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

要問這城池怎麼修朱慈炅還真不知道,他甚至連土牆都堆不好,不過沒關係,大明有的是這方面的行家,原來的遼東軍就是這方面的翹楚,他們在孫承宗的帶領下人人都練就了一身修堡壘的本事,修起城牆來快的嚇人。

現在遼東軍遠在關寧鎮守,朱慈炅自然不可能把他們調過來,不過定遼軍就在中都鳳陽看守俘虜,把他們調過來也是一樣的,因爲定遼軍就是在遼東組建的,軍中的基層將領基本上都是原來遼東軍的老人,修個城牆對他們來說簡直比喝稀飯還簡單。

而且,中都鳳陽還有近三十萬的義軍俘虜,朱慈炅本來是想讓他們留在那裡修建開封到鳳陽的鐵路,但現在看來還是擴建京城要緊,於是朱慈炅直接頒旨,令定遼軍和武威軍火速押解中都鳳陽的所有俘虜前來京城。

這鳳陽府的武平衛到京城可有上千裡的距離,就算秦拱明和李明甫拼命趕路,估計也得半個月才能到,這麼長的時間我們的崇正皇帝朱慈炅自然不會閒着,他早就想對明軍進行全面整編了,但前幾年西北的農民起義一直沒有解決,各地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守軍,無法進行整編,現在西北終於徹底平定了,整編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明軍按建國時候的編制,總共有兩百八十萬左右,後面爲了節省開支,基本上都改成了屯衛,只留下少數邊軍在九邊鎮守,到現在這個總數少了沒有呢?朱慈炅讓孫元化查過了,一個都沒少!

這都三百多年了,爲什麼一個都沒少呢?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屯衛雖然沒有俸祿但卻不用交稅,而且土地都是朝廷無償提供的,也就是說,只要勤勞一點,養家餬口完全不是問題,所以軍戶的名額在地方上是很吃香的。明朝那會兒生育可是沒有節制的,一生就是一大堆,這個軍戶的傳承自然沒有問題,就算是哪個軍戶加絕後了,絕對有各種親戚爭破頭皮來搶這個名額,所以大明的軍戶三百多年來一直都沒有減少過,實際有沒有減少不知道,至少在賬面上是這樣的。

朱慈炅當然不可能把二百八十萬屯衛全部整編成正規軍團,那樣的話,每年的軍費開支將是天文數字,就算以他現在比搶錢還快的的賺錢速度也養不起這麼多軍隊,他準備在現有的基礎上在擴充兩個軍團,然後再組建三個預備軍團就可以了。

這擴充的兩個軍團其實就是將原來陝西、山西、河南、湖廣以及中都鳳陽等地的守軍整編一下,這些地方的守軍少則三萬,多則五萬,加起來有差不多二十五萬,反正都徵召來了,乾脆將他們整編成軍團算了,再遣散回各地當屯衛那就有點可惜了。

這二十五萬爲什麼只組建兩個軍團呢,可別忘了在南亞次大陸的邁索爾還有一個遠征軍第一軍團呢,那可是大明的一等軍團,但是現在還只有五萬人的配置,朱慈炅準備在這二十五萬人裡面選拔一下,把最精銳的五萬人挑選出來補充到遠征軍第一軍團。

剩下兩個軍團的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遠征軍第二軍團和邊防軍第二軍團,至於主將人選,他準備調秦翼明擔任遠征軍第二軍團主將,施維拉不止一次抱怨,錫蘭那邊並不太平,種下去的橡膠樹苗恐怕有被毀的危險,乾脆讓秦翼明帶遠征軍第二軍團去守兩年得了,等樹苗長大了,就沒那麼容易被毀掉了,同時對秦翼明也是一種鍛鍊,起碼能早點熟悉殖民環境。

邊防軍第一軍團的主將,朱慈炅準備提拔曹變蛟來擔任,這小子年紀是小了一點,但大明第一猛將的名頭可不是吹的,不論資歷還是戰功都足以勝任軍團長了。

至於邊防軍第二軍團的主將朱慈炅看好的是馬祥麟,夔州府那一戰直接讓朱慈炅看到了這個表舅哥的能耐,他竟然能以三萬普通守軍打得張獻忠十萬大軍抱頭鼠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至於他的忠誠,早就經過了歷史的考驗,崇禎朝他率孤軍死守襄陽,戰至彈盡糧絕,戰至手下將士傷亡殆盡,最後以身殉國,這是怎麼樣忠誠,就憑這一點他就有資格當軍團主將。

話說朱慈炅這麼重用秦良玉一家是不是有點過火了呢?要知道秦良玉已經是禁衛軍第一軍團的主將了,秦翼明和秦拱明也是軍團主將,現在又提拔他兒子當軍團主將,這一家四口足足控制了四十萬大軍,如果他們造反怎麼辦?

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歷史上她秦家所有男丁,包括她的兒子兒媳婦都爲國捐軀了,她還矢志不渝在抗擊清軍,直至遺憾終老,對國家,對民族,對大明皇帝的忠誠那是毋庸置疑的,至於有人說她是爲了維護自己土司的利益,這純屬瞎扯淡,她丈夫、兄弟、兒子、兒媳、侄子沒有一個是爲了守護土司那點利益而死的。

她的丈夫馬千乘是在爲朝廷鎮壓土司楊應龍叛亂時受了傷,然後又被太監誣陷,病死於獄中;

她的兄長秦邦屏、秦邦翰在渾河與後金血戰,爲國捐軀;

她的弟弟秦民屏在爲朝廷鎮壓奢安之亂時戰死;

她的兒子孤軍死守襄陽,爲國捐軀;

她的兒媳張鳳儀率軍追剿反賊王自用,戰死;

她的侄子秦拱明在爲朝廷鎮壓沙普之亂時戰死;

這貌似有點讓人無法理解啊,在明末那種亂世,大家都在明哲保身,他們卻前赴後繼,趕着去投胎似的爲國捐軀,這是爲了什麼呢?是什麼讓他們對國家如此忠誠?史料中零星的記載或許能解釋他們爲了什麼:

據史料記載,秦良玉的父親,忠州貢生秦葵嘗謂諸子曰:“天下將有事矣,爾曹能執干戈以爲社稷者,吾子也。”

據史料記載,她的兒子馬祥麟爲國捐軀前曾寫信曰:”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母親大人勿以兒安危爲念!“

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好!精忠報國,真吾兒!“

由此可見,秦家是有忠君愛國的傳統的,這樣一個以精忠報國爲家訓,滿門忠烈的家族都不能重用,那還有什麼人能用!

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八章 鑽牀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卷 第七章 購原料洋人當買辦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六卷 第二十二章 禽獸不如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二十章 明月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二卷 第十四章 巡視東番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六卷 第四章 全民動員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六卷 第六章 造福百姓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二十五章 驚喜不斷(四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