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回 班底

了迎合這個時代,李彥凡是必稱孔孟、必稱儒學,處,但也有壞處,一方面,他這樣的做法,至少不會一下子就遭到天下讀書人的反對,這是標榜孔孟之道的好處;然而這樣做同樣會惹來一些非議,有人就認爲他對儒學的解釋和應用,並不正確。

國士院中有一些國士,就是號稱學貫古今的大儒,就李彥所瞭解的情況,很多人都曾經發表過質他的言論,不過以華夏講究中庸之道的傳統,在國士大會上,雖然也有質,甚至有兩個帶有東林色彩的“大儒”,以及兩個大儒,與李彥爭得比較厲害。不過大多數人還算比較溫和,而且國士大會也並非辯論場合,李彥雖然會做出解釋,但在必要的時候,會果斷結束話題,也不給他們過多糾纏的機會。

李彥的報告雖然是時間最長的,終於還是順利通過,這讓很多人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在國士大會召開前後,雖然因爲之前的雷霆行動震駭了一些懷有異心者,不過水麪之下依然暗潮涌動,有些事情涉及到根本利益和立場之爭,總會有人不甘心輕易就範。

經過年前的那件事情以後,李彥也清楚地認識到,有的時候拳頭總要比道理好用,第一天的會議上,那些人對他的質,可以看成是自由獨立精神的體現,給予褒獎和鼓勵,同時也不乏挑釁和試探,一旦李彥表現溫和軟弱,或許就會遭到猛烈的攻擊。

當天晚上,共和的核心成員對此進行了分析實從中發現一些苗頭,結合鎮撫司的情報,有哪些人、哪些勢力懷着別的圖謀,大致都能看出來。

經過討論表決,李彥決定此做出反擊,那些只是以爲學術意見不同,並沒有其它圖謀的反對意見並不打算追究;而能夠確認,懷有不良企圖的幾個國士,其身邊的人在當夜便給鎮撫司抓過去“談話”鎮撫司對此早有準備,選擇動手的對象,都有比較充分的理由,便是暫時沒有,也有辦法連夜“找到”。

第二天一,這些人就給鎮撫司轉送到都察院,按照權限的劃分鎮撫司同刑部一樣,雖然都有查案、問案的權力,但是審案、斷案,那是都察院和大理寺的責權。

鎮撫司在查案範圍上要比刑部更小,們的責權只侷限在涉及謀反、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方面,只有在非常時期,鎮撫司的權限纔會得到擴大。在國士院開會期間,無疑也屬於非常時期。

鎮撫司拿問的那些人名都不涉國家安全,因爲鎮撫司只能以非常時期協助維持治安爲由,強行拿人,然後很快補充證據,解送都察院程序上來說,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至於都察院是否會起訴,大理寺又如何判刑體的結果並非李彥所想要關心的。通過這樣的舉動,能夠讓那些懷有異心的國士知道收斂那就成了。

事實。以此爲目地地話。這次行動地效果可謂相當之好。“國士”們經由地方推舉。其實還是摻雜了很多功利因素。這一點從國士們地身份上就可以看出。那些懷有異心者。往往都是某些利益團體地代表。算不上什麼強項地政治人物。鎮撫司果決而快速地動作。讓他們看到了李彥地決心和力量。從而不敢繼續輕易發動挑釁。

接下去幾天地會程。就進行得比較順利。雖然還是會有些“大儒”不斷質疑。李彥能辯地則辯。但是並不會過於糾纏。每天地議題。都會在當天地《華夏時報》上刊載。然後發表各方地觀點。配合報社地評論。以及對民間聲音地歸納。做成專題。

國士們也很快發現。報刊是一種很好地言論渠道。可以讓他們地觀點很快傳遞給天下地讀書人。而李彥選擇在報刊上正面闡述他地觀點。自然也會有不少反對者選擇在報紙上發表他們地不同意見。

於是。在國士大會召開期間。便出現了一個奇怪地現象。那就是大會上比較平和。大家都很禮貌。而在報紙上。不同地觀點卻吵得不可開交。

國士大會地初期。主要還是聽報告和討論。內閣與部院官員。會就未來地施政方向做出闡述和說明。國士們有問地就可以提出。直到解釋通透。纔會付諸表決。

大會開始旬日之後。才正式進入表決地環節。大致上。已經經過協商妥協。經內閣討論通過地各

,都在國士大會上表決通過,從而正式具備法律效力說,國士大會還算相當成功。

與此同時,京城中還有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今科會試,也在衆國士的關注中,落下帷幕,這一次的會試表面看來,與以往並無不同,李彥就算再激進,也不敢這麼快就跟天下的讀書人決裂,毀了他們人生的目標。事實上,科舉制度本身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李彥還打算繼續沿用下去。

