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說說藤甲,防禦以及水火問題
戚繼光,鄭成功,康熙,都用過藤甲,清晚期因爲火器盛行,藤甲藤牌防禦降低,才漸漸取消。
還有就是藤甲的防禦力,公論的要高過西方的板甲,明清兩朝時都在使用,甚至上個世紀香港、澳門等地,還在使用藤甲藤牌。
至於藤甲懼火這點,大抵以訛傳訛。
《武備志》記載:赤藤甲,以赤藤五十斤,石槽內水浸半月,取出曬三日,復入槽添水。如此浸滿一週歲,曬乾,照式編穿,共二十副。其外桐油油之,其甲輕堅,能隔矢刃。利於水火。又以此藤作笠,臨敵作盔,陰則備雨。
可以看出藤甲手續繁多又堅固無比,可擋箭石攻擊,利於水火,也就是水火不能侵。
原因反而是因爲赤藤甲是用桐油浸刷的,來作爲御火之用的,桐油聽着是油,但實際上是古代用來塗抹在武器木製部位上的一種防火、防蛀、防水的材料,燃點極高。
桐油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的特點,所以一般的火燒是沒用的,只有超過其燃點才行,可是按照桐油的燃點,一旦超過了它燃點,那不管是穿着鐵甲還是藤甲都會被烤焦的。
由此來看,便不能說藤甲懼火了,而云南是桐油的主要產區之一。
再就是藤甲真正有詳細記載,是於唐朝,不是名著裡的三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