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明勳宗

第452章 明勳宗

陳景恪就將勳章的大致情況講了一遍。

其實他也沒研究過這玩意兒,並不知道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只知道一個大概。

“……勳章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常設勳章,一種是特定勳章。”

“常設勳章就是固定的幾種,按照貢獻大小分爲一二三級,類似於軍隊的幾級功勳。”

“對國家、社會、族羣做出傑出貢獻之人,可以頒發相應的勳章。”

“還有一類是針對特定事件,對所有參與人員頒發的紀念性勳章,只此一次以後不會再頒發。”

“比如這次東南賑災,就可以製作特定勳章,頒發給所有人。”

“賑災過程中立下功勞的人,可以頒發常設勳章。”

“特定勳章可以不用給予特權,就是紀念性質。”

“常設勳章就要有特權了,比如最低一級的勳章可以見官不拜。”

“最高級的勳章可以獲得俸祿,逢年過節朝廷要給予獎賞,還要能惠及家人等等。”

老朱自然能看到勳章的積極意義,對此非常感興趣,但他也有自己的顧慮。

“就怕後世子孫不屑,亂髮勳章導致制度敗壞。”

陳景恪說道:“真要出了不肖子孫,就算沒有勳章,制度該敗壞還是會敗壞。”

“咱們不能因噎廢食,至少目前它是有大用的。”

老朱點點頭說道:“言之有理,勳章的事情你和雄英商量着來吧。”

“先拿東南救災之事做個實驗,看看實際效果,常設勳章的事情先不急。”

見他答應,陳景恪非常高興,立即找到朱雄英商議此事。

還將前世常見的勳章設計圖案畫出來,給他提供參考。

哪知,朱雄英對此也非常積極,興致勃勃的畫了十來種造型。

你還別說,每一樣造型都挺美觀,還有意義。

但陳景恪總覺得哪裡不對,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好傢伙莫非你想當勳宗?

一想到明勳宗這個諡號,陳景恪就有些繃不住。

玩笑歸玩笑,兩人合計了半天,最終還是選擇了最樸實無華的圓形,整體以黃銅爲材質。。

正面圖案則採用了大禹治水的典故。

大禹頭戴蓑笠手拿鋤頭,身後是一羣奮戰的勇士,衆人的腳下踩着的是洶涌的波濤。

背面有一行小字,黃曆四零九零年建章五年,東南抗洪云云。

作爲圖案的主要設計者,朱雄英自然是非常滿意。

陳景恪也覺得非常具有意義。

畢竟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大明派軍隊賑災,也是開歷史先河。

用這個圖案,具有多重意義。

最終圖案呈送朱元璋,他自然也沒有異議,就下旨着工部趕製。

等抗災的將士們歸來,就舉行授勳儀式。

——

很快,大明週報的加刊再次發行。

這一期只有一篇文章,就是朱元璋親筆寫的訃告,對犧牲將士們進行表彰。

並再次強調了對他們的封賞,一律按斬首十級計算。

賞賜之類的,一併送往其家中。

同時還決定,要在東南修碑,以紀念此次事件。

所有犧牲將士們的名字,都將被刻在碑上。

接下來就是犧牲的一百六十四名將士們的名字、籍貫、生平事蹟等等。

可以說,這一期報紙就是一個特殊的訃告。

面向天下人的訃告。

有人不以爲然,認爲那些人救災確實有功,可也不值得朝廷如此高規格的對待。

今日報紙上發訃告,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情,還要不要發?

打仗犧牲了,要不要發?

如果不發,戰死沙場的將士們,會不會有意見?

