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二十章 和談失敗,萊州危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京城到處傳揚大明要與奴賊和談的消息,而且說的有鼻子有眼,事情壓都壓不住。

酒樓茶肆,到處都是再說崇禎與奴賊和談的事情。

說什麼的都有,總是好話不多,暗中罵崇禎的人卻不少。

販卒走夫再怎麼罵,也影響不到紫禁城裡的崇禎,就連朝中的重臣也沒有把這等底層百姓當做一回事。

可隨着消息越傳越廣,開始有京城的學子聚集到一處,商討崇禎與奴賊和談的事情。

學子全都喜歡高談闊論,自己有沒有本事不要緊,關鍵是我認爲別人做的不對,那我就要說,就要罵,還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是正確的。

隨着學子摻和進來,事情愈演愈烈,一些本想裝作什麼都不知情的朝中大臣們開始坐不住。

一些學子與朝中清流走的近。

很快,開始有給事中彈劾薊遼總督孫承宗,緊接着都察院的御史也開始彈劾起孫承宗,沒過兩天,朝中上下都是彈劾孫承宗的奏本。

一時間孫承宗成了過街的老鼠,名聲臭不可聞。

看着一桌子都是彈劾孫承宗的奏本,崇禎一連摔碎了好幾個瓷瓶。

“皇爺息怒,氣壞了身子不值得。”王承恩連連寬慰崇禎。

登基後這幾年崇禎發火的次數,比他陪伴在信王府這麼多年見到的生氣次數都多。

“朕就是對他們太寬容了,才一個個只會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崇禎大馬金刀的坐在龍榻上,臉上的怒氣久久不消。

王承恩喊來小太監收拾地上的碎瓷片。

而他端着一杯熱茶送到了崇禎的跟前,嘴裡勸說道:“皇爺不必和這些人置氣,奴婢相信孫督師是心向陛下的。”

“你看看桌子上的那些奏本。”崇禎用手指着桌上散亂的奏本,說道,“當初朕問他們虎字旗的問題如何解決,沒有一個人言語,全都在朕面前裝啞巴,現在朕有了解決的良策,卻一個個出來拖朕的後腿,大明正是因爲有了這些只顧自己名聲,不顧大明安危的人,才讓虎賊佔據了山陝兩地,又來佔據山東。”

崇禎越說越氣憤。

下面的臣子跟他這個皇帝根本不是一條心。

“皇爺先喝口茶順順氣,奴婢覺得孫督師不會讓皇爺爲難的。”王承恩把茶水遞了過去。

接過蓋碗,崇禎抿了一口,嘴裡說道:“希望孫承宗不會讓朕失望。”

“要不要奴婢再派人去趟遼東?提醒一下孫督師?”王承恩詢問道。

聞言的崇禎有些心動。

心中希望孫承恩能夠識趣一點,主動把和談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陛下,遼東送來急奏。”司禮監的太監一路小跑送來了一份奏本。

“快拿過來!”崇禎示意王承恩把奏本來過來。

王承恩走過去,從對方手中拿過奏本,轉身恭送到崇禎的手裡。

接過奏本的崇禎一目十行的看起奏本里的內容。

看完之後,他長嘆了一聲,道:“是朕對不起孫愛卿。”

一旁的王承恩聽到這話,立刻明白孫承宗把所有的罪名都承擔了下來,心中鬆了一口氣。

以他對崇禎的瞭解,崇禎是肯定不會揹負和談的鍋,要是孫承宗也不承認,事情指不定會鬧得多大,現在孫承宗主動接下和談的罪責,事情也算可以告一段落了。

“孫督師是在奏本里說了些什麼嗎?”王承恩哪怕猜到了奏本里的一些內容,但表面上仍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

崇禎合上奏本,道:“孫愛卿在奏本里說,與奴賊和談是他一手所爲,並向朝廷請罪,說自己身體不好,求朝廷允許他乞骸歸鄉。”

“孫督師確實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了。”王承恩順着話茬說道。

崇禎嘴裡嘆息道:“孫愛卿一心爲了朝廷,是我大明的忠臣,朕捨不得他呀,可朕又不能連他這點要求都拒絕,朕現在是左右爲難,唉!”

