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始皇帝三十四年端月初四,萬物新生,春雨落地,李恪踩着草原的泥濘,站在了奔涌的大河的岸邊。
此地是河套的北端,亦是庫不齊草原的北端,豐沛的水土讓這裡的土壤不似北部草原那般淺薄,厚實得……踩一腳就能冒出膩膩的油花來,此情此景實在叫李恪實在無從想象,後世這裡居然會變成黃土高坡那樣的荒涼之所,百千里見不到一點綠意。
幸好眼下,這裡仍是富饒天賜的河套之地。
雄偉的九原軍城就在李恪所在的正對岸,可是李恪卻看不見。
此段大河寬約百丈,水汽氤氳,今日的天氣又兼細雨,讓人的視野只能穿到大河中段,看不到對面的景緻。
何玦靜靜陪在李恪身邊。
“玦,架橋準備地如何了?”
“數月間扯了七次鐵索,皆失敗了,民夫、工匠皆停在兩岸,雖不至無事可做,但主體工程遲遲不得進展。”何玦一臉木然,“我正着緊製作百一沙盤,力求事無鉅細,皆無二致。”
李恪有些意外:“扯索失敗?跨不過去麼?”
何玦搖了搖頭:“九原蘇將軍調了十架大弩至我處,將鐵索送至對岸並無困難,只是百丈鐵索過於沉重,光是懸於河水已是岸樁之極,根本不足以承載負重。”
“龍門呢?”李恪苦思冥想,“儒預備用斜拉索架橋,以兩岸龍門承載橋重,進度很快。”
“儒君早將他的設計送來我處了。我原先也預備以此方式架橋,不可用。”玦張開手比了比,“舟橋所需架設的橋,跨不足五十步,兩岸龍門高六至八丈,以鋼鐵爲骨,實木充之,強度足以敷其重。我令人制了百一範,跨河若要類同,兩岸龍門需高達三十丈,百一範的強度雖可,但歐冶家的人說了,實物必折。”
李恪無奈地嘆了口氣。
三十丈高的樑柱,鋼鐵的強度確實是極大的問題,就算是眼下的大秦也沒可能做成這種水準的特種鋼材,這件事,是他想簡單了。
“走吧,去指揮部,我們一起想想該如何行事。”
“唯!”
指揮部裡忙忙碌碌,一座方圓百餘丈的巨大沙盤正在成型,周邊圍了數百墨者,各個手持着標記數據的木牘、圖板,不僅有民夫加工細節,甚至還有部分機關動用其中。
這座沙盤涵蓋了大河兩岸,從九原城到分指的全部地形地貌,何玦不僅利用和憨夫先期採集的數據,還灑出超過五千人對數據進行了比對完善,纔開始搭建沙盤。
眼下,沙盤已經搭建了整整一個月,距離完工也只剩一些收尾和加固的工作。
李恪一路向行禮的墨者們回禮致意,一頭扎進分指的營房。霸下的乘員皆在此處,一個個抱着書簡,在相關責任人的陪同下比對着細節事項的執行情況。
陳平正在和監察、執法兩個小組對照民夫自治的執行度。
“數月間,民夫課考執行如何?”
年輕的侍御史韓衆自信回答:“各百夫隊皆有御使直管,每旬小考,每月大考,皆在當日完成,統和後,三日後下達課考結果。”
陳平吊了吊眉毛,用朱墨在書簡上畫了個叉:“你手頭有御使十五人,考評可以錯開進行,但必須當場下達結果。三日後?若你是民夫,可會對考評結果信服?”
韓衆漲紅了臉:“我身負高爵,早已不應徭役,如何會做民夫!”
陳平狹促一笑:“若你繼續如此行事,要不了幾月,必可以剝去爵級,配爲奴隸。”
“小小循吏,你大膽!”
陳平聳了聳肩,也不理韓衆:“白獄史,你處如何?”
廷尉獄獄史白仲介冷着臉回道:“監察組行事拖沓,至每次考評,鼠竊狗偷之事常有。數月間已處置了十二名屯長,九名百夫,皆以通錢配驪山。此外,採辦、業務共墨者四人損公自肥,證據確鑿,已囚入獄室,等候發落。”
正路過的李恪眉頭一挑:“墨者之罪證據確鑿否?”
白仲介毫不示弱:“人證、物證俱全,過程中不曾拷問,祭酒以爲當如何處置?”
李恪叫住何玦,對陳平說:“執法組辦案從速一項評庸。”
白仲介彷彿早知如此,極敷衍地對李恪拱了拱手:“臣這便將墨者放了。但敢告祭酒知道,四人之案卷,臣將發至總指上處,請上丞裁決。”
“此應有之理。”李恪嘆了口氣,說,“我先前便說過,墨者違律,凡證據確鑿,皆以秦律論,勿需通報。可你既然拖延了,我便逾矩提些意見,事涉墨者,當訾者罪徭,當徭者罪死,當死者闢,皆罪加一等,且請在違律之所公刑公判。”
他的聲音並不重,可話一出口,整個廳堂卻安靜地鴉雀無聲。
何玦急急說道:“祭酒,墨者違律,以秦律處置便好,若是……”
李恪擡手止住何玦的話頭:“自歸秦之後,墨家擴展得有些快了,人心浮躁,本就需要以雷霆手段加以整治。既然我們騰不出人手來做,便請廷尉府代我們做,以儆效尤。”
他看着白仲介,神色誠懇:“仲介君,從嚴從重乃我私人之願,非是上令,請執法處妥善考慮,若是有難,可報咸陽。”
白仲介終於心悅臣服:“唯!”
……
墨家內部居然生出了貪污的事情……
入夜,李恪靠牆,擡着頭仰觀月色。
他沒有把這件事定性爲“醜事”,那是因爲,墨者們在漫長的歲月中無我、獨行慣了,頗有些共產主義者的味道,驟然接觸大千世界,肯定會有一部分人發現新的天地。
更何況墨家這兩年高速擴容,指望每一個人都不以私心行事,那纔是異想天開的事情,就連李恪都有私心,何況他人?
法家認爲,想要讓一個人循規蹈矩,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行差踏錯會付出的代價。墨家在治內之時比法家更極端,動不動就是勒令自盡,公開處刑。
所以李恪希望罪加一等地處置墨者,何玦提出異議的關鍵並不是李恪懲處得重了,而是墨家從骨子裡不希望把墨者交給秦律來處置。
這是一種優越感。
且在李恪看來,是極不利於墨家融入人世的優越感,或者說,是疏離感。
李恪不由嘆了口氣。
墨家入秦,長路漫漫……
還有跨河大橋的建造,如何解決材料強度的問題,或是成功迴避掉材料強度的問題。
李恪很容易就想到了立墩。
穩當的橋墩可以讓大橋的受力點分散,但想要在大河之中立墩,從秦時的技術水平來看,便只有截流一途可行。
但大河不同於細小的水流,截流不僅難度大,對上下游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如何截流,如何恢復,這當中的細節,便是李恪也不敢輕易定論。
看來,只有讓史祿快些結束和家人的團聚了……
李恪暗暗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