但這些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了朝廷的目的,認爲高規格對待樹立規矩,是有必要的。

尤其是民間,對這份訃告更是非常的認同。

關鍵是,他們從訃告裡看到了不一樣的信息。

原來大明的軍隊不只是能殺人,真的還能用來救人。

對於犧牲將士們,充滿了感激,主動傳播他們的事蹟。

不少人採購了煙花爆竹紙錢一類的祭祀物品,在十字路口進行遙祭。

犧牲將士的家人,也受到了鄉鄰的稱讚。

官吏是最能體察上意的,他們也立即出動,去慰問犧牲將士的家人,並在經濟上給予了一定獎勵。

當這種情況傳到其他軍隊的耳朵裡,全軍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

就是去救個災,危險比上陣殺敵小多了。

可是卻受到了上下的一致讚賞,享受到了無與倫比的榮譽。

換成誰不羨慕啊。

尤其是他們得到的,還是朝廷給的‘加料版’信息。

其中就有,百姓如何感激神機營將士們,神機營的人在東南是多麼受歡迎等等。

這更是讓大家感到羨慕了。

什麼感激歡迎,自從當兵之後就和他們沒關係了。

百姓見了他們,都是遠遠躲開。

有些過分的,直接喊丘八來了快跑。

這種萬民愛戴的感覺,他們從來沒有過。

不過神機營賑災以及朝廷的相關宣傳,還是讓他們享受到了一定的好處。

百姓見他們雖然還是很畏懼,可不再如避蛇蠍。

也沒有人再喊‘丘八’這樣帶有侮辱性的稱呼了。

將士們終於體會到了,護民的好處。

對於以前無法理解的思政課,也有了新的體會。

不少將士開始鼓動自己的上級,讓他們主動請求去災區。

我們也要享受這樣的待遇。

封賞不封賞的不重要,主要是我們也想體會一下被萬民擁戴的感覺。

但很顯然,朝廷並沒有讓他們去賑災的打算。

只是加強了相應的思想教育,讓將士們熟悉護民的概念。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實際上很多將士對此依然不以爲然。

其中以將領居多。

我們當兵就是爲了上陣殺敵,這纔是軍隊的職責。

什麼護民,什麼萬民感激……有什麼用?

抗險救民就是不務正業。

而且這麼做也會增加將領的危險性。

百姓都感激你,咋地你想造反啊?

不過撫慰使體系是朱雄英親自負責,大家都不想得罪未來的皇帝。

而且老朱重新掌權,將士們知道他的手腕,不敢陽奉陰違。

在軍中的宣傳,總體上還是比較順利的。

——

當這份訃告版報紙傳到神機營,將士們沸騰了。

少數還心存不滿的人,也徹底沒了意見。

在華夏這個傳承有序,講究生前身後名的族羣,‘名’在大家心目中實在太重要了。

就算大字不識一個的老百姓,都知道名的重要性。

和別人交朋友、結親之前,也會先打聽一下對方的名聲。

當救民就是‘大義’,且能獲得‘名’的時候,意義就不一樣了。

雖然這種思想,依然難逃‘名利’二字,可陳景恪最初的目的還是達成了。

百姓對軍隊有了新的認識,而軍隊也正逐漸接受救災護民的職責。

災難總歸會過去,又過了十餘天,大面積暴雨結束,洪水逐漸消退。

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不過神機營的任務依然沒有結束,他們要帶領當地青壯,抓緊時間對江河決口進行填堵。

以防止後續還有災害。

朝廷心頭那根繃着的弦也終於鬆了下來,接着就是賑災和安民。

糧食好說,大明不缺糧。

只是災難來的太突然,來不及調撥。

現在災情過去,糧食也陸續送到,基本不用擔心百姓捱餓。

真正困難的是災後重建。

如此大面積的受災,不知道多少房屋被沖毀,重建工作將會變得非常龐大。

換成之前的朝代,重建是百姓自己的事情。

大家各自回戶籍地,自己想辦法修房子,重新修繕被沖毀的土地。

沒錢?

可以把地賣給大戶啊,不就有錢了嗎。

地賣光了錢還是不夠?

賣兒賣女啊,實在不行賣自己。

這也是爲何,天災是百姓的地獄,卻是大戶的天堂。

大明不會放任不管。

可如此大面積的重建,朝廷又如何能管得過來?

