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

各地守軍整編成正規軍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會兒大明除了有京遼和京東兩條鐵路,其他地方還處於交通基本靠走的階段,如果讓他們來京城集結,恐怕有些守軍過年都要在路上過了,朱慈炅想了想,還是把集結地點定在了襄陽城,那裡基本處於大明現在疆域的中心位置,從各省過去路途都差不多,只要把軍團主將派過去就行了,這樣就省卻了各路人馬大半趕路的時間。

正規軍團的編制既定,接下來就是預備兵團了,這預備兵團主要是補充戰損用的,也就是屯衛和正規軍團的中間環節,崇正朝以前大明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爲主,直接從屯衛調人,稍微操練一下差不多就能投入戰鬥了,現在可不行,如果不會開槍開炮,招過來起碼得訓練幾個月,如果是在戰時,肯定會貽誤戰機,所以朱慈炅決定組建三個預備軍團。

有了預備軍團就能先將屯衛召集起來,訓練一下火槍和火炮的基本操作,一旦正規軍團出現傷亡,馬上就能補充戰損,而且平時朝廷需要大量用人的時候,直接把預備軍團拉過去就行了,方便的很,比如賑災,比如這次西北開挖河渠。

至於預備兵團的主將,朱慈炅也想好了,就是洪承疇、左良玉和吳三桂,這三個人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將,當然,他們這個名並不是什麼好名聲,因爲他們最後都投降了滿清!

朱慈炅本來是想將他們打壓下去,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的,但這幾個人卻偏偏都有真材實料,而且現在後金都被他趕到蒙古草原去了,建朝稱帝建立滿清也只能噁心一下他而已,這三個人壓根就沒有機會展現他們軟骨頭的一面,人家又沒有犯錯誤,放着不用,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

特別是這個吳三桂,他出身於遼西將門世家,父親是原錦州總兵吳襄,他舅舅是現東瀛第一軍團主將祖大壽,按明朝的軍制,他就是積祖蔭也應該提拔爲總兵了,問題這貨不但出身好,而且還有真本事,他崇正二年參加武舉就差點奪魁,後面參加遼東的一系列大戰表現都相當突出,僅憑軍功就已經晉升爲總兵了,這麼一個根正苗紅才能出衆的將領不提拔,恐怕整個遼東一系的將領都會有意見。

現在好了,直接提拔他爲軍團主將,升到頂了,大家總該沒話說了吧!

不過這個軍團主將只是個花架子而已,不能直接參加戰鬥不說,這裝備朱慈炅也沒打算給他們配齊,就是操練一下新兵而已,配那麼多武器裝備幹什麼,每個軍團配上一萬把二四式燧發槍和一百門三一七式榴彈炮就行了,而且都是一等軍團淘汰下來的舊貨!

這三個人這輩子基本上就這樣了,預備軍團是不用參加戰鬥的,不參加戰鬥就沒法獲得軍功,沒有軍功就不能升職,讓他們在預備軍團主將的位置上終老去吧。

陸軍的編制大概就這樣定下來了,大明陸軍現在共有正規軍團十三個,預備兵團三個,總計一百六十萬人馬。

其中一等軍團有:

秦良玉統帥的禁衛軍第一軍團;

盧象升統帥的天雄軍;

曹文詔統帥的關寧軍;

二等軍團有:

孫傳庭統帥的秦軍;

滿桂統帥的遼東軍;

毛文龍統帥的東江軍;

三等軍團有:

史可法統帥的禁衛軍第二軍團;

曹文詔統帥的邊防軍第一軍團;

馬祥麟統帥的邊防軍第二軍團;

侯世祿統帥的遠征軍第一軍團;

秦翼明統帥的遠征軍第二軍團;

秦拱明統帥的定遼軍;

李明甫統帥的武威軍;

預備軍團有:

洪承疇統帥的陝西預備兵團;

左良玉統帥的山西預備兵團;

吳三桂統帥的河南預備兵團;

對各級軍團的裝備朱慈炅也做了統一的規定,具體的配置是:

一等軍團騎兵五萬,炮兵一萬,步兵四萬,配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五一八式榴彈炮、六二零式榴彈炮各二百五十門,騎兵和步兵每人配轉輪步槍一把,手雷五顆,炮兵每人配左輪手槍一把,手雷兩顆。

二等軍團騎兵三萬,炮兵一萬,步兵六萬,配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五一八式榴彈炮各三百門,騎兵每人配轉輪步槍一把,手雷五顆,步兵每人配二四式燧發槍一把,手雷五顆,炮兵每人配左輪手槍一把,手雷兩顆。

三等軍團炮兵一萬,步兵九萬,配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各四百門,步兵每人配二四式燧發槍一把,手雷五顆,炮兵每人配左輪手槍一把,手雷兩顆。

對於軍銜和軍職朱慈炅也做了統一的規定,爲圖方便省事,他很無恥的盜用了後世的軍銜體系,只是加上了明朝的品級而已。

軍團主將統稱軍團司令,軍銜都是上將,肩章都是兩槓三花,一等軍團司令爲正一品五星上將,軍帽上鑲五顆星,二等軍團司令爲從一品四星上將,三等軍團司令爲正二品三星上將,預備軍團司令爲從二品一星上將;

每個軍團分爲兩個軍,每個軍五萬人馬,主將統稱爲軍長,中將軍銜,正三品,肩章兩槓兩花;

每個軍分爲五個師,每個師一萬人馬,主將統稱爲師長,少將軍銜,正四品,肩章兩槓一花;

每個師分爲兩個團,每個團五千人馬,長官稱爲團長,上校軍銜,正五品,肩章兩槓三星;

每個團分爲五個營,每個營一千人馬,長官稱爲營長,中校軍銜,正六品,肩章兩槓兩星;

每個營分爲五個連,每個連兩百人馬,長官稱爲連長,少校軍銜,正七品,肩章兩槓一星;

每個連分爲兩個排,每個排一百人馬,長官爲排長,上尉軍銜,從七品,肩章一槓三星;

每個排分爲五個班,每個班二十,長官爲排長,中尉軍銜,正九品,肩章一槓兩星;

每個班分爲四個伍,每個伍五人,長官爲伍長,少尉軍銜,從九品,肩章一槓一星;

朱慈炅相信,大明的陸軍整編之後絕對可以稱的上是陸上霸主級的存在,只要不同時與幾個強國開戰,在陸上,大明基本上無敵!

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二卷 第十五章 增添機牀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八卷 第七十五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中)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八卷 第五章 培養海盜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