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曬鹽法

弘治皇帝是一個好人,但要說是一個好皇帝就未必了。

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深了,以前又一味的倚重文臣,所以很多東西都缺乏主見,被文臣牽着鼻子走。

再加上又心慈手軟,將祖宗留下來的好制度給破壞殆盡,其中破壞最嚴重的一個就屬鹽引制度。

他賞賜出去的鹽引比起他父親明憲宗多了很多倍,別的不說,單單是賞賜給張氏兄弟的鹽引,每一次都是幾十萬引、幾十萬引的賞賜出去。

而張氏兄弟也是仗着張皇后的寵愛,仗着國舅的身份,猶如喂不飽的狼一般,時不時都要去找張皇后哭窮,而張皇后一個婦道之人,她更是沒有主見,看不到長遠的問題。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弘治皇帝缺乏主見,缺乏長遠的目光,不僅僅是張氏兄弟,這王公貴族、六部九卿之類的也都獲得了很多弘治皇帝賞賜下來的鹽引。

弘治皇帝自己都很摳,再加上國庫空虛,內帑跑老鼠,自然是沒有銀子賞賜的,只能賞鹽引啊,稅賦權啊等等這些東西。

像內閣三閣老,六部尚書都獲得過弘治皇帝賞賜的鹽引,至於朱姓王爺什麼的,很多都被賞賜了獲得封地的稅賦權,又或者是允許這些王爺大肆擴張土地等等之類的。

看起來是不花錢就辦了事情,籠絡了人心,獲得了好名聲,但真是的情況是本來運行就已經出問題的鹽引制度徹底執行不下去了。

商人們辛辛苦苦運糧去邊境換取的鹽引卻是始終提不出來鹽來,因爲上面還有王公貴族,六部九卿等等這些人的鹽引佔着窩着,他們的鹽不提出來,自然也就沒有下面這些商人的事情。

如果賞賜的鹽引不多,商人們等一等也就算了。

可是弘治皇帝賞賜出去的鹽引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有很多的商人縱然是手中空有鹽引,卻也是始終提不出鹽來,要等上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夠輪到自己,而等幾十年的時間,黃花菜都涼了。

因爲這極大的打擊了商人運糧到邊鎮的積極性,進而也是讓鹽引制度維持不下去了,所以纔有了弘治五年,葉琪提出來的鹽引制度改革,用納銀開中取代了納糧開中。

所謂納銀開中,指的是商人們不需要在辛辛苦苦運糧食到邊鎮去換取鹽引了,只需要向朝廷這邊繳納銀子就可以換取鹽引,朝廷手中有了銀子再購買糧食運輸到邊鎮。

看起來似乎好像也是說的過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一樣。

但真實的情況是,商人們每年繳納的銀子越來越少,因爲偷稅漏稅是商人的本性;而這收上來的銀子,按理說應該是專款專用,專門用來購買糧食給邊軍。

可明朝是文人掌權,對於軍費,他們恨不得削減的乾乾淨淨,這糧食變成了銀子到了戶部的手中,自然也就是戶部說了算,哪來填補下其它的窟窿啊、用來給大家發發額外的補貼啊等等之類的,總之這些銀子最終能夠落到邊軍頭上的就沒多少了。

所以邊軍就變的困頓不堪,連最基本的吃飯都成了大問題。

以前是商人源源不斷運糧過來,至少來說這吃飯絕對不成問題,多出來的糧食還能夠用來換換其它的軍需什麼的,軍需有保證,也不用看那些文臣們的臉色,更不需要求爺爺告奶奶的求他們撥款買糧食。

現在就不一樣了,沒有商人運糧,上頭撥下來的銀子層層剋扣,這到了普通士兵的身上,可能大米、麪粉就變成了槺麩,吃飯都是問題了,更別說其它的軍備方面的事情了,這哪裡會有什麼戰鬥力?

朱元璋要是知道自己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好國策竟然就這樣給敗壞了,估計都會氣的立刻從棺材裡面蹦了出來。

好好的一個鹽引制度,一個足以保證邊軍軍需的鹽引制度,硬生生的就讓後輩子孫給玩蹦了,這也是明朝最後滅亡的一大重要原因。

到了明後期,各種各樣的稅賦根本就收不上來,邊軍軍餉的開支一年比一年大,硬生生的就拖垮了明朝這個陷入財政困難的大企業。

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提下弘治皇帝在朝堂文臣們的建議下,講究無爲而治,講究輕徭薄賦,所以在弘治皇帝時期,弘治皇帝一共面如了財政收入三分之一的稅賦,是明朝免去稅賦最多的一個皇帝。

本來嘛,這肯定算是好事的,輕徭薄賦的皇帝總是有好名聲的,也是愛民如子的體現。

可是他所免去的很多都是商稅,根本就到不了普通老百姓的頭上,老百姓該交的稅依然一分不少,該上交的租子也同樣不會因此有所減免。

到頭來都是便宜了商人,困了朝廷,苦了黎民百姓。

從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來,弘治皇帝絕對不是史書上所大寫、特寫的那樣英明神武,他雖然是好皇帝,但絕對不能說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執政的敗筆太多了。

他也就是對文人好,和宋仁宗差不多,名聲在史書上好的不得了,都是文人們吹出來的罷了,仔細的研究、研究歷史,卻是能夠清楚的知道,弘治皇帝犯下了很多的大錯。

鹽引制度變了,邊軍戰鬥力低下,對外就硬不起來;免了很多商稅,這免去容易,一張嘴的事情,可是想要再收起來就難了,朝廷沒錢,財政困難,徹底拖垮了明朝;偏信文人,太過縱然文臣,制使權力失衡,文貴武賤,後期朝廷黨爭不休。