於是陳景恪提出了三條建議:

“其一,爲防止土地兼併,兩年內禁止災區土地買賣,一旦發現從重處罰。”

這條建議一出,幾位內閣學士都有意見了。

尚羲韶說道:“我知道安平侯是爲百姓長遠計,可如此一刀切恐會影響正常交易。”

“況且,災後重建需要錢財,如果不許百姓出售土地,那就是逼着他們賣兒賣女。”

其他幾位內閣學士也都是一樣的看法。

還有句話他們沒說,此舉還會得罪地方大戶。

到時候他們阻撓重建工作,就更麻煩了。

說白了,他們還是無法擺脫舊有的思想,認爲治理百姓離不開士紳大戶的幫助。

大家都是老狐狸,大家自然都能明白他們的想法。

不過陳景恪也知道,他的顧慮確實有道理。

雖然朝廷設置的鄉令等官職,可地方士紳大戶,依然擁有極強的話語權。

這是實際情況,必須要遵守。

所以他也沒有直接反駁,而是含笑道:“尚學士莫急,且聽我說完。”

“我的第二條建議就是,金鈔局向災區百姓發放無息貸款。”

“不需要太多,還款週期爲五年。”

衆人都不禁楞了一下。

金鈔局直接借錢給百姓,說白了就是由國家發放貸款給百姓。

這不禁讓他們想起了王安石的青苗法。

不過很明顯,金鈔局房貸和青苗法完全不同。

青苗法最終還是要依賴地方衙門去執行,最終結果就變成了強行攤派。

衙門開始變着花樣的提高稅率,最後變成了官方放高利貸。

這不禁讓衆人擔憂,金鈔局放貸會不會演變成第二個青苗法?

還不等他們將疑問說出來,就聽邱廣安擊掌嘆道:

“妙,實在是妙啊。”

尚羲韶不禁問道:“敢問妙在何處?邱學士豈不聞青苗法乎?”

邱廣安笑道:“我就知道,諸位肯定想到了青苗法。”

“然陳侯此法看似與青苗法相似,實則完全不同。”

尚羲韶問道:“哦?有何不同?”

衆人都向他看來,想聽聽他有什麼見解。

就連朱元璋都不例外,他剛開始聽到金鈔局放貸給百姓,也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青苗法。

心裡擔憂會不會釀成禍患。

邱廣安解釋道:“王公變法首先不得人,他的青苗法雖好,然執行依然要仰仗地方衙門。”

“這些衙門的官吏本就反對變法,自然變着花樣的破壞新法。”

“最終讓良法變成了害民之法。”

“大明不同,我們有金鈔局,可以不依賴地方衙門放貸。”

“這就能讓百姓少遭受一層盤剝。”

“其二,金鈔局本就承擔着向工商業放貸的任務,他們對這方面業務非常熟練。”

“能更好的執行這個任務。”

這是之前扶持工商業發展時候制定的政策,金鈔局向工商業住發放小額貸款。

雖然存在着很多灰色交易,但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其三,金鈔局放貸,相當於是搶了貪官污吏和地方大戶的好處。”

“他們必然會盯着金鈔局,真出現私下放高利貸之事,他們會積極舉報的。”

王祁反駁道:“如果金鈔局和地方衙門、士紳勾結呢?”

邱廣安不慌不忙的說道:“大家不要忘了稅務稽查司,他們可巴不得那些人在錢財上出點問題,好下手查抄。”

聽到稅務稽查司這個名字,衆人都有些頭皮發麻。

就連他們這些內閣學士,都很忌憚這個部門。

關鍵是,稅務稽查司獨立運作,只對皇帝負責。

人事任命之類的,都是皇帝親自過問。

因此,那些人才有恃無恐,查起偷稅漏稅真是不要命一樣。

如果金鈔局真的敢勾結地方衙門和士紳放高利貸,就先要過稅務稽查司那一關。

“就算他們收買了稅務稽查司,還有錦衣衛和巡察御史……”

“這是針對災區百姓特定的借貸,只此一次,比較容易監管。”

“朝廷可以派遣錦衣衛、巡察御史等去監管。”

“誰要是真敢私下放高利貸盤剝百姓,很容易就能被查出來。”

“這麼多監察手段,總有一個能生效。”

