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勳章

第451章 勳章

深夜,幹清宮。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卷宗臉色鐵青。

本來他退位之後,已經搬離幹清宮。

只是朱標情知自己不可能再執掌皇權,甦醒後不久,就執意搬出了幹清宮。

朱元璋雖然很不情願,但爲了方便處理政務,還是再次入住此地。

洪武大帝的精力有多充沛,前世已經證實過的。

自打他搬過來,每天晚上幹清宮的燭火都要亮到二更末。

但像今天這樣,三更都快過完了還沒歇息,也屬實罕見。

內侍也全部被攆了出去,只有蔣𤩽一人伺候在身旁。

房間靜悄悄的,只有朱元璋翻動卷宗的聲音。

過了許久,老朱突然說道:“蔣𤩽,你怕死嗎?”

蔣𤩽毫不猶豫的回答:“不怕,臣就是賤命一條,幸得陛下恩寵方有今日的榮華富貴……唯有以死相報。”

朱元璋不置可否,指了指手裡的卷宗,說道:

“那如果咱讓你去查此事呢?”

蔣𤩽的眼睛裡,難以控制的流露出忌憚之色,遲疑着沒敢回答。

朱元璋嘲弄的道:“你還是怕了。”

蔣𤩽臉色浮出屈辱之色,下跪說道:“臣不是怕死,實在是對方勢大,臣怕連累家人。”

老朱面露釋然之色,說道:“是咱誤會你了,起來吧。”

蔣𤩽並沒有起身,而是說道:“這大明是陛下的,只要您想做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若您真的決心要動他們,臣甘爲馬前卒。”

老朱反問道:“不怕家人遭殃了?”

蔣𤩽面色悲傷的回道:“怕,但他們享受了朝廷的恩德,理當爲朝廷犧牲。”

老朱很是滿意這個回答,說道:“很好,不過咱也不能真的不顧你家人的死活。”

“過幾日會有一批物資送往燕國,讓你的家人一起過去吧。”

“咱會吩咐高熾,隱瞞你家人的來歷,並在王府爲他們安排一個體面的工作。”

“他的人品和能力你是知道的,應該信得過他。”

蔣𤩽‘咚咚咚’磕了三個頭,說道:

“謝陛下,臣死而無憾。”

朱元璋起身親自將他攙扶起來,說道:

“這幾日就不要來宮裡了,好好陪陪家人,享一享天倫之樂。”

“等送走家人,再來宮裡見我。”

蔣𤩽起身說道:“臣告退。”

目送他離開,朱元璋露出一絲冷笑:

“當年咱讓天地變了顏色,今日就再爲這天下換一換心。”

——

最新一期的大明週報,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全國各地。

還有一部分,被送往各軍。

其中一支錦衣衛,快馬加鞭追上神機營,將報紙送到了徐允恭手裡。

他看過之後,再次感受到了朝廷的決心。

同時也鬆了口氣,做思想工作的教材,有了。

作爲全軍統帥,他一直在關注將士們的心理變化。

因爲按照軍功計算的緣故,將士們對此行並不反感。

畢竟打仗是軍功,救災也是軍功,而且危險性還更小。

何樂而不爲呢。

可是大家之所以願意,不是因爲什麼族羣大義,而是軍功。

這已經偏離了陳景恪和朱雄英最初的計劃。

換成一般的將領,肯定不會管那麼多。

只要我任務完成就好,管下面人怎麼想的呢。

然而他的身份不一樣,太子妃的親兄長,和陳景恪、朱雄英又私交甚密。

他想要儘可能的配合兩人的計劃。

他了解陳景恪和朱雄英的真實用意,灌輸大義思想。

救民護民是軍隊的職責,軍功只是他們行大義的獎賞。

只是現在的情況,明顯已經跑偏了。

大家眼裡只有軍功,沒人在乎什麼大義不大義的。

同樣是救災,光有軍功沒有大義,和舊軍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今天他們能爲了軍功救民,明天就能爲了軍功害民。

熟知詳情的他,也一直在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

數次找撫慰使們開會,讓他們將這一點傳達給將士們。

但他只是個將領,並不是玩意識形態的大學者,不懂如何做思想工作。

撫慰使們比他也好不了多少,雖然他們一直都是負責思想工作,但也只會照本宣科。

接到徐允恭的命令,他們的做法很簡單,把之前上面發給他們的教材拿出來,讀給將士們聽。

要知道,這些教材主要是用來培養他們忠君愛國的,護民方面的內容並不多。

最多也就是大家都是百姓出身,要愛護百姓,不能劫掠百姓。

別的就沒有了。

用這種教材做思想工作,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忠君愛國這一塊,大家確實挺明白的,可護民這一塊依然沒什麼人在乎。

徐允恭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明週報的到來,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且,陳景恪讓人不辭勞苦,將報紙送過來,目的不就是用來給將士們做思想工作嗎。

於是下令,將報紙送到各撫慰使手裡,讓他們讀給全軍將士們聽。

務必要讓他們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

事實上,撫慰使們也在頭疼。

護民是軍隊應該做的?還要讓將士們都明白其中深意?