而這一次會試其實有個小小的變化,大多數人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事實上參考的人數也極爲有限,那就是特別設立了“明算”一科。

明代科舉只重進士一科,而在唐代的時候,科舉曾經包括明經、明法、明算等其它科目,李彥此舉,可謂是恢復唐時的舊例,而且明算科考中者,也並不能夠立即入朝爲官,只能夠經過選拔,成爲特殊的吏員。正因爲這樣的設置,這次明算科在保守派人士的眼中,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他們也不會想到,這一小小的舉動,卻暗含李永對於科舉和教育改革的莫大野心,等到幾十年以後回頭再看,纔會發現歷史很多時候都是由一些不經意的小事給改變了。

會試高中,即成爲進士,從而可以直接授官,一般出色者直接進入翰林院、科道等任職,這一次也跟往常差不多,而且入選翰林院的人數也比往年更多。因爲內閣權重,需要處理的事務更多,通常是通過翰林院的編修、檢討等官員協助。

翰林院是出了的清貴衙門,通常內閣大學士必出翰林,當然,在李彥這裡,翰林院的角色其實已經發生了某種變化,他們得以協助內閣大學士處理具體的事務,主要是文書的運轉等職,類似於“秘書”這樣的角色,翰林院也就成爲“秘書”性質的衙門。

以剛剛通過會試選中的士入翰林院供職,成爲內閣的“秘書”,倒還算比較合適,等他們在翰林院熟悉具體政務以後,再看情況外放爲官,經過歷練以後,逐步成長,這也是很多官員的成長之路。

不過在很情況下,進入翰林院的進士往往獲得較快的升遷,有的沒有地方爲官的經歷,就直接在中樞進入內閣,或者執掌部院等重要位置。而在這次提交給國士院審議的法規中,就有關於官員任職的規定,就明確了進士進入清貴衙門學習適應,然後外放積累基層行政經驗,再提拔到重要位置的流程,雖然是以任職爲名提出,其實卻暗含限制的意思在裡面,也算留下的一處伏筆。

李彥所關注的宋應星這次果然還是有考中,李彥也不清楚是不是這次會試失利以後,宋應星就會開始撰寫《天工開物》,在會試結果出來以後,李彥並沒有想辦法接觸本科的狀元、榜眼,而是召見了宋應星,還有李之藻推薦的幾位考生,都是對實學比較感興趣,而在這次會試當中,這幾個人竟然全都落榜,倒是讓李之藻覺得臉面上過不去,反而是李彥讓他寬心,他看重的,根本不是做八股文的能力。

何況在會試結束以後,李彥想辦法閱了這幾位考生的考卷,論及作文的水平,他們也算很不錯了,畢竟都是通過鄉試考上舉人的,沒有一點水平,自然也不能考上舉人。

科舉文固然重要,而作文又不僅僅是遣詞造句,關鍵還在觀點以及對經義的闡述和理解,八股文通常反應爲策論,立意觀點如何,對於成績的影響也很大。

即便是在這些方,宋應星等人也頗具水準,如果用李彥的標準來評定,那就是他們的國學水平也很高,然後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新學也有興趣,並且有一定的瞭解。

能夠得到當今內閣次輔,九巨頭之一的李彥接見,對於剛剛知道落榜消息的宋應星等人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的例外。不過他們幾個人的年紀都在三十左右,已經比較成熟,倒不會驚慌失措,雖然在剛剛見面的時候,還有些緊張,很快就在李彥的刻意調和之下,放鬆下來。

要說起來,李彥在他們中間的年齡最小,這也有助於拉近大家之間的關係,而宋應星他們也驚訝地發現,傳聞中“鐵血”乃至“冷血”的李彥,竟然是如此地平易近人。(,)

【……】@!!

()

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30回 內閣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20回 激盪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78回 妙計退婚第23回 尾行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93回 天津東林第231回 立憲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25回 家僕第225回 圖窮第66回 木工作坊第240回 商稅第235回 言論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99回 京城發展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09回 抵京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28回 見駕第11回 換 田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231回 立憲第257回 舉子第251回 風起第230回 內閣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3回 番薯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67回 軸承計劃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219回 弄權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211回 進城第16回 才子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4回 去青樓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61回 女設計師第237回 建設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96回 招商大會第19回 海外第216回 後路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54回 三日製鎖第45回 負天下人第88回 水田灌溉第97回 進軍京城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66回 木工作坊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209回 抵京第42回 聞香教民第236回 整編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6回 才子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23回 皇權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11回 進城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37回 力量對比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44回 大殺四方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1回 換 田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