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纔說過的籀文在第一塊石碑上,一個字就是一個詞組會語句的古老文字,只有那麼一點故事內容,石碑該是多大?明顯不符合常理。《閱微草堂筆記》當中給出了所指,“你給我仔細聽”我道。
清代人的寫作方法,也是言短意深,故事內容雖少,但是南宋解讀出來的原文當中也提出了關鍵問題。《閱微草堂筆記》咱們前邊說過,是紀大學士在《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結束之後寫就。而紫禁城大火中倖存的五本《祝由十三科》當中,缺失的故事在那本書中卻有註解和所指。
咱們不妨先做一個假設,《祝由十三科》的作者就是紀大學士。
覡勿是男巫,能被首領派遣解決死屍大軍,其本領可以想象,覡勿必然是身負驚天動地的本事。‘能齋肅事神明也,從巫從覡’,這些話的意思仔細品讀,你們就能知道,本事比肩神明的覡師巫師,有多麼厲害!
第二塊石碑上很大篇幅記錄了事件經過。
覡勿見到死屍大軍行進緩慢,自己心裡又着急趕回去與首領匯合。飛禽走獸不斷襲擾這些行走的屍體,情況照此發展,等不及回到故鄉,這些同伴屍身必然被飛禽走獸啃食乾淨。穿匈族的戰士心急如焚,憑一己之力對付那些野獸十分艱難,山嶺霧氣,使行進的速度更加緩慢,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一邊是行進緩慢的死屍大軍,一邊是自己要回到首領那裡。耽擱的時間越久,越有可能趕不上首領,奈何自己身邊只有一個穿匈國人,沒有同樣會使巫術的幫手。覡勿的心裡這時候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神明開世之前定下的規矩打破,傳授巫術給這個穿匈族戰士,並且交代他,繼續完成引領同伴亡魂和屍身的任務,如果不能完成,就在山嶺當中安斷下來,由他的後代繼續完成。
“這個故事聽起來含糊不清,但是現在我重點說《閱微草堂筆記》”我道:“什麼太史之初,神族之戰大局已定咱們不去琢磨,單說《閱微草堂筆記》當中對這件事的註解和所指”。
《祝由十三科》書中的石刻內容就那麼簡單,覡勿用的什麼方法能讓不倒死屍彙集成死屍大軍》?就像張春來說的,死屍大軍的行進當中也應該出現問題,然而《祝由十三科》書中卻沒有提及。沒關係,《閱微草堂筆記》當中,卻對此事有詳細記載。
根據書中記載:相傳涿鹿之戰結束,蚩尤帶領剩餘的族人趕回故土,一路上哀鴻遍野,死去的同伴屍身早已腐朽不堪,但是魂靈卻不肯離去,山林野地當中到處能聽見哭號喊殺的聲音。尤其是那些死去的女戰士,撕心裂肺的哭聲和廝殺,讓人聽了不僅潸然淚下,那都是自己的親人。隊伍行進當中,很多勇士聽到自己家人的哭喊和殺聲,悲從中來,面向山川從胸腔裡發出野獸般的哭吼。
由殘兵組成的隊伍出現了這種情況,形式岌岌可危。
蚩尤派遣覡師將死去同伴的魂靈召集起來,想辦法能讓他們跟着隊伍回到故鄉。
至於這裡提到的覡師是不是前面說的覡勿,沒人能肯定,兩件事好像沒有聯繫,又好像有所聯繫。對於這一段傳說,《閱微草堂筆記》當中引用古語記錄,‘覡師御十二幡,咒奇語,屍無不盡立。行之,似有言。’。
這裡就要說說《閱微草堂筆記》當中的所指。
覡師御十二幡,書中闡明紀大學士的看法,御十二幡,很可能是覡師揮舞十二色旗,咒奇語,是某個特定地區民間傳說當中的少見咒語,屍語。因爲後面的屍無不盡立,說的是覡師咒奇語之後,所有屍體都立起來,這麼恐怖的事情,紀大學士認爲,想要確定民間故事的具體來由,必須確定故事發生的地域之前不可。
我慢慢說道:“確定故事發生的地域,聽起來沒什麼難度!沒關係,能這麼說我不怪你們,誰讓你們是長在現代世界的大好青年,對神話一無所知呢”。
“哏哏哏哏”邵軍不敢笑出聲,下巴埋進胳膊肘。
剛纔說的東西里面,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
首先《祝由十三科》和《閱徽草堂筆記》的兩個故事如果是一個事件,那麼之前記敘的內容中,神族大戰之後敗走的神族軍隊越過黃河,沒說是走向黃河以北還是黃河以南,後面的覡勿和穿匈國戰士帶領死屍大軍之後的一路向北,那這個一路向北的地點究竟在哪?簡單照字面分析,那支敗走的神族軍隊一定是越過黃河向北。蚩尤敗走的路線是黃河以北,初中的地理知識也會讓你們知道,黃河以北都是什麼地方,這肯定不對了吧!
