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重農迎商

慕容儁不是一個迂腐之人,他本身與楊成風也沒有利益聯繫,所以雖然先前反對奚族就得罪楊成風,但聽慕容廆一分析。他也覺得現在不得不對付楊成風。

“族長,對付楊成風,我們應該利用楊尊、揚宇。”慕容儁道:“總之,不管如何,我們慕容家族不能出頭對付楊成風,至少不能在明面上對付楊成風。否則就會成爲其他家族的攻擊藉口。”

慕容熙斷然道:“這沒問題,現在二弟在朝廷權傾朝野,如果我們再帶頭對付楊成風,恐怕揚權會對我們慕容家族有所防備。這對我們慕容家族非常不利。現在一個楊成威就已經讓慕容家族忙的不可開交,如果把揚權的注意力放在我們慕容家族就麻煩了。現在除了對付楊成風,我們的目標還是放在奚族身上,雖然現在風兒在奚族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想整個奚族效忠還有一定困難。”

奚族。本稱庫莫奚,後簡稱奚,南北朝時自號庫莫奚﹐隋簡稱爲奚。庫莫奚一詞是鮮卑語音譯。

奚與契丹同是源出鮮卑宇文部的一支。,早期爲宇文部所控制,是個相對弱小的部落。東晉建元二年﹐鮮卑慕容部北攻宇文部﹐俘其民5000餘落﹐宇文部單于逸豆歸走死漠北﹐其殘部分爲契丹與奚。宇文部被擊潰及東部鮮卑主力相繼遷離故地後,奚逐漸壯大。契丹也源於東胡之鮮卑,奚與契丹語言相通、文化和生活習俗相近,是同族異部的兄弟關係。“契丹與奚言語相通,實一國也”。

隋朝之際,奚擴散到今幷州、幽州北部地區,臣服於匈奴。匈奴瓦解,奚族內附於大秦帝國。大秦帝國在奚族五個部落設五個州,上置饒樂都督府管理,都督由奚族大酋長擔任,賜姓楊。

一百年前是厙莫奚族的發展鼎盛時期。在這一階段,其軍事實力與契丹旗鼓相當,有時還稍強於契丹;奚和契丹並強於東北地區,被帝國並稱“兩蕃”。此後契丹日強,奚族爲其所控制。

近幾十年來,隨着帝國山海關外的領土被佔,奚族已漸漸地脫離帝國,成爲大清帝國的附庸。十幾萬奚族大軍成爲大清帝國的先鋒軍。

慕容家族與奚族同出一家,只不過現在一個依附大秦帝國,一個依附大清帝國。這些年雖然戰爭不斷,但慕容家族與奚族暗中常常密切往來。

現在慕容家族想復國,爭取奚族的支持是重中之重。奚族一百萬人口,十幾萬騎兵,這樣的實力無任放在哪裡都不可小瞧。

慕容家族久居幽州,一旦起事,必居幽州而虎視中原,而幽州以北是大清帝國的領土,特別在山海關外的領土被大清帝國佔領後,現在的幽州實際上只有半個幽州,面對百萬大清鐵騎,單靠僅守山海關是不行的。

如果奚族能重新投入慕容家族的懷抱,那麼以奚族十幾萬騎兵可以牽制大清帝國的兵力。所以,早在幾十年前,慕容家族就與奚族暗中聯繫、商量關於奚族進入慕容家族。

慕容風,慕容熙的長孫,今年二十五歲,才貌超羣,武藝高強,十歲拜入璇璣真人門下,十八歲出師,進入鐵騎營,成爲鐵騎營的統領,二十三歲離開鐵騎營前往關外奚族。

慕容儁道:“族長,對奚族當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慕容熙點點頭,把話題轉到楊成風身上,“以楊尊的性格,一定會想方設法把楊成風調來涼州,如想對付楊成風,洛陽纔是最合適的地方,等下我會通知二弟,讓其在暗中推波助瀾。”

慕容廆想了想道:“這還不夠,在楊成風前往洛陽的路上可以做一做手腳。”

………………

重農抑商是歷代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其主張是重視農業、以農爲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從商鞅變法規定的獎勵耕戰,到漢文帝的重農措施,都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體現。

商鞅變法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規定:土地可以買賣;家裡有兩個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徵收他們的賦稅;粟帛生產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優待;經商及因怠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沒入官府當奴隸。

其重農抑商的根本原因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歷朝歷代的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於人們來說擁有土地可以榨取鉅額財富,且地租收入較穩定,是發家致富的最好手段。

