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

任何一個覆滅一個國家的戰爭,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過,這一次東雍出兵,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朱厚煌不會親自領兵。

朱厚煌雖然大部分時間都親自領兵,一次一次打下來,朱厚煌也覺得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將領,但是僅僅是合格的將領而已,並不是多高明的,不過朱厚煌的威望,與親自上陣帶來的士氣加成,將這些都抵消了而已。之所以一此次親自領兵,原因有二

剛剛開始的時候,朱厚煌的確是沒有合適的將軍。畢竟東雍的底子薄弱。第二個說不口的原因,朱厚煌擔心有人藉機掌控的軍權。

東雍剛剛創立的時候,體制並不健全,如果有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很可能會分薄朱厚煌的危險,不用說別的,單單將朱厚煌所有的勝戰分到別人的身上,立即會在東雍之中塑造出一個威信不下於朱厚煌的人物,對朱厚煌來說,有太阿倒持之感。

所以,朱厚煌對軍權的態度是任何人不允許染指。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首先東雍的體量變大了,在之前,朱厚煌幾乎每次出兵,都是傾國之兵,將東雍的能動用的兵力都掏空了,而現在,即便這一次出征淡目國,帶走四個營的雍軍,四個營的安南軍,還有大部分水師,再加上徵召的海盜,大概在十萬上下。

也不過,東雍的軍力的一半有餘而已。

而且朱厚煌在軍中的威信已經根深蒂固,對功高的將領,也有合適的安置。畢竟裂土分茅之賞,對很多人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厚賞。

如此一來,朱厚煌對軍權的猜忌也慢慢的放下心來。畢竟東雍越來越像一個體制完善的國家,作爲一國之君,很多事情都不必親力親爲的。

所以這一次出征,朱厚煌正是拜將,命俞大猷爲將軍,統領水陸兩軍,他坐鎮南都,負責俞大猷的後路。

當然了,作爲以後的範例,朱厚煌還是做了很多工作,幾乎將樞密院抽調了大半,爲俞大猷建立起行轅幕府。其中大量的軍官來代替俞大猷的幕僚,甚至繡衣衛直接派出一位千戶作爲情報官員受命於俞大猷。各個方面爲俞大猷安排的滿滿的。讓俞大猷可以拎包入住。

朱厚煌也要尊重俞大猷的權威,俞大猷有麾下所有官員的生殺大權,必要時可以先斬後奏,行軍法。不過行轅之中,也有專門的軍法官,俞大猷一般情況之下,不會越職行軍法的,當然了這個權力卻會給俞大猷的。不然主帥沒有權威,是相當糟糕的。

甚至朱厚煌暗示過這些軍官,只要能打勝戰,俞大猷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被譴責的,如果打敗仗,他們這些行轅官員,也必須接受嚴懲。

這一次俞大猷掛帥,朱厚煌所做的事情,比他自己出徵還要繁瑣,還有傷腦筋。爲什麼?因爲朱厚煌想爲後世立成法。如果這一次俞大猷的行動成功的話,那麼從今之後,東雍大將出徵,就是這個樣子了。

東雍作戰的戰術單位就是營,當然這個營相當與明朝的衛,在五千多人之上,如果臨時加編,在六七千人之多,而營之上,就是各地的總督,因爲各地的戰略不同,下轄數個營。而真正出徵的時候,就會由樞密府挑選大將作爲主帥,樞密府設立行轅,直接負責做戰。

這一套由訓練,出戰,退伍,等等方面的規定全部整合好了。

軍官的升遷也由一定之規。從普通的徵兵入伍,升官需要入軍校,軍校畢業再發還另外營中,然後從營中一路晉升,到了營一級別將軍的時候,就要去另外的營中擔任,是爲了避嫌。

各營官,因爲資歷問題有高下之分,因高下之分,在一些軍事行動之中,資歷高的營官可以提拔爲一路主將,下轄兩三營。如果戰績出色的話,就會從營官上調入樞密院,成爲樞密使下轄的官員,負責軍中庶務,比如說君中的升遷,軍器的補充,軍情的梳理,等等,各方面的任務。

這是爲了讓他放眼全雍國的實力,對雍國的國力有全面的瞭解。

在這個位置上,再待一段時間,再放外出,擔任一方總督。

朱厚煌的一方總督,其實就如同軍區司令,不承擔政務,只負責軍事。還有方面之權,就如俞大猷在安南,汪直在東雍,吳明之在西金州。

不過,總督與總督不一樣,有的總督下面的兵權,還沒有一些資深營官帶的兵多。但是不管怎麼說,擔任營官之後,就說明進入東雍重將之列了。一旦有戰事,就可能派他掛帥出征了。

如果再次大勝的話,就會有封爵之賞。

不過,武將一旦封爵,就有所限制了。

這也是因人而異,如果有人脈,有根基,很可能一躍而上,成爲樞密院高官,是樞密使,或者是樞密副使,即便是沒有人脈,或者功勞太大,需要冷卻一下,也會是軍校教書,職位比較高,而實權比較少的位置。

但是不管怎麼說,只有邁過這一關,就是國家柱石,任何軍事上的問題,任何人都能也不敢忽略他們的意見,即便是雍王本人要諮詢他們的意見之後,才能下結論。

可以這樣說,在沒有封爵之前,武將只能執行上面的任務,打誰,打到哪裡,打出什麼程度來。但是封爵之後,他們可以對要不要打,能不能打這些問題商討,直接進入了決策層,在這些意見的權威上,還在丞相之上。

雍王也必須遷就。

朱厚煌這樣做,就是爲了保證軍方的權威。

文官政治是一個大方向,朱厚煌也知道,後世各國都這樣做。朱厚煌並不擔心,因爲大明做的太過了,朱厚煌擔心自己死後,丞相府各種蠶食樞密院的權力,甚至直接調文官當樞密使。所以,朱厚煌致力於讓軍中有抵抗的文官的體系。

這個體系最上面是勳貴,最下面的自耕農。雍國未來要和大航海的弄潮兒抗衡,需要的就是軍隊的強大,所以軍隊,絕對不能失去在東雍高層的話語權。但是朱厚煌有時候也寒心,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想,他絕對不管他怎麼做,在百餘年,甚至他在死後,軍權終究還是會被文官篡奪的。

不是朱厚煌杞人憂天,而是朱厚煌太知道,中國文官的戰鬥力,對現在的雍軍還感受不到,敵在兵部的感覺。但是將來終究能夠感受到的。

即便是有些悲觀,事情還是要做下去的。

朱厚煌雖然累,但是每一想到自己設計的方案,關係雍國數百年的命運,不由的就亢奮起來。經過朱厚煌一個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大軍出征在制度上的所有事情,俞大猷也屢屢的被傳召入宮,常常被商談一整夜。

至此,在朱厚煌看來,東雍的兵制大體上已經完成了,還有一些小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水師軍官的問題,比如水師軍官的培養,升職的序列,等等問題,畢竟朱厚煌也承認他在陸軍方面,也算是歷練出來了,但是對於水師方面,卻差的太遠了。

朱厚煌決定這系列制度上的規劃,都交給黃士龍來做。

黃士龍比朱厚煌要專業多了,而且朱厚煌對水師也有幾分輕視,不是因爲水師不重要,而是因爲水師即便是再厲害,也不能參與到造反之中,所以朱厚煌對水師的等級在陸軍之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二章 比劍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