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新建三軍

楊叢義正待再說些什麼,忽被趙瑗打斷。

只聽趙瑗道:“楊副使,其實今天找你來是有幾件事與你商量。”

“請郡王吩咐便是。”

今天楊叢義已經強行說了很多,若再說繼續下去,會不會引起郡王逆反心理就難說了,是以恭聲應是,等待郡王吩咐。

“你在殿前司任職,此事也瞞不了你,小王便提前幾天告訴你,你不要驚訝,也先別跟其他說起。來婺州之前,朝廷對殿前司統管的駐外禁軍商討多次,最終朝廷決定撤銷遣散駐守在臨安府、紹興府和明州以外的絕大部分禁軍,而前來選將營參加選將的禁軍之中只有兩支未被撤銷,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是朝廷準備以選將營裡參加選將的部隊爲主,重新組建幾支新軍,只是此事朝廷爭論許久,至今未有定論。”

趙瑗說完這兩件事,便靜靜地看着面前坐着的楊叢義,看他有何反應。

一聽到要撤銷近四十支禁軍,毫無疑問,楊叢義自然震驚不已,臉上毫不掩飾的流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滿滿的驚訝與疑問。

“爲何?”

楊叢義不敢妄議朝政,只想瞭解原因。

“去年以來,朝廷對殿前司統管的駐外禁軍全部巡查了一遍,發現他們疏於訓練,甚至有些禁軍幾個月都不訓練一次,軍中缺額嚴重,在營將士不足編制十之二三,還多是老弱病殘,而各軍統領、統制卻以滿編的名義領取糧餉,巡查之後發現,他們每年吃空餉達三四百萬貫。國庫本就不豐盈,每年三四百萬貫軍費卻被他們裝進自己口袋,朝廷上下一片譁然,考慮到這些軍隊虛有其名,沒兵沒將,更沒戰鬥力,朝中羣臣商議之後,便決定撤銷遣散大部分駐外禁軍。提前說給你聽,便是讓你先有心裡準備,選將營裡大部分將士如果在組建新軍之前得知他們被撤銷遣散,定會起事端。”

趙瑗將裁軍原因跟楊叢義大致講明,沒有說的太深。

楊叢義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裁軍這麼大的事,怎麼也得謀定而後動,如今如何安置他們都沒有確定,裁撤哪些軍隊倒已經確定了。

“郡王,請恕末將無禮,有句話不得不說。末將以爲縱使要裁撤這幾十支名不副實的舊軍,也應該在裁撤之前先組新軍,給其中一些可用可留之士留好退路,就比如前來參加選將的兩萬餘將士。末將建議先組新軍,而後裁撤舊軍!”

郡王點頭道:“楊副使所言與小王不謀而合。幾天前小王已經上書朝廷,催促朝廷儘快組建新軍,如果不出意外,這兩天就會有消息傳來。”

“郡王英明!”

楊叢義心下一輕,看來郡王不是糊塗人。

“楊副使,在你看來,朝廷會讓誰來統領新軍?”

把裁軍的秘密告訴楊叢義,趙瑗也心裡一輕。

“末將在軍中時間不長,認識的將帥極少,不知朝廷會派何人前來統領新軍。如果一定要末將說,末將以爲選將營內就有兩人,由他們統領新軍較爲合適。”

楊叢義忽然心中一驚,莫不是朝中早就有人設計好了這一切,要在選將營內組建新軍?

趙瑗聽後稍稍思索了一下,問道:“楊副使說的可是李將軍和邵將軍?”

“正是。兩位將軍自從去年十月底來到選將營,這半年來未曾離開過,一直在選將營隨軍觀戰,對軍中將士雖沒有近距離接觸,但多少有些瞭解,由他二人統領新軍最適合不過。”

楊叢義越說越覺得李、邵兩位將軍來選將營就是有預謀的,裁軍、組建新軍都在計劃之中。

趙瑗點頭道:“兩位將軍身經百戰,爲大宋征戰二十餘年,他們確實有資格統領新軍,小王也以爲他們正適合統領新軍。若真如此,選將營之事便好解決了。”

楊叢義沒有搭話,他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似乎這一切都有人在提前佈局,頓時心亂不已,恍惚間想起了他在太湖、懷寧的遭遇,似乎一切都在別人掌控之中,這種感覺很不好。

