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

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砂子構成。

朱氏水泥廠裡的圓窯,利用倉庫儲備的原料,正在晝夜不停的燒製水泥。

石子的問題也好解決,石膏、黏土、石灰石的爆破,會產生伴生礦石頭,只要利用三座礦石蒸汽廠房的蒸汽錘,破碎成石子就可以了。

砂子的生產就困難了,需要120~300目的超細粉碎機。

現在連蒸汽錘的影子都沒見到,更不要說這種更爲精密的超細粉碎機了,以現在的人才厚度,暫時還實現不了,只能等到以後了。

就算是現在有了超細粉碎機,朱舜也不會捨近求遠的去自己加工。

還停留在小農經濟時代的大明,對於朱舜來說就是一個遍地是寶的寶庫,很多工業時代昂貴的原料,在大明就是扔在地上白撿。

砂子分爲山砂,河砂,海砂。

山砂需要利用工業機械進行加工,河砂和海砂遍地都是,尤其是海邊,成片成片的堆在那裡,都堆了不知道幾千年了。

整個大海的砂子都是朱舜的!

朱舜可以利用京杭大運河的漕運,派遣一艘艘平沙船去海邊白撿就行了,想要多少有多少。

不過海砂要使用篩網分級,分成三個等級,也算是對海砂進行了初級加工了。

混凝土要想真正的堅不可摧,還需要在裡面加上鋼筋,不過以大明的冶煉水平,鋼鐵的產量很低,暫時還用不起鋼筋,只能用熟鐵替代了。

使用熟鐵,成本同樣還是很高,朱舜又不需要建造多高的宮殿,混凝土已經足夠了。

冶煉問題也不能不解決,朱舜現在是分身乏術,只能想辦法再招收一名世界級天才,扛起冶金體系了。

不過倒是可以利用竹砼技術。

朱舜清楚的記得,二戰期間,缺少鋼鐵的小鬼子就是利用竹砼技術大搞基建,直到現代也有很多建築使用優點多多的竹砼技術。

朱舜坐在朱氏水泥廠的正堂裡,想着讓楊百歲建立竹砼技術的課題,宋老太爺走了進來。

宋老太爺身後還跟着一名鄉紳,一身標準的盤領衣東坡帽打扮,相貌也很普通,看不出這名鄉紳的脾性。

相由心生,很多人的長相和他的脾性有一定的關係。

脾性兇悍的楊禿子,滿臉的兇相。

脾氣溫和的宋應升,滿臉的善相。

鄉紳邁過門檻走進正堂,拱了拱道:“在下黃宗堯,通州衙門六房之首的戶房掌案。”

朱舜知道戶房一般是六房衙門之首,面前的這個黃掌案,應該可以說是通州胥吏之首了。

朱氏水泥廠要想紮根在通州,少不了和他接觸,與他交好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交好知州。

本地屬州的知州只是個外來戶,胥吏卻是通州關係冗雜的鄉紳,六房之首的黃掌案家裡更是通州數一數二的鄉紳。

石料解運,新式學堂的招生,隨着工人增多出現的獄訟,以及票案,都要仰仗這位黃掌案的照拂。

朱舜給宋老太爺倒了一杯清茶,也給黃掌案倒了一杯:“掌案請。”

黃掌案接過來自己的茶杯,瞧了一眼,竟是汝窯出產的青花茶杯,而不是私窯瓷器。

早就聽說新式機械是寶源局,看到這隻汝窯青花茶杯,黃掌案心裡有了底。

三人也不說話,坐在官帽椅上一杯一杯的喝茶,火候差不多了,黃掌案主動開口道:“在下這次過來,是想和朱大使商量一件事。”

來了。

朱舜放下了手裡的茶杯,知道這人應該是要做出決定了,今天能夠親自過來,看來沒能抵禦新式機械的誘惑。

黃掌案頓了頓繼續說道:“在下手裡有一處生產瓷器的私窯,準備採買朱大使的黏土,不知道價錢方面能否給些情面。”

黃掌案的這句話完全出乎了朱舜的預料,不買新式機械,買一堆隨處可見的泥土。

朱舜想了想,很快就明白了黃掌案的意圖,心裡忍不住感嘆了一句,到底是六房胥吏之首,心計果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旁人都在關注新式機械,他卻看出了這些蒸汽工廠的最大優勢。

量產化,廉價化。

瓷器的燒製,主要使用的就是黏土,價格高昂的原因在於原料的開採,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畜力。

蒸汽化生產的黏土,原料的成本降低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幾乎可以說上一句無本買賣。

畢竟,黏土就是泥土,在大明的分佈多到了遍地都是。

黃掌案買走蒸汽工廠的黏土,節約了大量的成本,完全可以把私窯生產的瓷器,賣到一個低廉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細瓷的市價,基本上都保持在一分銀子十隻,黃掌案完全賣到一分銀子二十隻。

價錢低了十成,還比普通瓷器作坊掙的銀子要多上很多。

倘若這種廉價的瓷器流入市面,只要數量足夠多,幾乎瞬間就能摧毀北直隸的瓷器作坊。

這其中的利潤甚至都要超過飛梭織布機,還不用得罪東林黨,黃掌案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朱舜準備同意這件事,不僅同意,還會全力支持黃掌案。

不想得罪東林黨?

黃掌案太低估工業魔改的同化能力了,等到黃掌案的私窯擴張到一定地步,就和黏土蒸汽工廠徹底捆綁在一起了。

只有黏土蒸汽工廠才能提供大量的廉價黏土,沒有黏土蒸汽工廠,黃掌案的私窯瓷器,價錢又會和以前沒什麼兩樣,失去了最大的優勢。

命脈就握在朱舜手裡了。

黃掌案接下來的話,讓朱舜徹底放心了:“有了廉價的瓷器,不是想賣就能賣出去,瓷器涉及了很多大人物的利益。”

“以在下的實力,目前還吃不下這麼大的一座銀山,希望大使幫忙引見興安伯公子。”

新寧伯的主要家產是官帽椅八仙桌這些傢俱,興安伯的主要產業,便是瓷器生意。

只不過這兩年瓷器作坊的越來越不景氣,被東林黨和晉商聯手打壓的幾乎要破落了。

朱舜聽到黃掌案要買黏土,首先就想到了興安伯,通過廉價的黏土,救活興安伯手裡的瓷器作坊。

礦石蒸汽工廠和新的水泥廠,已經開始建造了,朱舜可以放心回京城了:“黃掌案如果有時間,今天跟我去一趟京城。”

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五百零六章 大明科技人才的翻身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五十九章 挑選鋪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一百章 飛梭織布機的徹底完成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軍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百七十一章 雜交水稻的畝產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始做實驗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裡實業家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個之父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一百五十章 朱氏水泥廠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九十二章 爆發瘟疫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舜是我大哥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631.第627章 蓄熱室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燒水泥第一百八十九章 開始羞辱東林黨六百零五章 成立各大學院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體系第四百零五章 囂張的逃兵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二百三十七章 礦石工廠對興安伯的影響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二十六章 嚇退滿清第五百七十二章 貳臣傳再次去掉一個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清攻打山海關的方法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四十六章 賣田賣地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業革命對於大明的初步影響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