讓步,湯思退便不再爭執兩地高低。

“江南少戰亂,百姓安居樂業百年,財賦富足,江北幾十年來戰亂不斷,這幾年北伐下來,江北之地千瘡百孔,田地荒蕪,民生糜爛,五年之內收不上多少財賦。如今要在汴京設北都,而汴京被金人佔據三十多年,損毀嚴重,百廢待興,都需要錢,現今的江北根本拿不出錢,所以建都之需,得有臨安出錢。另外,此後五年,江南財賦每年分五成給汴京,五年之後江北之地可漸漸恢復元氣,但要當地財賦維持朝廷運轉也很勉強,故十年之內,江南財賦每年分三成給汴京,十年之後,兩廷穩固,到時再議便是。”

陳康伯說完之後,看向楊存中,軍隊的事還是由他來說較爲合適。

只聽楊存中道:“若設南北兩廷,財政分離,軍隊自然也要分離。因北伐之事,如今絕大多數兵力都在淮河以北,而敵國也在北方,南北兩廷財賦可以分,但兵力並不合適平分。江南除暴民外,沒有敵國襲擾,有十萬軍隊也就夠了,北伐軍中李顯忠部調回建康,其餘軍隊仍然駐守北方,以防金人乘機南下,再侵江北。至於川蜀,以我之見,還是歸汴京爲好,吳璘如今還在跟金人對峙,隨時都有可能再次爆發大戰,若川蜀歸汴京統轄,川蜀與大名府、濟南府便可協同形動,共御金人。若川蜀歸臨安,一旦金人襲擾,南廷北廷不能及時協調互援,等金人攻破川蜀,沿長江直下,攻入大宋腹地,後果不堪設想!總之,我的意思是對外戰事,不論是金國還是西夏,都交給北廷,南廷不插手北方戰事,打不打得贏,打得如何,南廷都不過問,以後也別向南廷借兵。”

“川蜀吳璘部那麼大一支軍隊歸北廷,財賦怎麼辦?如今北伐軍幾十萬人吃飯都成問題,再加上川蜀近十萬軍隊,根本無法供養,除非川蜀之地的財賦也歸北廷,不然北廷拿什麼養軍隊?”陳康伯立即發問。

“長江以北的土地已經不少了,還要川蜀可就說不過去了。川蜀必須歸臨安統轄,如若不然每年財賦各分五成,吳璘部軍隊全歸北廷供養。”湯思退立即表明態度。

川蜀乃天府之國,歷來都是財賦重地,怎能不爭。

“若是這樣,川蜀就仍歸臨安統轄,吳璘部也歸臨安,北廷統轄區域西以江陵府、南以長江爲界,江北之地歸汴京,其餘大宋土地都歸臨安,如何?”陳康伯索性談起轄區劃分,定下轄區,其他事項他們自會斟酌。

“咳,川蜀山高路遠,離臨安千里迢迢,來去一趟多耗時日,往來極不便利,若金人攻川蜀,臨安難以照應,不如就以國公所言,川蜀歸北廷。諸位愛卿都是大宋忠臣、良臣,爭來爭去,都是爲了大宋好,可現在時局不穩,久拖不決,於朝廷、百姓無益,多從大局着想,請勿在細枝末節上糾纏。我倦了,諸位愛卿先議着,議出結果再報吧。”

趙構說完,不等臣下多言,便在一名內侍陪同下離座而去。

待趙構走後,陳康伯道:“議吧,今日不議出結果來,誰也別想離宮。”

“咳,湯相,皇上的意思很明白了,川蜀之地,山高水遠,臨安還是不要繼續統轄爲好,劃給汴京纔是上上之策,到時候北廷面對金國、西夏,對敵戰事他們承擔,而臨安只需平定一些暴民叛亂,便可安枕無憂,何樂而不爲?”

“是啊,我們從北方顛沛流離來到江南,不就是因爲不想打仗,也不願打仗,既然已經決定要分家了,留着川蜀做什麼,那邊又是西夏,又是金國,戰亂不休,就是個**煩。如今好戰的都在北方,川蜀就交給他們,讓他們跟金國、西夏繼續打好了,我們就在江南過我們的安穩日子,好好養老,安享晚年。”

“諸位所言有理,我們奔忙了一輩子,不就是求個榮華富貴,兒女滿堂,子孫環繞,安享晚年嘛,如今老都老了,還爭什麼?好好維護好我們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外面的事讓年輕人去辦吧。”

“只要有皇上在,江南就還是安穩的,臨安也是安穩的,要不要川蜀,要不要軍隊,其實都不重要,諸位大人覺得呢?”

“話是這麼說,要是萬一出點什麼事,怎麼辦?”