你拼命做出的努力,你以爲你改變了什麼,結果卻發現全都在別人的計劃中,跟你的努力沒有多大關係。

楊叢義再沒有心情跟郡王多說什麼,有一句沒一句的又聊了一會兒,郡王也發現他有些不在狀態,以爲他還有公事待辦,便讓他去退下。

他想靜一靜。

營中喧囂,他便一人上山,站在山頭遠眺。

直到日落,楊叢義纔回到營中。

清塵埋怨哪兒都找不到他,他說去山間欣賞春日風景。

幾天後最後一支挑戰部隊回山了,一出山就開始唱軍歌,唱完一遍又一遍,一直唱到內營校場上,直至列隊完畢。

他們贏得了實戰挑戰,唱歌回營,校場列陣,是勝者的榮耀和權利。

全營挑戰至今,他們是第三支挑戰得勝的部隊,並且還是最後壓場。

按照慣例,得勝回營者由沈縉出面,先講一通挑戰不易,取勝更難,再接再厲,*,對他們進行一番褒獎和勉勵,而後犒賞兩頭肥豬,以資鼓勵,藉此激勵全營士氣。

楊叢義雖在營中,但沒有出現在校場,因爲選將營又來人了。

帥營議事廳裡除趙瑗、楊叢義外,還有兩個臨安派來的大員,一個身着紫衣,一個身着紅衣,一個年齡六十多歲,一個在四五十歲。

“郡王在婺州可還習慣?”

紫衣大員隨口問詢。

趙瑗恭聲道:“勞章大人費心了,婺州山青水秀,小王在這兒很好。”

這紫衣官員不是旁人,正是二月底前來選將營按察的御史中丞章復。

“郡王順心便好。”

一句話說完,章復慢悠悠從旁邊紅衣官員手中接過一紙文書,而後道:“郡王上遞朝廷的文書,我們收到了。我這次來婺州便是代表樞密院下達朝廷撤銷駐外禁軍、組建新軍的命令。”

看着郡王有些驚訝的目光,章複道:“前不久,參知政事兼籤書樞密院事巫伋因收受賄賂、買賣官職、治軍混亂等罪被諫官彈劾,罷官去職,回鄉養老。在此裁撤舊軍、組建新軍關鍵時期,我推拖不過,臨危受命,接任籤書樞密院事。再來婺州,便是來此督辦組建新軍之事。”

“恭喜章大人!”

趙瑗、楊叢義先後向章複道喜。

“呵呵,同喜同喜。”章復臉上露出笑容。

入主樞密院,基本就進入大宋朝廷權力最中心了,籤書樞密院事要參知軍政大事,幾乎相當於副相,若再明確參知政事,那就是名副其實的副相。

宰相之位秦檜一人獨攬,而近些年來的副相之位時常只有一個,特殊情況下才會多一個,但存在兩個副相的時間不會太長,頂多只有三五個月,等於說副相的權力只在皇上和秦檜之下,入主樞密院當然值得祝賀。

最近幾年,以御史中丞之職參知政事的人有很多,但幾乎都猶如走馬觀花,多至一年,少則三五個月便被罷官,不知此時章復得意洋洋的章復能在副相之位上坐幾天。

趙瑗因章復去年力主巡查各路禁軍、按察婺州選將營之事,對章復頗有成見,只是他如今只是沒有絲毫權力的郡王,能不能有機會接任大宋江山,還得看朝中這幫老臣會不會給他使絆子,所以能不得罪他們,趙瑗儘量不會得罪。

趙瑗有競爭者,能不能繼承大宋江山遠遠沒到確定的時候,雖然他的支持者不多,但也不是說他已經失去了機會,來日方長,他並不着急,只要不犯錯,希望總會有。

“裁撤遣散駐外禁軍之事已有殿前司協同樞密院前去督辦,三個月之內便會全部遣散完畢。而新軍組建也要即刻開始,選將結束,便組新軍!”

章復說完將手裡的文書遞出,楊叢義趕緊上前接過,轉身遞給郡王趙瑗。

雖是選將營名義上的主帥,可如今趙瑗身在選將營,便是實實在在的主帥,朝廷下達給選將營的命令,自然要先給他過目。

趙瑗接過朝廷的文書一看,只見確如他與楊叢義所料,新軍的確是有李顯忠和紹宏淵統領,不過略有不同的是,朝廷要組建三支禁軍。

一軍有李顯忠統領,一軍有紹宏淵統領,這兩軍編制各二十指揮,每指揮的駐地仍在各指揮原有駐地,只是按地理位置重新進行劃片,分屬兩軍統領。

第三軍由組建選將營的四個指揮再加另外兩指揮組建而成,駐地仍在婺州選將營,暫由選將營副帥楊叢義管轄,有合適人選,再擇良將統領。

如此這般大費周章,朝廷只是撤銷了近十萬禁軍的編制,遣散了近四十個統領、統制和一大批中低級將校軍官,而駐地並未改變,駐地不變,訓練環境自然也不會改變,若治軍手段不能加強,以舊軍組建的兩支新軍很快就跟之前一樣。

說實話,趙瑗看着手裡的文書,心裡很不爽。

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781章 攻防馬頭村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329章 大軍南撤第602章 挑戰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304章 密謀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572章 中間人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509章 匆匆再見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603章 應變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283章 重聚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143章 造船大單第15章 失竊第465章 姚昶追擊第501章 回家第421章 趙構之難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21章 閒人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714章 選才第16章 血案兇徒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20章 上門收錢第89章 目的達成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122章 爭議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377章 道明原因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66章 宋頭領第305章 地道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36章 殺戮第154章 回黃梅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