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延平府,位置在福建行省的西北,閩江的中上游,廣四百四十五里,袤四百九十里。福建行省最早屬古揚州,春秋末至戰國時爲越國地域,楚滅越,越人遷閩各地,又有“百粵”之稱。秦時分天下三十六郡,福建爲閩中郡;北宋時稱福州路,在延平區域建南劍州;南宋設立一府五州二軍以後,福建行省簡稱“八閩”;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改南劍州爲延平路;明代福建設八府,延平府爲八府之一。嘉靖初,延平府下轄南平、順昌、將樂、沙縣、尤溪、永安六縣。府衙設在南平縣(今南平市),居民多爲唐、宋以後從外地特別是北方遷來的移民,這些居民後來被稱客家。整個福建行省山多田少,有些縣甚至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延平府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加以高山峻嶺重疊,交通閉塞,地域又多爲山嶺間隔,經濟落後。當徐階懷揣可久的一縷青絲來到延平,才感到此地物資的匱乏,有些爲自己的孟浪後悔了。好在他年輕氣盛,這後悔之念只是一閃而過,緊接着升起的是另一種想法,推官雖小,事涉百姓,此地雖偏,尤需勵精圖治。想至此,徐階便賦詩一首,題爲《抵郡作》:“涓埃無補聖明朝,玉署清華歲月叨。省罪久知南竄晚,感恩遙戴北宸高。狂心子夜渾忘寐,病骨炎炎不任勞。畫虎幾時成彷彿?狎鷗從此謝風濤。”
新官上任,當然首先是謁見上司。徐階單人匹馬來到府城東南的延平府,穿過牌樓,就是府衙,向衙役出示了吏部文書,衙役入內通報後,便返回引領徐階入府。進府門便是一大庭院,庭院裡東西相對,東邊一排是土地祠,西邊是司獄司,門前各有一口大井,大概是失火時專用的取水井吧。再往裡是二進,又一樓,樓內庭院東西兩排公署,東面一排分別是吏、戶、禮部的派出機構清吏司,西爲工、刑、兵部的派出機構。三進爲大堂,四進是三聖殿。三進、四進中間有一條弧形路,順路前行,一樓高聳,額曰“大理樓”。這兒不是雲南,大理何意?也許是大展治理吧。徐階正思索間,遙見樓前已站着兩人。衙役說:“知府大人在親候呢。”說罷彎腰後退返回。徐階緊走幾步,上前拱手,其中一位身高六尺,五十開外,面白髯長,臉上有些病容的問:“足下可就是徐翰林?”徐階慌忙答道:“折殺,折殺,在下徐階。”“哈哈,來得好,來得好!”旁邊年紀相仿的一位倒頗顯得老成持重,插言道:“徐大人,此位是知府。”徐階越發的受寵若驚,趕忙低頭拜見,說:“知府大人親迎,下官擔待不起!”那知府趕忙攔住:“老夫正是李翔。”伸手指了指身旁那位:“此位是老夫同年,高姓張,單名一個隱字,絕意仕途,被老夫拖來佐理府治。”徐階雖知是位幕僚卻也頓生敬意:“還望老先生多多賜教。”
原來這李翔倒是徐階的老鄉,松江府僅二縣,華亭和上海,李翔繫上海縣人。因這上海縣本就是從松江華亭縣劃出去的,從眼前說,同是松江府人,往遠裡說,同爲華亭縣人。兩個老鄉在遠離京城的南荒相見,只消聽到鄉音便有親切之感,所以李翔違例出門迎接這位下屬。
當晚,李翔設便宴爲徐階洗塵,張隱作陪,這在官場中並無例。席間李翔簡略述說了延平的大致情況,介紹了幾位主要衙門官吏的背景。徐階才明白,這裡的官員,倒也來自五湖四海,除了李翔來自松江外;通判吳爵,番禺人;府學教授董平,會稽人;經略司經歷何子明,武進人……推官是知府的助手,徐階此來,究竟是心灰意冷,應付公事,抑或銳意進取,想幹一番事業,爲探明意向,張隱開言了。
歡迎您轉載分享並保留本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