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文武全才

趙瑗在選將營看到了強軍的希望,他以爲只要大宋每支軍隊都能像選將營裡的軍隊一樣,每天訓練六七個時辰,以大宋的富庶,何懼西夏,何懼金人!

可朝廷這個舊軍組建的新軍仍然駐守舊地的決策,他認爲十分愚蠢,對於強軍沒有半點好處。

楊叢義把文書交給郡王以後,便時不時的看看他,他也很想知道朝廷到底要如何組建新軍。

可當他看到郡王緊繃着臉,神情肅然,似有失望之意,心下便也忐忑不安起來。

那幫高坐廟堂之上的重臣難道又弄出什麼意料之外的新花樣不成?

“楊副使,你是選將營副帥,你也看看吧。”

趙瑗將手裡的文書遞給楊叢義,而後看了章復一眼,臉上很想擠出點笑容,最終還是沒能笑得出來。

楊叢義接過文書,很快看完,心下不悲不喜。

果如所料,當初安排李將軍和邵將軍來選將營怕是早有預謀,早就決定以選將營部隊組建新軍了吧!

意外之處便是讓從宣威軍徵調來的四指揮兵力重組另外一支新軍,還額外增加了兩個指揮的編制,達到三千人,仍然要他們駐守婺州選將營。

至於以參選部隊組建而成的新軍仍然駐守舊地,楊叢義早有預料。

參選部隊有兩萬人,即使一分爲二,在任何一個地方駐守都不合適,首先重新修建營地就要花一大筆錢,更不要說駐守一萬人對地方州縣造成多大的擾動,既然朝廷裁撤舊軍就是爲了節省軍費開支,那就不會爲新軍再投入更多軍費,各軍舊地有大片營房,還有現成的校場,何必再浪費朝廷的錢?

“不知郡王對朝廷決議組建的三支新軍有何看法?”

章復看出趙瑗臉上神色不太自在,便出言詢問。

趙瑗理了理思緒,回道:“小王以爲朝廷這番安排十分合理,選將營共有將士四十五指揮,如今組建新軍,把每一支軍隊都控制在萬人以內,十分妥當。以參加選將的四十餘路部隊分別組建兩支新軍,各指揮駐守舊地,生活訓練都很方便,朝廷也能節省兩筆新建軍營的開支,減輕朝廷和百姓負擔。以選將營徵調來的四指揮兵力組建第三支新軍,出乎小王預料之外,朝廷當有另外安排,小王想不透,還請章大人解惑。”

章復笑道:“郡王所想與朝廷不謀而合,如今國庫不豐,年年都有水患,到處都有災害,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國庫的錢能節省一文就要節省一文。”

稍作停頓,而後接道:“至於以徵調來的宣威軍四指揮兵力組建新軍,朝廷確有重要安排,郡王也知道,以宣威軍爲班底組建而成的選將營這半年來表現優異,平常訓練刻苦,軍紀嚴整,接受幾十支部隊挑戰,而鮮有敗績,如此能征善戰的部隊如今很少見,堪爲各軍表率!是以,朝廷將選將營臨時徵調的部隊另組新軍,建成歸殿前司直管的常備軍,常年駐守婺州選將營,以便接受全國各地駐軍隨時挑戰,檢驗各軍實力強弱。”

趙瑗恍然大悟道:“原來組建新軍還有如此深意,章大人想的長遠,小王敬佩!”

章復輕擺手笑道:“慚愧慚愧,這可不是我的主意,這是殿前司楊國公一力促成,皇上也沒有反對的意思。再說朝廷在婺州花這麼多錢,下了這麼大力氣才建成選將營,用不到一年就荒廢,實在可惜。況且婺州、衢州乃是附近數州之中較爲富庶的州府,兩州之間又有江河直通錢塘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需要有一支強軍在此戍守。考量諸多原因之後,朝廷便決議以選將營徵調的四指揮精銳兵力組建新軍,另外再給兩個指揮的編制,駐守婺州和衢州,必要之時,也能爲選將營籌集糧草。”

趙瑗擡手道:“還是皇上和朝中肱骨思慮長遠、周到,小王慚愧。”

章複道:“既然選將已經結束,那就抓緊組建新軍吧,臨安事務繁忙,我馬上就得趕回去。”

“好。楊副使,你儘快將選將之事瞭解,整頓選將營,一天之內組建新軍。”

趙瑗作爲主帥,當面向楊叢義下達命令。

“是。末將遵命!”

楊叢義將文書奉上,還給郡王,馬上離開議事廳。

“這個楊叢義是楊國公力主推薦暫領新軍的人選,據我觀察,當是可造之才,大宋就缺這樣文武兼備的人才。只要不是過於張揚,日後必成大器。”

在楊叢義離開之後,章復對郡王如是道。

“章大人何意?如何說楊副使是文武兼備之才?”

