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

水渠流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上好的水澆田,一旦改道的話,那些高產的水澆田就會變成低產的旱地。

這就是最大的難題,也是疏浚水渠最大的阻礙,大明各縣目前的各條水渠,以及水渠流過那哪些田地,全都是官僚鄉紳們一代又一代人爭水的結果。

突然要疏浚水渠了,萬一自家的上等水澆田變成了旱地,這就要了官僚鄉紳們的命根子了。

怎麼補償,補償的是銀子還是田地,補償多少等等。

都是複雜到讓人頭疼的難題,這還不是一家兩家的田地,而是全縣的田地。

這些毛概思想的忠實崇拜者,卻讓宋士慧也開了眼界,見識了什麼叫做動員能力。

這些毛概思想崇拜者的動員能力,強大到就連朱舜和太子朱慈烺,還有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

從來沒有官僚鄉紳疏浚成功的水渠,他們不僅疏浚成功了,還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十年都不一定功成的難題。

只用了一個月。

簡直有些駭人聽聞了,這要是傳到京城,估計東林黨官員誰也不會相信。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哪裡會在意東林黨的想法,不相信纔好,這樣工業派就能繼續悶聲發大財了。

土改的這一年,也成了太子朱慈烺最忙的一年了,也是最爲充實高興的一年。

密雲縣的水渠疏浚成功,接下來就是千斤水稻的推廣,以及旱地土豆的種植了。

太子朱慈烺成爲了大明歷史上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外,第二個真正知道怎麼種田的皇帝,雖然他這個皇帝現在還只是儲君。

太子朱慈烺對於一畝地的收成,旱災年的收成,正常年份的收成,全都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甚至還知道了一畝地需要多少糧種,租借耕牛和鐵犁,採買鳥糞石等等所有的成本。

清楚的知道了老百姓一年忙到頭手裡能落下多少糧食,也清楚的知道大明老百姓被貪官污吏們壓榨到了什麼地步。

太子朱慈烺對百姓疾苦從內到外有了極其深刻的認知,下定了決心,以後絕對不能對老百姓有任何加派。

這便是朱舜要讓太子朱慈烺親自參與土改的良苦用心,就是讓他成爲真正知道民間疾苦的皇帝,而不是何不食肉靡。

朱舜和太子朱慈烺疏浚土地的一個月時間裡,四大晉商之一的王家用極低的價銀,把順天府各個官倉用來賑濟村民的糧食,全部倒賣一空。

官倉裡的糧食被賣了,全被東林黨官員換成了沙土石子,至於是用來賑濟災民還是給邊軍的糧食,他們纔不管那麼多。

只要能把銀子撈到手,別說是官倉的糧食了,就是軍糧年東林黨也敢倒賣,換來了大筆的銀子。

因爲借用了打壓太子朱慈烺和工業派的名義,王家用了一個極低的價銀,低到了王家掌舵人王大宇這段時間整天笑到合不攏嘴。

四大晉商之一王家的糧倉,所有的糧倉全都貯存滿了,又新建了七八座大糧倉,這才把糧食全部貯存起來。

與此同時,祖大壽麾下的劉澤洪,也以滿桂的名義寫了一封書信送到了麪粉宋家。

說是山海關現在很缺糧食,希望麪粉宋家能夠賣給山海關一批糧食,糧食的數目剛好耗空了宋家磨坊的庫存。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劉洪澤甚至不惜燒了山海關的幾個糧庫,嫁禍給了滿清。

這封書信也就成了事實,山海關現如今是真的缺糧食了,不過寫信的人是劉澤洪罷了。

主持宋家產業的宋應升,那可是工業派戰略處大才之一,立即對書信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開春以前,山海關剛從宋家磨坊拉走了一批土豆麪粉,價銀方面不用說了,全是以成本價賣給了山海關。

押送土豆麪粉的還是曹文詔,以曹文詔和曹家軍的驍勇善戰,這一路肯定不會出什麼問題。

這麼說來的話,山海關應該不會缺糧食了,一定是有別的原因。

宋應升放下手裡的毛筆,停下書寫給曹文詔一些戰略的建議,曹文詔自從離開大淩河堡以後,就像一隻沒了枷鎖的猛虎。

還在爲攻下大淩河堡而高興的滿清貝勒貝子們,不知道釋放了一位怎樣的凶神,要不了多久也就要自食惡果了。

曹文詔最擅長的戰法,是如同冠軍侯霍去病的那般飄忽不定讓人永遠也摸不着頭髮的戰法,守在大淩河堡反倒是成了他的枷鎖。

當初皇太極那麼快的從山海關撤離,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工業之城火炮的威力,還有一個不爲人知的原因。

那就是曹文詔離開大淩河堡以後,並沒有撤往大明,膽子大到帶上八百人就敢進攻滿清的盛京。

皇太極聽說曹文詔去進攻盛京了,再加上工業之城那邊傳來幾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也就不遲疑了立即撤退了。

曹文詔押送完糧草,再次帶着從曹家軍挑選出來的八百精銳消失在了大明邊關,前往了號稱是滿清糧倉的貝海兒湖。

宋應升經過這些年的不斷讀書,腦子裡已經有了世界觀,就給曹文詔謀劃了一條聯盟沙俄進攻滿清的戰略建議。

不過現在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辦,宋應升叫來了一名廉政署的賬房:“你去查查東林黨和晉商最近有什麼大的動靜。”

一天後。

廉政署賬房滿臉焦急的推開了木門,急切的說道:“宋先生不好了,晉商又要趁着今年的大旱開始囤積居奇了。”

“囤積居奇。”宋應升唸叨了兩句,深思了很久,心裡大致明白了,東林黨和晉商這次是要藉助旱災破壞密雲縣的土改。

宋應升立即手書了一封書信,讓一名殘疾邊軍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密雲縣,送到工業侯的手裡。

朱舜收到這封書信的時候,正站在攔河大壩上,望着煙波浩渺的水庫放鬆心情。

太子朱慈烺、顧炎武、閻應元等人也都在這裡,

這段時間太子朱慈烺等人只要累了,就會來這裡觀賞魚米之鄉的風光。

密雲水庫也成了他們放鬆心情的最好去處。

朱舜看完手裡的書信,交給了身邊的太子朱慈郎,忍不住笑了:“東林黨和晉商這一次要藉助旱災,又要狠狠的坑咱們一把了。”

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七十七章 新式學堂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變成實業階層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夠了第五百零四章 京師大學堂開始豐收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二百五十章 國運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議大淩河堡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四百一十三章 步炮協同的開始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一百一十四章 黃永發的算計第五百二十六章 呂布和關羽第五百一十九章 踏在中原大地上的八旗兵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醫學院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五百四十五章 全部殺光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三百八十九章 實彈測試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澆鑄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着被彈劾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一百七十五章 改變曹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