農業的發展可使人民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使國庫糧倉充盈,既可內無糧荒、動亂之虞,也可外無侵擾之慮。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與此同時,在歷代帝王看來,私人工商業主一方面通過商品交換與高利貸盤剝農民,另一方面商業活動豐厚的利益回報又吸引着相當一部分農民“捨本趨末”,從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統治基礎。

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反覆強調農業爲本業,商業爲末業。在土地問題上,採取抑制兼併的政策,防止農民大量破產,穩固農業生產基礎;強化戶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動;從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業活動:限制商人的政治權利,堵仕途之路,不許其後代做官;利用稅收制度懲罰商人;對重要行業採取官營,不許商人染指;從日常生活方面對商人進行限制,對其穿衣、建房、乘車都有歧視性規定,等等。

重農抑商政策在初期對當時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商鞅變法,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從而促進了秦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爲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

但是,“重農抑商”政策也導致地主官僚不斷兼併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農民破產流亡,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激化了階級矛盾,造成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地主官僚集團也因瘋狂兼併土地而更加腐敗。

爲了發展涼州經濟,楊成風在涼州改變了重農抑商的政策,把重農抑商改成重農迎商。

在楊成風看來,商業的發展繁榮是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商業的繁榮與發展可以提高官府的財政收入。

重農迎商的公佈,讓涼州的商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加上黑鷹軍在此次戰役中不畏任何強敵保護屬地的英雄氣概、以少勝多表現出的驚人戰力、令涼州的商人心折不已,兩天來已經有十幾個商人派代表前來武威,表示願意接受楊成風的政策。

楊成風以迷人的微笑,彬彬有禮地會見這些商人代表,欣然接受了他們的要求,並簽定相關協定。

在這兩天內,楊成風也加班加點,設計出了一座他認爲十分宏偉的武威城。

新擴建的武威城呈正方形,每邊爲五十公里,城牆全用混凝土砌成,內外兩道,外牆高十米,內牆高達十八米,每隔十八米設置一個防禦塔樓,寬十米的鐵製大門夾在兩個巨大結實的守望塔之間,城牆周圍由累斯頓河引水構成一道寬闊的護城河。

全城規劃時引入許多跨時代理念,包括交通、供水、排水、防火、防水、綠化、公共綠地、廣場、功能區域劃分等等,幾乎囊括了所能想到的各個方面。每個步驟均有圖紙規範,所用各種標識、記號成爲以後建城的範本。

城內分爲商業區、住宅區、休閒區、行政區、軍事區五大部分。主幹道寬三丈,其餘均爲一丈五,城內街道採用棋盤式設計,中心區是一座佔地數十畝的內方外圓形廣場,主要用來舉行各種活動、發佈各種公告。廣場正北爲郡府所在地,後來改爲政務院。以此廣場爲中心加上構成正方形的八個交通樞紐共同組成了武威內城的交通網。八個交通樞紐各自對應四城十二道城門,其中主城門四道,輔門八道。

武威城設計得井井有條,可容納一百萬人口,最大人口容量兩百萬,總預算爲五百萬兩白銀,預計九個月完工。

徐建明看得腦門出汗,不得不提醒說:“殿下,這種規模的城市相當於其他帝國的國都了,如果按照你的設計,即使有足夠的人手,也將花費兩年時間和五百萬白銀才能將城牆和部份公共設施建成啊!另外,這樣的話,也將把周圍的許多農田和村莊包括進來。”

楊成風沉吟了一下說:“嗯,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我也想過這些問題。錢的事好解決,關鍵在於完成的工期一定要控制在一年以內,這一點就需要靠你的設計和調度了。我設計了一種打夯的器械,可以節省不少勞力,提高工作效率,對於搬運、起重、抹灰砌牆等我會想些辦法,發明些東西出來。另外,你只要把城牆、護城河、道路、飲水和排水設施建好就行了,市政廳等公共設施都可以等以後再說。記住,最關鍵的一點是要一年內完工。”

“好吧,我盡力而爲。”徐建明憂心忡忡地說:“不過,你至少要保證我有二十萬以上的勞力可供使用。”

“這個沒問題。”