只要有一個能生效,那後面就不用說了,不知道多少家戶口本要被清空。

這時邱廣安又說道:“其實陳侯此策真正高明之處不在這裡,而是藉此機會促進內循環建設。”

接着他解釋道:“以前是地方官不懂也好,還是他們阻撓也罷,在很多地方基建工作進展都不順利。”

“現在東南數省大面積遭災,幾乎相當於推倒重建。”

“朝廷令金鈔局釋放無息借貸,相當於將錢財投入到了東南。”

“正所謂白紙上好作畫。”

“現在有錢有人,正好推行基建計劃,促進內循環建設。”

末了,邱廣安說道:“陳侯,不知我說的可對?”

陳景恪笑道:“邱尚書高明。”

衆人心中吐槽,高明個錘錘。

如果他能說出一兩條,那肯定是他想到的。

現在他說的如此詳細,那只有一個可能,你倆事先商量好的,在這唱雙簧呢。

事實上確實如此,這件事情陳景恪也是先問過邱廣安可行性,才提出來的。

畢竟邱廣安是戶部尚書入閣的,對金鈔局、計官體系有着極深的瞭解和影響力。

不過聽完這番解釋,衆人也終於認同了陳景恪的建議。

真要這麼操作,確實非常具有可行性。

老朱也不禁點頭,賑災加基建同時進行。

這個計劃比放任百姓自生自滅,要好太多了。

這時,陳景恪又補充了一條:“如此大規模的基建,必然會導致物價飛漲。”

“爲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朝廷可以提前做出佈置。”

“告訴天下的商人,運送重建所需的材料去災區,可以得到相應的批條。”

“拿着批條可以購買食鹽、玻璃、蜀錦、蘇繡等商品。”

衆人不禁再次點頭,這些產品都是遠銷海內外,供不應求。

玻璃就不說了,蘇湘粵蜀四大名繡,運送到西洋價格翻十倍。

運送到極西諸國,需要用等重的黃金購買。

這些商品大頭在朝廷手裡,剩下的一小部分,也被幾大家族把持。

流到外面的十不足一。

朝廷真要這麼做,會有大批的商人,運送建材去災區。

物價會漲這是肯定的,但絕不會漲的太離譜。

之後衆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最終達成了一致意見,此法可行。

而且李善長還提出了一個建議,可以趁此機會將一部分受災百姓,分散安置在藩屬國。

如此既可以減輕重建的壓力,又能幫各藩屬國增加人口。

對這個建議,衆人自然也是認可的。

從宋朝開始,南方人口就超過了北方。

元朝之後北方人口更是百不餘一,整個河南才只有百萬人口,其荒涼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大明建立後,對人口密度進行了重新調配。

可南方人口依然遠多於北方。

趁這次災難再遷走一部分,完全是可以的。

滿足了藩屬國對人口的需求,緩解了重建的壓力,也緩解了南方人口壓力。

可以說一舉多得。

自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會議的末尾,陳景恪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勳章。

羣臣早就知道朝廷的真實目的,自然不會反對。

於是,一場迎接迎接將士們凱旋的儀式,悄無聲息的籌備起來。

與此同時,在誰都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下,蔣𤩽送走了家人,遣散了所有家丁。

然後毅然決然的進入了幹清宮。

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454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着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300章 閃電戰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45章 葬禮?秀場!107.第107章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418章 死亡名單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487章 合縱連橫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87.第87章 病之源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253章 帝國時代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第449章 舉世震驚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298章 無題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407章 蠹蟲傳168.第167章 吾死,汝等自爲之。第405章 操控輿論第355章 公平交易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474章 水無常形201.第200章 稅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76章 老朱親自斟茶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490章 無題第435章 這是未來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485章 將相之才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100.第100章 廷議第25章 明心志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100.第100章 廷議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444章 禍不單行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209.第208章 無題第386章 分封的深層次謀算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408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274章 團隊力量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第390章 太子長子第367章 你們準備好錢了嗎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251章 新的課題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418章 死亡名單第454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着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218.第217章 無題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239章 下次一定86.第86章 我能治啊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354章 無題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401章 這個鍋必須要有人背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