那前面說的越過黃河,就有可能是向南,只有走向了黃河以南,廣袤的羣山之中,纔有可能是那種終年霧氣繚繞的情況,黃河北面雖然有大山,但不是霧氣繚繞,那裡是大風嗷嗷地!如果神族之戰所指就是涿鹿之戰,那麼只能是當時敗走的神族軍隊進入了黃河以南的山嶺深處,他們走了一個南下很遠之後再向西的路線,覡勿和穿匈國戰士發現死屍大軍無法行進,再轉向北面,纔有可能到了那個民間故事的地域。
《閱徽草堂筆記》當中的屍無不盡立的民間故事,正是來自那個地域,湘西。
“啊~~”張春來恍然大悟一般說道:“這就是和你家傳故事的關係!”。
“還是關你屁事”已經不想和他生氣了,看着他傻叉的樣子我接着說道:“和我的關係不是因爲這個,等一會兒再說”。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一個廣爲流傳的傳說。趕屍自古存在於湘西,千百年流傳下來,很多人認爲趕屍術屬於巫術,很像卻又不同於‘鬼黎巫家’,它自成一脈,規矩森嚴。想要成爲趕屍人,必須要有師徒傳承,師傅必須遵守‘三年無一字相授’的古訓,而徒弟也要遵守‘三年不問不做’的規矩。而這三年師徒不許授業的規矩,是給徒弟最好的保護,爲什麼這麼說要詳細解釋。而在‘鬼黎巫家’,三年師徒不許授業,正是出自‘祝由術’的教義。打骨走屍秘技,出自趕屍下三門中‘隱’字派,是最下一門,背屍匠。
張春來誤會了!
第二塊石碑詳細說明了當時的情況。
覡勿和穿匈國戰士星夜兼程,把曾經同伴的屍體帶回故鄉。覡勿咒奇語,讓死屍大軍能按照自己的咒語指令行進,然而山中行走數日之後,一個棘手的問題出現了。
那些聞着屍體氣味而來的飛禽走獸可以驅趕,但是夾雜在死屍大軍當中,很多和死屍同樣的‘屍體’卻不受控制,那些屍體並不受覡勿的咒語操控,而且還和活人一樣成羣出現。關於這些形似屍體的‘屍體’,《祝由十三科》上的原文是‘交脛付於草間,奔行如飛,似通人言,人屍皆食。覡勿觀之,大駭,其爲不死民’。
解釋起來就是,那些形似死屍的東西,趴在草間,奔跑起來像飛一樣的人,能聽懂人說的話,卻活人和死屍都吃。具體時間前面咱們說的交脛國人不知道,也許就是詞彙相同而已,用來形容那些吃人的東西四肢交叉趴在草裡的樣子。
“聽起來,我感覺應該是追兵”光頭彪子道。
心中大爲讚賞,彪子說得對。神族之戰結束,勝利的一方怎麼可能讓敗走的一方回到自己的地盤,給你捲土重來的機會,想回去東山再起,怎麼可能,大家都是神族,人死了屍體也不讓你帶回去。必然是除惡必盡,殺人誅心。
‘最好的方法是殺得你們骨頭都不剩’。
“故事的出處我告訴你們了,下面再來說另一個問題,穿匈國的神族戰士”我道。
《閱徽草堂筆記》的註解和所指,對穿匈國神族進行了詳細分析。《山海經》中的記錄,穿匈國是治水英雄,巨人族的首領防風氏的族裔,食不死藥復活之後胸前貫穿大洞,被稱爲‘無心之人’,所以沒有心臟的他們能在戰場上胸前滿是箭矢而不死。
‘穿胸國,在盛海東,胸有竅,尊者去衣,令卑者以竹木貫胸擡之’。
這句話是某古籍上的原文,無腦笨蛋的言論,咱們別跟着起鬨。所謂九州萬方,由此可以看出來,這些遙遠的神族似乎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巨人族首領防風氏的族裔,怎麼可能和蚩尤的敗走大軍聯繫起來。仔細研究《山海經》中的故事,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戰功赫赫之後,往往成爲權力爭鬥的犧牲品,這個故事在古代的史書中屢見不鮮,張口即來的都是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
“剛纔說的黃帝命巫彭、桐君處方、盄餌、湔汗、刺治而人得以盡年。這件事發生在神族之戰的之前還是之後,《山海經》沒有記載,但是人得以盡年,聽起來好像是沒什麼事了”我道。
如果是神族之戰之後人得以盡年,那沒什麼。如果是在巫彭和桐君去治療他們之後才發生了神族之戰,那就不對了!巫彭和桐君都給治好了,人得以盡年了都,怎們可能在後來追殺死去了的神族大軍,人屍皆食,見人吃人見屍體吃屍體,真是那種骨頭渣都不留的趕盡殺絕。
“時間上確定不了沒關係,你們現在關注的肯定是那到底是不是不死民?”我呵呵笑着說道:“別想了,因爲後面的第三塊石碑上的內容是,覡勿和那些不死民發生了一場大戰”。
想要所有問題搞清楚,之前說過的那些看似廢話的東西,現在就給你們說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