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軍校的作用

這些人基礎科目畢業的,高級軍官,比如守備參將等人,守備營的掉入新編成的野戰旅擔任這個級別的軍官,等於官升一級,以後升官有他們的一份。

中層軍官,基層軍官,精銳士兵則進入近衛旅,擔任降一級的軍官和士兵,成爲新組建的近衛旅,或者老近衛旅裡面的補充力量。

近衛旅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調進了一些不合格的士兵和軍官,發生了一些有虧於精銳的事情,因此張強想要進行一次換血,用半年的時間,三個月學習,三個月進行考覈和審查,然後調入近衛旅,把那些不合格的,或者因爲各種原因不適合呆在近衛旅的人全部換到野戰旅,守備團,守備營裡面去,實在不行的,直接退役,送到地方擔任一些低級官吏。

一些合格的經過審查,忠誠度和能力都好的士兵和官員提升級別,送到新的解放的州去擔任一些低級官員,是官員,不是科員或者吏員,這等於是直接就是副科或者正科級別的鄉長,鎮長,甚至是知縣的人選。

這些人是派遣過去的,是對他們的獎勵,他們也許適應不了軍隊的生活,也許華夏軍需要他們爲華夏軍管理地方,看守地方,監視其他官吏。

當然,除了這些人,一些地方官吏也需要調整,他們都是一些大明舊時代的讀書人,能文能武的,他們接受了軍校的訓練以後,將進入軍隊成爲參謀部門,工兵,輜重,還有一些文職部門的官員,這些人都是軍隊需要的。

華夏軍的軍隊往越來越正規的方向發展。

這些讀書人,侍從,培養過的官員,被抽調過來以後,需要進行爲期一個月的軍訓,剩下三個月跟着基礎科目的士兵和底層的伍長,什長,小旗,總旗,百戶等人進行學習,學習以後,他們差不多成爲一個兵了,才能在第五個月畢業,然後進行三個月的跟着軍隊進行實戰演練,或者去戰場上體驗戰鬥。

總共要進行八個月的學習,訓練,考覈,實踐,才能在基礎科目畢業,然後進入守備團,野戰旅團級單位,當兵,表現好的會被提拔到近衛旅,最後成爲新建近衛旅的士兵,軍官,或者參謀部的官員。

張強準備用兩年的時間對近衛旅進行提升,選拔,換血,純潔近衛旅,讓近衛旅成爲真正的,精銳的,合格的正規軍,近代軍隊。

蕭飛原先是金華義軍的騎兵營營長,後來掌握了第四野戰旅,最後調任第三野戰旅,在魏無忌的指揮下同清軍在長江沿岸對峙兩年之久,之後湖北州和湖廣州戰爭打起來,他又被調到九江府,掌握民兵大隊和守備部隊,組建指揮部,聯合指揮朱哥率領的第二十野戰旅和梅林魚率領的第二十一野戰旅,以後又加入了佟大爲的第五騎兵旅,王玉羣的第十九野戰旅,指揮龐大的近六萬的部隊。

後來又掌握前來增援的第七野戰旅,現在第七野戰旅交給曾經是第七野戰旅副旅長的朱哥,朱哥卸任第二騎兵旅的旅長職務,帶領第二十野戰旅,現在朱哥成爲第七野戰旅真正的旅長,這個職位一段時間內將不會變化,但以後說不定還會變化。

現如今湖北州擁有了第二十四野戰旅,第二十三野戰旅,第二十六野戰旅,總共七八旅的兵力,加上兩個騎兵旅,兩個近衛旅。兵力比長江沿線的魏無忌率領的大軍快相當的了。

張強想着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經過思考之後,張強覺得應該把放在西南方向的軒轅龍飛的部隊和魏無忌的部隊對調一下,兩個地方的部隊很久沒有調換指揮官和拉下去休整了。

想好之後,他回到荊州府府城,就開始發佈命令,把寶中府的金麟拉去金陵府去替換魏無忌守衛金陵府,同魯國以及洪承疇率領的魯國明軍對峙。

魏無忌回中樞坐鎮,他一個最大的軍隊首領,長期離開中樞也不是辦法。

把杜歌調到寶中府讓他和賀錦配合保衛寶中府,發展寶中府。

調第11,12,野戰旅替換馬三立的第6野戰旅,魏無忌親自掌握的第三野戰旅到寶中府休整,補防。

提拔金麟帶領第11野戰旅,馬三立帶領第12野戰旅,杜歌帶領第三野戰旅,賀錦率領第6野戰旅,剩餘的一個野戰旅第十三野戰旅調往西南廣州府一帶,馬漢接任第十三野戰旅,再調鋒無羽的第二野戰旅去西南防線,鋒無羽跟隨去西南防線,主持哪裡的工作。