(咳咳~咳咳,個人觀點,不喜請輕噴~)

聽到朱厚照的話,弘治皇帝臉色難看,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因爲劉晉的出現,所以弘治皇帝比歷史上有所改變,現在也是慢慢的文武並用,也知道利用廠衛的力量,知道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信息。

幾十文一斤的鹽,普通老百姓做工一天才只能夠買到一斤鹽,這個價格就真心不是一般的貴了,也就可想而知明朝鹽商的富裕程度了,真的是富甲天下。

“這鹽場出來的鹽真的成本幾乎爲零?”

弘治皇帝想了想對劉晉問道。

“陛下不信的話,大可讓人去查一查,竈戶可都是最窮苦的,他們一天到晚都被逼着不斷的煮鹽,但是自身卻連吃都吃不飽。”

“而且這鹽場真正產出的鹽比起上報朝廷的鹽有非常大的初入,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鹽場的官吏壓榨竈戶日夜不停煮出來的鹽。”

劉晉連忙回道,他所在的下河屯因爲靠海,所以也都是靠着煮鹽來維持生計,對這方面自然是太清楚不過了。

下河屯的老百姓非常苦,但這並不是最苦的,最苦的還是軍戶、炤戶這些,他們纔是最苦的,被戶役制度硬生生的世世代代都綁在了上面,永不翻身。

“讓你辦鹽場,你又要上交朝廷兩百萬兩白銀,又還要有利潤,難道你有什麼新的製鹽之法?”

弘治皇帝微微點點頭,他已經讓蕭敬去查這些事情了,很快就會有結果,想了想他又看着劉晉問道,眼前這個年輕人,總是不按套路出牌,他既然能夠放出這樣的海口,必然也是有自己的絕招。

就好像這蜂窩煤,好像這海魚,還有出海的商船,弘治皇帝現在腰包鼓鼓的,也都是跟劉晉脫不了關係的。

“陛下慧眼如炬,我確實是有新的製鹽之法。”

劉晉笑着點頭回道。

“說來聽聽~”

弘治皇帝頓時就來興趣了,語氣也是變的平和了很多,對於劉晉,他還是很喜歡的。

“陛下,傳統的製鹽之法很簡單就是煮鹽,用鍋去煮海水、滷水,從而獲取鹽,這個方法不僅僅需要大量的柴火,同樣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時間。”

“而我新研究出來的製鹽之法卻是不需要煮,只需要曬就可以,依靠太陽的光照將海水給曬乾,從而獲得鹽。”

劉晉簡單的講曬鹽法說了出來。

“曬鹽?”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都齊聲的說道。

“對,就是曬鹽,在沿海灘塗之地建鹽田,引海水而入,依靠太陽光照,將海水曬乾,鹽自然就出來了,根本不需要去辛辛苦苦的煮鹽,省時省力成本又低,這也是草民爲什麼有信心做到向陛下承諾的。”

劉晉很是自信的說道,後世哪裡還有什麼煮鹽,全部都是靠曬鹽,產出的鹽比起現在的鹽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972章,一個個官員的背後第1335章,流放北海(1)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2214章,武俠電影的開端第525章,蘇祿第1463章,炎黃是所有部族的始祖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1414章,硬槓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2035章,小冰河期的威力1第25章,孫夫子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大豐收第356章,銀票和銀元第1893章,信息快速傳遞的重要性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216章,船不夠賣了第1894章,精準打擊第627章,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620章,大國的自信第540章,韃靼諸部的重要性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2142章,戰爭時期什麼生意都特別好做第1628章,血洗巴黎第828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1886章,實用性電燈第1068章,打擊外來傳教士第1926章,電和電風扇第769章,朱厚照是穿越者?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619章,美食火鍋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1370章,大明人不能出事第2079章,大明和西班牙帝國的關係第800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159章,暈船第623章,大明真正的藩屬國第751章,喚醒狼性第393章,可怕的速度第152章,朱厚照是個不錯的人第373章,天津聚會第2012章,悲催的王守仁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1370章,大明人不能出事第2247章 ,凜冬城的資源第1330章,張皇后生了第299章,乾清宮走水第1869章,寬厚仁慈的弘治皇帝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232章,君王一怒流血千里第692章,朝廷是最強大的後盾第2010章,榮歸故里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899章,斬斷大明的手第1129章,火車來了第1993章,當頭棒喝第121章,人手問題第576章,草原上的城鎮第121章,人手問題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117章,人太多了第39章,季風是龍王爺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320章,鹽場經銷商招標大會第934章,背後的本質第749章,鬧事的波斯人和中東人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711章,攻打麻六甲第987章,炮轟里斯本第1752章,這簡直就是欺負人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755章,寧王朱宸濠第656章,朝鮮商行第427章,弊病叢生第2155章,拿出1000萬兩銀子出來第1999章,一面倒的屠殺第568章,暴跌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1024章,千金市骨(加餐)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005章,虔誠的信徒第650章,移民遼東(還盟主咖啡大魔王的債)第1408章,新年第一次早朝第454章,楊大郎回家第950章,五等級政策第431章,人頭滾滾第1720章,驚豔亮相第387章,楊大郎見聞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615章,各方反應第1717章,汽車時代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