第二天,建設部的規劃設計人員開始在武威城周圍丈量土地、設立標誌,財務人員奔赴各地採購建築材料和其他物資,召集勞工隊伍,建設新的武威城的準備工作拉開了序幕。

同時隨着楊成風的求賢令的發佈,武威各家客棧的生意一時間極爲紅火,位於遼王府一側崇仁坊的幾家客棧更是早已掛出客滿的牌子。也難怪,且不說華貴舒適,光憑這地理的優勢也讓它們佔盡了風光。崇仁坊西街直對遼王府的大門,與政務院選院相隔不遠,不論是考覈還是看榜都極爲方便。南臨東市,更是燈火不絕,熱鬧非凡,全無氣悶苦閉之憂。

武威館乃是崇仁坊幾大客棧裡最爲知名的一家。縱武威唯一館,從名字就能看得出主人的驕傲。武威館也確實名副其實,佔地頗大,除了主樓外,另有清幽獨院,湯屋食館,車馬棚舍等,可謂一應俱全,實在讓人難以挑出不滿之處。

武威館二樓,田英先推開雅間的雕花木櫺,向外看了看,回頭道:“此間好是好,不過未免太過鋪張了,再說,武威別的客棧也不見得差,怎麼這裡如此之貴?”

他身後的田景奎看着這位淳厚老成的族兄,略顯峭拔清瘦的臉上露出一絲玩世的微笑,道:“這地方另有妙處,怕是哥哥不得而知。”

“哦?”田英先確實有些好奇,不禁問道:“說來聽聽。”

田景奎一笑,道:“出了這崇仁坊,南邊就是平康里。這兩地相隔一街,那平康里可是秦樓楚館之所在,住在這裡的,豈是全然爲了求賢便利。”

田英先連連搖頭,嘆道:“這種事情,提也不要提……真是世風日下呀。”忽然好似有所領悟,狐疑道:“此間之事景奎爲何如此清楚?”

田景奎哈哈一笑,道:“我前幾年遊學武威,你道每天只是吟詩習字嗎?”

田英先搖搖頭,他年近三十,持重老成,自然對這個族弟的放蕩不羈的作風極不贊同,正色道:“景奎,此非聖人之道!”

田景奎毫不在意,傲然一笑道:“聖人之道大多迂腐。想謝安閒暇攜妓東山門,危時談笑安黎元,何等瀟灑恣意,也不妨成就千古功業!”

田英先向來說他不過,此刻雖不贊同,卻依舊找不出言語反駁,只得默然不語,不再答話。

田景奎見他略有不快,笑着拉他道:“哥哥生哪門子悶氣,不如和兄弟下樓喝酒。”

田英先強他不過,只好相隨下樓。

第27章 羌族第38章 攻如鑿穿第76章 楊成威到達第28章 幷州李家第五十六章第29章 實力擴張第20章 軍政改革第28章 皇莊(上)第6章 擒賊擒王第26章 王氏家族第43章 白熱化(二)第82章 屠殺第21章 朝廷決定第五十一章第30章 拓拔野第6章 刺殺第20章 慘烈第45章 楊成風的目的第五十章第18章 路見不平第37章 交易第18章 守軍第四十章第3章 兄弟第42章 弩兵第6章 刺殺第13章 蘭州第3章 毛遂自薦第3章 毛遂自薦第34章 大軍南下第4章 朝議第8章 伏擊第4章 選官制度第41章 朝廷爭論第44章 兵進隴西第13章 暗流涌動第22章 覆滅第77章 危機第69章 周信江第7章 金陵秦淮第45章 楊成風的目的第25章 賊首第24章 亂起第3章 重農迎商第24章 直搗黃龍第31章 血流成河第6章 擒賊擒王第36章 騎兵第5章 領兵第32章 提前籌劃第5章 慘烈攻防第3章 毛遂自薦第2章 西北事變第18章 守軍第33章 處置第22章 覆滅第22章 大戰序幕第71章 返回武威第27章 重騎顯威第69章 周信江第65章 窮途末路第3章 毛遂自薦第16章 交州狼煙第25章 賊首第五十一章第36章 騎兵第44章 白熱化(三)第20章 爲民請命第7章 組建黑鷹第66章 霸道第52章 謝蓉蓉第21章 易學投靠第30章 拓拔野第11章 勝利第72章 科舉制度第34章 大軍南下第9章 馬氏家族第76章 楊成威到達第15章 寧王占卜第64章 攻克第18章 高壓手段第29章 前夕第五十五章第9章 羌族隱患第40章 治所之選第40章 治所之選第3章 毛遂自薦第22章 敲詐勒索第13章 蘭州第22章 敲詐勒索第65章 窮途末路第12章 建軍第37章 交易第28章 幷州李家第23章 滅族第24章 直搗黃龍第3章 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