“正因爲孫督師一心一意爲朝廷效力,皇爺您才更應該允了孫督師的請求,讓所有臣子都看到您對孫督師這種老臣的關心。”王承恩寬慰着崇禎。

崇禎點點頭,道:“說得對,朕不能太自私了,大伴你拿着孫愛卿的奏本去一趟內閣,讓內閣重新推舉一位薊遼督師。”

“奴婢這就去辦。”王承恩雙手接過奏本,轉身趕往文淵閣。

當孫承宗上了這本奏本,他的結局已經預料到。

臨危上任的孫承宗已經穩定了寧錦的局勢,關內的奴賊大軍也都撤回遼東,他的作用自然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大明君臣最大的優點就是有事的時候用到你,事情解決了朝中就該到處是彈劾你的奏本了。

大明與皇太極之間的和談,隨着孫承宗從薊遼督師的位子調離,和談折騰了一通之後徹底沒有了結果。

大明和大金之間的和談雖然無疾而終,但虎字旗在山東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

就在大明因爲和談一事內部爭論彈劾之際,虎字旗大軍一路東進,攻城略地,很快大軍出現在了來州的濰坊附近。

崇禎這邊剛按下和談之事,山東便送來了急奏。

京城所需的大量糧食和物資全靠漕運, 自從虎字旗攻打山東的消息傳回來,京城的糧價就一日高過一日。

京城內稍微有些見識的人都明白,虎字旗拿下了山東,不僅斷了漕運,讓京城無法從南方運糧過來,更是把京城圍成了一處死地,徹底斷開與南方的聯繫。

內閣,兵部,全部都到了幹清宮,除此之外,戶部尚書也被請到了幹清宮這裡。

“和談的事情你們全都反對,孫承宗也爲此辭官歸隱,如今反賊已經出現在了來州附近,你們山東該怎麼辦?”崇禎年輕的面龐上因爲惱怒而雙眼赤紅。

他本想與奴賊假意和談,然後從山海關抽調部分關寧軍去山東平叛,現在和談被破壞了,山東更是要丟了,再想從山海關抽調兵馬已經來不及。

看着眼前這些朝中大臣,心中恨不得把這些人全都趕出朝廷,可他知道不能這麼做,朝廷的運轉少不了這些人。

只能一點點的替換掉這些人。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俘虜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廝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拜訪御史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馬匪退走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李旦的謀劃第六百三十八章 離開騾馬行第二千零八十五章 逃回中牟縣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飄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朝廷的消息第六百零六章 空手而回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去京城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懷疑第七百六十三章 驅趕漢人進攻墩堡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眼線第二百一十章 失利第二千四百四十六章 據城而守第二千五百四十四章 額弼綸想要帶兵攻打金州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傳教第二千九百八十三章第二千七百零七章 送炮第二千七百九十三章 出城談判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錢糧第二千一百七十三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抓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堂分辨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順利的讓人意外第二千六百三十三章 敲詐第三十七章 帥才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勸降第四章 天不隨人願第二千六百六十章 皇太極謀劃山海關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破關第八百三十五章 備戰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東江鎮主帥資敵第二千八百八十三章 吳氏父子回盛京第一章 人不狠,站不穩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被俘第二百一十二章 馬戰第二千六百四十二章 消息傳回盛京第五十一章 第一支火銃隊第二千六百一十三章 利益團體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敲打第九百一十四章 堅決第六十九章 貨留下,人滾蛋第三百五十一章 錦衣衛來靈丘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第四百四十八章 退朝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進青城的規矩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埋伏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應州城第二千三百零四章 強盜第七百零二章 陳忠來見第五百五十九章 伏擊第三百零九章 水力不足第三千零二十章 擔憂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玉麥第五百一十四章 狼羣第二千一百一十五章 無可辯駁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離島第二千二百七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三十二章 張懷的爲難第五百八十八章 戰兵緊缺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見袒拉卡申第三百一十八章 背叛第三百四十章 炮灰第六百八十六章 胯下之辱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埋伏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登門第七百零四章 海上來船第二千四百零六章 不受威脅第二千六百四十七章 聯奴抗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拒絕支援第二千九百七十九章 想要作壁上觀的錢謙益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逃出代州城的袁家父子第二千一百一十六章 公審大會第二千二百六十二章 奴騎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不戒寺第四百五十一章 魏閹該死第二千零六十章 總督楊鶴第一百五十三章 徐大少爺去東山第二千六百三十九章 八旗兵來援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懷疑第二千一百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千七百零三章 關寧軍攻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十八磅炮第二千一百五十一章 出事第一百零七章 官軍潰敗第一百九十四章 韃官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大軍圍城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設伏第二千零五十四章 炮步合作第二百九十一章 高粱酒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獻家財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人到大同鎮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矛盾第二千七百五十一章 周延儒和溫體仁的自救第一百七十五章 內訌第八百零一章 銃擊蒙古騎兵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