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

bookmark

在經歷了一場曠世的大混戰後,趙地的社會秩序進入恢復期。

藏在山裡的,躲到水邊的,爲避禍事逃入鄰近的齊燕秦國,找不到家人一口飽食的,亦或是逃去雍國飽食無憂,卻因爲戶籍問題總也尋不見歸宿的……

越來越多的國民開始還鄉。

其時也,趙王柏自齊地返,苟鉅鹿方寸之地重建趙廷。

王遊於野,不忍生民流離,故威服左右,獨斷一詣,昭告天下。

趙王詣,傾國之信用賈種具,其國可破,民不可飢,此國之天賦也。

這一詣被稱爲破國詣。

鑑於趙國與諸商的良好過往,其信用等級高達二十五萬鎰,國雖敗破,卻高居於諸國之首。

且鉅鹿、武關兩場大戰,雍倉滿溢,西北二海機耕區的收穫又使國不缺糧,糧秣從原先的禁止交易物資轉劃入限制交易物資,許高價輸出。

各種原由,使得這一詣在頒行不十日便引起了巨大反響。

民爲國之本。

趙柏爲政有兩大特點,一是奉李恪之語爲圭臬,二是任性,肆意妄爲。

而這一次,其兩大顯性皆得彰顯,各國雖對破國詣褒貶不一,然趙民卻真正把趙柏當成了不出世的千古聖王。

返鄉潮日日激增,人員成份也從破落、窮困日漸涉及小有產業者。還有那些趙地出身的雍商,雖不會把根基遷出大雍,但予款予物,支援趙廷卻成風尚。

一時間,趙國三大重臣,有馮劫聚財,張耳散財,除了掌兵的彭越無所事事,居然被一個小小的鉅鹿郡折騰地腳不沾地。

趙柏說要大愛無疆……

所以破國詣之所涉,並非特指趙屬趙國之趙民,也包括雍屬趙境之趙民,皆可索求也。

鉅鹿郡,鉅鹿城。

臨時的國都人聲鼎沸,馮劫今日接待了七波雍國義商,得財三千鎰,駑馬八百匹,烈山鐮五千把,獏行建設規劃兩套,皆已入國庫……

他拖着疲憊的身子歸宅,心裡還在想着,自家那個不着調的王此番究竟是出了奇招還是昏招。

因爲國庫每日入不敷出,信用賒貸與日俱增,張耳急得脫髮,彭越又嚷着擴軍……

但另一邊,雍軍還沒走呢,雍屬趙境諸郡已經開始偷偷聯絡歸趙事宜,趙國很可能不費兵將就把往昔的國土全取回來。

馮劫心裡清楚,關鍵還是在雍國的心意。

雍國如今名望太盛,只要遣一郡守,再頒一些建設計劃,放出一些民籍戶額,這些郡歸趙的路就會斷。

不履戰,各郡歸屬的決定權皆在民衆之手,而民衆、尤其是才歷兵禍的趙民心裡,屬國的首位永遠是雍,只有得不到大雍的民籍,他們纔會心向着趙柏這個聖王。

民心啊……

隨着出身各國的雍商漸漸具備了與諸國討價還價的實力,誰還敢小覷民心的力量?

這似乎也是李恪的手筆……

馮劫覺得腦袋發脹,揉着眉心踏進家門,新娶的公主嫡妻嬴娟款步上來,滿面愁容:“君郎,有客至。”

“客?”馮劫眉頭一皺,“我一日在牙八個時辰,那些義商何事不可去牙上尋我?”

“非是義商,而是……他不肯通傳姓名,只說,自己是君郎舊日好友。”

“舊日好友……”馮劫沉吟下來,“夫人如何安置他的?”

“密送於書房,除管家與妾,家中無人知其訊息。”

馮劫深深嘆了一口氣:“此時卻來舊日好友……夫人,尋信人去通傳右丞與將軍,就說有說客在府,請他二人……來爲我作個見證,切勿驚鬧到他人。現在的趙廷,可經不得猜忌啊。”

……

半晌之後,管家通知馮劫,張耳彭越皆到府,已經被嬴絹引入密室,可以聽到雙方言語,馮劫這才更衣,轉入書房。

他本以爲來的會是扶蘇或李恪的使,可誰知……

“譚君?”

那喚譚君的中年文士微微一笑,起身長揖:“自咸陽一別,恍惚十載,劫君,久違了。”

譚是嚴譚,嬴姓,嚴氏,中陵君嚴駿同輩家人,久仕於秦。官最高曾至治粟內史,後受嚴駿仕雍的影響,一度罷免,但最後還是憑着過硬的交際圈,坐回典客之位,重列九卿。

當然,那都是以前的事了。李恪橫掃秦廷,如他這般的早已被李恪罷廢了職爵,如今一無所有,不過庶人一個。

長袖善舞是馮劫對嚴譚僅有的印象。

二人差着輩,在咸陽也沒有什麼私交,馮劫因爲馮去疾的影響更有些看不上此人,所以也不願深交。

這樣一個人因何而來?又爲誰而來?

他盯着嚴譚。

嚴譚微微一笑,從懷裡抽出一方絹:“譚受兄長所託,一訪劫君,兄長之言俱在信中,請劫君自閱。”

馮劫展開白絹,眉頭越皺越緊:“此中陵君親筆?”

“不僅親筆,還有私印。”

“他可知,此乃自毀國器?”

嚴譚哈哈一笑:“國器有輕重,輕則無用,重則妨君。惠文殺商君,而用其法,昭襄除武安,而國益強。此皆明君自損國器,卻於國無妨,於君有益,足可見國器之物,當棄則該棄纔是。”

“譚君之意,此還是雍王的念頭了?”

“呃……”

“亦或是說,中陵君主政數月,已自比爲君?”

嚴譚臉上開始冒汗。

他盯着馮劫,目光遊移,忽然想到一個可能。

馮劫根本不是被李恪逼出雍廷的,貴子仕趙,弄不好從一開始就是李恪與扶蘇二人的一步棋!

若是如此,那豈不是危險哀哉?

嚴譚想到了跑。至於說嚴駿的計劃會否敗露,殺身的證據會否落到李恪、扶蘇手裡,幹他屁事!

可他還不曾想出脫身之法,馮劫突然站起身,推開一處書架暗門,把白絹遞送進去。

“事關重大,劫不敢自決,二位也一道參詳一下吧。”

嚴譚難以置信地看着馮劫從暗室裡引出張耳、彭越二人,一聲驚呼,脫口而出:“你竟喚了人在旁偷聽!”

馮劫嫌惡地掃了嚴譚一眼:“譚君想是不識得二位,我予你引見一番。昌城君,大趙右丞相張耳,懷漳君,大趙上將軍彭越。有二位君侯當面,你區區一個被李恪罷廢的庶人,還不見禮?”

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三零零章 君子八方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七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三零九章 趙墨三子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五二零章 執法處亂象說些閒話……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三十八章 災前搶收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二十三章 使狗國者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九十九章 被歧視者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七七八章 澠池會之一,邀約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一七四章 意外之外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