“能有什麼事?大宋的天下兩百年了,靖康之亂都挺過來了,還能有什麼事?”

“那我就實話說了,要是汴京恢復元氣之後要吞併臨安,我們該何以自處?”

“想遠了,汴京要恢復元氣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有十年時間北方的金國也恢復元氣了,汴京想南下,不考慮背後虎視眈眈的金國嗎?若汴京真的動了吞併臨安的想法,那大宋的江山也就到頭了,這個罵名和罪責沒人敢承擔。我想兩廷分立之後,江北江南還是能和平共處的,可能會有勾心鬥角之舉,但兩廷直接發生戰爭的可能不存在。你們要想想,北廷的門生故舊有多少在江南,臨安又有多少親屬子弟在北邊,江南江北糾纏不清,盤根錯節,誰想發動戰爭,誰就得被生吞活剝!”

“也是,再怎麼樣有矛盾,南北雙方也不至於發生戰爭。兩廷能存在多少年,還不是要看我們?若是將來撤銷臨安朝廷對大宋無益,何必要撤銷?我們還是議定兩帝共存、兩廷分治的具體方略吧,皇上在等消息,興仁府也在等消息,都在看着我們呢!”

衆大臣在趙構離開後,各抒己見,議論紛紛,但對於製造這個困局的始作俑者趙構,沒人敢多說一句他的不是。

“陳相,你代表的是興仁府,你先說說興仁府的具體想法吧,我們大家一起聽聽,如何?”衆人停止議論後,湯思退說道。

“我不是代表哪一個人,哪一方,我一切出發點都是爲了整個大宋!”陳康伯語氣不善,他很不喜歡湯思退的論調。

“好,我也不說陳相你代表誰,就說說你的要求,我們大家議一議。”趙構明確了態度,湯思退也不便再糾纏,只要他的利益不受損,什麼條件他都能接受。

陳康伯轉頭,目光從在場的所有大臣臉上掃過,而後說道:“方纔皇上在時我已經說的清楚,南廷北廷可以共存,江南江北可以分治,但臨安不得另立儲君,也就是說以後臨安可以繼續設立朝廷,作爲江南的留守朝廷,三省六部二十四司都可以存在,負責治理江南八路數百軍、州,但臨安不能再有皇帝,皇上駕崩之後,南廷必須效忠北廷的皇帝,大宋最終只能有一個皇帝,此事皇上方纔已經當衆應下。除此之外,我沒有其他要求,剩下該怎麼議大家就怎麼議。”

“就算儲君之事不提了,陳相就沒有其他要求了?兩廷統治轄區、軍隊、財賦、官吏調配、百姓遷徙等等,問題很多,陳相不提要求,我們大家怎麼議?”

湯思退一副準備好了討價還價的神情,讓陳康伯很是不爽。

“那是你們的事了,我今天來就是確定兩帝共存、南北分治的構想,既然諸位對這個構想沒有異議,已經同意在汴京另立北廷,我此行的目的便已達成,剩下事是大家的事,不是我一個人的事,你們其他人也說說吧,達成一致,才能形成最終方略,都不要藏着掖着,有什麼說什麼。”陳康伯將問題拋了出去,他不想跟衆人對立,也沒必要跟他們對立,解決困局纔是當務之急。

一言之後,衆人不言,勤政殿內一時安靜下來。

片刻之後,楊存中道:“好,那我再說說我的想法。北廷面對金國威脅,北邊的軍隊必須歸北廷統轄,吳拱部、楊叢義部留在北邊,川蜀吳璘部要同時面臨金國和西夏威脅,北廷遲早是要攻入函谷關,收復京兆府、平涼府,重新打通川陝與中原的聯繫,所以吳璘部最好也歸屬北廷,北廷只有統一指揮調配所有軍隊,才能徹底收復失地。至於北伐中軍李顯忠部,江南如今兵力空虛,還需要他回來震懾宵小,平定亂匪暴民。諸位以爲如何?”

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45章 合圍第693章 來敵覆滅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398章 驍騎軍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657章 獻城第47章 升官第83章 失而復得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147章 學子參軍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13章 據實以告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671章 潰逃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582章 密令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398章 驍騎軍第8章 獄中傳道(下)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180章 湯家六娘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43章 埋伏第235章 劃地留守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76章 分鍋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88章 意料之外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283章 重聚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510章 一家人第25章 療傷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64章 道別第527章 總管府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621章 經歷(二)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25章 療傷第97章 交換第655章 取臨沂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681章 交底第71章 忠義盟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670章 宣戰北伐第83章 失而復得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73章 小舅子分糧第51章 挑花眼第767章 明覆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15章 失竊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331章 邕州來人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584章 叛軍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