什麼和什麼啊都是。

軍隊不都是忠君愛國、開疆拓土嗎?

護民愛民那是衙門的事情,和我們有啥關係?

不過官大一級壓死人,徐允恭的命令他們自然不敢違逆,只能硬着頭皮上。

結果可想而知。

現在上面給了教材,讓他們都鬆了口氣。

繼而好奇心就起來了,他們很想知道,朝廷到底是什麼意思。

打開報紙一看,所有人都震驚了。

原來朝廷是這個打算,原來……軍隊還能這樣。

雖然他們水平不高,可畢竟是搞思想工作的,在很多事情上的敏感度是要超過常人的。

自然能明白朝廷這種改變的意義有多大。

但能明白,不代表就能理解。

軍隊自古以來就是用來打仗的,你們這麼搞不是不務正業嗎?

冒那麼大險,花那麼大的代價,值得嗎?

只是值不值得並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作爲軍人他們要做的就是傳達上面的意思,然後去執行。

所以,在拿到報紙之後,他們立即就展開了全新的思想工作。

至於效果嗎……

只能說,有,但不多。

大家聽了,但基本沒當一回事兒。

對此,徐允恭也有些無奈,只能寫信將此事告訴陳景恪。

不過很快他就沒工夫操心這個了。

運兵船順流直下,很快就到達了應天府。

在這裡他們感受到一股截然不同的氛圍,緊張。

鄉野道路上,到處都是災民,拖家帶口向着應天府而去。

面對這些災民,徐允恭也不敢掉以輕心,他太清楚後果了。

連應天府都出現大批災民,更遑論其他地方了。

他都沒有下船,只是在船上會見了應天府的官吏,詳細瞭解了東南受災情況。

畢竟應天府處在長江南岸,能更快的瞭解東南災情。

得到詳細情報後,他按照災情輕重,對部下將士進行了分配。

然後全軍順流而下,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當神機營到達的時候,當地官吏其實也非常緊張。

一開始還以爲朝廷是怕災民造反,纔派人過來的。

等明白神機營的目的,有多震驚可想而知。

但比起其他地方的人,在震驚之後就是狂喜。

災禍到來,他們也想做點什麼。

可面對這種天災,他們人手實在有限,能做的不多。

軍隊到來就不一樣了,首先能保證災民不會作亂。

其次軍隊人多力量大,如果真的投入到救災中去,能做的就太多了。

所以,當他們得知神機營的目的,紛紛給予了支持。

從不多的人手裡面,抽取了一支精幹力量,配合神機營的工作。

有了當地官吏的引導,神機營的將士們,很快就投入到救災中去。

見到軍隊到來,災民都惶恐不已,以爲是朝廷來驅趕他們的。

不怪他們會這麼想。

歷朝歷代莫不如此。

災民在朝廷眼裡就不算人,而是麻煩。

比起賑濟,更需要的是提防造反。

不過很快災民就發現,和他們想的不一樣。

這支軍隊並沒有驅趕他們,反而引導他們前往安全的地方,幫他們建立的安置點。

還教他們防疫知識,減少不必要的病痛。

這還不算完,等他們得知還有災民被困,立即前去營救。

一開始大家自然不信,以爲就是做做樣子。

可當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安置點,述說着自己是如何被救,所有災民都信了。

這支軍隊真的是來救他們的。

然後……將士們察覺到災民對他們的態度變了。

從原本的畏懼,變成了愛戴擁護。

原本見到他們,老遠就避開的百姓,現在見到他們紛紛圍上來表達感激之情。

各種逃難時候攜帶出來的一點物資,比如魚乾、肉乾、窩窩頭之類的,拼命往他們手裡塞。

不要都不行。

還有很多大爺大娘,拉着他們的手述說自己家的情況。

什麼我也有個兒子和你一般大如何如何。

試圖給他說親的人,那就更多了。

很多大膽的小姑娘,主動向他們眉目傳情。

將士們哪受到過這種待遇,既興奮又茫然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報紙上的內容,情不自禁的浮現在腦海裡。