軒轅龍飛調往武昌府,第五野戰旅仍然跟隨而去。

阮進接任馬惟興的第八野戰旅,駐防安慶府,將軍調換,但第八野戰旅的士兵不動,駐地不動。

第九野戰旅不動,主將更換爲巴格雅魯,第三騎兵旅調往中樞金華府,由魏無忌親自掌握。

第九野戰旅旅長馬惟仁去接任第十八野戰旅,駐防漢陽府。

第二十六野戰旅從湖北戰場調離,廣東韶關去防守南明軍。

看着李定國的信箋,張強有一種英雄末路的感覺,要不是自己是穿越者,說不定比李定國更慘,也許能憑着一些模糊的記憶,幹到更加輝煌的程度,可最後在國內,國外,君臣,下屬,一系列難題下,被逼的崩潰,或者直接死亡。

穿越不是人乾的活兒,不是那個人都能一穿越就披着主角的光環,拳打腳踢的,闖出一番偉業,成爲人上人。

在一個陌生的時代,陌生的世界,活的比別人好,能完成近代世界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壯舉,或者過上好的生活。

這是張強爲自己手裡沒有多少聰明的科學人員培養人才。

總不能老讓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們需要幫手,靠他們培養一些學徒實在太慢,對華夏軍的科技發展不好,所以張強要把華夏的那些民間人才找出來,送入他們的研究院,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對兩個人進行幫助和啓發,這樣才能加快發展。

新式馬車,就是在張強的啓發下,在老的木匠和鐵匠的幫助下,製造了出來。

同時在商人夥計或者掌櫃出身的研究員的建議和推廣下迅速的進入了華夏軍的軍隊和民間的,獲得了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讓社會自己推動自己發展,張強只做一個旁觀者,引導者,要不然以他的知識結構,以他的見識,以他的歷史知識,用一百年也達不到人家別的穿越者的幾年的發展水平。

第三百九十四章 好消息啊第六十五章 抓住阮大鋮第八百六十章 混蛋邏輯第二百五十五章 鄭鴻逵的危局 晉升侯爵第七百二十四章 強大的新魯府第八百四十七章 乾淨利落的殲滅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十三章 難以適應身份的朱大典第八百三十一章 新艦新氣象第二百七十九章 白文選的感嘆第二章 奇怪的朱大典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六百一十七章 解決辦法第八十二章 氣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鄭彩末日5第八百六十六章 王玉羣的最終去向第六百二十三章 洪承疇的進攻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七百零五章 聯合第五百九十八章 兩軍相遇第八百八十章 山西州是被炮灰打下來的第五百五十章 一種外交遊戲而已第三百三十六章 燧發槍研究討論第八百四十三章 聲東擊西之計1第2377章 更迭的臣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隆武復起第六十章 生死難兩全第三百一十三章 追擊華夏軍第六百八十三章 火炮技術提升第六百三十三章 噩號連連第一百一十一章 絕地死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伏擊9第四百四十章 南明烽火21-逆轉5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七十三章 出擊方向討論第一百零五章 見駕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成棟的緬甸之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泰西人坑日本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支援第三百二十五章 驚聞噩耗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六十二章 投靠第二百六十七章 官制改革3第三百七十七章 敵人啊,你能弱一些嗎?第一百零八章 接近目標第三百五十五章 彙報第七百二十四章 強大的新魯府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多隆和田斌的遭遇戰1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四百六十八章 會鰲拜20第三百六十八章 解職七百七十五章 大清要來第九百章 以少勝多第七百六十章 瑣事煩神1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八百零四章 王國憂心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尚禮拜見第四百一十六章 南明國問題第三百七十章 推薦人才第四百九十六章 漢人的血性哪去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隆武也立國第八百一十五章 專業和業餘?第二百一十四章 約翰德波爾的夢想破滅第三百一十章 另一個戰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悠閒的張強第三百四十二章 問責第八百七十七章 就留下北海道了第七百三十章 三王子的憂慮第八百九十二章 清軍的反擊2第六百七十七章 迴歸原位第七百三十七章 損失慘重第二百零七章 讓我們試試第八百六十七章 陝甘州戰鬥收尾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八百四十二章 清軍圍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會鰲拜19第四百八十八章 暗渡陳倉2第五百零四章 動手第六百九十四章 開採問題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八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零九章 潛入第五百零六章 戰後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二百零六章 論戰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戰記敘3第六百五十九章 當上國王的日子第九十四章 追殺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戰記敘4第六百三十章 穩打穩紮的華夏軍第2373章 出人意料的世家子弟們第十七章 金華豪強尤海波第四百八十章 李過的想法第2370章 裂痕第三百零五章 唱一出空城計第八百五十章 快逃吧,還打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