趙瑗微微一驚,楊叢義與他年紀不相上下,相處也有些時日了,爲何就沒看出來他是文武兼備之才。

章復笑道:“宣威軍護衛遠洋船隊幾番征戰,打通從南洋去西洋的海路,護衛船隊帶着鉅額財富安全回到大宋,後又在廣南幾乎以一軍之力擊退李越數十萬大軍,涼山城一戰,擊殺李越敵軍主帥於城下,重傷李越副帥,迫使他們不得不匆匆撤軍,功勳卓著。而宣威軍在廣南的實際統軍之人便是當時任職監軍的楊叢義,宣威軍在廣南大小十幾丈,幾乎都是他親自指揮,如今在選將營也是治軍有道。他當稱得上是有武備之才吧?”

趙瑗點頭道:“原來如此,小王倒沒聽他細說過廣南之事。如此說來,確有武功。”

章複道:“若僅僅只是有這些武功,也不足稱道,如今大宋哪個將帥在他這個年紀不都已經身經百戰,統兵數萬。”

“哦,他還有其他特別事蹟不成?”

趙瑗一想也是,楊叢義此時尚未真正獨立統兵,自然跟一衆將帥年輕時的成就不能相比。

“不知郡王是否聽說過最近臨安流傳甚廣的一篇辯議文章?”

“小王時常在府內讀書,研習經典,並未聽說此事。究竟是何文章?”

“《遠洋回易富國論》!”

趙瑗一驚,眼睛不由得的一亮,不久前楊叢義正是與他談論過遠洋回易之事,難道他在選將營裡還有時間寫文章?他一個武學出身的武將還能寫文章?

“遠洋回易?與楊副使有關?”

章復點頭道:“正是。這篇《遠洋回易富國論》不是這兩年的出現的,早些年就已經現世,只是不久前忽然在臨安士子和商賈之間流傳開來。朝中有好事之人細究之下才發現這篇議論文章出自太學辯議,還是在五年之前,而辯議當事人之一去年剛剛考中進士,另外一人經幾番搜索,竟然發現他身在殿前司,正是兵案秘書、選將司副使楊叢義。”

“太學辯議,小王略有耳聞,每科開考前一年太學學子便在太學進行露天辯議,辯議天下大事,治國安邦之策,一個議題,兩人對辯,甚至是三人、四人對辯議,直至對方認輸或時限截至。楊副使能與今科進士辯議,先不說才學,至少勇氣可嘉。不知這場辯議結果如何?”

趙瑗有明知故問之嫌,但沒看過這篇辯議,不好妄下結論。

章復笑道:“這是一場關於如何豐盈府庫的辯議,一方要清丈天下田畝,增加府庫收入,達到豐盈府庫的目的。一方質疑清丈天下田畝是否能夠施行,同時提出豐盈府庫的新路,那便是朝廷組織遠洋回易,通過與南洋、西洋諸國進行物產交換,互通有無,而賺取差價,達到豐盈府庫的目的。雙方四人激辯半個時辰,最終遠洋回易論勝出。楊叢義與另一個同是武學學子的湯姓學子勝過太學學子秦淼和沈縉,而今秦淼已經中了進士,另一個學子沈縉就在選將營中。”

“原來如此,楊副使與沈參軍早在太學辯議之時便已經相識。章大人看過那篇辯議嗎,大人以爲如何?”

趙瑗感慨一聲,而後追問。

章複道:“辯議都是臨場發揮,你來我往,爭鋒相對,隨機應變,其實沒有多少思考的時間。《遠洋回易富國論》中楊叢義和湯姓學子提出的觀點很新穎,他們兩人次年便聯手督造了回易船隊,歷時兩年給大宋帶回諸多金銀寶貨,皇家內庫和國庫確實豐潤了不少,他們用事實證明他們的觀點是對的。至於文風辭藻,不知是否經過後續修飾,固然華麗,但稍顯堆砌,不過文中所展現的見聞之廣博,還是讓人歎爲觀止,讀來讓人感覺他的腳步和目光已經跨越西域萬里,到達南洋、西洋不知盡頭的極遠之處。細究之下,不由得讓人對他的來歷很感興趣,不過卻也查不到太多,有記錄可查的也是從紹興十五年太湖冤案起,在他籍貫黃梅縣幾乎沒有任何記錄。”

見趙瑗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章復馬上又道:“楊國公決定任用楊叢義建造選將營之前,派人調查過他的來歷,畢竟選將營職責非同一般,容不得半點馬虎。”

“原來如此。”

趙瑗微微點頭。

第12章 漏網之魚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20章 上門收錢第732章 三選一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261章 聞香品茗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189章 喝風受冷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74章 演技逼真第549章 一家親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60章 逃命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559章 甜茶受捧第63章 解圍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112章 郎君風流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44章 伏擊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281章 重臣議事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78章 繼續查探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39章 虎頭巖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519章 進駐流求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157章 物資供應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616章 破局第215章 討個說法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11章 漏洞百出第459章 從軍歌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191章 議定諸事第120章 遇襲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736章 進軍忻州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524章 臨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