之前無法理解,當做笑話聽的話,此刻卻是那麼的道理。

軍隊來自於民,是民的一部分,就要守護萬民。

簡直就是真理。

太上皇果然英明神武,早早的就發現了這一點,難怪他老人家能得天下。

百姓的愛戴,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也讓將士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從原本的爲了軍功救災,變成了爲守護百姓而戰。

他們開始主動深入危險的地方,去搜救百姓。

於是,傷亡出現了……

——

京城。

陳景恪也沒有閒着,始終在關注着東南災情。

徐允恭的信他收到了,對於將士們反應平平之事,他並不擔心。

口頭說教能起到的效果確實不大。

等到了災情,親身感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他們自然會明白一切。

這也是他爲何堅持讓神機營去災區的最大原因。

目前他主要工作,就是着手安排糧食調運工作。

大明不缺糧食,缺的是高效的運輸糧食的手段。

能通船的地方還好,不能通船的地方,速度慢不說,路上的消耗也是驚人的。

面對這種情況,陳景恪提出了一個方案。

“軍糧,把儲備肉罐頭送往災區。”

早就很久以前,軍隊就已經開始大面積使用罐頭。

主要是南方的水果罐頭和沿海地區的魚肉罐頭。

當然,這些罐頭也不是主食,而是作爲輔食來使用的。

比如水果罐頭,每週才能吃一次,還要一個小隊的人一起分。

魚肉罐頭要多一點,平均每天每個人都分到一塊,主要是用來喝湯下飯。

即便如此,比起以前只有粗糧吃,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只不過限於製作技術,目前罐頭的可靠保質期爲六個月。

並不是說超過六個月就會變質,而是變質的概率會變高。

實際應用中,六個月後約有三成左右會漏氣變質。

所以,大明一般會儲備三個月所需的罐頭,以應對突發情況。

比如這次的東南臺風,就會影響到罐頭的生產。

現在陳景恪要動用的,就是這三個月的儲備。

此舉自然遭到了羣臣反對,朝廷又不是沒有糧食,就是運輸慢一點而已。

就爲了爭取這幾天時間,動用軍糧實在沒必要。

萬一中間再發生別的事情怎麼辦?

陳景恪也知道不能太激進,於是提出抽調一部分罐頭投入到災區。

“肉比糧食扛餓,哪怕只是一點肉湯,就能節約許多糧食,能少餓死很多百姓。”

最終在朱雄英的支持下,這條建議通過了。

朱元璋下旨抽調五分之一庫存的罐頭調往災區。

罐頭的運輸速度,可比單純的糧食快多了,很快一艘艘運輸船出發南下。

就在這時,東南抗災的最新消息傳回。

共有一百六十四名將士犧牲,其中一百一十三人連屍體都沒找到。

最慘烈的一次,一個總旗的人(50人)去山村救援。

突遇山洪爆發,所有人無一倖免。

這個數字並不多,隨便一場遭遇戰,傷亡都要比這多好幾倍。

然而,每一個看到這個數字的人,無不爲之震驚。

因爲這個數字代表着一個信息:

軍隊救災之策成功了。

朱元璋大喜,立即下旨對所有將士進行表彰,犧牲的將士封賞加倍。

同時將此事通告全軍,讓全軍學習他們的事蹟。

陳景恪既悲痛,又激動,找到解縉讓他立即準備加刊。

“將這一百六十四名將士的名字、籍貫、生平功績等等,全部都寫出來。”

“要讓全天下的人,都記住他們的功勞。”

解縉二話不說,召集報社的人連天加夜的工作,務求以最快的速度將加刊印刷出來。

這還不算完,陳景恪又找到老朱提出了兩個建議:

“在災區立碑,將所有犧牲將士的名字可在上面,供天下人瞻仰。”

“同時再製作一枚特殊的勳章,頒發給所有參與救災的將士們。”

老朱好奇的道:“勳章?是什麼東西?”

第456章 拿捏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311章 用工荒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39章 下次一定231.第230章 無題第299章 繼續無題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467章 殺戮,開始了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464章 送上神壇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第403章 借題發揮第398章 南洋亂局第448章 太子的強硬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409章 尊王攘夷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68章 謹言慎行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250章 南洋攻略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60章 老狐狸第254章 何爲盛世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399章 血債血償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243章 呂宋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481章 二楊相會第391章 你是什麼人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371章 澳洲?炎洲!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54章 目標,倭國第432章 殷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415章 最後一塊死角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54章 無題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382章 魷人的祖宗之法:背刺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273章 大課堂第393章 新大陸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44章 這孩子,能處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395章 燕王要造反?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460章 久違的上課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79章 他一定沒聽說過慕容垂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第405章 操控輿論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38章 聖人言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36章 我去